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農事·農家·農人」主題,來自巴基斯坦、馬達加斯加、喀麥隆、奈及利亞、阿根廷、哈薩克斯坦、加納、厄利垂亞等10個國家的10位外國青年,在重慶開展了為期17天的紀錄片拍攝。24日晚舉辦的2020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展映儀式上,他們用10部影片折射出國際友人眼中的「多樣中國」。
據了解,這10位外國青年是在10位中國學生志願者「一對一」的協助下,合力完成10部紀錄片的。按照項目計劃,他們去了重慶北碚、萬州、開州、合川等區縣進行拍攝,每人分別完成了一部以「農事、農家、農人」為主題的紀錄短片,以外國人身份捕捉重慶風貌,將重慶故事傳播到更遠的角落。
17天來,他們跋山涉水,深入重慶鄉村一線與村民對話,用鏡頭記錄農村新貌,復刻農人影像,完成了《龍根》《渡娘道》《秀山迢遞》《天路之路》《歸鄉兒郎》《尋蜜》《荷波》《苦盡柑來》《除卻巫山不是雲》《本草堂》10部作品。
巫溪縣蘭英鄉西安村是Marinette選定的下鄉基地,她的作品《本草堂》講述了西安村的中藥種植產業故事。「本身中藥對我們外國人來說就很神奇,我更好奇的是,那裡的村民如何靠著種植中藥致富。」Marinette在拍攝中走訪了當地「中藥種植第一人」盧醫生,挖掘他在帶領鄉親致富路上的別樣人生。
來自喀麥隆的AWUISAA COBEN是影片《荷波》的導演,他將鏡頭對準了重慶市首位「民間河長」何波。「我講述了一位無私的中國青年建設自己家鄉的故事,他是一個原汁原味的農村青年。」AWUISAA COBEN表示,自己也是公益事業志願者,對何波的奉獻精神有共鳴,「希望世界各地的青年在看完紀錄片後,對中國青年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來自奈及利亞的Agu Ernest Chibuzo是西南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他的作品《天路之路》講述了重慶市巫溪縣蘭英鄉的山村村民,依靠自己力量,在懸崖上修建公路的故事。Agu Ernest Chibuzo說,自己在村民身上看到了中國人「愚公移山」的精神,期待影片能讓更多人感受這種中國精神。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是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的一項中國文化體驗項目,創辦於2011年。項目旨在通過外國青年電影人視角拍攝中國文化紀錄短片,從而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加強中外青年之間跨文化溝通、交流與合作。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趙欣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