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早7點半,雖然太陽升起,氣溫依然逼近零度,河東區濱河路中昇大街過街通道路面恢復通車。兩天三夜的奮戰後,此處又恢復了往日的車水馬龍,再次展現了「臨沂速度」,濱河東路又添一處過街通道。
小工程,大民生。「路面一通車,我這懸著的心才放下來一半,後續工作會馬上跟上。」中昇大街過街通道現場施工負責人說,從此,去濱河東路西岸散步的市民再也不用冒險過馬路了,只需走底下過街通道便可到達,既安全又省時。
中昇大街濱河過街通道工程是2020年臨沂市城區過街通道(五期)城市建設計劃中的第3處通道,五期通道工程由臨沂市北鬥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工程包括箱涵、附屬道路、電力、給排水、綠化等工程,通道主體採用裝配式技術進行建設,箱涵裝配施工由臨沂市政眾信建材有限公司負責。
據了解,施工一處過街通道主體工程,傳統的工藝是先支設模板,再進行鋼筋綁紮,最後進行混凝土施工。而採用預製裝配式建築工藝,方法類似於「搭積木」,各種「積木」提前在工廠裡按照標準化的流程製作完畢,再運到工地現場進行組裝、連接。裝配式建築較傳統建築技術在生產效率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現場澆築受季節、天氣等自然環境的限制較多,而預製構件在工廠裡生產,完全擺脫了自然環境的影響,一年四季皆可施工,工期可控,工藝更為成熟,生產效率也遠遠高於傳統工藝。
「正是用了這種裝配式建築技術,我們才能利用周末兩天三夜的時間完成過街通道主體施工,同時完成地面瀝青攤鋪,恢復通車。」頂著寒風,項目經理汲廣成大聲說,無論下雨颳風下雪,工程都不能停,說啥時候通車就得啥時候通,一刻也不能耽誤,這就是一個城市建設者對市民的承諾!
11月20日17時,濱河東路中昇大街至桃源街段開始封閉施工,挖掘機、渣土車、工人輪番上陣,破除路面,開挖土方,運輸渣土,儘管天氣大降溫,卻擋不住施工人員熱火朝天的幹勁。
「雖然天沒亮看不清,但澆築墊層時必須保證平整度,這樣才能保證下一步拼裝預製箱涵工作能夠順利進行。澆築完墊層,我們就可以休息了,再加把勁!」11月21日凌晨5時,天空淅淅瀝瀝下起了冷雨,負責工程質量安全的嚴加鵬給施工人員加油鼓勁。在經歷12個小時的通宵後,這裡每個人的體能幾乎耗盡。
當日15時,裝配施工負責人左安紅早早來到現場做準備工作,施工人員也開始進場。「墊層強度滿足施工條件,接下來就開始最關鍵的拼裝預製箱涵部分了,邊安裝邊張拉,還要邊做防水措施。」左安紅說,現場人數最多時可達40餘人,忙中不亂,穩紮穩打,眾志成城,才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
11月22日9時,寒風勁。記者在現場看到,通道主體預製箱涵拼裝已完成約一半,300噸吊車揮舞著長臂,將重約20噸的箱涵節段吊裝到位,由工人在箱涵預留的孔中穿鋼絞線,進行張拉,再用錨具和夾片進行節段錨固。如此,一節預製箱涵便完成拼裝。「拼裝一節箱涵需半小時,看起來很簡單,但要把箱涵之間的縫寬、錯臺都控制在5毫米以內,是一件特別難的事,需要吊車司機和工人極高的配合度,來來回回調整位置。」左安紅告訴記者,為有效利用每一分每一秒,預製箱涵拼裝採取由中間向兩端的方式邁進,不讓吊車司機閒著,共需拼裝預製箱涵29節(上下兩段為一節),長度44米。
17時完成主體預製箱涵拼裝,23時開始做回填,11月23日凌晨4時開始攤鋪瀝青路面,早上7點半路面恢復通車。臨沂市政眾信建材有限公司的裝配式施工在這一連串的時間點中佔據了主導地位,通過採用裝配式技術,將「兩天三夜」建設一條過街通道由不可能變為現實。
對於市政工程來說,工期和質量都是最重要的指標。如何保證下雨時通道內不滲水?「防水方面我們做了三層防護,箱涵外部鋪貼SBS防水卷材,箱涵縫隙之間貼遇水膨脹防水膠條,內部鋪貼丁級防水卷材,確保萬無一失。」左安紅介紹,SBS防水卷材按預定位置放好,用液化氣或氣油噴燈加熱基層和卷材底面,待表面瀝青熔化成薄層後,邊烘烤邊向前滾動卷材,並用壓輥壓實,外部防水就做好了。
自2016年9月至今,臨沂市政眾信建材有限公司採用裝配式建築技術參與建設了臨沂市城區過街通道共五期、北京東路下穿通道、沂水濱河過街通道、蒙山高架北延臥虎山路車行通道(蒙山大道和臥虎山路交匯)、臨沂市南外環通道、臨沂瑞沂藍山小區通道、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通道等40餘個下穿通道,施工範圍覆蓋了市政、排水、住宅開發等行業,把此項技術做到了全國領先。按照城建計劃,我市今年需建5處濱河過街通道,全部採用裝配式建築。市市政工程建設處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辦理審批手續,為項目開工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人民醫院北城院區過街通道、濱河東路與朝陽路過街通道已建成,育英街、沂河路橋東即將開工建設。
今年7月,臨沂政府辦公室下發了《臨沂市人民政府關於2020年度臨沂市科學技術獎勵的通報》,臨沂市政眾信建材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成果《連續雙倉大跨徑裝配式箱涵研究與應用》獲得臨沂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成為全市建築業唯一獲此獎項的成果。
「該技術具有開挖土方少、施工工期短、施工便捷、防水效果好等優點,符合綠色、環保、快捷的綠色施工要求。」臨沂市政眾信建材有限公司經理劉成偉說,這是我市裝配式市政工程在技術上一座嶄新的裡程碑。劉成偉說:「臥虎山路下穿通道包含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單倉跨徑已無法滿足施工要求,我們使用的是自主研發的連續雙倉7米大跨徑裝配式箱涵,為全國首例,施工安裝僅用了18個小時,再現『臨沂速度』。」
作為我市最早涉足市政工程領域裝配式建築的企業,近年來,臨沂市政眾信建材有限公司順應建築行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發力裝配式預製品行業,研發海綿城市、綠色施工急需的各種部件,成功實現彎道超車。
隨著裝配式建築在市政工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國內首個綠色裝配式市政產業園——臨沂市政集團裝配式市政產業園區項目應運而生,今年10月1日,裝配式市政產業園區正式開園。園區按照花園式、開放式、集約式園區的理念進行規劃設計,基於產業鏈集成化思想與產業化建設的有效融合,將成為打造國內領先的裝配式市政材料生產基地、海綿和綜合管廊展示示範中心、綜合型智慧創新高地。
臨報融媒記者 譚笑 通訊員 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