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沒有像今年下半年這樣,如此的偏愛開車長途奔波。是的,是長途奔波,不是長途旅行。
儘管開車十幾個小時的時候,非常疲勞。但這種偏愛,是戒不掉的。
因為在下半年開始之前的旅途,幾乎都是我一個人的,不,或者是他一個人的。
大學時期坐火車24小時後再倒車5個小時才能到達學校,所以對火車上的寂寞無聊,一點都不陌生。那時候很煩坐火車,有時候搶不到春運的臥鋪票,有時候連坐票都沒有,一輛綠皮車,慢悠悠的回家,真是件辛苦的事情。那時我和老公異地讀大學,每次我坐火車去看他,快到下車時,他總是發簡訊問我,到城區了沒?我說怎麼看才知道是不是到城區了?他說:你看火車外面有樓房和燈光了,就說明快進站了。
於是,幾乎形成了習慣,每一次夜晚火車進站時,看到火車外星星點點的燈光,就知道離他更近了。
2016年的上半年,我們不是異地讀大學的情侶,我們是雙城生活的夫妻。
我很少來北京看他,一般都是他回去。除非公司有事,否則每周末他都要坐火車回家。開始他坐硬臥,後來說每周睡硬臥腰受不了了,又換成軟臥。飛機很少坐,怕晚點,怕取消,怕這一周的別離,被飛機不能起飛而破壞了團聚。
老王每周五晚火車回家,周六早上到包頭,相聚兩天一晚,周日晚上再回去。一路都是晚上,沒有風景,只有火車的轟鳴聲。
我去北京看他,經常會選擇中午1點後出發的那趟火車,因為運行時間最短,晚上9點多就可以到。一路可以看看窗外的風景,可這一路上究竟能看到什麼,我根本就不知道。「我為你翻山越嶺,卻無心看風景」,大概就是這種心情吧。
不管是誰在路上,不管是誰去看誰,異地情侶的生活剛剛結束4年,就變成了雙城夫妻,旅途永遠都是一個人,永遠都在期待著見面時的喜悅,聚少離多的日子,更平添了這火車中的落寞和寂寥。
於是在終於團聚的下半年,我是如此的痴迷一家人在一起的旅程。不管是開車、還是火車飛機,只要在一起,總覺得是那麼的美妙。尤其是一同開車旅行,其實多數時候是奔波的。但我還是感到如此的幸福。
車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它隔絕了外部的人情與是非、紛擾和喧鬧、熱氣或寒流、驕傲且浮躁····就在這個小小的封閉的空間裡,吹吹車裡的空調、聽一首安靜的歌、喝一罐咖啡、或者討論點有的沒的。整整一個白天,身邊的人都互相陪伴且沒有別的打擾,即便一直在路上,也是這麼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幸福。
前幾天和我的領導閒聊,領導突然問我:你有夢想嗎?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被問懵了,和領導談與工作無關的夢想,是不是有點難為情?我只好微笑著說:有啊。然後我並沒有告訴他,我的夢想是什麼。
我的夢想,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是: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
自從來到北京,我每一天都會抽空思考一個問題:我的夢想是什麼?
大冰說:「這個世界很有趣,有些人忙著做事,有些人忙著做夢,有些人忙著做戲」。大冰還說:「請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這種人米也吃麵也吃、肉也吃菜也吃,他不偏食,追求的是生活這頓大餐能膳食營養搭配合理」。
是的,這是大冰在其書《好嗎?好的》當中描寫鐵城的一段話。鐵城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喜歡功成,也習慣功成之後瀟灑的離開。於他而言,當追求卓越已成為習慣,成功就會追隨他。
變化生活的角色,做不同的工作,並希望在不同的行業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一直都是我得愛好。我不喜歡一輩子孤注一擲,更不喜歡一眼就看到頭的結局,人生那麼長,我想到處走走看看。
於是,夢想於我,是一個長期積累後的累加作品,是一個混合了我個人風格的,無法複製的傑作。
有人說,你不是願意自由嗎,你為什麼去上班了?你不是最不喜歡在辦公室裡的生活嗎,怎麼朝九晚五去了?你不是要當年那個說走就走,來去如風的人嗎,怎麼也能按時接送孩子,一天不見孩子都不行了?
當夢想與現實成為平行線以後,繼續努力的生活和學習新知識,變成了新的夢想和勇氣。也許有一天,我更會感謝今天的自己,感謝那個沒有說出口的夢想,感謝山腰上的海市蜃樓,以及我做出的所有選擇。
2016上半年,6個月有5個月在鮮花堆積度過,打刺,換水,包花。
6月份的時候,突然就不想幹了。
因為太累?因為房租又漲了?因為做了3年多花藝工作,想換換口味了?都不是,是因為團聚的心思超越了我要保護自己親手創立的花店的心思,是因為過於留戀家的味道所以才放棄了事業的決心。
可當我真正放棄以後,才知道這段經歷的寶貴——這是一個有關創業的故事,故事的開始是2013年的春天,結束在2016年的秋天。它是我27歲至今年秋天,堅持的一種生活方式。
為什麼是生活方式而不是夢想,是因為它曾經離夢想很近,卻終究沒有完成。當我27歲時,看著被花叢包圍的自己,不是花仙子,不是花房姑娘,而是一張因過度疲勞而憔悴的臉。但那時畢竟年輕,親力親為對我來說並不難。在選擇這項工作之前,我就做好了一切困難的心裡準備。
因為我有些經驗,很多年輕孩子都跑來問我說:好喜歡開個花店啊,有什麼經驗能分享嗎?
能分享的我早已寫成文章,只是,一顆低到塵埃的心,是分享不來的。27歲正是高傲的年紀,面對各種壓力和突發事件,學會委曲求全也未嘗不是一件難事。
這個世界上,不管什麼工作,都不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那些和我同齡的人,有的已經功成名就,有的還在掙扎要不要辭職開始創業,有的和我一樣,在新的開始中,尋找當年的初心。功成名就的,是努力也是運氣;苦苦掙扎的,是糾結必有原因;重新開始的,是豁然開朗,還是走累了,想休息一下?
總之,2016年,前半年和後半年,我簡直成了兩個我。不熟悉我的人,從我褪掉了老繭的雙手上,已看不出我曾經的工作是花藝,偶爾我會告訴身邊的人,這朵花叫什麼名字,她們會說:你知道的真多。
但願新的開始,如這些年的日子一般。沒有大悲大喜,亦無過多辛酸。偶爾有些小確幸,在知足中努力前行,做一個奔跑的蝸牛,做一朵開在烈日下的紅花,惟願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結束吧,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