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江門新會,有一個建築遺址被稱為「小小吳哥」,吸引了不少民眾尋找參觀,儼然要成為網紅打卡地。
被稱為「小小吳哥」的建築遺址,位於圭峰山下、葵博園後面的山林裡。現場所見,面積不大的建築廢墟幾乎隱沒在山林裡,只留下一片斷壁殘垣,遺址可見的「逼拱」建築風格為它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資料顯示,這裡是上世紀50年代圭峰農場建造的豬場,原名五坑豬場,被譽為「豬宮」。據說,「豬宮」的叫法源於周恩來總理當時對豬場的評價。
上世紀五十年代,解放初期,為了解決溫飽的大問題,新會在圭峰山開辦了圭峰農場(就是現在的新會勞動大學),五坑豬場也由此產生。
從豬場遺址看,儘管當時豬場規模並不算大,但建造水平可以說是高大上了。
資料記載,五坑豬場的豬舍一共五排,考慮建築材料匱乏及在山上養豬的情況,豬舍建築方面最獨特之處,就是黃泥牆配紅磚,採用「逼拱」的設計,這樣建成的豬舍既美觀又通風,有利於豬的生長發育,又可以節省大量的建築材料。
1958年7月,周恩來總理視察新會,第一站就來到圭峰農場,查看了農場種植的荔枝、菠蘿及養豬場。在五坑豬場,聽了豬場的介紹後,周總理風趣地說:「豬都好像住上宮殿了」。周總理把五坑豬場評價為「豬宮」,可見這在當時確實是高標準建造的養豬場。
吳哥,位於柬埔寨。據史料記載,曾經是東南亞歷史上最繁榮、最強大、最文明的王朝之一的高棉王朝皇家中心是吳哥。我們可以看到吳哥窟,建於802年,歷時400年,終於在1201年完工。吳哥窟在施工過程中遭到洗劫和破壞,淹沒在叢林荒野中長達4個多世紀。最後,在19世紀中葉,一位法國博物學家發現了被遺棄的吳哥古蹟。
筆者認為,把五坑豬場遺址稱為「小小吳哥」並不是恰當。我們了解一下這裡的歷史,知道這裡曾經的故事,就夠了。不一定非到現場參觀打卡。說到這裡,如果您還是有興趣要看看這個「豬宮」遺址,那最好在參觀新會葵博園的時候,順道一遊。溫馨提示:注意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