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和「寶釵撲蝶」各自表現了什麼?

2021-02-08 我是歷史君
在《紅樓夢》裡,「黛玉葬花」和「寶釵撲蝶」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經典畫面了。一直以來,也是不少文人騷客以此為題,或作詩,或畫畫,盡顯這兩種不同的古典仕女之美。

「黛玉葬花」和「寶釵撲蝶」也從一定的角度顯示了林黛玉和薛寶釵這兩個貴族少女的不同性格特性,以及她們對生命的感知,和對生活的不同追求。

林黛玉生性敏感多情,對世間所有生命以及美好事務的感知最是敏感。所以,在她看來,花也是有生命有感知的。花開花落,就如同人生人亡一樣,有含苞待放的羞怯,有怒放盛開的肆意,也有凋落成泥的悲涼。在林黛玉看來,花就像自己一樣,甚至就像天下所有美好的女孩子一樣,需要呵護,需要埋葬,需要乾乾淨淨的離開這個世界。

原文: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早飯後,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展開《會真記》,從頭細玩。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過,把樹頭上桃花吹下一大半來,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寶玉要抖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來至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回來只見地下還有許多,寶玉正踟躕間,只聽背後有人說道:「你在這裡做什麼?」寶玉一回頭, 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裡。我才撂了好些在那裡呢。」林黛玉道:「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乾淨。」

這一段落紅成陣的春景描寫,因為有了寶玉和黛玉,使得落花也似乎有了綿綿情意。「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黛玉的這一身裝扮,簡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仕女圖。

黛玉對寶玉所說的話,「 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乾淨。」 這是對落花多麼深切的愛護,對生命隕落多麼大的尊重和敬畏。同時,這也是林黛玉對自己命運的哀嘆,對無力掌控脆弱命運的無奈的感嘆。

一首葬花詞,盡顯了林黛玉的多情和敏感,可也完全表現了黛玉作為封建貴族少女的生命覺醒。「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這是對命運無助的慨嘆,更是對上天有力的詰問。

相對於「黛玉葬花」的沉鬱和悲涼來說,「寶釵撲蝶」卻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風格。作為一個無論是行為還是思想上,都算得上標準的封建貴族的大家閨秀,薛寶釵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很少見能有像撲蝶這樣的釋放少女天性的時候。

原文:剛要尋別的姊妹去,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了。倒引的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

這樣的一段描寫,在整部書對寶釵的描寫幾乎是絕無僅有的,或許也因此才成為一曲絕唱。在這段描寫的後面,批書人脂硯齋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的批語:可是一味知書識禮女夫子行止?寫寶釵無不相宜。

薛寶釵在書中作者的筆下,一直都是一個穩重大方、知書識禮的女夫子形象。然而,她畢竟只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女。少女該有的活潑天性她定然也有,只是從小受儒家正統教育,使得她的行為規範,思想保守。但是,這也並不能泯滅了她小兒的天性。

從寶釵撲蝶,也不難看出,薛寶釵和林黛玉二人性情和追求上巨大的差異。正如她寫的那句詞:「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表現了她追逐名利的炙熱之心。也許作者曹雪芹說她生來中有「熱毒」,就是這樣的熱衷名利的「毒」吧!以至於她少有的顯露少女天性的一次活動,也顯得這樣的熱烈和追逐。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精彩

❁賈政為何只愛去趙姨娘屋裡就寢?王夫人曾對著賈母說出了答案

❁探春一個庶出的女孩,為什麼賈府上下,都不敢招惹

❁棄嬰秦可卿為何能嫁入寧府成為長媳?賈母已給出答案

相關焦點

  • 紅樓夢十大名場面:黛玉葬花驚豔,寶釵撲蝶引爭議,香菱學詩勵志
    但在繪畫界,「寶琴踏雪尋梅」卻與黛玉葬花知名度不相上下,是最具代表性的《紅樓夢》名場面繪畫之一。第六名:共讀西廂共讀西廂指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起讀《西廂記》,是《紅樓夢》中難得的散糖場面,其畫面之美不輸黛玉葬花,是最受喜愛的經典名場面。
  • 撲蝶的隱喻和寶釵的隱衷
    寶釵是《紅樓夢》裡富有爭議性的人物,寶釵撲蝶及隨後的「滴翠亭事件」也是富有爭議性的話題。撲蝶成為書中寶釵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片段,不僅在於它給人以畫面感的視覺美,更重要的是其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寶釵撲蝶意味著什麼?如何反映寶釵的個性?與滴翠亭事件有什麼關係?這是本文試圖探討的問題。我們先看看《紅樓夢》中是如何敘述的。
  • 撲蝶PK葬花:紅樓夢裡的雙美對峙,其中寓意你能看懂幾分?
    黛玉葬花和寶釵撲蝶,是紅樓夢裡最著名的經典場景。很多人一生沒讀過紅樓夢,但對這兩個畫面卻絕對熟悉。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一樣,已經成為西遊記的招牌,天下無人不知。但凡黛釵登上什麼藝術作品,毫無懸念的,肯定一個葬花一個撲蝶。人們都說葬花是黛玉悲劇性格的經典瞬間;撲蝶則最好的詮釋了寶釵青春健康,表現了寶釵活潑、曠達的性格。
  • 寶釵:煙火深處撲蝶
    作者:李秀鋒《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同時出現了兩個美學經典:「寶釵撲蝶」和「黛玉葬花」。 先來說說「寶釵撲蝶」。 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節,大觀園眾姐妹早早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滿園裡繡帶飄颻,花枝招展,姐妹們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 寶釵沒看見黛玉,便丟下眾人,逶迤往瀟湘館來找。
  • 【黛玉葬花】葬花的隱喻和黛玉的隱憂
    然而,讀過《紅樓夢》的人,卻能一口氣報出黛玉葬花、鳳姐理喪、探春結社、寶釵撲蝶、湘雲眠茵等等經典故事情節來,這些經典情節塑造了一個個鮮活而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無疑,黛玉葬花是《紅樓夢》經典情節的代表。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除了葬花最能反映黛玉多愁善感的才女形象外,更重要的是巧妙地借用葬花的隱喻含蓄地表達黛玉的憂思。這是黛玉的聰明之處,也是作者的巧妙構思。
  • 《紅樓夢》寶釵撲蝶事件,讓人如墜雲霧,不明所以,究竟如何解析
    寶釵撲蝶《紅樓夢》第27回裡「寶釵撲碟」這一場景,是全書非常著名又經典的情節。她們一大早就忙開了,編轎馬和系彩帶等。眾姐妹皆在園中玩耍,獨不見黛玉,於是寶釵便欲往瀟湘館找黛玉去。但她忽然抬頭見了寶玉進屋了,因前日裡黛玉傷心落淚,故一早寶玉便去看她了。
  • 【黛玉葬花】曹雪芹是如何寫黛玉葬花的
    它既是美好的象徵,表達了人們對美好願望的追求和嚮往,如花好月圓、花開富貴、花容月貌等等,它又是憂傷的象徵,寄託著人們對花落春光不再、人生韶華遠去的惋惜和憂傷之情。在歷代的詩文中,文人雅士經常用花來表達這種憂傷的情結,如唐代詩人李白有詩云:「桃今百餘尺,花落成枯枝。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李白把自己對花的感受融入了內心世界,然後再表現為詩。此時的花不再是花,是詩人傷春時悲愴情感的寄託物。
  • 怎樣理解黛玉葬花和《葬花詞》
    她頭天晚上在恰紅院碰了釘子,晴雯因埋怨寶釵而未給林黛玉開門,林黛玉則懷疑是賈寶玉不讓自己進去。她在大觀園裡,有如春天的花,默默無聞地開,默默無聞地謝。暮春的季節,眾花凋謝的時刻,林黛玉把自己化到這樣的時和景中。她把自己當做眾花中的一花,美麗、無瑕;她把春天的流逝看作自己年華的消失,寂寬、無奈。所以她把落花掃起來,用絹袋盛著,挖坑掩埋,讓花潔淨地消逝,不讓世間的汙濁點染了去。
  • 寶釵的心思有多細膩?這個情節,說是寶釵嫁禍黛玉,其實含義很深
    「寶釵便站住低頭想了想:寶玉和林黛玉是從小兒一處長大,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喜怒無常;況且林黛玉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的。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罷了,倒是回來的妙。想畢抽身回來。」這是一段原文中關於寶釵的心理描寫。
  • 87版紅樓夢人物手繪,黛玉最美,王熙鳳最像,寶釵撲蝴蝶最風趣!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通過描述家族悲劇和主人公的人生悲劇,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經典不愧是經典,必然難逃電視劇、電影的翻拍。《紅樓夢》被翻拍了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但是最出名、最經典的可能就屬於1987年陳曉旭主演的版本。
  • 黛玉和寶釵的友誼能地久天長嗎?
    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到來,還無意中促成了寶釵和黛玉的化敵為友。當時賈母大擺宴席,招待這位來自鄉間的朋友,席間要說酒令,黛玉脫口說了個「良辰美景奈何天」,這是《牡丹亭》裡的句子。然後又來句「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這又說到《西廂記》上去了,寶釵默默看了她一眼,黛玉沒留心。等到劉姥姥走了,寶釵把黛玉喚到無人處,冷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裡說的是什麼?
  • 寶釵是那個時代的最高點,而黛玉則超越了她的時代
    只是到了大觀園中,日與姐妹們嬉戲,離母親的管教和外界勢力的束縛遠了,一些天性中的風趣開始復甦,雖然偶爾也仕途經濟地理論一番,但也會沉醉於春色自在撲蝶,也會因一時的氣結而譏諷寶黛,會借螃蟹的詩題作出犀利的諷世詩,會展露自己寫詩和管理的才華,而暫時忘記「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閨訓。這些都加起來,才是立體的寶釵,很理性,但也有性情;素承貴族的教養,但也依舊女兒可愛。
  • 《紅樓夢》:寶釵為什麼千方百計接近黛玉?
    寶釵「卻渾然不覺」,她對黛玉是很熱情的,而且時不時地表現出兩人很親密的樣子。第八回寶釵「熱毒」復發,寶玉先去探望,後來黛玉也去了,兩人便在薛姨媽那裡喝酒吃飯,中間寶玉的奶媽李嬤嬤不讓寶玉喝酒,被黛玉懟了一頓。「寶釵也忍不住笑著把黛玉的腮上一擰,說道:『真真這個顰丫頭的一張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歡又不是。』」
  • 林黛玉明明依附於賈府,卻活出了獨立女性的腔調
    這大觀園裡,能想起來葬花的也只有林妹妹了,雖是葬花這樣的一件小事,黛玉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實屬難能可貴。(二)說話一針見血①誇讚探春。接著平兒、寶釵、黛玉又問迎春怎麼下人竟這樣張狂,你還不如教訓一次,何苦委屈自己。迎春又講了一堆理由,說壞人自有自作自受的道理,她犯不上去責怪,關鍵自己也是沒有什麼辦法,只好任由他們去。大家都對迎春的軟弱無可奈何,黛玉一針見血:真是『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這句話什麼意思?
  • 王文娟:「黛玉葬花堪比工人掃地?」
    影片中的經典橋段很多,「黛玉葬花」就是眾多經典中的經典。王文娟老師飾演的黛玉嬌弱無力的扛起花鋤,在落花遍地的大觀園中走過曲橋。不、不,今天咱們說說王文娟老師在拍攝「黛玉葬花」時的場景與花絮。電影越劇《紅樓夢》中,雖然影片的室內的場景居多,但室外的場景是在哪裡拍攝的?這個問題在電影上映之後,就一直是個迷一樣的存在。就葬花一場而言,場景中黛玉一身白衣穿梭於桃林之中,鏡頭採用了遠近景交叉切換的視角,使整個園林看上去非常開闊。
  • 《紅樓夢》第27回:黛玉葬花的靈性成長意蘊及寶黛故事的另一種解讀
    但歷來較少讀者從佛禪靈性成長的角度解讀黛玉葬花,而整部《紅樓夢》,佛學思想貫穿始終。作者寫得清清楚楚,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講的是生命從無明,痴愛,煩惱,痛苦走向覺悟、解脫的故事。而黛玉葬花正是這一生命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充滿了佛禪意蘊。由此我們也可以對寶黛故事進行另一番解讀。
  • 少年時我們都喜歡黛玉,可人到中年,卻不由自主愛上了寶釵
    有人問,大觀園裡最優秀的兩個女孩,你是喜歡黛玉還是寶釵?你喜歡跟誰做朋友?這還真是讓人一言難盡。黛玉和寶釵是紅樓中的兩個女主角,並列十二金釵之首。她們才情不分伯仲,美麗各有千秋,性格氣質雖然不同,卻也都是讓人喜歡的,希望她們都能成為我的朋友。
  • 林清玄:黛玉葬花矯情?可能只是你不懂
    十二歲的時候,第一次讀《紅樓夢》似懂非懂,讀到林黛玉葬花的那一段,以及她的葬花詞,裡面有這樣幾句:爾今
  • 黛玉和寶釵,你會愛上誰
    文/閆紅(圖註:1986年版《紅樓夢》劇照,薛寶釵和林黛玉)  張中行有文章裡記述,某天,幾個糟老頭子閒來無事,投票選舉他們心中的理想太太,湘雲和寶釵位居榜首,黛玉和鳳姐落第。  豆蔻年華,寶釵對衣著打扮已經失去了興趣,衣著素淡,半新不舊,全身上下除了聽從和尚的提點戴了一隻金鎖之外,再無別的「富麗閒飾」。探春喜歡「柳枝編的小籃子,整竹子根摳的香盒兒」,是女孩兒皆有的情趣,寶釵房裡卻是「一色玩器全無」,連書也只有兩部,整體風格「如雪洞一般」,仿佛告訴我們,她已然接近「四大皆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