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8,《浮生六記》:試探悲劇原因

2020-08-26 芸萱呀

《浮生六記》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它讓我看到平凡生活中的美感。

胡歌也曾推薦過。

他說「選擇這本書,是源於《大江大河》裡非常感人的一場戲:在劇裡,雷東寶成功收購了電線廠之後,第一時間去自己心愛妻子宋運萍的墓前,告訴她這個好消息。而大部分的時間,雷東寶都在回憶他與妻子生活的點點滴滴。」

這樣真摯的情感,讓他想起了《浮生六記》裡的沈復與芸娘。


1.一遇訂終身

那年,13歲的沈復和母親一起去到外婆家。在那裡,他見到了長他十個月的表姐陳芸。

芸娘才思雋秀,聰慧可人。只需一面,便心意相投,和母親道此生非淑姐不娶。(陳氏,名坐,字淑珍。)

芸娘自小聰慧且心靈手巧,四歲喪父,靠女紅養活一家,《琵琶行》聽一遍便能背誦。

因為能背,照著《琵琶行》編本,才識了字,更是寫過「秋侵人影瘦,瘦霜染菊花肥」的詩句,也許這暗示了她的悲劇吧!

母親也覺得芸娘性子柔和於是脫下金約指作為訂禮,雙方婚約就此確定。

2.興趣相投,煮書潑茶

芸娘體貼溫柔,在婚前因沈復送親戚去城外,回來已經三更,堂兄說吃粥,芸娘說沒有,卻偷偷為沈復藏起暖粥和小菜。

他們洞房讀書,「相擁入帳,不知東方之既白」

新婚僅足月,沈復便去繼續學業,芸娘通情達理,只說此去無人照顧,願君自己小心。

歸來後,他們研習書卷,討論古史,品月評花,過了一段煮書潑茶的日子。

不僅如此,他們約定來時再做夫妻,沈復刻兩枚「願生生世世為夫婦」的印章,自己拿陽文印,芸娘拿陰文印,做往來書信為用。


芸娘不僅聰慧,而且很有情趣,發現好看的石頭,用它做盆景假山;收集殘書殘畫,起名「繼簡殘編」、「棄餘集賞」;妝作男子參加廟會,託辭隨君遊太湖;更是能察言觀色,推敲眉目。

乃至沈復家道中落,他們依舊布衣飯菜,可樂終身。雨水泡茶,馨香味蕾;做梅花盒,美觀減省;珠簾做欄,廢物利用;賣釵沽酒,毫不猶豫。

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


林語堂也稱讚過:芸娘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3.婚姻終究是兩個家庭之事

如果沒有憨園的出現,他們的結局會不會好一些呢?

乾隆五十九年,沈復32歲,去「揚幫」船上冶遊。其後常去遊玩,花費百餘金。

此時沈復經濟已不復當初輝煌。

乾隆六十年,沈復三十三歲,芸娘初遇憨園,與之結拜姐妹,自此一心願沈復得此佳人。


後憨園為有權勢的人所奪,芸舊病復發。

也許她真的福澤不深罷,

不敢替婆婆代寫家書得罪公公,因為幫公公納妾又得罪婆婆,病情嚴重不能自理,喝水喝湯都要喚人,又招上上下下所煩。

沈復因友情難卻為朋友做高利貸擔保人,遭朋友跑路無奈償還;又因沈父誤會芸娘品性,二人終被迫離家。

這個聰慧的女孩,這個滿腹經綸的男子,在兒女之事上卻難得糊塗。

只因一兒一女帶入不便,又不想拖累公婆,兩日內匆忙將他們安排。

兒子推薦學貿易,女兒做了別人的童養媳。

若那時芸娘知道自己再也不能與兒女見面,不知會不會改變主意。而世間之事,又怎有先知呢?

4.陰陽相隔,結局終負

沈復自幼過慣小資生活,並未有賺錢的門道,又拉不下臉,芸娘的病實在無錢醫治。

病重遭阿雙卷東西逃走,夢中又總是囈語「憨園為什麼負我」情緒激動,41歲離世。

嘉靖九年,沈復42歲,父親去世,回家奔喪,竟因所謂的骨氣空手離開。

嘉靖十一年,沈復44歲,兒子夭逝,年十八

嘉靖十三年,沈復46歲,以蘇東坡詩云「事如春夢了無痕」,作《浮生六記》。記述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際遇,浪遊際趣,讓我們羨慕又感嘆!

後記:

我不得不承認沈復筆下與芸娘的平凡生活充滿情趣,他們的相處之道也有我們值得借鑑的地方。可縱觀一生,生活不僅是風花雪月,還有柴米油鹽;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事情,甚至是兩個家族的事情。父母於子女,不僅是生養,更要教養。而為夫為父者,若不多些擔當,又怎能顧好一家老小呢?


相關焦點

  • 《荒蠻故事》:六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善惡終有報,豆瓣評分8.8!
    《荒蠻故事》:六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善惡終有報,豆瓣評分8.8!《荒蠻故事》由六個喪心病狂的獨立短片組成,講述了以航班、飯館、路怒、罰單、肇事和婚禮為主題的復仇故事。導演把事情講得比較透,令人啼笑皆非。《荒蠻故事》:六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善惡終有報,豆瓣評分8.8!叢林心態下,所有的人都是animal,所有的故事都是蠻荒故事。精彩翻轉,雖癲狂,細思卻並不意外,生活實際的樣子,遠比這荒謬得多。某種意義上,是喜劇,卻是悲劇。因為前者是刻意的虛無,後者是真實殘酷的白描。《荒蠻故事》:六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善惡終有報,豆瓣評分8.8!
  • 秋侵人影瘦——由《浮生六記》看陳芸悲劇命運
    《浮生六記》是一部清人沈復所著的以抒情散文筆法寫就的自傳體小說。俞平伯先生對《浮生六記》的藝術境界曾作這樣的評價:"……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
  • 《浮生六記》:男權視域下的妻子「芸」,雖愛猶苦式愛情「悲劇」
    《浮生六記》是清嘉慶年間蘇州文人沈復所作,"浮生"出自李白《春夜宴 諸從弟桃李園序》裡的「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一語。 「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 記快、中山記歷、養身記道。與其說,這是一部抒情回憶錄,倒不如說它是一部愛情悲劇的深情演繹。
  • 子馨——感《浮生六記》
    子馨——感《浮生六記》 「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性闌一臥, 清明謄羅。
  • 《浮生六記》:情種沈復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李白《浮生六記》是一本奇書,有「小紅樓夢」之稱,自問世以來便圈了千千萬萬的「浮粉」,無論達官貴人、學術名流還是販夫走卒、窮酸學生,都深深被其俘虜。如今豆瓣評分更是高大8.8分,是名符其實的暢銷書。這是書的作者叫沈復,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後世評價為清代傑出的文學家。
  • 日本新電影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豆瓣評分8.8分!
    日本新電影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豆瓣評分8.8分!《情書》講述了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並且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單戀,真相大白之後前塵往事與今時愛戀纏繞出了一段痴情悽美的摯愛情深。
  • 再讀《浮生六記》|悟出那些除愛情外的道理
    —李白昨晚聚會時,大學室友們突然言辭激烈地討論了沈復的《浮生六記》。總體分為兩派:一派稱讚沈陳夫婦二人琴瑟合鳴,婚姻美滿;一派稱二人只顧自己享樂,從沒為父母后代考慮。兩派言之鑿鑿,吵的不可開交。恰好,幾年前我也看過此書,為了此次爭論,再看了一遍。
  • 浮生六記 | 事如春夢了如痕,浮生若夢萬古休
    閱讀筆記 2018.03.13《浮生六記
  • 專訪 | 崑曲《浮生六記》:等閒識得東風面
    《浮生六記》這個項目「官宣」後在票友中很有人氣,原因之一是崑曲起源於江南,而《浮生六記》的背景地在蘇州,這兩種吳文化藝術結合起來聽上去是「珠聯璧合」的典範。《浮生六記》是記事小品,且涉獵領域較廣。如果在舞臺上平鋪直敘沈復和芸娘的故事就會缺乏戲劇衝突,如何在兩個半小時之內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需要看編劇的功力。《浮生六記》的崑曲劇本請到了最年輕的「曹禺獎」得主、復旦大學古典文學博士羅周執筆。
  • 《鎌倉物語》:倩女幽魂版《浮生六記》
    中國觀眾會自然而然由影片中的一色正和與亞紀子夫婦,聯想到清中葉小說《浮生六記》裡的沈復和芸娘夫婦。《鎌倉物語》對於中國觀眾乃至東亞地區觀眾,都是情感體驗的重新喚醒:東亞傳統觀念裡理想的舉案齊眉式夫婦相處模式,固然並不是沒有隱憂與弊病,然而式微已久,久到一般大眾早已淡忘到這種家庭形態對情致和雅趣的鼓勵與滋養。《鎌倉物語》是一次懷舊的愛的教育。
  • 《浮生六記》⑨ | 相遇是幸運,離開是命運
    文 | 《浮生六記》 · 主播 | 阿成
  • 浮生六記:你以為的田園牧歌、神仙眷侶,其實只是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句話出自清代沈復的自傳散文體小說《浮生六記》。隨著"願有人與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的流行,這本《浮生六記》在200多年後又流行起來。《浮生六記》寫於沈復臥於病榻之際,在這部40000餘字的回憶錄中,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車水馬龍,亦沒有錦衣玉食。
  • 【新華書店·美文樂讀】主播薦讀鄧婷:《浮生六記》
    2012年,我去南京學習,在南京新街口的新華書店裡,第一次看到這本《浮生六記》,沒讀幾頁就被深深吸引住。作者沈復,生於乾隆年間,文筆如行雲流水,隨便讀幾句《浮生六記》中的文字,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瀟灑與曠達。
  • 看懂了浮生六記,聽懂了崑曲,這就是原味姑蘇!
    這部戲不僅是一個演出,更是以戲劇方式,全景式地展現蘇式生活,並將著力打造「浮生六記」IP平臺,以國際化視野推出非遺創新產品。5月30日,崑曲《浮生六記》浸入式園林版在可園和滄浪亭舉行主創團隊見面會。,婚後夫妻倆舉案齊眉、相愛甚篤,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樂,至芸娘積病身故,離家漫遊,遂作《浮生六記》,慰夫妻生死隔離之思。
  • 透視園林版崑曲《浮生六記》英譯
    自2018年七夕首演以來,新編園林版崑曲《浮生六記》以其獨特的藝術展現方式和浸入式的感官體驗,受到多方關注和好評。
  • 好看的日本家庭電影《步履不停》推薦,豆瓣評分8.8
    豆瓣評分8.8,在豆瓣電影TOP250中排名第231,上映於2008年6月28日,這是上個世紀關於原生家庭的經典電影,在國內與之類似的國產電影有《飲食男女》、《告別》等。這部電影講的是常年不在一起的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的生活瑣事,比較適合30歲以上的觀眾觀看,想看的觀眾可以去B站免費觀看。
  • 沈復《浮生六記》貼切真實,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值得細細品味
    最早知道這本書是在六年級語文課本裡,也是我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轉承啟合,朗朗上口,使我在古文中初見真章,一下去被吸引住。轉眼八九年過了,重拾起原書沈三白的《浮生六記》。
  • 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8,還原真實犯罪現場,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據9月18日的韓國SBS電視臺報導,轟動一時的華城連環殺人案終於確認了嫌疑犯,這件事情轟動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韓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了一部電影叫做《殺人回憶》,另外一個就是因為時隔十幾年終於找到了兇手。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8,還原真實犯罪現場,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 《浮生六記》裡的陳芸像大觀園裡的誰?
    《浮生六記》作者沈復的美妻,又稱芸娘。林語堂贊她:「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人說《浮生六記》是小《紅樓夢》,陳芸有如大觀園中的人物。不錯,陳芸是有點像,那麼,陳芸像誰?《紅樓夢》和《浮生六記》都誕生於封建「末世」,這一時期的中國,特別是富庶的江南一帶,是新舊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地方。一方面資本主義萌芽帶來新思想,鼓勵青年追求個性自由,尋求思想解放;另一方面,她們也成為守舊的封建道統斥責的對象而備受壓制和戕害。陳芸集中了大觀園眾多女兒的個性,本真、慧心、叛逆,而她們的命運無不是悲劇的結果。
  • 《浮生六記》:此生與你相伴,夫復何求
    值得一提的是,沈復的《浮生六記》便是其中的翹楚,書中的景致和人物,讀罷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浮生六記《浮生六記》從宏觀結構上可以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佚)《養生記道》(佚)。該書雖說是「六記」,其實就四篇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