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晚8點30分,
「地球一小時」活動如約而至。
188個國家,17900+個地標建築
參與其中,
關閉景觀燈光等不必要燈光,
「讓地球歇一歇」。
以此,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
以實際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這是香港維多利亞港部分建築燈光熄滅前和熄滅後的對比(拼版照片,3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地球一小時」活動,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於2007年。
當年3月31日晚間8:30,
澳大利亞的許多城市進入了黑暗,
有超過220萬戶的家庭和企業,
關閉了燈源、電器,
成為地球一小時活動的開端,
很快,這個簡單的動作,席捲了全球。
此後的每一年,
每年3月最後一個周六晚上8點半到9點半,
越來越多的城市和人們加入「地球一小時」活動,
關掉不必要的燈光和其他耗電設備,
為點滴環保之舉保護我們的地球。
如今,「地球一小時」活動已覆蓋
超過180個國家與地區,
7000多個城市,
數億地球人。
今年,也是該活動進入中國的第10年。
2009年3月28日,
一個普通的日子,
因為「地球一小時」的首次到來,
變成了一個全民參與、凝聚環保力量的節日,
北京、上海、深圳、南京、
大連、武漢、長沙、成都……
19個城市共同行動,
表明應對氣候變化所做出的努力。
那一晚,
84個國家,2400多個城市
全球接力,
在黑暗中,傳遞著光明。
2009年3月28日,北京「地球熄燈一小時」的活動。熄掉景觀燈的水立方。
2011年3月26日,
武漢地標——黃鶴樓首次加入到「地球一小時」,
這是黃鶴樓自2007年實施亮化改造工程以來,
首次在周末晚上10時前熄燈,
此舉也體現出政府對環保的重視。
那一晚,
「地球一小時」活動首次走進社區,
百步亭現代城的1000多戶家庭燈光逐一熄滅,
每一家人,熄一小時燈,
是對地球最直接的善意。
那一晚,
武漢少用近3萬度電。
2011年3月26日,熄燈後,百步亭社區小朋友手捧蠟燭合唱《蟲兒飛》。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勇攝
這10年來,
「地球一小時」也不斷地面對質疑。
熄燈能省多少電?
一片黑暗又有什麼意義?
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期間,
英國著名學者吉登斯就指出過
關於環保的「吉登斯悖論」:
「全球變暖帶來的危險,
儘管看起來很可怕,
但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
它們不是有形的、可見的,
因此,許多人會袖手旁觀,
不會對它們有任何實際的舉動。」
也就是說,
每個人都知道破壞環境不好,
然而每個人都不能切身感受到這個不好,
進而會對環保袖手旁觀,甚至破壞環境。
2018年3月24日晚,湖州太湖旅遊度假區廣場,月亮酒店等建築部分燈光熄滅一小時,響應「地球一小時2018」全球環保行動。
「地球一小時」到底意義何在?
事實上,「地球一小時」的創始人安迪-萊利,
早就給出了答案,
「地球一小時不再是象徵性的熄燈一小時,
更是一種從地方到全球的行動力量,
推動各地的人們為環境做出積極的改變。」
它也已經成為
「每天都在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的人們
為自己的夢想和努力慶祝的時刻」!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特意為
「地球一小時」活動發表視頻,
不僅宣布聯合國紐約總部及世界各地的
辦事處當日熄燈,
更呼籲全球民眾加入關燈行動。
據估算,
目前全球人口每年消耗著1.6個地球的生態資源,
並且在2030年之前將達到2個地球。
除了熄燈,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今年「地球一小時」提出
「開啟我的60+生活」,
在2017年發布的《可持續生活指南》基礎上,
提出了5個領域、20種具體的綠色行為方式,
倡導公眾積極轉變生活方式。
減少塑料
購物自帶環保袋
不用塑料吸管
少用塑料包裝
不買含聚乙烯等成分的洗化品
綠色消費
選購環保認證產品
理性購物,適度點餐不浪費
拒絕購買野生物製品
減少一次性用品
外出自帶水杯
常備環保餐具
隨身攜帶手帕;旅行自帶拖鞋和洗漱用品
綠色出行
短距離選擇步行或騎行
優先選擇公共運輸;選購低碳車
選擇乘坐火車旅行。
循環利用資源
垃圾減量分類
再生資源回收
閒置舊物捐贈
電子設備以舊換新。
「地球一小時」只是起點,
它的意義在於引發人們的反思:
除了熄燈,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比如,減少塑料。
近年來,
網購的興起,帶來生活的便利,
也帶來了倍增的塑料垃圾。
據統計,
全球每年有超過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如果這一趨勢無法改變,
預計到2050年,
海洋垃圾的總重量將超過海洋魚類,
15%的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受到生存威脅。
而研究發現,
全球海洋垃圾90%來自於十條河流的輸入,
長江、黃河、海河、珠江以及
跨界河流瀾滄江均名列其中。
今年,「地球一小時」特別提出
「減塑行動,重塑未來」。
為推動塑料垃圾等環境問題的解決,
2018年地球一小時推廣期間,
WWF攜手合作夥伴,
通過商超、酒店、餐飲、外賣平臺、
電商平臺、網際網路媒體平臺、社區、
校園等渠道,
將「減少塑料」等5種
60+生活方式、20種綠色生活行為
在生活應用場景中零距離地傳遞至公眾,
並將以地球一小時活動為起點,
持續、有效引導公眾意識和行為的轉變。
人類和地球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方式都和
地球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
來吧,
讓我們從身邊做起,
從當下做起,
從小事做起,
讓累了地球,歇一歇。
讓我們關一盞燈,
點亮星星
楚天都市報正在開展的兩個活動,
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
期待熱心環保的你加入:
(戳連結點開查看)
來源:楚天都市報原創
記者:陳凌墨
編輯: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