在臺堅持營運18年,虧損16年,賠掉新臺幣7千多萬,全臺最大連鎖簡體字書店「若水堂」,因不堪長期虧損,決定在9月底熄燈!消息傳來,兩岸知識界一片惋嘆。
若水堂董事長董事長宋東文表示,兩岸民間交流受到蔡英文當局打壓,已到了非理性地步,對島內「反中」氣氛極度失望下,決定不再運營下去了。
不少消費者登門尋找需要的書籍。圖片來源:中評網
若水堂書店,由一批對兩岸文化交流深具熱忱的愛書人所創辦。籌備之初,引用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之意涵,而決定以「若水堂」為名。
第一家門市始於2002年臺中東海大學、2003年成立網路書店、2004年02月成立桃園中原門市、2004年4月成立高雄師大門市及臺南成大門市,並於同年8月成立北京代表處負責採購,同年11月成立新竹清華門市、2008年8月成立臺北臺大門市。
「若水堂」曾經在全臺有6家門市店,及一家網路書店,分布在臺北、桃園、新竹、臺中、臺南和高雄,店面布點特色是緊鄰各家知名大學,其顧客受眾傾向一目了然。
若水堂簡體字書店是兩岸學術性交流、綜合性的專業書店。歷經18年經營,若水堂累計上萬名忠實會員與年營銷冊數達到數十萬冊的成績,是臺灣具有指標性的大陸圖書專賣店。
據「若水堂」董事長宋東文介紹,若水堂2萬多個會員裡,約35%是博士,其他會員許多是碩士、大學生、教授、副教授等高階短識份子,「這個書店對兩岸學術、知識交流蠻有意義的」。
以前,若水堂是臺灣經營簡體字書店小圈子中的第一名,市佔率可達30%,其中「若水堂」高雄店的營收佔全臺第二,僅次於「若水堂」臺北門店,一整年6家門市約可賣出30萬本書籍。
書店內到處是「熄燈告別、結束營業」。圖片來源:中評網
如今,若水堂書店於8月,一口氣結束3家門市營運,高雄及臺北也將在9月底熄燈。
受到網路及手機世代崛起,島內實體書店已不堪「經營成本固定,但營收日益下降」的趨勢。這幾年受到網絡及手機影響,很多資訊都被網路、影片、社群等取代。全面網路化、無紙化已是未來趨勢。紙本書籍、雜誌,將是未來的珍稀物品。
20日,走進位於臺北新生南路上的若水堂,書店外窗已經貼滿一張張「熄燈告別、結束營業」、「出清2.5」的小海報,原本大約70坪大、一次可放滿3萬千本書的店面,已經騰出三分之一的空間進行打包。
不少消費者登門尋找需要的書籍,許多書架上的書也被一掃而空,店面所有文具、書架、鏡子、冷氣、電話,眼見之物都標出低價求售。
「若水堂」負責人是從事兩岸民間交流長達24年的「夏潮基金會」董事長宋東文。「夏潮基金會」成立於1996年,致力於兩岸交流。「夏潮」是上世紀70年代臺灣著名的左派雜誌的名字,在許多臺灣人的記憶中非常深刻。
從2002年開店迄今,「若水堂」堅持了18年,虧損新臺幣7千多萬元。因為有了「若水堂」,大陸圖書多年來源源不斷運進臺灣,有些年份年銷售量達數十萬冊,乃至更多。2009年大陸出版的《朱鎔基答記者問》,也曾擺上「若水堂」的書架,十分熱銷。
多年前,宋東文曾說,在臺灣賣大陸書,處處陷阱、步步地雷。雖然如此,他還是做了18年。
宋東文表示,其實近幾年內心一直在掙扎要不要收掉書店,以前總覺得還有一些行銷、經營模式可以突破,直到今年1月11日大選結束,當晚蔡英文確定連任後,他才真正決定要收掉書店。
宋東文決定結束「若水堂」。圖片來源:中評網
為何現在不再堅持下去?宋東文直言,其一是個人財力有限,不堪長年虧損;其二是對未來兩岸形勢、臺灣人「反中」的思維很失望。「真的不得不認輸。」
「覺得過去兩岸經過這麼多年和平發展的階段,怎麼會是臺灣人民落到這種反『中』氛圍。」看不到未來兩岸和平交流的前景,所以實在不想再撐下去了。
宋東文透露被民進黨「找茬」。很多人以為他賣簡體字書籍,會從大陸得到很多好處,連「稅務局」都經常查帳,不相信會虧錢,可這根本是莫須有。現在,他決定全部關掉書店,可以證明他根本沒拿對岸任何好處。
現在,兩岸民間交流受到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打壓。蔡當局「聯審機制」極盡阻撓、拒絕大陸訪問團入臺,已到了非理性地步,比如一下嫌人數太多、一下限制大陸老師不能跟陸生一起進大學,最後還告知大陸參訪團團長不能入臺,沒任何理由。
宋東文,從事電子材料出口業務20餘年,1996年捐新臺幣1千萬成立夏潮基金會從事兩岸交流,2002年成立若水堂簡體字書店。
65歲的他,曾榮獲陸委會頒發的「第七屆兩岸專業交流學術教育類績優團體獎」、「第一屆江丙坤兩岸交流傑出貢獻獎」,以及「第八屆兩岸專業交流學術教育類績優團體」等殊榮。
書店內各類簡體字書籍一應俱全。圖片來源:中評網
對於「若水堂」已經賠掉的7千萬新臺幣,宋東文苦笑說,就當這筆錢留給臺灣知識界一塊寶藏吧!
宋東文表示,當年成立基金會、簡體字書店就是希望能對兩岸交往、交流有點正面的影響。「若真要計較,其實繁體字書店的萎縮速度還大過簡體字書店。」
宋東文認為,「大陸書籍其實還是比較便宜,簡體字書店還是會有市場的」,很多島內知識界人士不會抱持「意識形態」看待簡體字,還很喜歡簡體字的印刷及出版。
8月先關閉若水堂網路書店,9月底收掉北、高最後兩家書店後,「若水堂」將正式走入歷史。夏潮基金會從去年底開始停止運作,日後他將開始正式退休生活,好好享受人生,相信兩岸交流還是會有人做下去。
有人說,「若水堂」仿佛是臺北雨天裡墜落的一滴淚珠。到下個月底,它就要熄燈了。臺灣讀者再難聞到從海峽西側飄洋而來的墨香,臺北雨天裡墜落的那滴淚珠,即將消失無蹤。這是兩岸關係之傷、之痛,感慨系之的,何止宋東文。
來源:綜合華夏經緯網、香港中評社
編輯: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