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淫邪的10大危害,愚人自損陰德,諸佛不佑!

2020-12-24 周某讀名著

《太上感應篇》有一句是這樣說的:「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這是在教誨我們要做正確的選擇,不走邪途;也在警戒我們:不要因為身處「暗室」別人都看不到,就可以動邪念,這樣其實是在自我欺騙!因為「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你未曾動念之前,天上的神佛就早已經知道了。

積德行善之人必有福報,這當中又以「積陰德」為最善。陰德之中,又以不淫邪為最上!

所以,那些見色而不動淫邪之念的人,定會有福報的;而那些做淫邪之事的人,也定會遭殃!因果福禍報應,沒人能倖免!

《元史》中記載:有一位高潔之士名宇文公諒,此人從少年之時便操行高尚。當年他在一戶富商家中擔任私教,到了晚上夜半之時,忽聞有叩門之聲。

公諒問:何人?只聽是一女子應答。公諒聽後,知夜半三更男女有別,便嚴厲呵斥!第二天,宇文公諒藉故辭職,也沒有把昨夜之事明說。第二年,他便考取進士功名,官做到了廉訪司一職。

宇文公諒不貪女色,守心不淫終得福報!他能做到「不欺暗室」,不犯淫邪之惡業,恰是積了陰德,才有一番成就。換句話說,宇文公諒通過真實的實踐因果之說,成功的改造了自己的命運,獲取了想要的功名!

印光大師曾教誨眾生:想要家庭美滿、子孫孝賢,就應該去積累功德,而且當屬「陰德」為主。任何人只要踏實地知善行善,一定會得到感應,諸佛菩薩都會予以佑護。

而那些犯下邪淫之人,都是些不信因果的愚人,他們愚痴深重,難以教化!雖說佛門大慈大悲,不舍一人,可愚人自損陰德,冥頑不顧惡習難改的話,這樣諸佛就不會佑護了。

佛說:淫邪之人有十罪,這十大危害實在令人驚恐:

第一:淫邪者被害於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第二:造成夫妻不和睦,互相爭執惡口第三:夫妻之間無愛,猶如孤寡第四:漸漸的禍事發生,福氣消散第五:個人財產耗散,難以積聚第六:易被人仇恨,易造惡業第七:親朋好友疏遠第八:容易被猜忌,別人總疑心你幹壞事第九:亡故之後入地獄遭受苦難第十:來世之時,男的妻子不忠,女的為妓妾綜上,犯淫邪不僅損耗自己的陰德,也會牽連家庭,愚人才會不知悔改,福氣散盡諸佛不佑,殃及子孫!

相關焦點

  • 佛教:這八件事,易損陰德,不要再做了!
    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會做一些折損陰德的事情。好比一個有裂紋的缽盂,雖然不斷向裡面注水,但水卻在不斷漏失。生活當中,有八件事易損陰德,不要再做了。第一,破人姻緣。世間的人和事,都是無緣不聚,無緣不來,尤其男女姻緣婚配,更是莫大的機緣使然。
  • 「佛說」「損陰德,折福報」的4件事情,別再做了,會得報應的
    感覺自己折損陰德的事情做多了,有人就慌了神,有去燒高香的,有去拜菩薩的,其實求佛不如求已,善事不做,一切皆為無用之功。那麼,如何去積攢陰德呢?佛告訴我們「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得好意,其福難量」,要積累陰德就要存善念,做好事,這樣做的你,即使一時半會沒有福報,禍事也會因為你的行為而遠離你,謂之「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 佛教:什麼是「邪淫」,邪淫究竟有哪些危害?看完再也不敢了
    這裡所謂的「淫」,在佛教裡面往往指的就是「邪淫」,作為佛門的五戒之一,通俗點來說,就是「異性之間不正當的生理行為」。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是和自己的妻子在一起,那就不能稱之為「邪淫」。此事亦不例外,千萬不能夠縱慾過度,一旦過量,不僅對身體沒有好處,甚至還會犯了佛門五戒,消耗陰德。⑤非理:萬事萬物,天地運行,皆是要講究一個理字。男女之間一不例外,所行之事必須遵循世間禮法,唯有名正言順的夫妻之間,異性之間,同種族之間,避開血緣親情關係,才能算是遵循禮法,而不破戒。
  • 佛教:「舉頭三尺有神明」,這5件損「陰德」的事,別再做了!
    何謂「陰德」?指一個人暗地裡做好事,而不為人所知,別人不知道,這種善的行為被上天記功,功德利益無邊。陰德大的人,善良敦厚,自有上天庇佑,福報無量。人這一生缺什麼,都不可缺福報,沒有福報,會過得很苦。「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以下這5件事,損人「陰德」,別再做了!一、不孝父母佛是出世間最大的福田,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佛說,若人恭敬孝順父母,其功德如同供養佛,孝順父母的功德和供養佛的功德一樣大。佛家常說一句話:堂上雙親你不孝,一心拜佛有何用?
  • 佛教:「陰德」厚重之人,身上都有這4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佛家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金銀財寶乃身外之物,存再多錢財,無常一到,都將散去,不過一場空幻。因此,存錢不如存陰德,善業多了,是累世的快樂。福報都是人自己修的,天上不會掉餡餅,種下好因才會收穫福果。「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陰德厚重之人,身上都有這4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 一首《西江月》,勸人遠離淫邪,莫損福報
    《西江月》文/日朗月清零落不因雨驟,破殘定是德稀。清心明辨是和非,自會安閒得意。釋義綜述:鮮花不會因為急雨而凋零,但是家道破敗一定因為德行的欠缺。這是一首勸人潔身自愛、不損福報的詞。人之一生酒色財氣難免,但這四樣皆損人之精神,也能改變正常人的人生軌跡。特別「色」字尤為厲害,淫邪(夫妻以外的淫亂邪惡行為)在《華嚴經》指出其折福損運。在《佛說善生子經》裡列舉了六種惡性變故。在《易經》裡指出對身心傷害程度。當然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淫邪會折損一個人的福報和好運。
  • 佛教:積「陰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要恭喜你了!
    提到「陰德」,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在佛教裡,「陰德」是與「陽善」同時出現的。如果一個人做好事,想要受到世人的稱讚,帶有一絲功利的念頭,這種善業叫做「陽善」。相反,如果一個人是暗地裡偷偷做了很多好事而不求回報,不計名利得失,這種善業我們稱之為「陰德」。
  • 佛教:這五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六祖壇經》裡就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與佛結緣,不是表面上的我們有多親近佛菩薩,表面上對三寶有多恭敬,而在於我們內心是否清淨、是否覺悟。如果心不誠,自然是喊破喉嚨也枉然。佛家言: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一個真正與佛有緣的人,必是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道的人,必是敬畏因果、行善積德之人。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相信因果。
  • 生而為人,要敬畏因果,這3件有損陰德的事,儘可能不要做
    佛家有這樣的說法:「一切諸果,皆由因起,一切諸報,皆由業起。」在佛家看來,生而為人,就是帶著因果降臨世間的,種了善因,就得善果;種了惡因,惡果自來。如果想要自己的生活能夠幸福快樂,就要積德行善。其實行善積德也有分別,明代袁了凡著有訓子善書《了凡四訓》,書中就有這樣的說法: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按照書上所說,做好事兒要出名的是陽德;做好事不留名的是陰德。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4種行為,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做壞事就會遭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做好事壞事,其果報會像影子一樣隨業流轉,給人帶來福禍。
  • 淫邪的危害以及淫邪像什麼
    我覺得戰略上藐視敵人,就是要相信我們完全可以戒除淫邪,因為不淫邪是我們的本性,我們本具有佛性,你說剛出生的嬰兒會淫邪嗎,不會,因為它元氣足,沒受到世俗的汙染,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如何戰術上重視敵人呢?我想具體操作上需要細心,耐心,堅持,就沒有戰略上那麼輕鬆了。
  • 這10種行為,會慢慢消耗你的「陰德」,要警醒!
    佛法認為,一個有德之人,就有了世間的福德資糧,如果我們不去損耗自身的陰德,就不會招來災禍。在佛教看來,這10種行為,會慢慢消耗你的陰德福報,一定要警惕,一旦福報耗盡,必有禍殃,要想遠離災禍,就要遠離這10種行為。第一、心量狹窄。佛家常說:「量大福大。」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四件事,別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佛菩薩「神通不敵業力」,命再好,如果作惡,也必生災禍;命再苦,如果行善,也能消業增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學佛不必過於咬文嚼字,執著於經文,而重在用心,去改變自己,修善心善念、善行善德,這是人自身最好的「風水」。佛法知道再多,不用於實踐,也只是空談罷了,無實際受益。真正「趨吉避兇、消災解難」的方法就是「行善不作惡」。
  • 佛教:佛前供果時,切莫忽視三個禁忌,否則枉費誠心,自損福報
    01開篇語佛家雖是起源自西方,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國早已成為佛教大國在如今的生活中,不少人仍有燒香拜佛的習慣,正如有的人生活遭遇到了困難,去拜佛;有的人事業受到了挫折,也會去拜佛,以求得到諸佛菩薩的護佑。很多人在寺院燒香拜佛的時候,還會給佛前供果,以示誠心。其實,在佛前供果時,牢記這三句話,福報滿滿,功德無量。
  • 最積「陰德」的4件事,你能做到幾個?
    ,也知道佛教是勸人行善的,然而這善也是有分別的,行善分為「陽善」和「陰德」。越是懂得孝順父母的人,陰德越厚重;越是不孝父母的人,福氣會越來越薄,往往諸事難順、運勢越衰。許多人信佛極端、功利,總是臨時抱佛腳,無事不登三寶殿,只顧自我利益,卻對家裡的父母雙親不管不顧,你連父母都不孝,做再多表面「功德」也是徒勞。「堂上雙親你不孝,一心拜佛有何用」,佛說,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凡事若有不順,皆因不孝。
  • 佛教:最消耗「陰德」的5件事,別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陰德」,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福報,一個人行善積德才會有福報,有了福報,人生才會少些苦難、多些順遂。「命由己造,福自我求」,人生的福禍掌握在自己手中,福報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是自找的。「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行善利人是為自己積陰德,作惡造業自然是消耗自己的福報。
  • 淫邪讓人厄運纏身
    但是,唯一不隨願的就是感情,姻緣不順利,都三十多歲的人了,還沒有嫁人。        從各位師兄分享明白了姻緣不順利的原因,就是淫邪。我從2007年開始SY,至今有9年的歷史。沒有接觸佛法前,不相信因果報應,受各種媒體影響認為自慰是很正常的,從來都沒有截止過,拿著個當做發洩的方式。從畢業至今,我都是一個人住,這樣就給我SY創造了條件。
  • 有四種方法,可積大陰德,提升福報、改變命運
    佛教講命運的產生其實就是三世因果的現象。凡是有大智慧的哲學家無不肯定命運的存在,因為改造命運是以肯定命運作為基礎的。改造命首先要從改變自己的過失做起,一定要積德修善,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這裡介紹四種可積大陰德,提升福報、改變命運的方法。第一:懺悔、持誦經咒,可積累大功德。懺悔、持誦經咒是不花分文錢就能修福最佳方法,無論貧福均能為之。
  • 佛教:十大明王,乃十大諸佛菩薩化身,各有寓意,不妨一覽
    01開篇語在現實生活中,世人往往對於佛教代表人物的認識,還停留在諸佛菩薩上,認為「佛」意為覺者,是佛教徒對修行成功者的稱呼,寓意法力無邊;「其實,佛教之中每位代表人物都深具寓意,比如羅漢,護法、三十三諸天等,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不為人知的佛教的十大明王。在佛學之中,明王屬於佛的教令輪身,剛強眾生難以用說法柔順調伏,須以威猛教令強制調伏之。
  • 佛教文化三世諸佛,過去燃燈古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由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在佛教成立的當時,釋迦牟尼佛稱為現在佛,在釋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稱為過去佛,在釋迦牟尼佛以後成佛的稱為未來佛。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稱為三世,三世諸佛統指出現於三世的一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