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魚
說起魯迅,總是因其好鬥好與人罵街,而被後人忽略了他也好吃好喝及好請或好被請人吃喝的特點。魯迅日記裡有大量關於他自己做為當年的公務員如何違反八項規定大吃大喝的記載。東北文學網紅蕭紅回憶去魯迅家蹭飯,「菜食很豐富,魚,肉……都是用大碗裝著,起碼四五碗,多則七八碗」;鄉下文青胡風初來滬上,看到滿桌酒菜,「小夥伴簡直驚呆了」。為了吃好喝好,魯迅從來不計成本,從北平到上海,他幾乎吃遍了當地所有著名的飯館。魯迅之子周海嬰回憶過不少他和爹一起在家搶零食的故事,他曾表示:「一些描述魯迅的文字把他刻畫成一個喋喋不休、拿著匕首和投槍的戰士。形象是緊皺雙眉嚴峻凝重的,沒有個性和生活,而其他方面似乎都淡化掉了,只剩下一個空殼。」
北京的冬日天氣陽光明媚,做為吃貨的我偶然看到一份《魯迅家用菜譜》,頓時眼前一亮,舌尖一緊,暫時放下手邊的事情興致盎然地研究起來。
這本由上海魯迅紀念館收藏《魯迅家用菜譜》共有兩本,1950年由許廣平捐獻。詳細記載了其於1927年11月至1928年6月這7個月的夥食用餐狀況,由剛同居不久正處於熱戀中的學生兼女友許廣平一日不少地記錄下來,宛如他們兩人的「兩地書」合為了「一起吃」,豐盛又好吃。想像他們和眾多熱戀中的情侶一樣,不管窗外的風聲雨聲槍炮聲,每天膩在家裡,每隔幾個小時就知性合一的研究起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簡直不要太凡爾賽。
這兩本菜譜皆由許廣平親筆所記,象寫作業一樣認真寫在普通的橫線條練習簿上,練習簿為紫色封面,它的前二頁上記錄了八隻菜的配料和燒法,從第三頁開始記載每日上、下午所用的菜譜及菜價。
第一本練習簿所記載的萊譜從11月14日上午起一直記到次年4月5日上午止,第二本練習簿繼續從4月5日下午起,一直記到6月1日下午止。
這本菜譜對菜色和價錢記之甚詳,是展示將近一百年前的此國中產和知識階層物價和生活水平的活化石。
1927年至1928年那段時間,正是中國各路精英改變各自命運走向的最關鍵激烈的時期,他們互相決裂翻臉叛亂撕殺追殺暗殺,或亡命天涯或牆頭變幻新舊大王旗。
餓殍與陳屍遍地,寧漢合一,東北易幟,合法的北京民國政府被南京國民政府在外力加武力下推翻,其時南昌暴動朱玉階殘部與秋收暴動毛潤之餘部剛割據於閩粵贛尚食不果腹,青年赤色精英除被大規模屠殺外或逃亡或入監皆朝不保夕,連汪兆銘夫婦也亡命法國,除了1927年底蔣中正與美齡小姐的世紀婚宴相信賓客吃的還不錯之外,那會兒大家都沒工夫或沒心思或沒條件或沒資格吃香的喝辣的。
其時的魯迅和許廣平剛從廣東來到上海,周樹人老師為了心疼女友不捨得其下廚做飯,採取當時滬上流行的「包飯」形式,飯菜請當時滬上某大飯店定做,每到飯點準時送餐上門,算是最早的美團餓了嗎之外賣高級豪奢定製版。
從菜譜上可以看出,出生浙江紹興的魯迅和出生廣東番禺區的許廣平都偏好各自的家鄉菜:
廣幫菜和紹興菜,外加居住地上海的海派菜,每頓大致三菜一湯。
魯迅平常最主要的是吃炒、蒸、燉的食物,偶爾會吃燒或煎,其他如焙釀煮煲炸類和湯類也兼顧。
魯迅日常的食材以魚類、海及河鮮、豬牛雞鴨肉及內臟,加之豆腐、疏菜等,雖皆屬尋常物,但搭配在一起卻十分豐富,每天幾乎不重樣。
魯迅對魚情有獨鍾,幾乎每頓都有魚,蒸燉炒燒煎釀煮煲炸各種做法都有,如蒸魚有蒸沙魚、蒸鱖魚、蒸魚片、蒸魚餅、魚片蒸蛋;
燉魚有油豆腐燉魚、甜竹油豆腐燉魚、豆腐燉魚、鹹魚幹燉肉、魚丸燉黃芽菜、鮭魚乾燉肉、雪裡蕻燉魚;
炒魚有炒魚片(內放木耳、冬菇、洋蔥、黃芽菜、芹菜);
燒魚有雪裡蕻燒魚、紅燒鱖魚、羅卜燒魚鬆;
煎魚有煎沙魚、雪裡蕻煎魚;
還有魚圓煮黃芽菜、油豆腐釀魚、羅卜魚鬆、魚餅等等,不一而足。
魯迅喜歡的炒菜皆以家常為主,但品類繁多,讓人一看就十分下飯。
通常以炒肉片與肉絲為主,如菜心炒肉片、黃芽菜炒肉片、芹菜炒肉片、榨菜炒肉片、扁豆炒肉、芽菜炒肉絲(附豆乾一塊,芹菜少許)、鹹肉絲炒芽菜(腐乾一塊)、肉絲炒菜乾、雪裡蕻炒肉絲等;
炒牛肉分扁豆炒牛肉鬆、白菜心炒牛肉、黃芽菜炒牛肉、菜花炒牛肉、鹹菜炒牛肉片等;
也炒一些海貨如芽菜炒蝦、炒海參(木耳、菜心)、炒蜆肉(鹹菜、腐乾、臘肉、芹菜各切丁)等;
以及豬內臟,如炒豬腰、炒三及第(臘肉、豬肝、豬腸、黃芽菜、木耳、芹菜);
偶爾還有洋蔥炒蛋、炒合掌菜粒(臘肉、豆腐乾、冬菇、芹菜)、炒鶉春松(生菜底)、菜心炒叉燒等。
燉菜也是魯迅所愛,也是每餐都有,百吃不厭,多以麵筋、芋頭、千張、洋薯、白菜、豆腐、慈姑、筍、藕等食材燉肉,如麵筋燉肉、千張燉肉、芋頭燉燒肉、白菜心燉燒肉、燉燒肉(蝦膏酸子)、燉牛肉(紅羅卜、洋薯番茄)、白菜心燉叉燒、芋頭燉臘肉、慈姑燉臘肉、筍燉鴨、藕燉鴨、洋薯燉鴨、洋薯燉雞、芋燉排骨、燉羊肉等。
魯迅喜歡的蒸菜類以蒸雞和蒸雞球為主,配以金針、木耳、冬菇、紅棗、鹹菜頭等,其他還有蒸肉片和肉餅,如合掌菜蒸肉片、榨菜蒸肉片、黴菜蒸肉、蒸排骨(蒜蓉豆豉)、蒸肉餅(黴菜、馬蹄)、蛋蒸肉餅、蒸藕餅(冬菇、蝦米、臘肉),偶爾蠔蒸蛋、蒸欖角等。
魯迅吃的煎品以蛋類為主,如蠔煎蛋、煎蛋角(魚餅,內夾蝦米)、煎蠔蛋餅、煎蛋卷等。
其他燒菜有豆腐燒肉、蝦膏燒肉、排骨燒羅卜;
間或也吃油爆蝦;
炸春卷、炸蠔;
藕焙豬腳;
釀豆腐(魚餅)、釀油豆腐(魚);
藕煲牛腩;
湯比較簡單,不常喝,故不講究,如西洋菜牛肉片湯、牛肉片黃豆芽湯、芥菜雞雜湯;
魯迅吃的其他沒具體寫明做法的菜有椰菜牛肉、羅卜牛肉片、洋薯臘肉、黃芽菜臘肉青菜、豆豉排骨、羅ト排骨、粉絲蝦米酸排骨、豬肉合掌蝦米冬菇丁、豆芽肉鬆、羅漢齋(金針、木耳、黃芽菜、粉絲、甜竹、冬菇)、素雞等。
當然,魯迅的菜譜中每次也必有純疏菜,最經常吃的是波菜、塌棵菜。
幾乎三天兩頭都上桌,此外還有雞毛菜、青菜、生菜、黃芽菜、捲心菜、白菜等。
塌棵菜之前沒怎麼聽說過,其實它也叫塌菜、烏塌菜、踏古菜、太古菜、瓢兒菜,是南方冬季主要蔬菜之一,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的南京、上海一帶,墨綠色的葉片肥嫩可口,可炒食作湯和涼拌,色美味鮮,營養豐富。
總而言之,魯迅和許廣平這一對情侶CP,是一對典型的南方吃貨,除了不吃辣椒、火鍋和燒烤之外,口味略偏清淡,其他倒也葷素不忌,對美食的執念亦是可圈可點,不亦樂乎。
那些總以為魯迅做為頭牌憤青,脾氣不好肯定是因為吃不好穿不暖,實在是大錯特錯,繆之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