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將基因編輯技術拱手讓人 倫理成「攔路虎」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基因剪刀」剪不斷倫理「糾纏」

  8月2日,英國《自然》雜誌將一篇論文公之於眾: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正了未被植入子宮前的人類胚胎中的、與遺傳性心臟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有關的基因變異。

  儘管已過去一周,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篇論文引發的餘波在韓國仍未平復,韓國各界的討論依然活躍。

  韓國是「主角」之一

  上述最新研究是被稱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實現對人類早期胚胎中導致肥厚型心肌病突變基因的修復。韓國學者表示:「是韓國而不是美國學者主導了這項開創性的研究工作。」

  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此前曾正式向媒體宣布,該院的「基因剪刀」技術成功完成了人體胚胎特定基因突變的修復,定向準確,出錯率處於「極低」水平。

  據報導,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遺傳基因矯正研究團承擔了這項工作,擔任研究團團長的就是被稱為韓國「基因剪刀第一人」的金晉秀博士。為了該項研究,他此前放棄了首爾大學終身教授的頭銜。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種單基因遺傳性心臟病,MYBPC3基因被認為是致病的基因突變中最常見的一種。此次開發的「基因剪刀」能夠識別DNA中突變的MYBPC3基因鹼基序列,還包含可以截斷DNA鏈條的「剪刀」蛋白質,可以準確定位突變基因在DNA鏈的位置並加以清除。

  這項研究採用了將精子和基因剪刀同時注入卵子的新技術,最終可以將父代突變基因遺傳給胚芽的概率從50%降低到27.6%。此前的實驗中,基因剪刀只能改變部分細胞DNA鹼基序列,但是新技術幾乎實現了100%突變基因的識別和切斷,而且有效消除了胚胎嵌合現象。

  倫理問題成「攔路虎」

  雖然成果重大,但韓國媒體還有另一個關注點。據韓國媒體稱,受到韓國生命倫理相關法律的限制,研究團隊只能將開發好的基因剪刀技術拱手讓與他人,提供給外國同行進行實驗,最終的實驗由美國研究人員為主的國際團隊共同完成。

  基因技術的前景無比誘人。但是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韓國學者很難掩飾對美國特別是中國科研倫理環境的嚮往。十年前,為了挽回黃禹錫事件的影響,韓國的科技政策做了一個180度大轉彎,矯枉過正地制定了堪稱嚴厲的生命倫理法案。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走向成熟,倫理問題再次成為技術發展的攔路虎。如何在提升韓國科研可信度的同時,為韓國科技工作者創造能施展才華的法律和道德空間,越來越成為韓國主管部門的沉重議題。

  亟待確立技術法規

  主持此次研究的金晉秀表示,目前已知的、因DNA鹼基序列排列錯誤導致的遺傳疾病約有一萬種,大約1%的新生兒出生時患有某種遺傳疾病,包括血友病、紅細胞貧血症、亨廷頓舞蹈病等高危遺傳病。而通過精確的基因識別和編輯技術,這些致病的基因突變已經有望得到修補,不再遺傳給下一代。

  研究人員表示,在當前的倫理框架下,「沒有把進行過基因矯正的卵子放入母體子宮中著床。但如果成功著床,母體將會在9個月後誕下一個肥厚型心肌病患病概率很低的健康嬰兒」。

  金晉秀強調,在基因編輯領域,可以說技術上的問題已經全部克服,已經到了對胚芽研究取得社會共識,並確立積極的法規和制度的時候。

  本報駐韓國記者 邰 舉

  (科技日報首爾8月13日電)

相關焦點

  • 「基因剪刀」剪不斷倫理「糾纏」
    8月2日,英國《自然》雜誌將一篇論文公之於眾: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正了未被植入子宮前的人類胚胎中的、與遺傳性心臟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有關的基因變異。   儘管已過去一周,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篇論文引發的餘波在韓國仍未平復,韓國各界的討論依然活躍。
  • 「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生意經
    在希特勒的《我的奮鬥》中,希特勒認為日耳曼人是最優秀的人種,希特勒相信日耳曼人是繼承了神的意志的民族,為了培養更多的純種的日耳曼人種,希特勒制定了《生命之源計劃》。 基因編輯,無論是在人類醫學、動植物育種還是藥物篩選領域,都備受爭議,除了技術層面的爭議之外,更多的是倫理道德層面。
  • 基因編輯喜提諾獎 將成人類戰勝頑疾的「終極武器」?
    什麼是基因編輯?它又將為人類疾病治癒、動植物研究等帶來哪些巨大影響?  2015年6月,英國倫敦一名患白血病的1歲大女嬰的生命進入最後幾個月的倒計時。面對傳統療法已經失效的情況,醫生們嘗試將基因編輯過的血液細胞注入她體內,沒想到竟然成功消滅了癌魔,創造了世界首例嬰兒白血病的治療奇蹟。這次突破令人對基因編輯這一快速發展的新興領域更加充滿期待。
  • 基因編輯嬰兒有沒有可能成為「超人」或「怪胎」?
    回顧 簡單來說就是有一位叫賀建奎的中國生物學家修飾了一個受精卵的基因,也就是刪除了某個基因序列,為什麼要刪除呢?因為此前的研究發現地球上有些人天生就缺少這個基因序列,而這些人能夠對愛滋病免疫。這個受精卵最後發育成了一對雙胞胎,已經順利出生了。
  • 前沿|從《銀翼殺手》看基因編輯技術能否為人類帶來福祉
    想要製造出超越人類的複製人,從目前的技術推斷,只有基因編輯技術能夠做到。通過基因編輯加上生化技術,以人類基因為基礎,通過改變一些鹼基對,或者加入其他生物的基因,來提高複製人的能力。2015年4月,中山大學黃軍就教授團隊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抑制狗骨骼肌生長的基因進行了敲除,培育出兩隻肌肉發達的「大力神」狗,成功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基因敲除狗模型。
  • 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劉慈欣給法學家的啟示
    只要安全,就可以進行基因編輯嗎?以「基因編輯嬰兒」為例,陳頎首先指出了學界譴責的核心:將尚未成熟的基因編輯技術投入臨床是對參與者不負責任。那麼,如果能夠保證技術的安全性,我們禁止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的倫理和法律正當性是什麼?
  • 美國科幻電影中的基因編輯
    近來,對人類的基因編輯成為輿論熱點,其中蘊含的倫理問題是關注中心。人們關心的問題包括基因編輯給當事人帶來的健康危險和認同危機,給社會帶來的公平問題,以及給整個人類基因庫帶來的潛在危險,等等。有人驚呼科幻情節就要成為現實,後人類時代即將到來。的確,對於基因編輯帶來的倫理挑戰,已經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和文學作品進行了探討。
  • 賀建奎現身,親口承認「基因編輯嬰兒」已出生
    賀建奎還稱,研究已經遞交,倫理委員會將進行監管。據校方了解,與「基因編輯嬰兒」有關的臨床研究也並未在美國進行。11月27日中午 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 依照安排,賀建奎將於28日上午參與峰會相關發言。峰會組委會主席、諾貝爾獎獲得者戴維•巴爾的回應稱,賀建奎副教授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一事,他認為沒有看到任何研究結果,事件不符合倫理,他表示此事很不幸。
  • 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新華社記者彭茜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
  • 視頻|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已報案!沒有「基因庫...
    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某某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300676)12月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近期,一場由全球主要基因編輯工作者發起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在華盛頓舉行,探討了與基因編輯技術有關的各項熱門議題。峰會聲明並未嚴厲禁止對於早期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行為,研究人員仍可進行基礎的研究。這意味著目前的重點仍將是基因編輯技術本身發展和潛在應用。  基因編輯 為重症患者打開希望之門  12月初,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共同舉辦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上透露,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治療B型血友病。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觸及倫理紅線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觸及倫理紅線   背景:媒體報導,電商平臺有不少「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產品,價格從幾百到幾千不等。據說,只要幾毫升唾液和幾百元檢測費,就能知道孩子在哪個領域有天賦,適不適合學舞蹈、美術、運動、音樂…… 光明網發表熊志的觀點:現有研究證明,人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徵等,都會受到基因影響,一些獨特的基因點位也能夠反應出人的特徵。
  • 日本批覆基因編輯番茄上市,什麼是基因編輯和氨基丁酸?
    12月1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通過其國內首個基因編輯食品的銷售申請。這是一種基因編輯的西紅柿,含有更多營養成分γ-氨基丁酸,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上市銷售。那麼,什麼是基因編輯和γ-氨基丁酸?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是什麼關係?
  • 基因編輯獲諾獎,幕後金主竟是李嘉誠
    賀建奎所使用的技術,叫做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學界都在指責賀建奎的行為,會給人類的基因甚至是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所以,這次的諾貝爾化學獎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同樣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既能讓科學家身陷囹圄,也能讓發現者獲得至高榮譽。
  • 好萊塢電影《狂暴巨獸》也玩起了「CRISPR基因編輯」
    《狂暴巨獸》則是由《ROCK》中的Dwayne Johnson主演,這似乎是好萊塢第一次試圖曲解基因編輯技術來娛樂電影愛好者。    簡而言之,這部電影關注的是基因編輯過的動物——而不是獅子、老虎和熊,認為大猩猩、鱷魚和狼——這些動物被改變成巨大、致命和卑鄙的動物。
  • 12部技術倫理科幻電影,絕對看點滿滿!
    人工基因編輯、預測性警務、面部識別、保姆篩選、社交媒體數據隱私、以及其他涉及AI的應用——這些應用和很多其它方面的技術創新正在向人們提出複雜的社會與倫理問題,然而人們卻束手無策。技術創新者、企業、消費者等該如何著手解決這些問題呢?答案可能出人意料,但看科幻電影的確是個可行的辦法。人們普遍認為,科幻電影有點「偽科學」。
  • 遊走在倫理邊緣的基因黑客:是先鋒實驗者,還是魯莽的科學瘋子?
    Josiah 是一名基因黑客 (Gene Hacker),最近他在和另外兩名同樣是基因黑客嘗試在家製作疫苗,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將已經在猴子身上成功 Covid-19 的疫苗複製,在自己身上做實驗,然後將整個過程向大眾直播,最後以每個人都能夠承受的價格銷售這個疫苗。但是「疫苗的實驗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很多」。
  • 同為基因編輯發明人,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 「但這些早期工作和後來的基因編輯研究的一個本質區別是,它們並不著眼於將CRISPR用於基因編輯,所以這些生物學理解更多是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打下了理論基礎,類似我們對於幹細胞的生物學理解,為誘導幹細胞iPSC這一技術打下了基礎。
  • 富人將改造基因成「超級人類」 可摧毀其他人
    「法律可能會禁止對人類做基因改造,但是一些人可能抵擋不住改善記憶,抗病力,壽命等人類特徵的誘惑。」霍金寫道。他預計人類本世紀就能發現通過改造基因提高智力的技術。霍金擔心,一旦出現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沒得到改造的人類」可能無法競爭,逐漸絕跡,或者變得「不重要」,人類會展開「自我設計」的競爭。反之,超級人類將以不斷增長的速度進步。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CRISPR基因編輯技術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近年風頭正勁,獲得諾獎青睞在意料之中。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和張峰並稱CRISPR的三大先驅,遺憾的是張鋒並不在獲獎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