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書寫者:十二款歐美文字冒險遊戲丨觸樂

2021-02-15 觸樂

作者丨陳祺

時刻提醒自己:冷靜、善良、好奇心。


我一直對劇情類遊戲抱有很大的好感,比如我最近玩的遊戲《暴雨》。(以下內容有輕度劇透。)

遊戲圍繞著「救孩子,找兇手」的主題,幾條線索以電影敘事中平行蒙太奇的手法發展,玩家在遊戲內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結局產生影響。你操作父親時,摁錯了幾個QTE,就會被投入大牢,失去親手救出兒子的機會。或者你操作FBI探員時,調查不利,還未沒有找到充足的線索,就被人一槍結果性命。

然後他們的劇情就真的結束了。

手機裡有兒子的動態

這給人一種奇妙的感覺,仿佛你就是主角命運的書寫者,不在受制於既定的劇情,玩家遵從道德,亦或者為非作歹,故事的走向可能截然相反,「參與感」時刻縈繞在你周圍。

所以今天我們來盤點幾款讓玩家有「參與感」的文字冒險遊戲,在這些遊戲中,你的每一次出發、每一次選擇、每一次決定,都讓你的遊戲經歷變得與眾不同。

《生命線》系列

如果不是《生命線》去年的橫空出世,文字冒險類遊戲已經快要被普通玩家遺忘了。

遊戲最吸引人的一點,莫過於遵循現實世界的時間流逝。泰勒去探險,你兩個小時收不到他的音訊,可能剛剛還在討厭有些話嘮的他,現在又莫名其妙的擔心起來。「泰勒就像我們身邊最普通的人,不是英雄、沒有主角光環、隨時都可能掛掉,他只能聯繫到你,依靠你,我可一定不能辜負他。」一個從不玩遊戲的朋友如是說。

泰勒繁忙——數分鐘到數小時不等,你可以繼續做手頭的事情

在《生命線》系列作品中,這種微妙的情緒一脈相傳。不管是泰勒還是艾瑞卡,開發者將現實中的玩家和遊戲中的角色緊密聯繫在一起,在文章關於《生命線》,但讓我們說點兒別的所以《生命線》的成功中,馬伯庸曾將遊戲的成功歸結為「一次節奏的勝利、一次生活洞察的勝利」。

第四部作品《生命線:雪盲》月底就要上線了,我應該還會嘗試一下。

《巫術》系列和《80天》

提到文字冒險手遊,一定會提到Inkle獨立遊戲工作室。

不少玩家知道他們是因為《80天》,這款取材於凡爾納小說《80天環遊地球》的遊戲2014年獲得《時代周刊》年度最佳遊戲。而在這款作品之前,《巫術》系列已經奠定在他們在文字冒險遊戲界的地位。

遊戲製作精良的地圖

《巫術》整個遊戲背景設定是在幻想大陸,玩法類似於戰棋遊戲。玩家會隨機遇到各種稀奇古怪的敵人,戰鬥、談判、裝死、逃跑任由你選擇。同時引入魔法符文和守護靈系統,不過魔法並不能在戰鬥中發動,只能在特殊劇情點中使用。

坦白的說,《巫術》系列我也只是嘗試過,原因很簡單,如果說《80天》的英文閱讀我能拿到80分的話,《巫術》系列我恐怕連及格都打不到。


《六號設備》

神作。

如果說之前的幾款作品更像是遊戲的話,來自Simogo工作室的遊戲《六號設備》更像是一本小說,或者是帶聲音的電子書。遊戲利用文字的排版布局與各種圖形機關,引導玩家想像出一幅幅畫面,吸引玩家探究遊戲背後的真相。

遊戲內玩偶的想法可能受到電影《心理遊戲》的啟發

在遊戲中,玩家可以明顯感受到開發者的文化積累。《六號設備》參考與靈感完全指南一文中,編輯軒轅編譯了開發者博客,提到《2001太空漫遊》《侏羅紀公園》《禁閉島》等電影都為遊戲提供了靈感。

一個觀點,很多優秀的開發者不僅是遊戲領域的強者,在相關的電影、文學、繪畫領域,也通常具有深厚的造詣。畢竟遊戲也是「第九藝術」,藝術總是相輔相成的。

《倫敦陷落》

在頁遊時代,《倫敦陷落》(Fallen London)堪稱是遊戲史上內容最多、自由度最高的文字冒險作品。不說別的,文本量達到了驚人的120萬字,稱之為「鴻篇巨著」並不為過。

巨量的文本讓遊戲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在《生命線》中至多讓泰勒經歷幾種掛掉的方式,但在《倫敦陷落》裡,你可以完全自由的掌握故事發展軌跡,遊戲沒有主線劇情,玩家所有的選擇將導致出現無數種不同的故事。

主角的身份是新門監獄的一個囚犯,除了擅長越獄以外(因為無論你怎麼選,都是100%成功率),沒有任何的細節設定

觀察(Watchful)、說服(Persuasive)、藏匿(Shadowy)、危險(Dangerous)是玩家的四項能力,隨著遊戲的發展,玩家可以從事偵探、詩人、小偷等十幾種職業,並且不斷完成任務,積累相應經驗開啟更高階的職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為所欲為」。

可惜的是,就算我的英文水平還不錯,但在認真嘗試過《倫敦陷落》之後,我還是選擇了放棄。

《虛擬入侵》

我們之前的Top Ten欄目介紹過「將來的環球必是二進位的世界:七款有關編程的遊戲」,裡面提到過一款名為《虛擬入侵》的文字冒險遊戲。

簡單來說,這是一款模擬黑客入侵系統,偷窺他人郵件以進行解謎的遊戲。與之前幾款遊戲相比,《虛擬入侵》不論從文本量還是難度方面都無法相提並論。很多時候破解仰仗的是運氣或者對文化的了解,而不是推理。

遊戲的菜單和界面,看著就很駭客,這也是同系列作品

反過來想想,《虛擬入侵》讓玩家體驗的是黑客的思維方式——如何猜測對方的密碼,如何繞開對方的防禦。沒有複雜的畫面,沒有絢麗的特效,甚至連背景音樂都沒有。

這難道不是黑客們的真實寫照嗎?

《毀滅森林》

《毀滅森林》是一款由Tin Man Games公司製作發行的文字冒險類遊戲。最早是出現在PC端,後來被移植到iOS平臺。

遊戲的背景設置在一片神秘的森林之中,玩家將經歷一場探險曲折的冒險。遊戲的最大特點是擁有極強的隨機性,玩家每一次面對的將是一場全新的冒險。

泛著古樸綠色的遊戲界面

隨機到什麼地步?遊戲內大部分的探險需要投擲骰子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你沒看錯,就是擲骰子決定命運。令人遺憾的是,不知是不是設備問題,遊戲現在已無法正常運行,即使正常運行,巨量的英文文本也讓人有些頭暈目眩。

觸樂丨高品質、有價值、有趣的移動遊戲資訊

回復以下關鍵詞可以查看往期主題遊戲

涉黑丨美食向丨年度推薦丨回合制丨紳士必備丨像素丨划動戰鬥丨分手丨逆轉丨寓教於樂丨美食丨益智燒腦丨彈幕遊戲

想看更多內容,請點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君戲蓮葉間:7款與魚有關的遊戲丨觸樂
  • 為什麼「詹姆斯·邦德」遊戲幾乎消失了?丨觸樂
    既然「星球大戰」「漫威復仇者聯盟」「哈利·波特」「侏羅紀公園」「勇敢者的遊戲」甚至「速度與激情」等熱門IP的版權持有方都在與遊戲公司合作,為什麼「007」或「詹姆斯·邦德」遊戲卻似乎消失了?幾位國外資深從業者聊到了這個話題,並圍繞開發商根據既有IP創作遊戲的方法進行了討論。
  • 風靡一時的《冒險小虎隊》去哪兒了?丨觸樂
    要知道,雖然從上世紀末開始,青少年冒險小說就開始在歐美地區流行,但本世紀初,我國的冒險小說依舊是成人向居多,不論是《衛斯理》系列還是魚龍混雜的海外舶來品,都很難獲得孩子家長們的認同。這使得「孩子」和「冒險」有著很難說清的距離,反而激起了孩子的某種天性――對被遮掩事物的好奇心,和不輸給大人的好勝心。而《冒險小虎隊》這樣專屬於兒童的冒險故事,在這種環境中無異於引爆了一顆核彈。
  • 想與「英國紳士」一起冒險嗎?丨觸樂
    這聽起來有些老套(當然是褒義的),但當這些老派特徵與謎題、冒險結合起來,就會成為一個引人入勝的全新故事。而隨著續作逐漸展開,謎題為主、冒險故事為輔的玩法已經成為這個系列最重要的特色。甚至有玩家覺得,」雷頓教授」系列開創了一個新的遊戲類型——益智冒險。遊戲的獨特玩法與製作人日野晃博的個人經歷息息相關。20世紀60年代,日本社會進入「高速成長期」,彩色電視、新幹線、東京奧運會等新鮮事物讓人們的眼界變得廣闊起來,打破傳統的新思維、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成為日本民眾追求的目標。
  • 穿越時空的貓與冒險
    《另一個伊甸:超越時空的貓》《另一個伊甸》是一款血統非常純正的JPPG。所有你能想到的該屬於JRPG的元素都能在這款作品中找到——迷宮探險、指令作戰以及少年手持神秘之劍拯救世界的冒險故事。遊戲劇情由經典JRPG《超時空之鑰》的編劇加藤正人主筆,融合了遠古傳說、未來科技以及傳統幻想等諸多元素。
  • 十款帶有私人好感的遊戲丨觸樂
    這期間,我覺得最有創意的一期,還是書上老師寫的「死法最慘」的那期TOPTEN,而文筆最優美的還屬梅林粉杖的「畫面黨」的那期TOPTEN。Commander Keen,我非常喜歡的遊戲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是印象很深,我就在想,這期TOPTEN與其想一個生硬的主題, 不如就寫寫我到觸樂這兩年來接觸過印象最深、玩得最開心的10款手遊好了。
  • 你不知道的手錶遊戲進化史丨觸樂
    Apple Watch雖然推出才一年,但你知道嗎?手錶遊戲卻有長達40多年的歷史。來自Polygon的作者Brian Crecente用了很長的篇幅,回顧了這段近乎被人忘卻的歷史,觸樂節選了部分內容編譯如下。浮空汽車、像《輻射4》裡噶抓一樣的機器人僕人、私人飛天背囊:這些東西都是生活在20世紀40、50、60年代的未來學家、科幻作家以及創客們異想天開的玩物。
  • 史匹柏、傑夫·高布倫與夢工廠的第一款電子遊戲丨觸樂
    它不是電影,與恐龍出沒的島嶼沒有任何關係,而是一款根據R·L·斯坦暢銷小說《雞皮疙瘩》(Goosebumps)改編的電子遊戲——高布倫在遊戲裡扮演吸血鬼伯爵德古拉。本文講的就是這款如今鮮為人知的遊戲的故事。
  • 觸樂專訪丨雷亞執行副總裁張世群:我們的下一款作品可能會是一款F2P遊戲
    昨天下午,觸樂編輯見到了雷亞遊戲的執行副總裁張世群,《聚爆》在大陸地區的取得的成績有些令他遊戲意外,當時一起接受採訪的龍淵CEO李龍飛也表達了營收超過預期的說法,「我當時跟Jerry(張世群)商量的時候,覺得我們可能需要兩年時間才會收回成本,目前看來營收成績挺吃驚的。在採訪過程中張世群還透露,雷亞接下來的遊戲會是一款F2P遊戲,它會有什麼不一樣?
  • 文字冒險遊戲《生命線》推出中文版
    《生命線》(Lifeline)是一款文字冒險類遊戲,遊戲講述了新手太空人泰勒在太空求生的故事。玩家要扮演的並不是泰勒,而是需要和泰勒保持聯繫,通過選擇不同的對話來決定故事不同的結局。
  • 什麼叫「文字冒險遊戲?
    久而久之,這種不確定的因素,成為了文字冒險「核心」的一部分,也是每一個文字冒險遊戲最抓人的部分。可以與視覺做乘法的還有聽覺,沒有一款文字冒險遊戲的BGM是不好聽的,甚至這些與場景和對話互相搭配的BGM,更可以營造出影視劇的氛圍。就好像在《極樂迪斯科》中,主角第一次邁出旅館面對冷清的街道時,一曲《Cleaning out the Rooms》實屬神來之筆,讓玩家瞬間從千絲萬縷的疑惑中,解脫了出來。
  • 從輸入文字進行冒險開始,淺談AVG遊戲的進化史
    時間來到1984年,還是這對夫妻,在遊戲商Sierra的投資下製作了一款相當著名的電腦遊戲《King's Quest(國王密使)》。這個系列估計年齡在大叔級的PC玩家中有不少人聽說過。從1984年初代到1998年的第8代,這個遊戲幾乎貫穿了個人電腦從初具雛形到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
  • 飛簷走壁莫奇怪:十款和忍者有關的遊戲丨觸樂
    訓練他的方式五花八門,比如點擊屏幕把它扔上店鋪遮陽傘上,還可通過蹦床、拳擊沙袋、彈珠槍等工具訓練,甚至用它練習投籃。其實遊戲的劇情遊戲性並不重要,我通常的做法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打開遊戲,然後摁住忍者,將他和煩惱一起丟出去。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Muv-Luv Alternative》與它的漢化軼事丨觸樂
    「人類史上最棒的文字冒險遊戲!」「立於兩萬餘部Visual Novel(視覺小說)頂峰的至高傑作!」在玩家們對於《Muv-Luv Alternative》(以下簡稱《MLA》)的評價裡,我們不難見到如上溢美之詞。如此說辭或許略顯誇張,但足以體現這部作品,在粉絲心目中的地位。
  • 《最後生還者:第二部》簡評:大人的遊戲丨觸樂
    當出到第五六本的時候,你就知道,如果你還是十二三歲,那的確是沒法看懂,但現在你已經十五六歲了!你看到了黑暗和死亡!非常過癮。具體到「最後生還者」這個系列上,我想你們會看到一系列評論,說在一個幾乎是完美的遊戲基礎上開發續作是多麼不容易,有多少歷史包袱或者有多少困難要處理。
  • 讓人慾罷不能的文字冒險類遊戲
    文字冒險遊戲的受眾比較少,但是這部分群體對這類型遊戲的忠誠度卻異常之高,這其中的重要原因無疑和文字冒險遊戲的賣點息息相關
  • 讓人慾罷不能的文字冒險類遊戲推薦
    文字冒險遊戲的受眾比較少,但是這部分群體對這類型遊戲的忠誠度卻異常之高,這其中的重要原因無疑和文字冒險遊戲的賣點息息相關,精彩的劇情,令人眼花繚亂的演出,讓人震驚的展開無疑是文字冒險遊戲身負的獨一無二的魅力,而文字遊戲在玩法上通常設有分支和多個結局來引導玩家的好奇心
  • 《記錄》第14期:2015,與遊戲有關的那些逝者丨觸樂
    丨 胡立成,1月8日去世,終年75歲我們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丨 傑拉爾丁·麥克伊萬(Geraldine McEwan),1月30日去世,終年82歲特裡·普拉切特被譽為「擅長諷刺的託爾金」,從1983年的第一部《魔法的顏色》至今,他創造的《碟形世界》系列已出版41部,被翻譯為37種語言,全球銷量8500萬冊。1986年,第二部《異光》出版之際,《碟形世界》即被改編為文字冒險遊戲。
  • 國產互動影視、遊戲的浪潮真的來了嗎?丨觸樂
    芒果基於《明星大偵探》(一款以「殺人遊戲」為主題的網綜)製作的《片場謎案》就採用了O2O(從線上到線下)的互動方式,除了觀看視頻,劇迷還能前往社交網絡帳號和線下「案發地點」尋找線索。優酷則為近期備受矚目的《長安十二時辰》啟用了「酷看」功能,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劇迷可以點擊屏幕上的角色、官職、地名來了解相關知識——倒是和家教學習機有了不謀而合之處。
  • 大陸第一款登陸任天堂Switch的遊戲《I and Me》和它背後的獨立開發者丨觸樂
    ,對他說:「你這種類型的遊戲,我知道的就不下十款。」操作兩隻動作完全同步的貓球,相互兼顧完成冒險的這種角色聯動的玩法機制,是他自己憑著腦洞生想出來的,當時以為這是只有自己想到了這個點子,為此還得意了一段時間,後來才發現在綠光上其實就有很多同類型的遊戲,「《克林巴》(Kalimba)就做得比我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