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情種沈復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2020-12-22 王小王大

浮生如夢,為歡幾何?——李白

《浮生六記》是一本奇書,有「小紅樓夢」之稱,自問世以來便圈了千千萬萬的「浮粉」,無論達官貴人、學術名流還是販夫走卒、窮酸學生,都深深被其俘虜。如今豆瓣評分更是高大8.8分,是名符其實的暢銷書。

這是書的作者叫沈復,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後世評價為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從他的字可以看出,李白是他的偶像,他是李白迷弟。《浮生六記》是沈三白的自傳隨筆,總共有六記,出自他本人之手的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等四記。書中的靈魂是沈復與妻子兩情相悅、相濡以沫的愛情生活,而這也是該書幾百年來打動人心的根本所在。

沈復的妻子叫陳芸,別稱芸娘,被林語堂先生稱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賢惠可愛、知書達禮、才貌俱佳、心地善良,是最合格的人妻、人母,是最完美的女人,用所有美好的詞彙評價她都不足為過。對於男性同胞來說,如果能娶到芸娘這樣傾國傾城的知性佳人,那可謂三生三世修來的福,是人生最幸福快樂的事。沈復與芸娘被認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們的愛情歷來被人們津津樂道,認為他們比肩於梁鴻和孟達、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一對最佳結合,是一段不朽假佳話。

實事求是地講,沈復與芸娘的愛情的確感人至深,值得稱道和歌頌,也值得我們效仿。沈複本人也覺得蒼天厚待於他,真是無以復加,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但撥開層層美麗的外表,我們看到的真相是,他們的婚姻生活並不是圓滿的喜劇,而是一個不幸的悲劇。他們剛開始的時候甜甜美美、恩恩愛愛、出雙入對,一起纏綿竹榻、花前月下、吟詩作賦、談論古今、舞文弄墨、攜手同遊,日子過得緊緻而又爽快。但是很快,各種困難、坎坷、麻煩破壞了他們的夫妻生活,打亂了他們對當下的享受和對未來的憧憬。二十多年的夫妻生活,他們大多數時候捉襟見肘、饑寒交迫、顛沛流離、寄人籬下、骨肉分離,可謂艱難、悽涼。最後也以情深不壽、陰陽兩隔的慘狀收場。這無不令人不痛心和惋惜。在我看來,他們婚姻中的幸福成分遠遠少於不幸成分。

沈復與芸娘婚姻的不幸、愛情的悲劇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作為當事人,他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不幸,圓滿落幕?設身幾百年前沈復夫妻所處的時代,筆者認為造成沈復與芸娘悲劇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點。一則是時代原因。那個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的封建社會,是造成沈復與芸娘悲劇的客觀原因;一則是芸娘原因。在女性幾乎社會地位很低的社會,她一己之力無法與落後的家庭秩序對抗,這情有可原。但她表現得過於迎合,過於軟弱,過於卑微,以至於讓自己不受人待見,結局悲慘;一則是沈復原因,這是根本原因。沈復口口聲聲說對芸娘一見鍾情,深愛芸娘,會全心全意待芸娘,但縱觀他的一生,他除了與芸娘調情作樂、佔有利用芸娘以達到自己所謂的詩意人生外,他幾乎一點好處都沒給芸娘。或許,在沈復看來,生命中能得到芸娘這樣的知性麗人,他死而無憾,但他卻害得芸娘吃了一輩子苦,受了一輩子罪,沒過幾天舒適愜意的日子。沈復,這個負心漢,這個渣男,辜負了芸娘對他的愛。下文,筆者將從三個方面分析沈復是如何辜負芸娘的。

婚姻不僅需要愛情,而且需要物質,沒有物質做保障的婚姻很難長久幸福

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裡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三毛有人認為幸福美滿的婚姻有忠貞不渝的愛情做保障足以,物質乃身外之物,於婚姻無關緊要,如果老生常談物質的話,很煞風景、太世俗、太膚淺,玷汙了神聖的愛,羞辱了偉大的婚姻。稍微吃過苦的人大多都認為這種觀點太幼稚、太可笑。是的,我們不能過於物質,但是決不能不談物質。婚姻需要愛情保鮮和保障,更需要物質做支撐。婚姻裡有溫存和甜蜜,但更多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沒有愛情的婚姻,或許已名存實亡,但至少還能體面維繫。而沒有物質的婚姻,即使不分崩離析,至少天天在折磨彼此,傷害親人。天地可鑑,沈復對芸娘愛的深沉,愛的至真,愛到天長地久,愛到海枯石爛,但他還是辜負了芸娘的,因為他對芸娘許下的婚姻美景只是空中樓閣,沒有物質基礎。作為男子漢大丈夫,愛一個女人,就應給讓她過得更好,不說錦衣玉食,至少衣食無憂。口口聲聲說愛她,卻讓她吃苦受罪,那這樣真愛嘛?

沈復年輕時,生活優渥,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沈家雖不是富甲一方的名門望族,但家境殷實,幾輩子人積累下的家產尚未揮霍完。芸娘剛過門時,也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後來,沈家家道中落,生計日益困難,而芸娘又失寵於公婆,容身之地都失去了,生活步履維艱。而沈復作為一介書生,既未考取功名,又沒正式工作,未能給一生知己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愧為大丈夫,不配愛芸娘。同時沈復又沾染了讀書人的臭習慣,經常和所謂的文人雅士大興詩會,致使生活更加窮困潦倒。芸娘跟著沈復,吃的不好,穿的不好,生病了沒錢治療,最後因病去世了又沒錢下葬。

本性懦弱,缺乏主見,未能給愛人提供可靠的安全感

有一種籌碼,名之為快樂。自己開心,才有能力讓別人高興。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所能供應的愛,也是殘障的。 —— 吳淡

如在婚姻裡,何謂安全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一介布衣,所認為的安全感就是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有錢花,有人疼,有人愛,心靈有處寄託,靈魂有處安放。芸娘所需要的安全感無外乎這些。芸娘出身貧寒,父親早逝,一直和母親及弟弟相依為命。聰明懂事的她,常靠女紅維持生計。艱辛環境中長大的芸娘肯定希望找個能給自己安全感、能讓自己幸福的男人,不至於提心弔膽過日子。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芸娘付出了所有所選擇的真命天子並沒有給她帶來所需要的安全感,某種程度上反加深了她的痛苦。中國文學史如此可愛的女人,竟也如此不幸。

沈復為什麼不能給芸娘提供安全感,本質上是因為他太懦弱,缺乏主見,只知道一味地妥協和退讓。在家裡,他不能保證芸娘不受委屈,獨立有尊嚴地活著。芸娘因為書信的事失歡於公公,因為給公公納妾的事失歡於婆婆,因為貸款擔保的事失歡於小叔子,因為常年生病的事又失歡於僕人。當芸娘接連面臨這些打擊、身心俱疲時,對芸娘情深意切的沈復又在幹什麼?他明知道有些事情是誤會,為什麼不去解釋?他很清楚芸娘被以莫須有的理由指責甚至辱罵,為什麼不站在愛人的立場去辯解、抗爭?他不敢,還是因為他對芸娘愛的不夠深。被家裡趕出來後,他又不能替芸娘遮風擋雨,大多數時候還得芸娘照顧他。可憐的芸娘,最後落了個病死異鄉的結局。死之前,還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另娶良人,以侍奉高堂,以撫養孩子,言語中全是對他濃濃的愛。

芸娘生時未盡夫責,芸娘死時未盡父責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的樂趣。——梁啓超

芸娘活著時,沈復沒有盡到做丈夫的責任,讓芸娘吃盡苦頭、受盡委屈,最終在困苦中抱憾離世。芸娘死後,沈復也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芸娘離世後,沈復回到家裡,弟弟卻告訴他父親還不想見他,讓他在外面再避一段時間風頭,於是沈復又離家流浪。他剛到外面沒多久,就收到女兒青君的信,說他的父親已死去,於是又趕緊往回趕。父親的喪事全由弟弟負責,他沒有任何的話語權,他在家中似乎沒有身份和地位可言。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弟弟怕他瓜分家產,便使計把他趕出了家。他就像一個任人宰割的奴僕一樣灰溜溜地離開了家。

兒子送他到半路上,不禁悲從中來,哭的很傷心。哭,既是對父親的不舍,也是對父親的失望,更是對自己不幸人生的惶恐和哀怨。沈復離家沒多久,便收到女兒的信,得知他和芸娘的唯一兒子已離開人世。能夠想到,有他這樣不負責任的父親,他寄人籬下的兒子能坦然從容面對人生嘛?九泉之下,芸娘見到自己可憐的兒子,肯定不能原諒沈復這個負心漢。

結論

作為男人要有魄力,有擔當,要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女人過上好的生活,絕不能辜負把一切都交給自己的女人。封建時代,夫為妻綱,妻子唯丈夫是從,丈夫是自己的主人。沈復作為芸娘的主人,如果盡到自己的丈夫職責,展現自己的男人本色,那麼他和芸娘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對於沈復與芸娘的悲劇,我們後人哀之,更應當鑑之!

相關焦點

  • 因為沈復的《浮生六記》,她被稱為「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人沈復的自傳體散文,其中將他與妻子半生的喜樂閒情和坎坷遭遇,以及自己在全國各地的遊覽見聞都做了細緻的記述。但這本書裡,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是沈復的妻子芸娘。林語堂先生稱芸娘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魯迅先生也贊其「雖非西施面目,並且前齒微露,我卻覺得是中國第一美人。」
  • 《浮生六記》裡的沈復,究竟是渣還是暖?
    《浮生六記》又被稱作晚清小紅樓夢,用一花一葉的詩意,書寫了一段不離不棄的愛情。
  • 專訪 | 崑曲《浮生六記》:等閒識得東風面
    《浮生六記》這個項目「官宣」後在票友中很有人氣,原因之一是崑曲起源於江南,而《浮生六記》的背景地在蘇州,這兩種吳文化藝術結合起來聽上去是「珠聯璧合」的典範。《浮生六記》是記事小品,且涉獵領域較廣。如果在舞臺上平鋪直敘沈復和芸娘的故事就會缺乏戲劇衝突,如何在兩個半小時之內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需要看編劇的功力。《浮生六記》的崑曲劇本請到了最年輕的「曹禺獎」得主、復旦大學古典文學博士羅周執筆。
  • 《浮生六記》:人世間最美好的愛情,三百年前就發生了
    以遊幕為生,在他46歲時,寫下自傳體浮生六記,筆墨之間,纏綿哀婉,真切感人。一百四十年來,不止一位學者讚譽《浮生六記》為「晚清小紅樓夢」。從沈復對女性的態度、地方風物的惜愛、植物山石的用心、古代典籍的取捨、寺廟僧人的禮儀等方面,無不情深而近之,只是結構不如《紅樓夢》繁複、龐大。《紅樓夢》是一種繁華過後的悽涼。《浮生六記》則是一種布衣文人的日常哀矜,與普通世人更為切心。
  • 苗懷明教授另類解讀「小紅樓」《浮生六記》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沈復大概也沒想到,《浮生六記》會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受到眾多「浮迷」的追捧,還讓芸娘成為林語堂口中「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10月16日,「當平凡成為奇蹟——《浮生六記》漫談」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開講,主講人是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苗懷明。
  • 陳芸,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一個個經典又鮮活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而惟有《浮生六記》中的女主角陳芸被林語堂先生這樣讚美道: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她並非最美麗,因為這書的作者,她的丈夫,並沒有這樣推崇,但是誰能否認她是最可愛的女人?於眾多經典女性形象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又可愛在什麼地方呢?
  • 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愛得有多卑微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他的妻子芸娘才情兼備,浪漫有情調、喜歡遊山玩水,與沈復夫唱婦隨,十分投機,被林語堂評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古代女人雖然見慣丈夫三妻四妾,留戀煙花之地,但是像芸娘這樣,為了下輩子還能續前緣而拉沈復去拜月老的女子,看見別的女人對自己的男人撒嬌,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芸娘的婆婆曾為她給公公納妾而遷怒於她,後來公公身體不好,婆婆也跟芸娘抱怨是因為納妾,所以不管任何年代和年紀的女人,對於這些事情還是會吃醋的。
  • 玉山:沈復《浮生六記》——娶了從小就喜歡的那個人,卻說恩愛夫妻...
    作者:玉山 沈復《浮生六記》,記述自己二十多年婚姻生活,在整個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縱使不是孤品,也算個異數。
  • 【磨鐵#磨音#】線上名家講堂——「詩心才女」吳婷解讀至美經典《浮生六記》
    #磨音#第21期嘉賓是詩人、作家、被讀者譽為「詩心才女」的《浮生六記》譯者吳婷老師。《浮生六記》作為文化經典,展現了古代中國生活藝術及文化精神。吳婷老師的新譯文字雅麗優美,與原作相映生輝。本期她將為我們帶來主題為「詩心才女吳婷解讀《浮生六記》——好的愛情,能把凡常日子過成詩」的主題講座,讓我們相約7月17日晚19:30,一起感受優秀古典文化的美好!
  • 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
    文學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奇女子,她們有的以美貌傳世,比如四大美人,秦淮八豔,有的以文才今世,如「未落柳絮因風起」的謝道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李清照,她們都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追捧,但是有這樣一名女子,並非以這些聞名,而是以「可愛」傳世,她就是《浮生六記》作者沈復的妻子
  • 《浮生六記》:男權視域下的妻子「芸」,雖愛猶苦式愛情「悲劇」
    《浮生六記》是清嘉慶年間蘇州文人沈復所作,"浮生"出自李白《春夜宴 諸從弟桃李園序》裡的「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一語。 「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 記快、中山記歷、養身記道。與其說,這是一部抒情回憶錄,倒不如說它是一部愛情悲劇的深情演繹。
  • 秋侵人影瘦——由《浮生六記》看陳芸悲劇命運
    《浮生六記》是一部清人沈復所著的以抒情散文筆法寫就的自傳體小說。俞平伯先生對《浮生六記》的藝術境界曾作這樣的評價:"……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
  • 沈復《浮生六記》貼切真實,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值得細細品味
    最早知道這本書是在六年級語文課本裡,也是我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轉承啟合,朗朗上口,使我在古文中初見真章,一下去被吸引住。轉眼八九年過了,重拾起原書沈三白的《浮生六記》。
  • 她兩齒微露,似非佳相,卻是中國第一美人和中國文學最可愛的女人
    此文出自於清代沈復的《浮生六記》一書。沈復,字三白,出生於乾隆末年的富貴之家,因此有幸度過了一段錦衣玉食、無需為生計發愁的年少幸福時光。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此人身上有一股賈寶玉似的極度浪漫,拒絕長大的公子哥性情。他雖然風流雅致,舞得一手好文墨,但卻於功名、幕僚、經商等方面皆無建樹,待其父離世、家道中落,便過上了顛沛流離的艱苦生活。他於落魄之中,回憶前塵往事,最憶亡妻。
  • 《浮生六記》揭示的四個生活真相,我們該如何生活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原書六卷,已逸其二,現僅存四卷(有所謂「足本」者,後二記系偽作。沈復(字三白,號梅逸),年輕時秉承父業,以遊幕經商為生,後偕妻離家別居,妻子客死揚州。
  • 《浮生六記》和《江湖兒女》:兩種方式淺醉一生
    古代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為浮生。《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主要講的意思就是,人要恬淡、虛空、無為。「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句則出自大詩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清人沈復(沈三白)的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原文譯文結集出版後在去年就是網紅書,今年換了一個譯者,依然很火。
  • 豆瓣評分8.8,《浮生六記》:試探悲劇原因
    《浮生六記》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它讓我看到平凡生活中的美感。胡歌也曾推薦過。他說「選擇這本書,是源於《大江大河》裡非常感人的一場戲:在劇裡,雷東寶成功收購了電線廠之後,第一時間去自己心愛妻子宋運萍的墓前,告訴她這個好消息。而大部分的時間,雷東寶都在回憶他與妻子生活的點點滴滴。」
  • 浮生六記:兩百多年前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往事!
    《浮生六記》作者沈復,字三白,生於乾隆癸未年(1763年),這本書是他大半生的回憶錄。沈復在蘇州城的書香世家中長大,居住在蘇州的滄浪亭邊上,過著詩情畫意的逍遙生活。沈復對妻子說:可惜你是個女人,如果你是男人,我們一起去尋訪名山、遊覽勝跡,遨遊天下那才是最痛快的事情。陳芸回答道:今生不能的話,就盼著來世可以這樣。沈復說:那下輩子你當男人,我做女人跟著你。「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
  • 再讀《浮生六記》|悟出那些除愛情外的道理
    —李白昨晚聚會時,大學室友們突然言辭激烈地討論了沈復的《浮生六記》。總體分為兩派:一派稱讚沈陳夫婦二人琴瑟合鳴,婚姻美滿;一派稱二人只顧自己享樂,從沒為父母后代考慮。兩派言之鑿鑿,吵的不可開交。恰好,幾年前我也看過此書,為了此次爭論,再看了一遍。
  • 《浮生六記》裡的陳芸像大觀園裡的誰?
    《浮生六記》作者沈復的美妻,又稱芸娘。林語堂贊她:「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人說《浮生六記》是小《紅樓夢》,陳芸有如大觀園中的人物。不錯,陳芸是有點像,那麼,陳芸像誰?陳芸嚮往的則是:他年與沈復卜築郊野,買繞屋菜園十畝,請人種瓜蔬,「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茶飯,可樂終身」。陳芸對功名利祿如林黛玉一樣冷淡,二人的精神是相通的,在這一點上,她最像林黛玉。自然,陳芸又不完全等同於大觀園中的人物,她還有自身的特點。她的視野更開闊,行為更大膽。前面說過,她曾女扮男裝遊水仙廟,事實上她與沈復相攜遊玩了不少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