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芸,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2021-02-13 張莯莯

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各有千秋,或千嬌百媚,或風情萬種,或才華橫溢,或活色生香,令人目不暇接,心馳神往。

《詩經》裡的莊姜美得不可方物: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陌上桑》中令「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的好女羅敷貌美而莊重自持,一句「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讓太守望而生畏,進而退縮。

《洛神賦》中宓妃美麗絕倫,形態俱佳,讓曹植神魂顛倒: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西廂記》裡一往情深勇敢熱烈的崔鶯鶯,成為封建時代自由戀愛的代表女性。

《紅樓夢》中各有韻致的金陵十二釵,個個妙不可言,活靈活現。

一個個經典又鮮活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而惟有《浮生六記》中的女主角陳芸被林語堂先生這樣讚美道: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她並非最美麗,因為這書的作者,她的丈夫,並沒有這樣推崇,但是誰能否認她是最可愛的女人?

於眾多經典女性形象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又可愛在什麼地方呢?

奧黛麗赫本說外貌是女人不可或缺的資本,緊接著又說了一句:外在決定兩個人在一起,內在決定兩個人在一起多久。這句話放在陳芸身上最恰當不過了。

陳芸並非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容貌,「其形削肩長頸,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我們從沈復簡潔的描述之中,可以看出其形體消瘦,其眉清目秀,其神採奕奕,「顧盼神飛」或許恰似探春的韻味,「纏綿之態」或許又有幾分黛玉的氣質,雖讀不出面容嬌美與身姿婀娜之意,但她卻以淡雅如菊的氣質和雋秀別致的才情深深地吸引了沈復。

也許是一見傾心,也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十三歲的沈復見到芸娘時便「心注不能釋」,隨即稟明母親「非淑姊不娶」,沈母亦「愛其柔和」,當場便締結了婚約。

陳芸並非大家閨秀,四歲就失去父親,家境貧寒,不具備從小詩書琴棋無所不通的天資條件,但她對讀書識字有一種天然的渴望,發自內心的摯愛,「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稍大一點,「於書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認,始識字。刺繡之暇,漸通吟詠……」這樣的記誦能力、自學能力、融會貫通能力皆讓人嘆服,實為「生而穎慧」,謂之天才亦不為過。

她不僅懂得文學欣賞,亦有創作之才,有「獸雲吞落日,弓月彈流星」』之句,更作出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佳句,頗有幾分李清照的味道。

她不僅喜歡讀書,還善於思考。於滄浪亭避暑之時,夫妻二人談詩論文,從《戰國策》到《史記》,從《漢書》到《離騷》,從唐詩宋詞到兩漢文賦,適情雅趣,頗有賭書潑茶之意味。沈復問她喜歡杜甫還是李白的詩作,陳芸議曰:「杜詩錘鍊精純,李詩瀟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森嚴,不如學李之活潑。」沈復又問她為什麼只喜歡李白的詩作,陳芸回答:「格律謹嚴,詞旨老當,誠杜所獨擅;但李詩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愛。」她覺得李白的詩作活潑、有趣、可愛,這樣的評價倒也新穎,符合她的性格。

陳芸雖為一介女子,卻敢於獨立思考,說出與眾不同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不由得感慨一個封建時代的女子,竟有如此大膽的思維方式。

於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時代,生於貧困之家卻又著強烈的求知慾,並非世俗的女子,令人敬佩,惹人喜愛。她讀書寫作亦非像男子那樣出於功利,而是出於對知識的無限渴求和對於自身精神的追求,這一點,即使放在當代社會亦是難能可貴。

陳芸讀書,並不是老學究式的只讀聖賢書,而是涉獵廣泛。《西廂記》作為青年男女的愛情啟蒙讀物,明清時期一度被列為禁書。一般女子,大概正襟危坐,碰一下都會覺得如燙手山芋吧。

而芸娘,於新婚之夜,「高燒銀珠,低垂粉頸」,一邊坦然夜讀《西廂記》一邊等待丈夫送客歸來,大概自有一番用意。此時討論《西廂記》,醞釀了愛意濃濃的氣氛,亦是情思搖人魂魄。新婚的喜悅甜蜜摻雜在縷縷書香之中,自是彼此怦然心動,猶如初春枝頭綻放的嫩綠枝條,黃鶯出谷的婉轉啼鳴。

想起《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偷讀《西廂記》,借書中的句子互表愛慕之情,才逐漸拉開愛情序幕。黛玉的嬌羞與嗔怒,和陳芸的大膽與機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芸既長,嫻女紅,三口仰其十指供給,克昌從師修脯無缺。」她的聰慧不單單在識文斷字方面,依靠女紅養活母親供給弟弟亦展現了其精湛高超的刺繡技藝與過人的審美藝術。「時但見滿室鮮衣,芸獨通體素淡,僅新其鞋而已。見其繡制精巧,詢為己做,始知其慧心不僅在筆墨也。」大概沈復那年對芸娘傾心和她腳上那雙「繡制精巧」的新鞋也頗有關係。

精通文墨,又善於女紅,比得上大家閨秀的才思,亦可以和小家碧玉媲美女紅,試問這樣的女子何人不喜?

正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漂亮的女人比比皆是,但是聰明智慧的女人卻並不在多數。漂亮或許是女人得天獨厚的通行證,但女人的一生,除了漂亮,如果沒有譬如才華、性格、能力、技藝等的加持,終將不是長久之計。

陳芸的性格中,既有傳統婦女善良、勤勞、顧大局識大體的美德,又有她獨特的區別於那個時代的自我覺醒與追求自由的意識。

傳統意義上,她是一個賢良淑德皆備的好妻子、好媳婦、好兄嫂。

初為人婦的芸娘,內斂、謹慎、溫和,極守規矩,「芸作新婦,初甚緘默,終日無怒容,與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處下以和」,儼然活脫脫的薛寶釵,於周圍紛繁的人際事務中遊刃有餘而又深得眾人之心。芸娘怕公婆嫌其懶惰,每日雞鳴即起;怕遭人譏笑,婚後一月在與丈夫分別時亦面色如常,這是她對「食粥」事件中自己的主動行為反思後採取的對策,她的柔和、謹慎、克制、守禮皆是為了贏得公婆及眾人的好感,也是為沈復爭得了面子,令人感嘆娶妻如此,夫復何求?

沈復的弟弟娶妻之時,婚禮中缺了一顆珠花,芸娘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彩禮中的珠花拿出以解燃眉之急,引得婢嫗在一旁無限惋惜。陳芸卻滿不在乎地說:「凡為婦人已屬純陰,珠乃純陰之精,用於首飾,陽氣全克矣,何貴焉。」她的慷慨相助與後來沈復弟弟的忘恩負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至後來,她夾在公婆之間左右為難,即便冒著被公婆趕出家門的不幸,亦不為自己辯解,盡顯傳統婦女的隱忍、以孝義為天的品德。

她的性格中,又有靈動活潑、無拘自在的一面。

她常常背著翁姑溜出閨門,女扮男裝與沈復相攜去逛廟會,又或者託言歸寧與沈復遊賞天下聞名的太湖風光,甚至於和沈復的朋友們「拔簪沽酒」。這些行為於今天的女性而言再正常不過了,但在清規戒律森嚴的中國封建社會,這些行為無異於「不守婦道」,違反了「女戒」。

這一方面得益於丈夫沈復隱約的男女平等思想,或者說是對她的極度寵愛而願意成全她這些「不守婦道」的做法,一方面也是芸娘自己遵從內心最真實的嚮往和想法,敢想敢擔,特立獨行,追求自由和自我,讓人為之耳目一新。

我常常無端臆測,或許是芸娘性格中的多元性,讓她滿足了男人對於紅玫瑰和白玫瑰的雙重渴求,所以能令他們的感情生活「鴻案相莊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放在今天,芸娘就是妥妥的可鹹可甜的女子,蘭心蕙質而又調皮嬌俏,端莊持重而又靈動活潑,學識不俗而又善於持家,這樣的女子,又豈能不令人心動喜愛?

女子,在保持本性善良的前提下,多變而又魅力非凡,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陳芸生而穎慧,這不僅體現在她敏而好學與精通女紅上,也體現在她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無限熱愛之中。她善於運用聰慧和熱情為平淡瑣碎的家居生活,創造出新穎雅致的藝術境界與詩情畫意。

作為主婦,陳芸非常擅於操持家務、打理生活,於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體現出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巧妙心機,比如在園林建築、房屋布置、室內陳設、飲食服飾、家居閒賞等方面都頗具匠心,既有不少講究,但又美而不奢,達於精神。

芸娘伺弄蘭花杜鵑,研究插花技巧,修剪盆栽,製作盆景等,樂在其中。她製作的插花,別出心裁,「見者無不稱絕」。既使芸娘烹飪的平常飯菜,經她的妙手調製,亦有「意外味」。「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芸娘在夏日菡萏初綻時烹泉制茶,更是別出心裁,雅潔又節儉,物盡其用。

即便無家可歸時客居友人處所,生活窘迫,芸娘依然笑對生活,用她的巧手點綴房間,沒有餘錢買屏風,她便用稍微粗壯的樹枝搭成屏風的樣子,夏天在上面覆蓋一層藤蔓植物以蔽日,冬天則在上面覆蓋一層布匹以抵禦寒風。她製作的」梅花盒」,讓丈夫在隨意取食時,欣賞「如一朵墨梅覆桌」,「如菜裝於花瓣中」的雅致。

林語堂贊曰:我想這對伉麗的生活是最悲慘而同時是最活潑快樂的生活———那種善處憂患的活潑快樂。縱然日子清苦,她依然在與沉重的現實人生迥然不同的平行時空裡,與苦難為友,巧手化解,烹茶煮酒,侍弄花草,於林泉山石裡物我兩忘,從一花一草中採擷別樣的美好,安然度日。

於平淡無奇的平凡歲月,巧手點撥,將生活過成了詩情畫意;於貧窮艱苦的時日裡,不抱怨不絕望,樂觀豁達的對待一切,讓本來無望的生活變得不那麼糟糕。

我想起了被稱為中國最精緻的女人的一代名媛鄭念,於那個特殊時代被無辜監禁七年,惡劣的獄中條件並沒有讓她變得敷衍和隨便,她依然努力認真的生活:將囚室打掃乾淨,她用飯粒當漿糊,把手紙貼在沿床的牆面之上,使被褥不被牆上的塵土弄髒;還用借來的針線將兩條毛巾縫成馬桶墊……於她而言,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依然可以仰望星空,吟誦詩詞,做內心充盈的貴族。

歲月漫漫,日子平凡,於平淡中尋找新意,創造亮色,這是女人應有的智慧,把日子過成詩情畫意,充沛內心,即便物質匱乏,亦精神富裕,優雅自得。

陳芸和沈復雖是表姐弟,但卻是兩情相悅,互生愛慕,可以說是自由結合,所以他們的感情基礎從一開始便是深厚濃鬱的,這就好過很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婚後,沈復夫婦二人對文學敏感而獨特的體驗,以及在生活中顯現出的愛美,嚮往自由,對內心情感任性執著、近乎一致的追求,也成為了他們愛情的堅實基礎。

他們同樣不慕高官爵位,不逐名利財富,只想安然過世外桃源般的小日子。「『他年當與君築於此,賣繞屋菜園十畝……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餘深然之。」雙方不同於世俗男女的愛情觀,更使得這份愛有著永恆的生命力和張力。

沈復雖自稱生於衣冠之家,一生沒有大富大貴過,甚至可以說過得有點清貧悽涼,但是芸娘從沒有埋怨、不滿過,反而對沈復的任何決定都無條件支持。在二十三年漫長的婚姻生活中,芸娘始終以自己的聰慧陪伴、照顧著沈復,於煙火人生中悉心照料,安暖相伴,於日常平淡中製造情趣營造詩意,即便在困頓中也要拔釵沽酒為他營造詩酒風流,大概所有這些都極大地滿足了沈復紅袖添香的旖旎遐想,成為他心中的獨一無二。

紛繁亂世,浮生若夢,世間最難理解不過一個「情」字。其實和那個時代大部分人相比,沈復和妻子陳芸已經在不經意間有意識地去管理經營他們的人生,生活雖然平淡,但卻也充滿了詩情畫意,他們之間那種歷久彌篤的情深意切,讓人歆羨驚嘆。

縱然彼此情深似海,芸娘卻再三為沈復張羅納妾之事,令人莫名揣測。我常常猜想,或許是礙於當時納妾成風的客觀環境,芸娘為了不讓沈復在外失去面子而執著為之。畢竟那個時代,男人在外或為官或經商,他們比拼的不僅僅是地位、財富,也包括是否妻妾成群,兒孫滿堂。又或者是芸娘自知身體孱弱,或不久於人世,要親自挑選一個令她放心又滿意的妾室來照顧沈復的後半生。

無論哪種猜測,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已是深愛之盡,大愛無邊,哪怕在封建社會,大概任何一個女子也是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深愛之人。

陳芸,如同一顆劃破籠罩在女性頭上暗沉夜幕的流星,為沉悶的世間帶來一絲光亮,一抹希望,於中國文學的繁複帙卷中熠熠生輝,成為林語堂先生口中「最可愛的女人」。

婚姻是一場沉重的修行,我們都在這場修行中艱難自渡。或許,我們都可以從陳芸這個最可愛的女人身上汲取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備註: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陳芸: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讀畢《浮生六記》,沈復所記載的遊記見聞乃至生活瑣事都給人以深刻印象,生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感慨,沈復之妻陳芸亦是惹人愛憐,讓人不由地讚嘆:有妻似芸,夫復何求!林語堂曾如此評價她: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即便是犀利嚴肅的魯迅也稱其是中國第一美人。
  • 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
    文學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奇女子,她們有的以美貌傳世,比如四大美人,秦淮八豔,有的以文才今世,如「未落柳絮因風起」的謝道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李清照,她們都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追捧,但是有這樣一名女子,並非以這些聞名,而是以「可愛」傳世,她就是《浮生六記》作者沈復的妻子
  • 《浮生六記》:情種沈復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沈復的妻子叫陳芸,別稱芸娘,被林語堂先生稱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賢惠可愛、知書達禮、才貌俱佳、心地善良,是最合格的人妻、人母,是最完美的女人,用所有美好的詞彙評價她都不足為過。對於男性同胞來說,如果能娶到芸娘這樣傾國傾城的知性佳人,那可謂三生三世修來的福,是人生最幸福快樂的事。
  • 她兩齒微露,似非佳相,卻是中國第一美人和中國文學最可愛的女人
    他雖然風流雅致,舞得一手好文墨,但卻於功名、幕僚、經商等方面皆無建樹,待其父離世、家道中落,便過上了顛沛流離的艱苦生活。他於落魄之中,回憶前塵往事,最憶亡妻。於是寫下了這本《浮生六記》,其中最為核心、最為引人入勝的內容便是描寫他們夫妻兩人的閨房趣事和坎坷經歷。誰曾想到,就這麼一本悼念亡妻之作,居然塑造了一位如此迷人的中國女性形象。先看看大家們是怎麼評價她的妻子陳芸的吧!
  • 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愛得有多卑微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他的妻子芸娘才情兼備,浪漫有情調、喜歡遊山玩水,與沈復夫唱婦隨,十分投機,被林語堂評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古代女人雖然見慣丈夫三妻四妾,留戀煙花之地,但是像芸娘這樣,為了下輩子還能續前緣而拉沈復去拜月老的女子,看見別的女人對自己的男人撒嬌,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芸娘的婆婆曾為她給公公納妾而遷怒於她,後來公公身體不好,婆婆也跟芸娘抱怨是因為納妾,所以不管任何年代和年紀的女人,對於這些事情還是會吃醋的。
  • 秋侵人影瘦——由《浮生六記》看陳芸悲劇命運
    從這本書中,我們能看到女主人公芸娘的美麗善良,看到她與沈復之間的深情厚意,也看到她造化弄人的悲劇人生……"兩腳踩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先生深深地為這本書所吸引,把《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並且他在《譯者序》中寫下了他對陳芸的由衷讚美:"芸,我想,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 離經叛道的女子最可愛,論中國文學中那些可愛女子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傳統禮教和社會風氣對女子有諸多束縛: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相夫教子…… 一、「陳芸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子」—林語堂 陳芸是沈復著作《浮生六記》中的女主角,一位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子。
  • 《浮生六記》裡的陳芸像大觀園裡的誰?
    陳芸是誰?《浮生六記》作者沈復的美妻,又稱芸娘。林語堂贊她:「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 神仙眷侶|沈復和陳芸
    在沈復十三歲的 時候,沈復隨著母親歸家探親,對陳芸一見如故,後又見到了陳芸的詩稿,對陳芸的愛慕之心更甚,竟告訴他的母親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更令人可喜的事情沈復的母親也喜歡閨中的陳芸,便立即脫下自己手中的戒指,讓他們締結良緣。
  • 【名師】秋日憶「陳芸」偶記 | 劉玉存
    這樣的秋天在我看來最適合在暖陽中飲一杯清茗,捧一本小書,與一人共話。秋日閒暇中我腦海中突然湧現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浮生」二字不禁讓我想到了沈復的《浮生六記》以及裡面可愛的女子「陳芸」。在書中她是沈復的妻子,自她走後沈復的人生便再也沒有那樣有趣靈魂的陪伴「無人與他立黃昏,無人問他粥可溫」。
  • 文學史上最受歡迎的女人,你猜是誰?
    她被認為是奧斯汀的女主角中最令人欽佩和喜愛的一位。由於她的複雜性,她也被認為是英國文學中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奧斯汀自己形容伊莉莎白是「印刷品上出現的一個令人愉快的生物」。3. 麥克白夫人,莎士比亞《麥克白》《麥克白》創作於 1606 年,和《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被公認為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 因為沈復的《浮生六記》,她被稱為「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
    林語堂先生稱芸娘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魯迅先生也贊其「雖非西施面目,並且前齒微露,我卻覺得是中國第一美人。」為了夜遊廟會,芸娘穿上丈夫的衣冠,女扮男裝;為了與沈復同遊太湖,以回娘家為藉口欺瞞家人,在舟中暢飲到酩酊才歸去。雖是偶然之舉,但芸娘叛逆的一面展露無疑。
  • 我懷疑《浮生六記》中,陳芸是個雙
    在第三記《坎坷記愁》篇中,說到,陳芸因為母親去世,過分傷心而得了血疾,認識憨園後,一年都沒有復發。憨園是妓女,書中寫得是陳芸準備讓憨園做三白的小妾,但是三白自己對於這個女子並沒有多喜歡。但是陳芸還是堅持要把憨園給自己丈夫做妾,本來憨園已經拿了陳芸的鐲子,表示同意。但卻被更有錢的人截胡了,至於這個是憨園的本意,還是被她媽媽強迫就不得而知了。
  • 吳梅在北大教中國文學史的「鴻泥雪爪」
    吳梅的《顧曲麈談》《曲學通論》等著作廣為人知,浦江清推重吳氏曲學研究之精深,謂:「近世對於戲曲一門學問,最有研究者推王靜安與吳梅先生兩人。靜安先生在歷史考證方面,開戲曲史研究之先路;但在戲曲本身之研究,還當推瞿安先生獨步。」陳平原在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發現的吳梅《中國文學史》毛邊油印本,是吳梅1917—1922年間在北大教授中國文學史課程的講義。
  • 《浮生六記》:人世間最美好的愛情,三百年前就發生了
    對於民國的學人而言,這是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一脈,是《詩經》與《樂府詩集》的傳統。對於今日中國的讀者,它代表的是一種古意與美學。民國時所拍攝的同名電影,已經不能見到,影像片段也是難以尋覓。只能從電影詩人費穆的履歷中,民國報紙上的《浮生六記》電影劇照、海報中猜度。以《小城之春》《孔夫子》的氣韻可知他對情感的把握之微妙,想像得見,閨房吃粥、夜遊花照,都是感人至深的細節。
  • 從詩歌到小說: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七個「第一」
    林紓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位將外國小說翻譯到中國來的,是林紓,即林琴南。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具有革命性的變革意義。三、第一部白話詩集:胡適《嘗試集》《嘗試集》系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開新文學運動之風氣,是胡適先生裡程碑式的著作。問世以來引起文學界、理論界的廣泛爭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四、第一部現代詩集:郭沫若《女神》
  • 【磨鐵#磨音#】線上名家講堂——「詩心才女」吳婷解讀至美經典《浮生六記》
    前20期線上活動吸引近118萬人次讀者的參與,#磨音#正逐漸成為讀者線上學習的平臺。「親子關係中的相愛相殺——聚焦親子相處的邊界之爭。」「遠離迷茫,從學會賺錢開始。防疫應不應該讓我們終止投資理財的腳步」「跟名師學小古文——假期學好小古文,開學語文拿高分。」「孩子不聽話父母愛發火?如何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 她是英國文學史上,最知名的惡女之一!
    所以仔細想一想,對於《名利場》的女主角,我們可能聯想到的是《名姝》裡性感又不豔俗、恃寵而驕、大氣和女人味並重的熟女瑪格麗特,而不會是奧利維亞·庫克這樣的小清新、小可愛。奧利維亞·庫克應該是那《貝茨旅館》裡善良聰敏的氧氣妹妹,《頭號玩家》裡勇敢伶俐的薩曼莎,而不是《名利場》裡滿眼只有權力、金錢和男人的「權欲女」,她生性狡詐、出身卑微、極度虛榮,是英國文學史上最知名的惡女之一
  • 朱時茂處女作電影《西沙兒女》,在文學史上經歷著有趣的評價逆轉
    因為「四人幫」被粉碎後,《西沙兒女》的小說作者浩然受到波及,當時對他的批評可謂是一波連著一波,所以,電影《西沙兒女》也受到影響,之後,在中國文學史上,小說《西沙兒女》一直處於尷尬的地位。最近,筆者因為關注朱時茂的緣故,重新查了一下《西沙兒女》流產的來龍去脈,發現中國當代文學史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改變了對《西沙兒女》的看法。
  • 驚世駭俗的羅曼史,曾是女人的文學史丨對話張翎、陸建德
    「把女人的文學史說成是女人與男人的關係史,儘管粗魯殘酷,令人難堪不安,但離真相本身並不算遙遠。」在當時,女作家們不過是「有思想的胸脯」。不過,如果能通過對她們情感經歷的追索,一步一步使讀者們走進她們的頭腦和心智,從而關注她們的作品,也總比讓她們的文學史被遺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