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瑋:烏託邦裡那個孤獨的白銀人 |Figure

2021-02-08 Figure

這是 Figure 的第 153 支 

原 創 視 頻 ▼


張瑋瑋,音樂人,寫作者。

拉手風琴,也唱歌,也寫字。


大理的清晨,八九點鐘,張瑋瑋起床後就出門了。他總是戴著帽子,從人民路這頭慢悠悠地溜達。路上不時會遇到熟人,笑著打個招呼。沿著人民路一直走,就是繁華的小菜市場。清澈的陽光和微風剛剛好,嫩生生帶著露水的蔬菜,紅色黃色和綠色交織成一片。

早上出來買菜,是張瑋瑋在大理最享受的時刻之一。這個生於曠遠粗糲的西北高原,集體主義大熔爐中長大的音樂人,終於在四季如春的自由之地,找到了一直在尋覓的「烏託邦」。

白銀

白銀,一座典型的工業城市。上世紀50年代,因為「白銀」等稀有資源的開採,在當地聚攏起一個陌生而特殊的群體「礦業工人」。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都繞著同一個圓心。從集體中獲得的安全感,從小就深深根植於張瑋瑋心中。

但他的父親卻是個 「很不合群」的人。父親是學音樂的,生得白白胖胖,跟整個城市的氛圍格格不入。張瑋瑋形容就是「在那個地方特別擰巴,一輩子都沒和諧了」。

晚上,全家人圍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下跳棋、烤花生時,父親總是遠遠地坐著,一個人趴在寫字檯上抄譜子。7、8歲的時候,父親用家裡攢了兩年的錢,買了白銀市第一臺私人鋼琴——從廣州運來的珠江牌鋼琴。從這天起,張瑋瑋被迫開始了「音樂生涯」。他再沒睡過午覺,晚上也再沒看過電視。

攝影|安娜伊思·馬田

每晚,媽媽和姐姐看電視,父親在那抄譜子,他就被逼著練琴。沉迷於港臺劇的小男孩,找了面圓鏡子放到鋼琴前面,正對著電視的角度,一邊看電視一邊在琴鍵上亂按:「七八十年代的9歲小孩兒,怎麼可能會理解巴赫?這兩個字看的都奇怪,前言不搭後語。」

因為學琴沒少挨打,童年的張瑋瑋恨死了音樂,現在卻明白了是父親把他推到了一條更好的道路上。

有時候照鏡子,張瑋瑋會被嚇一跳:「跟我爸一模一樣,笑的聲音,說話的聲音、動作都一模一樣。」兩個人的性格也很像:「我爸不太跟人來往,他一輩子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朋友,就是挺孤獨的一個人。」

現在張瑋瑋每年都回家鄉白銀住兩個月。收拾東西的時候,找到了父親當年抄的譜子。他張開兩隻手臂比劃著:「這麼高,四、五摞,裝了幾個大箱子。全是手抄的五線譜,用純藍鋼筆寫得整整齊齊。」

河酒吧

工業化的氣質融入城市性格中,與西北的彪悍民風相互滲透。這裡的男孩自幼被灌輸要有血性、要硬、要糙。張瑋瑋卻從小就有多愁善感的苗頭,喜歡安靜讀書、喜歡一個人呆著。

怕被人笑話,他專門去學別人走路的姿勢,學抽菸和使用不屑眼神,逼自己流淌出專屬於西北男人的血性。他模仿的第一個姿勢就是單手插在褲兜裡,直直地看一個人,再往地上吐一口痰。「我覺得這個動作是很能體現那種氣質的,但發現自己怎麼都學不了。」

除了氣質上的格格不入,白銀這座「與世隔絕」的工業烏託邦,註定無法實現張瑋瑋的音樂抱負。長大後的他,為了不重蹈父親孤獨沉寂的人生,決定為了音樂夢想遠走他鄉。

北京的「河酒吧」是張瑋瑋真正摸到音樂門道的地方。也是在這裡,他認識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群朋友:小河、萬曉利,野孩子樂隊等。

「河酒吧」裡有不少西北人,氛圍樸實,誰也不擺架子,大家在一起非常輕鬆。每天晚上,他和朋友們玩即興音樂,不像練solo那麼死板,也不用考慮用爵士還是布魯斯。張瑋瑋突然發現,只要抓住一個核心的律動,全身心投入到那個律動裡,就知道每一個音該怎麼用了。

「就像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樂器就是你說話的方式。這個方式能把你表達清楚就足夠了,很簡單。出旋律的時候,不是拿出一個多麼華麗的樂段,就把自己拿出來。」

他感覺一下子打通了音樂的「任督二脈」。

在童年記憶中,影響他最深的音樂,不是一板一眼苦練的鋼琴曲,而是鮮活的「牢歌」。這種歌曲相傳源于吉普賽人,隨著吉普賽人西遷之路傳到了俄羅斯,後來又藉由絲綢之路傳入新疆伊犁,最後傳到西北。

這種歌曲的特點是首尾的詞一模一樣,中間由演唱的人隨意加詞,這正是歌曲的魅力所在。「這種敘事的民歌,每一個人都能參與進去。民歌是真正扎在土裡的東西,一個農民、囚犯、工人都能掌握,甚至掌握的比任何人都好。」

有次張瑋瑋乘著酒興奏起「牢歌」,在場的30多個朋友每人即興填詞唱了一遍,一個歌足足唱了一個半小時。大家都震驚於原來每個人都有寫歌詞的能力,太神奇了。

於是他開始在「河酒吧」唱那些牢歌,所有人就非常喜歡。張瑋瑋意識到,這些民歌的旋律、西北的音階,把他自己從小感受到的,別人不知道的東西都用出來了,比彈一個標準的布魯斯solo,要有意思得多。

每天的即興演出,不僅讓張瑋瑋找到了創作靈感,也造就了「河酒吧」裡糊裡糊塗的學術氣氛,每個人都想著法兒摸索自己的風格。「它是一個小學校,一幫壞學生湊在一起。乍一看群魔亂舞、一塌糊塗,全是臭小子的荷爾蒙發洩,但其實始終朝著一個方向在往前走。萬曉利的《走過來走過去》,小河的《飛的高的鳥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好多旋律都是在酒吧即興出來的,現在聽還是特別好。就像是在大學宿舍裡面幹出來的事,將來到了社會上再也幹不出來了,那股莫名其妙的、一根神經地跳動。」

攝影|安娜伊思·馬田

那時許多音樂人住在北京郊區。每晚演出結束後,他們回到村子裡,整晚聊音樂、聊人生,聊到天亮,然後跑到莊稼地裡看日出,再回家洗個臉,騎個自行車出去找活兒幹。他們心裡懷揣著小地方的自卑感,又覺得生活裡充滿了激情和希望。這種激情最終在「河酒吧」裡成熟,綻放生命。

張瑋瑋說起「河酒吧」,臉上依然會流露出幾分神往。「它在中國獨立音樂圈、北京獨立音樂圈留下那麼強烈的一個記憶,到現在那麼多人忘不了。」

儘管懷念當年的創作氛圍和與志同道合者相聚一堂的快樂,但積累於集體中的安全感,在北京這個巨大的名利場中,太容易被現實打碎。經歷了幾個樂隊的解散之後,張瑋瑋選擇遠離城市,定居大理。


雲南大理

2012年底,聽說大理人民路有個院子在出租,張瑋瑋和房東見面15分鐘就交了定金。

那是「很漂亮的一個小院子」,50多平的二層小樓,有個小小的天台,天台和樓下的小院,都只夠坐4、5個人。要割捨北京的整個朋友圈和一直習慣的生活方式著實突然,但他「一衝動房租一交,這事就落定了」。2013年初,張瑋瑋搬到大理,一直定居到現在。

那時很多朋友勸他留在北京,「在場」見證音樂圈的重大時刻和變遷,張瑋瑋卻執意向南。他覺得大理是個很神奇的地方:「無論在外面多麼風起雲湧的人,到了這兒你要無聊也沒人搭理你;你就是怎麼樣的一個失敗者,你只要真的是一個好玩的人,在這兒也會特別受大家歡迎。」

大理是個很小的圈子,乾淨純粹,小到每天上街走一圈,所有住在這的人全都碰著了。這座小城喚起了張瑋瑋「與世隔絕」的生活記憶,像跨越了時空。整個古城超然脫離,「住在古城看微博,一看朋友發的北京、上海那些事,感覺像是隔了特別特別遠,兩個國家甚至兩個時空的那種感覺」。

搬到大理之後,樂隊計劃重組,張瑋瑋一周中有六天都在和樂隊排練,持續了四年。他們經常去旁邊一個老院子排練。聽說院子的主人曾經是個特別厲害的歷史人物。他們去的時候,院子的一角已經完全破敗,磚塊散落得到處都是,院裡滿滿一人高的雜草。張瑋瑋和樂隊在中間清了一塊地排歌,被一堆雜草圍著,望出去就是屋子的房簷。

有段時間樂隊排練完把水果放在桌子上,走的時候沒收,第二天發現全都被啃了,大家還以為有老鼠。直到有一天發現了一隻松鼠,才揭開食物被偷吃的秘密。於是他們每天走的時候在桌子上撒點瓜子什麼的,第二天一看全被吃了。後來這隻松鼠也不怕他們了,排練的時候就在旁邊跑,在雜草和大石頭牆裡鑽進鑽出。

這幾年張瑋瑋一直忙於樂隊排練。上午買菜,練琴,下午提前10分鐘出門,2點準時開始排練。下午4點開始踢毽子,鍛鍊半個小時再繼續,每天6點收工。

然而近一年多來,他卻想要遠離人群和樂隊,專心從事寫作。樂隊對張瑋瑋而言,「還是兄弟意氣的成份大於實際工作」。他特別害怕團隊裡人跟人的糾纏,但要擺脫集體卻很難。他實在太喜歡和朋友在一起待著,早上在那棵樹下泡茶、吃水果,然後買菜做飯,一起吃飯,慢慢悠悠地聊天。

與之相反,寫作完全是「自己跟自己」在工作。他認為自己沒有任何文學天賦,也沒有什麼文學的知識,「我覺得特別丟臉,差太遠了。我反正就想自己一個人好好的,我適合孤獨的工作,所以才寫東西。」

尾聲

三十歲之前,荷爾蒙讓人坐立不安。42歲的張瑋瑋,已經有了足夠的智慧,又不迷戀青春的昂揚和激蕩,內心舒服。他希望能完全進入到自己的世界,把有限的餘生真正按照內心的需求度過。

「細胞全部打開,跟所有的光線、天氣全部融成一體的感覺。心裡的激情衝撞,特別亂。只要一開始進入那個狀態裡面,就控制不住自己」。張瑋瑋站在自家陽臺上,抽菸的時候他手抖的停不下來,大理滿天彩雲,「只要能克服一些東西,應該會有一個樣子的。這個狀態要是持續一年,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張瑋瑋記得,每次排練臨近結束的時候,都會把最後一首歌《旭日旅店》連排兩遍。節拍器噠噠地打,太陽從山上落下去,房簷漸漸沒了光亮,歌詞還在唱著:

冬天的旭日河邊來到旭日旅店,

告別昨天的城市我一路孤單,

陌生的姑娘唱著一首陌生的歌,

誰把酒喝進嘴裡從眼裡流出來。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回復關鍵詞 

收看Figure出品的其他人物故事

 大名 Bigname |迪瑪希| 何潔 | 帝師1 | 帝師2 |郭培| 陳楚生  | 騰格爾 | 路陽|小智 | 俞灝明|喬杉 |李夢|陳碧舸|孔令奇|品冠|金士傑 |臧鴻飛|張艾嘉 |範偉 |趙英俊 |謝賢|張藍心 |黃璐|董子健|田羽生|鄭愷|宋佳|齊溪

 新青年 New Talent |河森堡 | 潘龍飛 | 潘龍飛2  | c小調 | 邊江 |楊暖暖|Laura |安小妖 | 馬劍越  |熱合瑪|郭柯|朱國營 |歪果仁研究協會|張雪峰|Alex|馬伯騫 | 肖驍 | 天府事變

 大師 Master  |馬可 | 馬可2 |煮飯仙人| 何雲昌 | 何雲昌2|賈樟柯 |夏永康 |服部一成|羅傑斯|尹秀珍1|尹秀珍2|馬可3|李健鏞

 自由者 Liberal  | 王兀 |女保鏢 |肥寶|大聰|王德順|歐陽應霽

 痴迷者 Obsessives   | 煮飯仙人2 |跑者|徐凱  | 將軍罐 | 孫世前 | 拳擊手 | 李涵 |何軍 |趙磊|席嘉琪 |王福春 |貓小樂|帕爾哈提|小豬豬特能吃 |陳鋒 |木雲柏 |聾啞爬樓女孩 |監獄球王 |老炮機車 |人體模特 |徐曉冬 |李景亮|肖進 |李巖|梁歡|王大雷|李思林 |張東輝|裴竟徳|範茗茜|金靖 |快手律師|隕石獵人

 城市英雄 Local hero |單車獵人 |動物保護|盲人接線員| 流浪動物救助|鄭州救援隊|白血病友|彩虹康復中心|摩族獵人

 音樂人 Musician | 小河 |周鳳嶺 |小老虎 |堯十三 |周雲蓬 |萬曉利|吳維|罕見病樂隊|馬頔 |杭天

 隱秘之事 Secret | 隱秘之事1 |隱秘之事2

 熱點  Focus |後山奶奶廟 |情人節特輯 |HIV測試 |幼兒園虐童 |Figure 100期|世界睡眠日|北川母親|《創造101》王菊

 叄叄肆(雲南) x 支付寶 x Figure |第一集 整裝再發|第二集 燈光師|第三集 同路人|第四集 大理想國|第五集 飛|番外篇 荒

 Figure x 方正字庫 |倪初萬

 Figure X 361° | 第一集 國家自行車隊|第二集 劉語熙|第三集 QGhappy.Cat|第四集 國家遊泳隊|第五集 杜海濤| 第六集 國家花樣遊泳隊|第七集 韓宇|第八集 魏晨

 Figure x HUAWEI MateBook X Pro | Vlogger 井越 |實體特效化妝師 肖進|格鬥機器人職業選手 王奚

 Figure x 騰訊視頻 |RNG英雄聯盟職業戰隊|《創造101》成團|《創造101》幕後揭秘紀錄片

 Figure x 鬥魚  |女流|阿冷

 叄叄肆(山東)x Figure |第一集 明日復明日|第二集 明日何其多|第三集 叄叄肆口琴手

相關焦點

  • 張瑋瑋:關於白銀
    所以很長時間裡我都在忙著下載更新自己,幾乎將白銀完全拋在了腦後,和那裡的關係就是我父親還在白銀。我是個離家很久的白銀人,其實對這個連環殺人案沒有什麼概念。有段時間聽人在傳白銀出了變態殺人狂,專門攻擊穿紅衣服的長髮女人,我當時也不認為這件事是真的,小城生活永遠是流言蜚語漫天飛,無非是閒人們又多了個拌嘴的樂子而已。
  • 「到了那個時候,我仍然會替你擋刀子」|野孩子郭龍和張瑋瑋
    原來張瑋瑋的手風琴角色,郭龍接著,仿佛冥冥中神秘的情緣在——讓人想起郭龍喝醉時向張瑋瑋的表白:「到了那個時候,我仍然會替你擋刀子,替你去死。」今天的微信,就是講張瑋瑋和郭龍的革命友誼故事。三年前,微信公號「正午故事」發過,如今重看,感觸更深。後來此文收錄在葉三《我們唱》一書中。《
  • 「到了那個時候,我仍然會替你擋刀子」|野孩子郭龍和張瑋瑋
    白銀的男孩都打架,那個環境裡沒有選擇,要麼殺出一條血路,要麼成為路上的血。郭龍只有兩個姐,沒有哥,每次被欺負了沒人撐腰,只能蹲在地上委屈。一次巷戰中,洗劫了郭龍的一幫小孩看上了他脖子上的項鍊,那是媽媽給他的。「哥哥你別,那真是我媽給我的」,他哀求。對方一把拉斷了項鍊,「去你媽的!」郭龍的腦子「嗡」的一下,他站了起來。那是郭龍第一次動手,見了血。
  • 在北京最潦倒的日子,張瑋瑋用200塊的吉他寫出了《米店》
    張瑋瑋的戶籍跟隨母親由「白銀」變更到了「蘭州」。但他人還跟著父親一起留在白銀。張瑋瑋和父親的關係一直都很微妙。小時候他覺得父親是個不合群的人。 「務工」之餘,張瑋瑋將自己浸泡在北京為數不多的現場裡。那個年代的搖滾現場和現在的不一樣,有一種魔幻弔詭的味道:他看的第一場舌頭樂隊的演出,是在北三環的一家夜店裡;夜店位於一座樓盤內,起了一個激情四射的名字——「玫瑰天涯」。
  • 專訪|張瑋瑋:可能我的迷惑,也根本不是迷惑
    「他戴那個帽子不會掉下來的嗎?」這是新鮮人的視角,習慣這頂帽子的人根本不會想到這個問題。黑色小帽就像長在張瑋瑋頭上一樣自然。10月23日晚他在上海交響音樂廳演出,合作樂手有搖滾三大件加小號及弦樂四重奏兩套編制,也算是從新鮮角度重看張瑋瑋。
  • 音樂現場 | 官網售罄「風箏和飛鳥·張瑋瑋與SSO弦樂四重奏」247獨家晚鳥票現已開售!
    2007年,創作單曲《米店》2008年,錄製專輯《你等著我回來》2012年,發布專輯《白銀飯店》2018年,「河樂隊」正式發行《安娜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2018年,和老狼、李志合作主題曲《金城蘭州》上海交響的一隻觸角一直在獨立音樂世界中搜索。
  • 明晚20:00丨張瑋瑋與SSO弦樂四重奏線上直播
    這真是一場讓人意外又驚喜的演出。它悄無聲息地就開票了。它又悄無聲息地,在第二天就售罄了。光看名字,我就覺得必須去看:「風箏與飛鳥 張瑋瑋與SSO弦樂四重奏」。張瑋瑋說,「和弦樂隊演巴赫是我的夢想。」據說,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一直有一條支線,想要拉古典音樂的樂手和聽古典音樂的觀眾,能夠破圈接觸更多不同類型的音樂。他們的這個音樂季主題就叫作「有機古典,多元世界」。這是他們伸向獨立音樂世界的觸角。
  • 小河萬曉利張瑋瑋,民謠歌手演起戲來,沒有想像中那麼糟
    這是音樂戲劇《流浪之歌·河樂隊》裡,郭龍和張瑋瑋扮演的兩兄弟的臺詞。12月11日-12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演的《流浪之歌》有點像一部點唱機音樂劇,歌先有了,都是那些熟悉的民謠,張瑋瑋的《米店》、萬曉利的《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小河的《森林裡的一棵樹》……再寫一個故事串聯起來。
  • 放一首《米店》,聽張瑋瑋親口講講他的民謠路…
    張瑋瑋是天生會講故事的人,半個小時,他將第一次出門遠行的經歷再現出來,張瑋瑋不抖機靈,他的幽默很憨實。老闆是跑江湖的人,特別懂。一看見我就說,你是不是過得特別不好啊?我說,沒有啊,我過得挺好的。老闆說,要不咱們先去吃個飯?我說,不用,我吃得特別飽。西北小夥兒要面子啊。一唱就唱三個小時,唱到最後我都快一頭栽倒了。我跟老闆說,我過得不太好,被朋友騙了。你先給我支上幾天演出費,村子裡還有還幾個朋友還沒吃飯呢。老闆一下子給了我十天的演出費。
  • 劇評|《流浪之歌·河樂隊》:童話裡的老友記
    像張瑋瑋說的,音樂劇《流浪之歌·河樂隊》完全不是百老匯那一套。它像一群中年人老夫聊發少年狂,排了一出兒童劇。又像形式奇特的音樂會,陶醉著唱歌彈琴的人忽然開口說話,說著說著,再次滑進夢一般的音樂裡。安娜伊思馬田、小河、張瑋瑋、郭龍、萬曉利二十年前相識於河酒吧。二十年後,除了感情,沒有一處地方、一個共同的夢想可以再次接納他們飄流在沒有盡頭的時間裡。一起排這麼一出音樂劇,是他們給自己重新創造的契機。排練多快樂,安娜跳來跑去,大家一起唱歌,你唱我的歌,我唱你的歌,和聲蒸騰起時間的霧氣。
  • 這世上98%的好姑娘都被寫進民謠裡了……
    現實中的南方姑娘熱情可愛,而趙雷歌裡的那個姑娘是安靜溫婉。後來趙雷在一次採訪中談到了創作這首歌的背景:「我的鄰居是一個南方的姑娘,她的一舉一動讓我感覺到她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但希望又變為失望的女孩。」那個可愛的胖姑娘和我們一樣,懷著最大的熱情想要擁抱生活,可那成長之路總是免不了磕磕絆絆。
  • 金承志、張瑋瑋、陸晨、小河再唱老童謠——王爍新書《尋謠記...
    12月9日晚,由千尋Neverend和演耳文化共同主辦的「尋謠的迴響·《尋謠記》分享會暨籤售會」上海站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舉行,《尋謠記》作者王爍、指揮家金承志、音樂人張瑋瑋、上海音樂人陸晨和」尋謠計劃「發起人小河進行了對談,並與聽眾一起演唱童謠。活動對談嘉賓左起依次為:張瑋瑋、陸晨、王爍、小河和金承志。
  • 萬曉利、周雲蓬、小河、張瑋瑋……民謠歌手答記者問,也太不配合了...
    萬曉利、周雲蓬、小河、張瑋瑋、莫西子詩……中國民謠「神仙陣容」即將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開唱。演出前採訪,惜字如金、不按常理出牌的民謠老炮們,可真有點難為了記者。萬曉利、周雲蓬、小河、張瑋瑋、莫西子詩和陸晨 鄭天然 攝跟大家打個招呼吧。周雲蓬:大家好,晚上見。民謠歌手總是在流浪,因為靈感都在路上嗎?
  • 白銀殺人案:血色恐怖的終結
    但是令人振奮的是,白銀的案子破了,當我們每個人沿著警方和媒體闢出的路逕往神秘的中心看去時,只見到裡面是一個看似衰老、平庸的兇手,真相大白的時刻就是恐怖和神秘消亡的時刻。然而裡面有太多值得細說的故事。恐怖籠罩紅色小城白銀這個西北小城,幾乎是是隨著共和國一起誕生的。
  • 【公仔】香港figure教父Michael Lau
    1997年他為香港樂團anodize設計專輯封面和內頁用就是自己改裝的figure創作。1998年起Michael Lau在香港潮流雜誌《東 touch》連載的gardenergala漫畫人物,以手工改良製成以「gardener」系列命名的角色人物figure創作作品,並舉辦gardener主題的figure展覽。1999年Michael Lau離開廣告設計界,全身心開展figure設計創作。
  • 生活在橋下——《荒川爆笑團》裡被定格的烏託邦
    也許《荒川爆笑團》這個和信達雅一個都不沾邊的譯名誤導了很多人。直譯應為「荒川橋下」的這部披著搞笑日常外衣的小烏託邦式番劇,是冰山理論「你所看見的美只是全部創作的八分之一」不可多得的例證。第一集前半集的劇情就很套路:霸道總裁式的男主市宮行因為「不能虧欠人情」的家訓答應女主妮諾的交往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