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重慶鄉村17天,10位外國青年用10部紀錄片講述心中的「中國...

2020-11-19 上遊新聞

圍繞「農事·農家·農人」主題,來自巴基斯坦、馬達加斯加、喀麥隆、奈及利亞、阿根廷、哈薩克斯坦、加納、厄利垂亞等10個國家的10位外國青年,在重慶開展了為期17天的紀錄片拍攝。24日晚舉辦的2020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展映儀式上,他們用10部影片折射出國際友人眼中的「多樣中國」。

據了解,這10位外國青年是在10位中國學生志願者「一對一」的協助下,合力完成10部紀錄片的。按照項目計劃,他們去了重慶北碚、萬州、開州、合川等區縣進行拍攝,每人分別完成了一部以「農事、農家、農人」為主題的紀錄短片,以外國人身份捕捉重慶風貌,將重慶故事傳播到更遠的角落。

17天來,他們跋山涉水,深入重慶鄉村一線與村民對話,用鏡頭記錄農村新貌,復刻農人影像,完成了《龍根》《渡娘道》《秀山迢遞》《天路之路》《歸鄉兒郎》《尋蜜》《荷波》《苦盡柑來》《除卻巫山不是雲》《本草堂》10部作品。

巫溪縣蘭英鄉西安村是Marinette選定的下鄉基地,她的作品《本草堂》講述了西安村的中藥種植產業故事。「本身中藥對我們外國人來說就很神奇,我更好奇的是,那裡的村民如何靠著種植中藥致富。」Marinette在拍攝中走訪了當地「中藥種植第一人」盧醫生,挖掘他在帶領鄉親致富路上的別樣人生。

來自喀麥隆的AWUISAA COBEN是影片《荷波》的導演,他將鏡頭對準了重慶市首位「民間河長」何波。「我講述了一位無私的中國青年建設自己家鄉的故事,他是一個原汁原味的農村青年。」AWUISAA COBEN表示,自己也是公益事業志願者,對何波的奉獻精神有共鳴,「希望世界各地的青年在看完紀錄片後,對中國青年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來自奈及利亞的Agu Ernest Chibuzo是西南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他的作品《天路之路》講述了重慶市巫溪縣蘭英鄉的山村村民,依靠自己力量,在懸崖上修建公路的故事。Agu Ernest Chibuzo說,自己在村民身上看到了中國人「愚公移山」的精神,期待影片能讓更多人感受這種中國精神。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是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的一項中國文化體驗項目,創辦於2011年。項目旨在通過外國青年電影人視角拍攝中國文化紀錄短片,從而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加強中外青年之間跨文化溝通、交流與合作。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趙欣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重慶鄉村17天,10位外國青年用10部紀錄片講述心中的「中國故事」
    圍繞「農事·農家·農人」主題,來自巴基斯坦、馬達加斯加、喀麥隆、奈及利亞、阿根廷、哈薩克斯坦、加納、厄利垂亞等10個國家的10位外國青年,在重慶開展了為期17天的紀錄片拍攝。24日晚舉辦的2020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展映儀式上,他們用10部影片折射出國際友人眼中的「多樣中國」。
  • 外國青年電影人拍紀錄片展現重慶鄉村新貌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活動啟動  外國青年電影人拍紀錄片展現重慶鄉村新貌  10月9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會林文化基金主辦,西南大學承辦的2020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活動在西南大學啟動
  • 10年,600多名外國青年用影像記錄真實中國
    新華社重慶11月13日電(記者張琴、陳青冰、趙宇飛)27歲的巴基斯坦青年烏薩馬,不久前到中國秦巴山區的重慶萬州區石坪村拍攝紀錄片。烏薩馬從小生活在巴基斯坦農村,那裡多數人想到大城市生活。但他這次要拍攝的主題卻是一位名叫郎小勇的青年放棄城市工作、返鄉創業的故事。
  • 外國人眼裡的中國鄉村是什麼樣的?這十部紀錄片值得一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羅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5日10時訊(記者 秦思思)外國青年拍中國農事、農家、農人,你看過沒有?昨(24)日,「2020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展映儀式在北碚舉行。
  • 視頻|外國人眼裡的中國鄉村是什麼樣的?這十部紀錄片值得一看
    2020「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展映儀式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羅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5日10時訊(記者 秦思思)外國青年拍中國農事、農家、農人,你看過沒有?昨(24)日,「2020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展映儀式在北碚舉行。據悉,「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由北京師範大學會林文化基金贊助、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的一項中國文化體驗項目,自2011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九屆。
  • 看中國「金目獎」揭曉 三部講述重慶的影片獲獎
    第1眼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日前,第七屆「金目獎」評審結果揭曉,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共有《天路之路》、《尋蜜》、《苦盡柑來》三部影片獲獎
  • 透過外國青年的鏡頭「看中國」
    十年來,「看中國」項目邀請70餘個國家的700餘位外國青年參加,拍攝700多部紀錄短片——  透過外國青年的鏡頭「看中國」  光明日報記者 李蕾 張國聖  短片《天路之路》裡,村民們在高山險崖上放繩梯、打炮眼、埋炸藥,用鋼釺鐵錘一寸一寸鑿石頭,只為摳出一條連通外界的希望路;《苦盡柑來》中,柑橘園一派豐收景象
  • 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央視10部紀錄片獲獎實至名歸,你看過幾部?
    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央視10部紀錄片獲獎實至名歸,你看過幾部? 活動上評選出中國紀錄片十佳十優作品、優秀欄目、年度頻道、年度人物,其中央視紀錄頻道(CCTV-9)製作和播出的10部紀錄片獲獎,引起網友熱議。這些紀錄片在播出時就收穫過無數觀眾的好評,獲獎也是實至名歸。
  • 中國版《敦刻爾克》巨作:紀錄片《盧作孚》在重慶北碚開機
    (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希望北碚發掘好、提煉好、講述好盧作孚先生的精神事跡)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盧曉鍾,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重慶市電影局局長張洪斌;1938年秋,盧作孚領導民生公司組織指揮宜昌大撤退,用40天時間搶運150萬餘人、物資100萬餘噸,挽救了抗戰時期整個中國的民族工業,受到國民政府嘉獎。
  • 「感知重慶駐華外國媒體參訪活動」今日啟動 10餘家外國媒體「走讀...
    12月15日,2020走讀中國·感知重慶駐華外國媒體參訪活動在重慶正式開啟。在為期四天的參訪活動中,10餘名外籍記者將實地參訪果園港多式聯運基地、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榮昌陶博物館等地,深入了解重慶歷史文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等情況。
  • 看中國「金目獎」揭曉 |2020「看中國·重慶行」三部影片斬獲佳績!
    ·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共有《天路之路》、《尋蜜》、《苦盡柑來》三部影片獲獎。第七屆金目獎從103部作品中評選出25部作品進入終評環節,包含了17部「在華外國留學生組」作品、8部「遠程外國青年看中國」作品(其中3部「回看組」作品、5部「融媒體組」作品)。最終,「金目獎」終評委員會評選出「金目獎」一等獎兩部、二等獎六部、三等獎九部、最佳文化發現獎和最佳藝術表達獎各一部。
  • 宅在家的第N天,10部時尚紀錄片,探索你不知道的時尚圈!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10部時尚紀錄片, 很好的展現了奢侈品品牌的發家史, 和時尚行業翹楚們的職業生涯, 帶你了解美的誕生過程以及真實的時尚業。
  • 宅家看這10部美食劇
    今年過年不宜出門,不宜聚餐 宜宅家吃喝看劇刷手機 我們精選了19年的10部高分美食劇 不出門也能獲得快樂 —1—
  • 央視紀錄片十大排行榜 盤點央視經典的10部紀錄片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你知道央視紀錄片有哪些嗎?本文為你盤點央視經典的10部紀錄片,這些經典紀錄片有美麗中國、自然的力量、公司的力量、大國崛起、園林、大漠長河、敦煌、南海一號、當羅浮宮遇見紫禁城、大國重器,快來看看吧。
  • 《中國機長》紀錄片川籍女導演:10年前曾親眼見證薩利機長迫降
    如果說人的一生填滿了數字,那麼這串實實在在發生的數字,就是紀錄片《海闊天空》要講的故事。10月16日,由甘露執導的《中國機長》電影紀錄片《海闊天空》首章在騰訊、愛奇藝等平臺上線,不到一天時間點擊量就飆升過千萬,有網友說:「看完這部40分鐘的紀錄片,又想去刷一遍111分鐘的《中國機長》。」
  • 10月10日 四川美術學院&重慶交通大學
    2016年擔任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名譽主席。 那麼此次的舉辦地洛克空間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快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致力於成為中國青年獨特的內容服務機構和自成長社群平臺。▌本命年簡介如前「》活動時間《           四川美術學院 洛克青年空間 10月10日18:30-22:00洛克青年空間:
  • 推豆花 唱山歌 老外體驗鄉村生活大呼過癮
    磨豆花、唱山歌、寫毛筆字、幹農活⋯⋯5月17日,重慶市巴南區木洞鎮,「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暨老外遊鄉村活動」中,來自俄羅斯、衣索比亞、法國、韓國等國家的18位外國人,被一項項非遺產品深深吸引,在傳承人的教導下當起了學生。「這些非遺產品太有魅力了,我一定要學幾樣,帶回國去教我的朋友們。」
  • 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徵作品,青年才俊從這裡起航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有了長足發展。以2019年的第十二屆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為例,首先是參賽的作品數量多,共有近千部電影作品入圍,454部作品進入初評,103部作品獲獎。其次是作品種類豐富,故事片、紀錄片、動畫片、公益片百花齊放。
  • 臨沂第一書記紀錄片《春風烈》10·10上映 聚焦精準扶貧,詮釋沂蒙...
    10月10日,臨沂第一書記紀錄片《春風烈》正式在愛奇藝獨家上線。據悉,這部經歷了500多個日夜,走進100多個村村落落,用鏡頭真實記錄臨沂基層扶貧那些鮮為人知故事的紀錄片,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中共臨沂市委組織部指導,中共臨沂市委組織部、奇樹有魚、臨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臨沂正陽影視文化傳媒出品,奇樹有魚獨家宣發。
  • 10部被指控歪曲事實的大型紀錄片
    紀錄片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它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不屬於我們的世界,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了亞文化,也可以讓我們看到那些社會現象正以不同方式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不幸的是,對於那些尋找事實真相的人來說,沒有偏見的紀錄片是很少見的。製片方的個人立場往往在決定影片的發展方向,可怕的是他們可能會主動歪曲收集到的信息。以下是10部被指責歪曲事實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