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病了,病毒是人類?| 疫情下,他們用這6種方式重塑人與自然...

2020-11-19 和訊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也是世界地球日創立50周年。但今年看起來卻比以往更沉重些。

在2020年過去的近三分之一時間裡,地球的各個角落都陷入了一波又一波災難,整個人類的命運從未如此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1月,澳洲火災剛剛熄滅,時速107公裡的沙塵暴,就席捲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

2月,非洲,70年以來的最大一場蝗災爆發,1300萬人口面臨糧食嚴重不安全的窘境。

3月18日,中國深圳,上演了一部科幻片,一秒白天變黑夜,8級陣風加雷雨。

4月20至21日,中國齊齊哈爾市訥河市突降大雪,當地出現多起車輛和人員被困事件。

4月4日,烏克蘭,車諾比核能電廠附近山村發生森林大火。

古巴南部海域發生7.7級、千島群島發生7.5級、美國愛達荷州6.6級……自2020年1月至4月初,全球就發生21次6級強震。

與此同時,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根據Worldometer全球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4月21日,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50萬例,達到2500434例。

地球生病了嗎?又或是這本身就是地球為了報復人類肆意妄為破壞生態平衡的而做出的懲罰?

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在這些世界性災難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倖免,唯有攜手行動起來,共同對抗這些災難,並反思我們的以往對待地球的方式,珍惜地球的饋贈,真正地與地球和平共處。

不要小看我們每一個個體的力量。

根據瑞爾保護協會發布的報告《行為改變:緩解氣候變化之關鍵——通過行為方案減緩全球變暖》個體行為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貢獻將實現20-33% 的減排總量。

毫無疑問,假如全球幾十億人都能夠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行動習以為常,長此以往,必將給地球帶來巨大的改變。

此時此刻的世界地球日,或許就是一個最好的開始。

為了在疫情期間給地球過一個美好的生日,很多企業利用自身業務優勢,開展許多創新性實踐,吸引公眾在輕鬆美好、簡約便捷的氛圍中認識和保護地球,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意識到,只要開始行動,這將是一種更快樂、自由而富有新意的生活方式。

01

遊戲、娛樂

「12動物天團」快手出道 每種生命都是一個奇蹟

4月22日,快手聯合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石探記、新京報書評、ipanda共同發起動物主題科普活動,將12種按照傳統12生肖類目衍生的動物組合成「12動物天團」,在世界地球日期間發起為期一周的直播活動,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呈現形式,激發更多人了解認識動物的興趣。

4月21日,快手在站內發布地球日「羊駝渡河」挑戰遊戲。在快手站內搜索「422地球日」,進入活動頁面後點擊「橙色羊駝圖標」即可體驗「羊駝渡河」遊戲魔法表情(或在快手魔法表情熱門欄內點擊「羊駝渡河」也可體驗)。堅持10秒,可獲取特殊羊駝表情,堅持17秒挑戰成功後,將會幫助可愛的小羊駝找到動物朋友們。

從4月22日起至4月28日,用戶每天都將會在快手平臺上與動物們進行「雲互動」,走進它們的日常生活,一起探究其背後的故事。直播開始前,只要在快手站內搜索「422地球日」,即可預約對應場次直播。

02

雲植樹

成為 「地球英雄」,就這麼簡單

地球日期間,服裝品牌Timberland在螞蟻森林上線Timberland品牌公益林。消費者們可於線上助力此次科爾沁植樹項目,通過為樹苗澆水加入綠色行動,用環保宣言向大自然告白,Timberland也將授予每一位參與者「地球英雄」證書。

與此同時,品牌攜手綠色合作夥伴Green Network以參與者的名義在科爾沁種下一棵樹,並將參與者的名字和植樹編號掛在小樹苗上,以此表彰各位對地球所做出的貢獻(前6000名參與者將會收到小樹苗照片)。

自2001年起, Timberland每年都攜手日本非營利機構 Green Network 在中國內蒙古科爾沁地區進行綠化工作,迄今為止已種下超過266萬棵樹木。

03

出行

一天免費單車遊,讓城市煥發活力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美團單車啟動「騎跡煥活城市」活動,全國用戶使用美團App掃碼解鎖美團單車和美團旗下摩拜單車,均可免費騎行。同時,美團還推出騎行優惠套餐,購買可享最低5折優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獲得眾多品牌商家的積極響應和支持,餐飲、快消等19家知名品牌將於活動當日,在美團App發放電子消費券(包括餐飲券、健身券),活動覆蓋全國,帶動公眾共同參與,煥發城市活力。

疫情期間,共享單車成為公共運輸出行的重要擔當。4月22日,美團單車還將發布騎行大數據,展示疫情期間貢獻單車鎖體現城市活力復甦印記。

04

講座

在新浪微博,和非洲獅子來一場約會

2020年4月22日,國家地理與迪士尼聯合全球各野保組織、探險和攝影師發起「世界地球日50個瀕危物種保護」公益宣傳活動。

作為國家地理中國探險家,第一個深入非洲荒野開創野保事業的中國人、NG國家地理中國探險家、美劇大片「獅子之心」的主角星巴,會為非洲獅代表,來揭示非洲獅的生存現狀,呼籲國際社會關注和保護非洲獅。直播將在新浪微博上進行。

活動內容:

一、非洲獅的生存危機:圖文稿、視頻、音頻

二、野保故事會(音頻):19 個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主持人+50 個小朋友(我是  一隻小獅子)

三、「野生動物雲打卡」野保問題接力(10 個關於獅子的問題)(合作夥伴新浪重慶)

四、地球之聲徵文比賽(合作夥伴:著名音樂家劉螢螢博士)

五、守望自然繪畫作品徵集活動(合作夥伴:中國女畫家協會)

05

消費

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地球日期間,許多品牌推出了有助於推動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產品,幫助消費者認識到,一個簡單的消費選擇,同樣也是對地球最大的保護。

服裝

Allbirds全線產品

在世界地球日前夕,Allbirds成為全球首個為全線產品貼上「碳足跡」標籤的時尚品牌。

Timberland春夏系列

2020年春夏,重磅推出的綠城穿梭、酷玩工裝及奇趣森活等主題系列,將更多環保物料與創新大膽的設計元素相結合,打造出眾多兼具時尚與環保的潮流單品。

日化

@GOTOStore鞋盒

球鞋洗護品牌 @GOTOStore 攜手變形金剛最新推出了限量版本的鞋盒,由擎天柱、大黃蜂和威震天。這款限定款鞋盒以響應一個「地球」的環保概念,將銷售額的 5%捐予給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保護基地。

Kiehl's科顏氏套裝

美妝品牌Kiehl's於4月22到30日特設「FUTURE MADE BETTER套裝」,當中亞瑪遜白泥毛孔深層清潔面膜 (Rare Earth Deep Pore Cleansing Masque) 蘊含以公平貿易採購的亞瑪遜白泥,而金盞花植物精華爽膚水的包裝是由100%消費後再生物料 (PCR) 製造,實踐以環保及循環再造物料作產品包裝設計。

06

時裝

把垃圾玩潮,贏可口可樂大獎

從4月21日起,收寶多聯合中糧可口可樂華中飲料有限公司、鳳凰網湖南站環保公益頻道,開展了一場「用藝術把垃圾帶走,垃圾分類也很潮」為主題的時裝創意展示活動。邀請網友利用廢棄物進行時裝再造,並拍照展示,上傳至報名連結,點讚數最高15名獲得「垃圾分類畫報創意時裝獎」,獲獎者拍攝相關視頻,將在鳳凰網展示。

儘管2020年有個災難性的開始,這卻更加激發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們相信,只要每個人為地球都付出一點一滴的努力,地球將回饋給我們更多。

文、編輯|羅曙輝 

圖片來源於網絡

推薦閱讀

▲今天,用音樂為世界療傷|歷史性全球演唱會One World上演

▲疫情下全球家暴激增,聯合國發出警告,多國已緊急出手

▲未來共同堅強|願逝者安息,盼山河無恙

▲亞太地區恐無法按時實現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報告的最新警示

▲東京奧運會延期,六大看點依然值得期待

▲準備屯糧食的注意了,既想屯點心裡踏實又不想浪費的,做到這17條就夠了

▲G20聲明最小化幹擾全球供應鏈,企業如何破解供應鏈困境?

▲王振耀對疫情下公益發展的最新判斷:中國公益將再上新臺階

點亮"在看"

為責任企業點讚

為抗"疫"加油吶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金蜜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給孩子的疫情圖鑑:地球是一顆病毒星球呀
    很快的,生這種病的人,從1個變成了2個、6個、100個… …一開始連醫生都不能確定他們是得了什麼病。經過檢測,才發現他們是被一種全新的病毒感染了。病毒是一種微小的非細胞生物,在世界上還沒有人類的時候,病毒就早已經存在了。
  • 疫情之下和孩子談談人與自然的關係
    出門在外口罩常帶 當下之疫被推測是病毒從蝙蝠傳到了一種動物身上,又傳到了人類身上而爆發的傳染性疾病——蝙蝠因其自身免疫系統的關係,可以「百毒不侵」,一隻動物偶然和蝙蝠接觸,傳染了蝙蝠身上病毒,病毒就可能在這隻動物體內重組成新的病毒導致這隻動物生病,如果這隻患病的動物再和人類接觸,那麼人類就也可能被這種病毒感染生病
  • 四部紀錄片,是時候讓孩子知道病毒、疫情和人類的真相了
    在疫情爆發的時候,就連大人,都很容易陷入情緒,我們感動,也憤怒,反觀孩子可能對於疫情的反應更為簡單和冷靜。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把情緒帶給他們,反而可以藉助這部紀錄片去思考,病毒來臨之前,我們可以做什麼?
  • 這些影片早就告誡人類病毒殺手會捲土重來!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調查,截至2020年6月5日,新冠病毒大流行已波及188個國家,累計超過660萬餘人確診,造成全球38萬餘人死亡。當世界各國忙著與新冠病毒抗爭時,剛果(金)在6月1日爆發了新一輪伊波拉疫情,這是自1976年以來該國第11次發生伊波拉疫情。剛果(金)同時面臨新冠肺炎、伊波拉和麻疹三大傳染病危機。新冠仍在肆虐,各國病毒四起。
  • 打造陽臺小花園、做公益宣傳卡……他們用小行動保護大地球
    楚天都市報4月22日訊(記者國倩 通訊員楊國濤 胡蘊芬)「蝙蝠、穿山甲是帶來病毒的罪魁禍首」,「寵物也會傳染病毒」……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武漢人民經歷了近三個月的宅家抗疫行動,同學們紛紛提出疑問:我們是不是只能遠離小動物,不能和小貓小狗玩耍了?我們不能出門,是地球媽媽生病了嗎?
  • 人類和病毒的戰爭
    一、源起地球上的病毒多的數不清,其中已經被我們鑑定的病毒有5000多種,其中有差不多100種會讓我們人類致病。這些致病病毒大多來自於野生哺乳動物。而且,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類近20%的主要傳染病都來自於跟人類血緣相近的野生靈長類動物。比如:愛滋病毒最初就是來源於跟我們人類血緣最近的黑猩猩。
  • 人類和病毒的關係,地球和宇宙的關係,人類終究走向何方
    本次疫情,截至目前全球已經有了百萬級別的確診病例,並且數字在不斷的攀升中,這個新冠肺炎病毒讓人類著實為之膽顫了一回!夜深人靜的時候,看著各類新聞,腦洞大開萌生了很多奇怪的猜想,現在一起來分享給大家。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比人類更自律卻因病毒面臨被「滅族」
    2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發表於英國《科學報告》的實驗驗證了蝙蝠細胞可和病毒長期共存的假說。蝙蝠是上千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有研究認為每種蝙蝠平均攜帶近20種可能使人生病的病毒。蝙蝠會威脅到人類的病毒數量最多,是排在第二位的哺乳動物的兩倍。蝙蝠可直接將病毒傳染給人類,也可能會先傳染給靈長目動物,再傳給人類。另外,蝙蝠群居的習性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完美的環境,超高密度的群居讓病毒能夠快速地傳播。
  • 【金磚國際】《極度恐慌》等電影……人類統治地球的最大威脅是病毒
    該片片頭用了1958年諾貝爾獎得主、生物學家喬什瓦·李德伯格一句話:人類統治地球的最大威脅是病毒。我查了文獻,有些表述是「對人類在這個星球的繼續統治構成最大而唯一威脅的是病毒。寵物店老闆不小心被它抓破了皮膚,他被傳染上了另一種病毒。這比先前的還要厲害。替寵物店老闆看病的醫院檢疫員醫生,在處理病患血液時發生了事故。顯然這是非常危險的。他被第二種病毒感染卻不自知。而已經被猴子傳染上了第一種病毒的男子,又把女朋友給害了。身染第二種病毒的醫院醫生來到小鎮電影院看電影,這可更是不得了。他不僅傳染了電影院的大部分觀眾,還把自己的家人給牽連進來。
  • 病毒是生物嗎?地球上有多少種病毒?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沉默
    在這類,讓我們繼續用蝙蝠舉例子:雖然蝙蝠是公認的「毒王」,但是蝙蝠卻百毒不侵,這是因為它們的免疫系統非常強大,而且蝙蝠體內的溫度很高,病毒沒有辦法複製,可是卻可以通過蝙蝠的飛行來讓蝙蝠傳播到其它野生動物身上,拿人類來說,人類很多流行病毒其實直接宿主都是蝙蝠,人類因為對大自然沒有敬畏之心,貪吃野味,而受到了懲罰。
  • 地球是一個活體,人類只是一種病毒?
    那麼從山坡上滾動而下的雪球是否是一種生命體?雪球在滾動的過程中可以沾染到地面上的雪讓自己的體積增大,如同生長。可以分裂出其他的雪球,分裂出的雪球在滾動中也會「長大」,這一過程又像是繁殖。三點一線的工作方式,生老病死的結局,固定的娛樂項目比如聚會,打遊戲,刷視頻。直至生命的盡頭,大多數人的一生,過程大致相同,都可以從頭看到尾。雖然,人類的運作方式比起雪球更加複雜,但通過大數據計算不一定就無法弄清楚這個人下一步要幹什麼。
  • 王文:後疫情時代 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可惜的是,對病毒的鬥爭,人類還沒有贏,許多帝國的衰退都與病毒相關。從雅典斯巴達爭霸到羅馬帝國崩潰,從14世紀黑死病肆虐重塑歐洲教會體系到17世紀三十年戰爭的慘烈,從1812年拿破崙遠徵莫斯科失敗到1918年大流感導致1億人的死亡,人類歷史上那些重大的國家興衰、文明再造事件背後都是那些看不見的瘟疫、天花、麻疹、傷寒等傳染病毒。
  • 遠古病毒可能是人類成為地球霸主的真正原因!
    (全文約3600字,閱讀需要大約需要7分鐘)經過數千萬年的演化,人類最先有了智慧,最終成為了地球的霸主,為什麼人類能進化出智慧?今天就分析一下病毒對人類的進化帶來的影響,這很有可能是進化論的一個新方向。
  • 疫情下的思考之專家對話① | 人與自然和諧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人類在地球上不能獨善其身,不能沒有自然、沒有植物、沒有野生動物。保護自然環境是人類的使命,青山綠水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始終是主題,也是命題。那麼,人與自然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到底是矛盾對立還是辯證統一?改善生態環境,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重塑我們生活的「審美與價值觀」 讓藝術回歸自然造化的本意
    此次展覽關注在疫情常態化下的今天,科技與未來、環保與生態、地球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問題,邀請併集結15位藝術家(及藝術家組合)在各自的藝術路徑上展開想像與創作,呈現一個貼近當下與現實的藝術現場。當下「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在常態化下的「後疫情」時代,人類重新反省自身行為,世界也在力圖建構新的科技文明與秩序。讓我們更加珍惜生活,善待一切,以環保生態的東方美學思想造福人類,共同完成一部當代中國藝術與設計的實驗樣本。這是他將展覽主題定為造化的原因,也是他在策展過程中,與參展藝術家們交流與溝通的出發點。
  • 疫情之下,我們要給孩子講講:人與自然的關係
    確實,人的成長不僅可以從書本中獲得,也能從生活中獲得。 2020年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國,2019年除夕,確切說是農曆庚子年的前夜,中國人民的「抗疫」鬥爭開始了。如今,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全世界範圍內,「疫魔」仍然在瘋狂肆虐,或許不久的將來全球疫情會得到有效控制,但「庚子疫情」將會成為幾代人永遠的記憶,而「疫情」這門大課也將在這些人心中留下永恆的烙印。
  • 為什麼病毒不會讓它們原來的宿主生病?
    2020年4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大多數專家認為,導致全球70000多人死亡、130多萬人患病的冠狀病毒很可能起源於蝙蝠。病毒從蝙蝠"跳"到了另一個物種,比如穿山甲,然後又"跳"到了人類。為什麼這種病毒沒有讓蝙蝠或穿山甲生病?事實證明,病毒是複雜的,有時還是致命的。
  • 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地球上有多少種?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沉默
    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地球上有多少種?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沉默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很多的國家依舊面臨著病毒的困擾。那麼病毒到底是不是一種生命呢?地球上如今的病毒到底有多少種呢?科學家的回答讓人沉默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疫情下,能救地球的,只有中國!
    為此,當時,我還特別作了一首詩,發到了微信朋友圈裡,不過是想藉此表達一下自己得態度:導致今天如此不堪的地球環境,皆與人類過度開發地球有關,然後就看到有人回覆說:現代科技發達,沒有什麼可怕的病毒,我也更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 人吃人會傳播病毒嗎?人類為什麼沒有亞種?那些年人類吃過的同類
    在現在的地球上,人類的數量大約是70多億,然而,這70多億人全都是一個種,即現代智人。人類在生物界的位置是: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已經滅絕了的人類直系祖先的近親與所有的猩猩都屬於人科動物,猩猩有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等等,與人類關係最近的是黑猩猩,因此,人類並不是地球上的唯一的「人」,所有的猩猩也是人科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