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大量翻唱日本歌曲的背後,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2021-12-17 道略音樂產業

小編今天看到一個熟悉的題目,有知乎網友問:

話說江湖上流傳一個說法:華語流行音樂很大程度是靠翻唱/抄襲日本音樂起家的。以至於常常會看到這樣做驚訝狀的標題:

還有人列出長長的翻唱名單……

主要是港臺音樂,數量還真不少。

歌神張學友也常因此被掛……

該怎麼看待翻唱這回事兒?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冀浩然談了談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單純認為華語音樂不停在「翻唱」、「抄」、「盜用」日本音樂有失公允。

因為「日本人當年也是一路翻唱來的啊!」

作者認為,日本流行音樂如今的成熟,也經歷了長時間的翻唱,甚至是「蹩腳模仿」:明治時期翻唱中國音樂,戰後開始模仿歐美,貓王、披頭四……在年代市場成熟後,仍翻唱大量歐美流行音樂。用了半個多世紀才摸索出自己的流行音樂之道。

流行音樂可以流水線生產,但音樂行業本身需要長時間的歷史沉澱,哪怕從蹩腳模仿開始。而中國流行音樂太喜歡速成。

「日本人用了多半個世紀才想明白的事情,我想對於歷史還不到四十歲的中國流行音樂來講,也不會比這個快很多。」

作為一個長期研究日本戰後社會狀況,同時也對日本流行音樂史有一點著書理想的人,我覺得我們單純的認為是華語音樂不停地在翻唱、「抄」、「盜用」日本音樂就有失公允了。

1.日本流行樂早年間借鑑過中國的(流行)音樂

本來嘛,音樂藝術就是無國界的,哪邊好就借鑑一下嘛。

翻唱的更是有,作為早期日本流行樂最為知名的歌手渡邊濱子,雖然她不會中文,但是她在戰爭期間以及戰後初年,曾經翻唱過大量的民國音樂。使得包括《夜來香》、《薔薇薔薇處處開》、《何日君再來》等等歌曲在當時廣為日本人所知,一定程度上來講,渡邊濱子是為李香蘭(本名山口淑子)打通了日本演藝之路的人。

2.這些所謂毀童年的翻唱,都是合法的

合法生意,這又不是什麼骯髒的交易。明擺著告訴你了就是翻唱歌曲。

當然,我們也抄。

舉個很有名的例子。

楊培安的《我相信》,作曲號稱是陳國華。凡是有耳朵的人都可以聽一下1992年J.Walk(後來改名Jay.Walk)樂隊的《何も言えなくて》就知道了。這首我國十分常見的勵志歌曲是華語樂壇這十幾年最大的抄襲案件。抄的明目張胆,前奏間奏旋律主歌副歌幾乎一模一樣,抄襲都這麼不要臉的還是挺少見的。

自己聽吧(順便說,這曲子有夏、冬兩種版本,配器和歌詞都不一樣。我個人比較喜歡冬季版本的。)

3.日本流行音樂翻唱了歐美音樂半個多世紀

日本流行樂的構成成分裡,除了演歌之外,其他的基礎元素都是從歐美搬過來的。即使是樂器,在很多新樂器的引進上日本人都比美國晚的多。當美國人80年代開始嘗試使用更為複雜的效果器的時候,日本人還在為YMO(著名電音樂隊)在美國的成功而「自豪」(殊不知YMO的成功靠的反而是在美國的成功,在之前,YMO的音樂在日本被定義為垃圾音樂,卻被SONY的美國分支也就是CBS的人欣賞,從而YMO在美國大成功)。

日本流行音樂的源頭是明治時代的各類「唱歌」,這些歌曲不是直接填詞,就是蹩腳的模仿——當然這也能二次輸出,我國清末民初搞得學堂唱歌就是從日本借著模仿。

而在進入大正末期昭和初期,流行音樂市場的雛形形成之後。當時的唱片公司,除了帝國蓄音之外,其他主要的公司諸如日本ビクター、日本コロムビア等等很多都是歐美公司在日本的投資或者合資公司。那麼自然而然,各種當時歐美流行的歌曲和曲風就會借這些人之手流入日本。而當時作為「新銳藝術」的寶塚劇團,也是各種照搬歐美的現成的音樂劇。

戰爭時期因為顯而易見的原因,翻唱暫停。

戰爭結束後,從1948年開始,翻唱風又開始繼續刮。

在戰後初期的翻唱名家裡,出身寶塚劇團的越路吹雪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人物。

越路吹雪之前,日本歌手翻唱的歌曲絕大多數都是英語歌曲,這其中又有絕大多數是美國歌曲。而越路吹雪鍾情於香頌和法蘭西的浪漫。在她離開寶塚劇團之後,從50年代中前期開始,她翻唱了近千首外國歌曲。她也因為在香頌日本化的成就上被譽為「日本香頌女王」。在60年代,她的《ラストダンスは私に》、《サン•トワ•マミー》、《愛の讃歌》這三首歌曲是她歌唱生涯的代表作品,尤其是《サン•トワ•マミー》這首歌曲,更是不可能被複製的經典。

聽聽就知道,這種不可多得的歌聲,即使是翻唱,在現在日本的樂壇裡難尋蹤跡。

50年代美國的rock'n roll和藍調抒情各種往日本湧,貓王為代表的當時的美國音樂也被日本人各種翻唱。《Jailhouse Rock(監獄搖滾)》在日本被日劇(日本劇院)、日活(日活劇場)的歌手們也是各種翻唱,被錄製成唱片的版本就多達十幾種。

不過日本人相比較於照搬現成的,很快就開始了熟練的「蹩腳模仿」,所以50年代末出道的很多非演歌的男性solo歌手,幾乎全部都是模仿貓王,就跟80年代末中國男歌星全在學費翔一樣。歌曲的曲風嘛,也是照搬rock'n roll的調子。

舉個例子,日本著名作曲家平尾昌晃(當時藝名叫平尾昌章)出道時候的模樣。

同一時期,爵士樂的藍調抒情音樂變成了氣氛歌謠(ムード歌謡)也是大行其道

讓時光進入60年代。

60年代中旬,資本主義世界沉浸在披頭四樂隊的瘋狂中——日本也不例外。1966年披頭四樂隊的武道館公演後,日本的土地上如雨後春筍般瘋長出了幾十個模仿披頭四的樂隊。這些樂隊從成員的髮型、服裝到音樂創作、配器、樂器的模樣,全套照抄披頭四。而這些樂隊早期的作品,也不外乎是翻唱《黃色潛水艇》、《let it be》、《昨天》等等披頭四的歌曲。

舉兩個著名的例子:

The Tigers 樂隊,中間的人為澤田研二(他是被華語歌手翻唱過的歌曲最多的日本歌手之一),最右側的高個子是岸部一德

The Spiders 樂隊,左下蹲著的人是日本著名藝人堺正章

這些Group Sounds(日本對這些樂隊的學名稱呼,簡稱GS)興起的同時,日本的民謠音樂(フォーク)也借著社會問題、校園政治風波而興起。

當然,只要聽了北山修、吉田拓郎早期作品的都知道,某些旋律就是明目張胆的抄。反正當時日本流行音樂全世界除了日本人基本上都不聽,抄了都沒人知道。而且由於日本民謠這些音樂人早期熱衷於搞政治鬥爭,弄得有歐美資本背景的大唱片公司都不願意收他們,這也給日本民謠音樂的早期發展提供了一個更為「自由」的空間。

日本的「民謠」,恰恰沒有日本調。歐洲的民間音樂、美國的鄉村音樂雜糅在一起,就成了日本的「民謠音樂」。這一點,中國的「民謠音樂」倒是在重走日本這條路。不過日本的民謠大概只經過了兩年多的翻唱期,之後在1968年年底左右,實現了脫胎換骨,整個民謠音樂突然間開始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成為了日本流行音樂中第一個獨立的擺脫了「蹩腳模仿」的分支。

舉個例子,我覺得這首歌曲即使今天來看都是絕佳的作品。

戦爭を知らない子供たち

(不知道戰爭的孩子們)

戦爭が終わって僕等は生まれた

(戰爭結束時,我們出生)

戦爭を知らずに僕等は育った

(不知道戰爭是何物,我們被養育)

おとなになって歩きはじめる

(從開始學走路,到成長成人)

平和の歌をくちずさみながら

(伴著和平的歌謠)

僕等の名前を覚えてほしい

(希望能夠記住我們的名字)

戦爭を知らない子供たちさ

(不知道戰爭的孩子)

若すぎるからと許されないなら

(如果說太過年輕無法原諒)

髪の毛が長いと許されないなら

(如果說頭髮太長無法原諒)

今の私に殘っているのは

(現在我所保留的)

涙をこらえて歌うことだけさ

(只有忍住眼淚,輕聲歌唱)

僕等の名前を覚えてほしい

(希望能夠記住我們的名字)

戦爭を知らない子供たちさ

(不知道戰爭的孩子)

青空が好きで花びらが好きで

(我愛藍天,我愛花瓣)

いつでも笑顏のすてきな人なら

(無論何時,那燦爛微笑的人啊)

誰でも一緒に歩いてゆこうよ

(和誰都能一起散步)

きれいな夕陽の輝く小道を

(在那灑滿夕陽的小道)

僕等の名前を覚えてほしい

(希望記住我們的名字)

戦爭を知らない子供たちさ

(不知道戰爭的孩子)

曲調和歌詞,如今來聽依然振聾發聵。

70年代是一個流行音樂開始更新換代的時代——美國人進入了一個相對混亂、頹廢的十年,因而催生出了更多的流行音樂支流。

這十年對於日本流行音樂來講,是在市場基礎基本完善之後,開始思考「日本流行音樂」的「自我定位」的十年。

這十年裡,翻唱作品開始明顯減少,諸如都倉俊一、筒美京平、平尾昌晃、小椋佳、吉田拓郎等作曲家;阿久悠、千家和也、中西禮等作詞家和東海林修等等編曲家成為流行音樂創作的核心人物。在七十年代中旬「新音樂(ニューミュージック)」興起之後,日本的音樂人更加強烈的意識到,僅僅依靠翻唱和模仿是不夠的,原創才更加符合日本音樂市場的需要。

於是乎演歌之外的日本原創歌曲的三個大型市場在70年代開始形成:偶像歌曲、日本式輕搖滾樂隊歌曲、原創型歌手音樂市場組成了最開始的成熟形態日本的音樂市場。

但是70年代一樣是有翻唱歌曲的,日本的流行歌曲創作在當時仍然不成熟,一定程度上仍然會對歐美的流行音樂有需求。典型案例就是英國歌手Daniel Boone的《beautiful sunday 》,這個曲子在日本賣出了180萬張,之後田中星兒翻唱的這首歌曲,又賣出了將近100萬張。

Daniel Boone專輯日本版

田中星兒翻唱專輯

不過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隨著創作者的努力和諸如八神純子、久保田早紀、渡辺真知子、五輪真弓等女歌手和鄉廣美、西城秀樹、野口五郎等男偶像的歌手化,再加上南天群星、ツイスト、ゴダイゴ等等樂隊的出現,日本流行音樂的本土原創作品終於充實了起來。不過長期以來,日本的音樂人已經形成了「歐美第一、日本第二」的慣性意識,這個病到今天都沒治好。

不過我也不太指望日本人能治好了。

你以為翻唱歷史就結束了?不不不日本這麼個神奇的土地怎麼能就這麼結束了。

80年代中期和後期是日本翻唱歐美歌曲的超級大高峰啊。

在DISCO音樂風靡歐美的時候,日本人也接觸到了這個曲風。

然後日本人發現,雖然這個曲風看起來很高大上,但是日本人TMD就是學不會啊。自己創作出來的DISCO樂曲總感覺和美國人差一檔子啊。

那怎麼辦?反正借著泡沫經濟的東風也有錢,買版權唄。

從1985年到1991年的六七年間,日本的唱片公司基本上把美國當時流行的迪斯科名曲全都買了,然後再借著日本國內的偶像大爆炸全給做了一鍋湯。

不過結果其實挺慘不忍睹的,大多數偶像嘛,出個一兩張單曲沒紅,就被唱片公司遺棄了,偶爾幾個紅起來的,基本上也撐不過半年。當然,某些翻唱盤的銷量還是看得過去的。不過由於是日本人自己的配器,配樂聽起來和原版的DISCO相比,還是有一些區別。

Wink 《愛が止まらない 〜Turn It Into Love〜》,原曲 Kylie Minogue《Turn It into Love》(這個組合的兩首代表作之一,另一首為1989年唱片大賞獲獎曲目《淋しい熱帯魚》,被小虎隊翻唱為《星星的約會》;這個組合也翻唱過《冬天裡的一把火》的原曲《Sexy Music》;這個組合的兩個妹子很萌)

所以呢,對於翻唱的理解,我們國家的很多人心態還是沒有擺正。

日本人當年也是一路翻唱和借鑑過來的,人家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弄明白日本流行音樂的定位。

流行音樂的作品可以速成,可以流水線生產。但是流行音樂產業本身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歷史積澱的——哪怕歷史積澱是幾十年的「蹩腳模仿」。中國現在的流行音樂產業太喜歡速成,太喜歡膨脹劑,就像中國果農種草莓一樣。

有些東西催熟是沒什麼用的,只有積累了幾代人的經驗,才能夠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人自己的流行音樂之道。我們學日本,是因為日本文化不管怎麼說總比歐美人的文化更有親近感一些,所以我們學了日本音樂很長時間(從學堂唱歌開始算,差不多一百多年的互相影響)。日本人用了多半個世紀才想明白的事情,我想對於歷史還不到四十歲的中國流行音樂來講,也不會比這個快很多。

要給流行音樂一個市場,給流行音樂一個健康的市場,我們才能孕育出一個有我們自己烙印、有我們自己特色的流行音樂。(本文來源:知乎)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

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電話:1580 160 1660;微信/QQ:85786773

相關焦點

  • 華語樂壇靠日本人養活?這些經典歌曲都是翻唱!
    一次偶然的機會,筆者發現,那些耳熟能詳的,伴隨我們成長的歌曲,竟然很多都翻唱自日本歌。話不多說,先列舉一些著名的翻唱歌曲。1翻唱歌曲列表2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還有大量的華語歌曲翻唱自日本,篇幅有限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一搜。
  • 她可能是被華語樂壇翻唱最多的日本歌手了
    截止目前,她已經發行了40多張專輯,作詞作曲五百餘首,其中有70多首被港臺歌手翻唱,所以即使對她不了解的聽眾也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中島美雪可能是被華語樂壇翻唱最多的一個日本歌手,所以近些年在網絡上一直有種說法「中島美雪養活大半個華語樂壇」。
  • 日本歌曲曾養活「半個華語樂壇」?
    在80、90年代的樂壇,大量日本歌曲被港臺明星譯成中文,或是重新填詞翻唱。比如張國榮、張學友、梅豔芳、譚詠麟等都翻唱過日本的歌曲。中島美雪可能是被華語樂壇翻唱最多的一個日本歌手,所以近些年在網絡上一直有種說法「中島美雪養活大半個華語樂壇」。
  • 那些你們不知道的華語翻唱歌曲
    大家或許並不知道其實華語樂壇有非常多的翻唱歌曲,即使是天王天后也都翻唱過別人的歌曲,甚至很多樂壇大佬的成名曲就是翻唱的歌曲,所以這也就不奇怪當時會出現一個「中島美雪」養活半個樂壇歌手的情況,今天就讓我們看看那些我們並不知道原曲的翻唱歌曲。
  • 來看看那些年華語樂壇翻唱的日語歌曲.
    本文作者:辰諳這一期的音樂推薦,帶你看看那些年話語樂壇填翻的日語歌曲,可能其中很多都是你一直以為的話語樂壇原創哦~首先是筷子兄弟那首曾經紅極一時的《老男孩》,原曲為日本歌手大橋卓彌的《ありがとう》。原曲表達的是對父母的感謝與愛,而筷子兄弟的版本則是緬懷青春的主題。
  • 日本音樂拯救了華語樂壇?大量經典華語歌竟都是日文翻唱丨日本音樂
    翻唱自日本少年隊的《what’s your name》;90年《紅蜻蜓》則來自長渕剛《とんぼ》;《紅日》是92年李克勤對日本歌手立川俊之作詞作曲並主唱的《それが大事》進行重新填詞翻唱,作為電視劇《他來自天堂》的主題曲;
  • 沒聽過日本歌星翻唱我大華語樂壇神曲?
    來來來……小通領著大家聆聽一下日本歌星翻唱我大華語樂壇的歌曲,感受一下我大華語樂壇強大國際影響力……走起<( ̄ˇ ̄)/ ♪屈指可數翻中日文歌經過小小通反覆查找,發現日本歌手翻唱的中文歌實在太少太少了,說好的大華語樂壇呢?
  • 日本歌曲曾養活「半個華語樂壇」據說聽過的都奔三了
    日文翻唱風潮在80、90年代的樂壇,大量日本歌曲被港臺明星譯成中文比如 張國榮 、張學友、梅豔芳、譚詠麟等都翻唱過日本的歌曲。 中島美雪 可能是被華語樂壇翻唱最多的一個日本歌手,所以近些年在網絡上一直有種說法「中島美雪養活大半個華語樂壇」。
  • 米希亞再一次打臉華語樂壇,我們被這些翻唱歌曲騙了20年!
    「這個米希亞為什麼老是翻唱別人的歌,先是翻唱劉若英的《後來》,又翻唱範瑋琪《最初的夢想》,現在連歌神張學友的《秋意濃》都敢翻唱了!」討論《歌手》這檔節目的時候,朋友對日本歌手米希亞嗤之以鼻,就不能唱日本歌手的原創歌曲?
  • 眾多華語經典歌曲都是翻唱日本的?周杰倫這3首歌被日本歌手翻唱
    小時候聽的歌都是港臺歌曲,那個時候絕對這些歌唱的好好聽,而且歌曲的類型有很多,因此在小時候,除了會聽那個時候最火的歌曲之後,就是會聽那些已經紅火了很多的歌曲。而且那個時候因為年紀小,甚至還認為那首歌就是歌手自己一個人創作過來的,因此還很佩服那些歌手,只不過等到長大之後,才明白在樂壇中真正是自己寫歌,自己唱的歌手還只是少數。
  • 日本歌曲改變了華語樂壇?這些經典的中文歌曲全部由日本歌曲改編
    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改編/翻唱歌曲成為推動香港音樂產業發展的最大動力。一些流傳至今的經典歌曲,如《酒紅色的心》(譚詠麟)、《風繼續吹》(張國榮)、《情已逝》(張學友)、《千千闕歌》(陳慧嫻)等,都是改編/翻唱自日本歌曲。不僅僅是香港樂壇,臺灣樂壇和大陸樂壇都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改編自日本歌曲。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近幾十年都有哪些經典歌曲改編自日本歌曲?
  • 當年他們養活了半數華語樂壇現在我要告訴你華語樂壇也不逞多讓
    日本的音樂在80.90年代華語樂壇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歌手翻唱的日本音樂都成為了經典。像陳慧嫻的《千千闕歌》翻唱自日本超級巨星近藤真彥的作品,同時期翻唱這首歌的還有梅豔芳的《夕陽之歌》。鄧麗君當然,日本音樂雖然很優秀,我們華語樂壇作為後起之秀同樣也不逞多讓。因為我們也有很多歌曲被日本人翻唱。
  • 00後的你,21世紀華語樂壇最重要的五位歌手你必須知道
    在21世紀前,華語樂壇一直處於一種不溫不火的狀態,大多數是被中島美雪、玉置浩二等日本歌手養活,不過隨著進入21世紀後,華語樂壇才開始大放光彩,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剖析下:一、原創水平的顯著提升在21世紀,華語樂壇有大量原創歌手崛起,原創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而傳統的港式三段式情歌式微。
  • 被翻唱成日語版的華語歌曲,天王天后沒上榜,網絡歌曲卻名揚國外
    許多人知道,80年代,90年代眾星雲集,許多天王天后級別的巨星都是產生在那個時期。他們憑藉出色的唱功給華語樂壇留下了諸多經典作品。那是華語樂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跨越的輝煌時期。長大一點後,小編才知曉,那些伴隨我們一代人青春記憶的樂壇神作,居然很多都是翻唱日本歌曲。藉助日本的編曲,找一個知名的作詞人配上一些經典的歌詞。
  • 這兩位日本歌手,撐起華語樂壇一片天,這些歌原來都是翻唱他們的
    這兩位日本歌手,撐起華語樂壇一片天,這些歌原來都是翻唱他們的其實現在很多歌曲被翻唱都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了。某個歌手的歌曲能被其他的歌星翻唱說明這個歌星唱歌的確唱的非常的好,不然也不會被翻唱,歌手們翻唱的當然是比較有名的,許多人一聽就感覺震撼的歌曲。
  • 日本天后有多火?曾經華語樂壇有一半歌手都是靠翻唱她的歌走紅!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曾經的華語樂壇歌手,有大部分都是翻唱日本的歌曲,但是很少人會知道其中翻唱的歌曲,有百分之八十都是來自日本創作歌手——中島美雪。被譽為是日本天后的她,自身有著超高的音樂創作天賦,並且由她參與創作的歌,每一首都有著極高的傳唱度,毫不誇張的說,當年在她巔峰時期,每一次新歌推出都是熱歌的誕生。
  • 流水的華語樂壇,鐵打的中島美雪,國內翻唱她的歌曲的歌手都火了
    中島美雪年輕時的照片前面說過的這些歌曲,都是翻唱來自這位日本的女歌手的歌曲。今天小文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歌壇傳奇——中島美雪。中島美雪於70年代出道,道理80年代已經是紅極一時的歌星了,而她的歌曲也一直是港臺歌星的最愛,先後有70餘首歌曲被翻唱,到今天我們仍耳熟能詳的歌曲,如: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張國榮的《第一次》,任賢齊的《天涯》《傷心太平洋》,劉若英的《原來是你》,張信哲的《等風的旗》等等~均是翻唱自中島美雪的歌曲。
  • 整個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半壁江山的歌曲都是由同一個日本女歌手創作的
    其實,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劉若英的《原來你也在這裡》,任賢齊的《傷心太平洋》,還有一大串紅了20年的港臺歌手:王菲、陳慧嫻、林子祥、羅文、周慧敏、吳宗憲、張信哲、鄭秀文、範瑋琪……等等大量的明星,都翻唱了同一個人的歌曲。她就是,中島美雪。
  • 韓國歌手翻唱經典華語歌曲 你聽過幾首
    2000年前後不少華語歌手靠翻唱韓國流行歌曲而走紅,有的還成為了「天王天后」。回看那段歷史可能會讓人覺得華語樂壇是那麼的「缺乏原創」,不是翻唱日本歌曲就是翻唱韓國歌曲! 其實華語樂壇從來不缺乏優秀原創作品,也有很多歌曲曾被海外的歌手翻唱過。
  • 兩個日本歌手,養活了大半個華語樂壇,原來我們是聽日本歌長大的
    兩個日本歌手,養活了大半個華語樂壇,原來我們是聽日本歌長大的他們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多的華語樂壇天王天后級別的人物,他們很多的成名曲大部分都是填詞翻唱的。而被他們翻唱的就是日本歌曲。對於很多90後來說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筷子兄弟的歌曲《老男孩》和《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