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在『蘇東坡』旁邊講他,我很忐忑,怕講不好,老人家不滿意。」10月17日午後,「在故宮尋找蘇東坡」公益讀書分享活動詼諧開場,故宮研究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解釋,我們現在所在的故宮書店,斜對門兒正在舉辦「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上個月,這場大展在故宮文華殿開幕,78件文物精品邀觀眾穿越千年,對話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說,以文物為載體、以展現蘇軾藝術造詣與其人格風範的展覽,在故宮尚屬首次。展廳裡,蘇軾的悲歡離合從「勝事傳說誇友朋」「蘇子作詩如見畫」「我書意造本無法」「人間有味是清歡」四個單元娓娓道來,他的朋友圈與後世「粉絲」為他而作的作品也悉數亮相。
今天舉辦的公益讀書分享活動更像是為蘇軾配了一位「導遊」,像是講家事兒一樣把蘇東坡的故事娓娓道來。
「蘇東坡趕考,算上主考官,這場考試湊齊了唐宋八大家裡的4位。」祝勇說,蘇東坡很幸運,因為碰到了主考官歐陽修。
「和現在的高考類似,當時閱卷也會把考生名字封住。一篇樸實中見深刻的文章,叩開了歐陽修的心。但他誤以為這是自己的學生曾鞏之作,所以為了避嫌,給了全國第二的名次。最終公布成績才發現,原來這份大作出自蘇東坡之手。」
講述過程中,祝勇會提到蘇軾的詞,臺下觀眾會自覺地背誦下去。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祝勇說:「當時鮮少有人為結髮妻子寫詞,但蘇東坡寫了,他沒有遮掩,認為一切皆可詞。他將自己真實的生命情感灌注到了筆端,所以時光匆匆,一如既往地打動著讀詞的人。」
「我們讀『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會想出一個畫面,被貶黃州的蘇東坡,醉酒晚歸,想敲門回家,『家童鼻息已雷鳴』,乾脆去江邊聽江聲吧。這些詞句蘇東坡寫得很直白,不需要翻譯,沒有賣弄學問,大家都看得懂。」祝勇話鋒一轉,但也有需要想一想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也是由此,蘇東坡的人生態度發生了改變,他的內心變得平和起來。
「有人看完展覽,不理解為什麼它火了。確實,蘇東坡的字看上去沒有那麼震撼,但如果細看,字裡行間透出了一份淡定和超然。」祝勇說,這些是裝不出來的,是蘇軾在人生苦旅中修煉出來的,也因此才有了「一蓑煙雨任平生」。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位獨一無二的蘇東坡。展廳裡,也有多幅蘇東坡的畫像展出。其中,最特別的一張是明代朱之蕃的《臨李公麟畫蘇軾像軸》。這幅畫記錄了蘇軾被貶海南時的一個場景——他在訪友途中遇雨,就向農人借來鬥笠和木屐。略顯怪異的打扮,引得大家爭相笑看,而蘇軾坦然處之。後來,這類笠屐像也成為描繪蘇軾形象時的一種經典範式。
除了這場活動,還有3場蘇軾「見面會」將啟動,這些都是故宮出版社「紫禁城建成600年」悅讀故宮全民閱讀公益活動之一。
目前,第二場和第三場的主題定為「乾隆眼中的蘇軾」,活動時間分別為10月24日和10月25日,主講嘉賓為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歷史學博士王亦旻。
第四場是「蘇軾展覽作品的技藝修復」,活動時間為10月27日,主講嘉賓為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館員王紅梅,她將從文物修復角度分享故宮如何修復此次蘇軾展覽的作品。
有人曾說,如果邀請一位古代詩人秋遊,一定會選蘇東坡,因為順境他能講究,逆境他能將就,「詩酒趁年華」。其實,無論邀請誰同遊,今秋,進午門往東,海棠深處,蘇軾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