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越
古
今
戲
掌
中
布袋戲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
當閩南各地的布袋戲傳統舞臺逐漸消失,臺灣卻通過文化產業的創新模式,讓這個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看見臺灣 你知道的臺灣 不知道的臺灣
掌中論古今 金光布袋戲
文創臺灣
-
金光布袋戲《風雲算》,很好聽的主題曲
布袋戲在華人地區,以臺灣的發展最為蓬勃。金光布袋戲,實際通稱為黃俊雄布袋戲,因其推出劇集名稱多數有金光二字,如《金光霹靂菩薩藏》、《金光十八龍》等,遂成為代表名稱。
- 主角大起底
史豔文,金光布袋戲最具生命力的正義代言,純忠、純孝、純情、純義的男子漢,忠勇孝義四全君子,山醫命卜相五皮賢人,文武雙全,尊崇儒道, 溫文爾雅, 行俠仗義,以天下為己任,一生行事光明磊落,忠君愛國,堪稱完人的化身,世人之楷模。
藏鏡人,金光布袋戲第一大反派,在江湖中興風作浪,為求擊殺仇敵史豔文。武功高強,兼具謀略膽識,為人坦坦蕩蕩,喜歡光明磊落一決生死。身為苗疆戰神,氣勢蓋天、威風八面,善用各種計謀將仇敵史豔文逼至絕路,乃是一代梟雄人物。
黑白郎君,本名南宮恨,是金光布袋戲的知名角色之一,武林狂人,以五絕神功獨步天下,喜愛四處挑戰天下高手,並以得勝為樂,且號稱天下第一狂,當年闖入史豔文與藏鏡人戰局,之後一分為二,化為黑龍與白狼,後又合體。
臺灣地區發行《雲州大儒俠》人物郵票
- 庶民社會的政治文化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政界大咖吳敦義、朱立倫、王金平都是布袋戲的忠實粉絲。正式因為布袋戲在臺灣人民心中特殊的地位,在選舉年份,政治大咖們都會親赴布袋戲團拜票,馬英九還曾親自為「史豔文」40歲生日站臺。
臺灣布袋戲,堅持「忠孝禮義」精神的傳承,說的是人情義理,講的是「人民語言」;劇情與時俱進,詭譎多變的權謀鬥智和江湖爭霸情節總能與現世政局相呼應,已跨越藍綠陣營累積起百萬臺灣粉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創新發展不可忽視的地標。
- 金光布袋戲發展歷程
1st 通天教主 黃海岱
「五洲園」,由有「通天教主」之稱的黃海岱大師(1901-2007)所創團。初創時期,「五洲園」南徵北討在各地鄉鎮演討生活,以章回小說形式推出「劍俠戲」,劇情節奏明快見長,轟動南臺灣。之後,「五洲園」更將清代章回小說《野叟曝言》改編成為《忠孝節義傳》,劇中主角史炎雲即為今日臺灣民眾所熟知的「儒俠史豔文」前身。五洲流派簡稱「洲派」,屬臺灣布袋戲眾多流派中分枝最廣的系統。
2nd 金光宗師 黃俊雄
「真五洲掌中劇團」(原來為「五洲園三團」)組於民國40年(1952年),由黃海岱大師的次子黃俊雄先生帶領。民國46年(1958年),黃俊雄的「真五洲」也已從南臺灣一路竄紅往北,開啟「金剛戲」(金光戲)的全盛時期。民國47年(1959年),「真五洲掌中劇團」邀中央製片場出資拍了全球第一部布袋戲電影《西遊記》,此部電影還曾被在臺美國新聞處剪接成三十分鐘的短片,參加法國坎城影展。
民國58年(1970年),黃俊雄布袋戲受到臺灣電視公司聶寅先生的青睞,大力推薦黃俊雄進入電視熒幕。原定每月1集30分鐘的試播,卻史料未及的轟動全臺灣,改為每天1時的節目,並創下高建97%收視率的紀錄。其中,「儒俠史豔文」形象在臺灣社會造成了空前絕後的轟動。有許多小學生試卷答案上的民族英雄是「史豔文」,每到中午播出時段則造成農人不耕田、學生不上課、工人不上班萬人空巷的景象。
後來,劇中人物「怪老子」被當局認為影射蔣介石、而「藏鏡人」則有諷刺蔣經國之嫌,結果於1974年6月被當局以「妨礙農工商正常作息」為由禁播。
3rd 大俠慎行 黃立綱
黃俊雄小兒子黃立綱,高中畢業後正式投入布袋戲團,從77歲的父親手中接下傳承棒子。剛開始,父親要求他從基層學起。因為他對攝影、攝像較有興趣,所以先當攝影助理,學習如何取鏡、抓角度,過了5年才升為導播,開始接觸劇情、學習戲劇、正式接觸木偶。漸漸地,他有了「布袋戲王子」、「大俠」的封號,在同一家族「霹靂布袋戲」系統之外另闢「天地」旗號,出任天地多媒體公司總經理,黃立綱一肩扛起編、導、演的工作。
- 中華布袋戲重煥新生
「三分鐘的武戲,我們大概要拍五天。」黃立綱擅長用武打套招操偶真功夫與音樂節奏詮釋戲劇氛圍。文、武戲,搞笑預告,爭選人氣王的橋段,展開都恰到好處。他說因應時代趨勢,電視布袋戲加入大量的電腦動畫,木偶造型也改走華麗風格,類似動漫人物,人物角色安排上,也會穿插時下流行的卡通或動漫人物,增加更多愛恨情仇的情節,音樂風格則加入搖滾風、HiPOP等,不過劇本內容絕對維持忠孝節義的精神,這也是父親最初的堅持。
- The End -
在這裡,看見臺灣
你所知道的臺灣,所不知道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