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下巴尖如錐,財富化成灰」究竟在講啥?古人為何會這樣說?

2020-12-27 古言文化

前幾天下班回家路上遇到了同村的張姐,張姐可是我們村十分厲害的媒婆。做了20多年的媒婆,至少促成了上千對有緣人。在聊到自己這20多年的經歷時,她說:「幹這行啊,很關鍵的一點是要會看面相,看兩人有沒有緣分」。

這讓我十分好奇,「那什麼樣的面相在你這裡是合格的呢?」張姐笑了笑說道:「也不能說是合格,只是面相學裡有很多講究,天庭飽滿之人是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的,而那種你們現在流行的錐子臉其實在過去是不好的面相,是會破財的。古話常說『下巴尖如錐,財富化成灰』講的就是這麼個道理。」那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下。

下巴尖如錐,財富化成灰

其實錐形臉在我們現在還是很受歡迎的,也被人們稱為「網紅臉」。錐子臉的面部線條呈直線延伸狀,腮骨就像被刀削過一樣,呈直線狀,下巴長且角度窄,呈「尖角狀」。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下巴很尖的話,這個人的一生就會非常辛苦,就算是可以賺到一些錢,也很難守得住,早晚會被消耗完,窮困潦倒的度過一生。那這種說法有什麼依據嗎?

古人為什麼這麼說?

說到這裡的時候,張姐還講述了一個她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在張姐最開始做媒婆的時候,她每天都會跟著自己的師傅學習。

當時村子裡有一位十分有錢的大戶人家,但他們的兒子卻一直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對象,眼看已經快30歲了,這在當時已經是年齡十分之大的單身男士了。

於是家裡人便想著通過媒人來給兒子介紹一個合適的女孩子,誰能想到,介紹了10多個各方面都很不錯的女孩,可偏偏這個男孩一個都看不上。後來經過深入溝通,才得知原來男孩早就心有所屬,只是這個女孩家庭貧困,跟男孩門不當戶不對。

張姐的師傅心想先見一見這個女孩,如果兩人有緣也是可以的。但見過之後師傅果斷的說道:「不行,兩人不合適」。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自私自利

這個女孩的下巴太尖,臉形屬於錐子臉。這種臉形的女人性格孤傲,。只能同享福不能共患難。

他們總是會將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無論處於什麼樣的情況之下,他們始終會認為自己能夠獲利才是最重要的。對於身邊人提出的一些意見或建議也完全聽不進去。

他們認為自己的想法永遠是最正確的,不會採納任何人的意見,只會盲目相信自己,甚至會覺得對方之所以會讓自己那樣做,就是想要陷害自己。

2、尖酸刻薄

這種臉形的人尖酸刻薄,他們自我感覺十分良好,為了抬高自己,有時會故意捏造事實,而且聽上去還有鼻子有眼的,這會讓身邊的人無可奈何,百口莫辯。

而且這種人鋒芒畢露,說話尖酸刻薄,如果誰要是被他們批評上一句,那真的是會有體無完膚之感。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批評不同於一般人的批評。

真正能諫言的人,他做人是真誠的。雖說是批評,但並非挖苦。雖說會直言不諱指出問題,但不會貶低踐踏你,不會人身攻擊。坦率而不虛偽。

但尖酸刻薄的人不同,他們做事不踏實,虛偽不真誠,不懂得尊重人。所以他們的批評並不是真正的批評,而是挖苦。而且這類人對你的批評也並非真正想要幫助你改正錯誤,而是他們想要顯示自己。看似對很多事情都很有自己的一番卓見,但其實庸俗不堪,膚淺浮誇。

3、狂妄自大

其實越是狂妄自大的人,越是無知。這種性格的人爭強好勝,總想顯得自己比別人高人一等,幹啥都想佔點便宜,稍微吃一點虧,就會耿耿於懷,一直記在心裡。

凡事都會以自己為中心,別人只能聽自己的,不得有任何不滿不服的情緒。而且如果在執行過程中有讓他們覺得不滿意的時候,就會大發雷霆,說話咄咄逼人,甚至還會對他人發號施令,態度惡劣。言語之間都透露著一股狂妄,這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十分反感與不適。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這類人他們的性格其實是十分負面與挑剔的,甚至是有些自戀與扭曲。在他們心中,任何人都不值得信賴,總覺得別人是想害他。這種心態是很容易患上焦慮病或憂鬱症的。

在婚姻中,這類人有一些理想主義,會幻想美好浪漫的愛情。可能前期還好一些,但慢慢時間久了,她們的這種性格很難讓人接受,夫妻之間的矛盾也會慢慢積累,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爆發,最終婚姻破裂。

所以,張姐的師傅才會阻攔富人家的兒子與這位女子結婚,但最後她們還是在一起了。兩人結婚的時候男子的父母給他們留了錢,留了地。但沒過幾年,錢漸漸被掏空,地也折騰差不多了,結局不出所料,最後兩人撕破臉,分道揚鑣。

今天還適用嗎?

其實這樣的說法可能在今天看來,已經不再是那麼絕對的事情了。現在很多女孩子都以下巴尖為美,如果單單只是靠一個下巴就能斷定一個人的一生,這未免有些太過武斷與牽強了。

更何況現在已經不再是那個以貌取人的年代,只要內心善良,願意給予對方理解與包容,對身邊幫助過自己的人心懷感恩。願意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且不求回報。內心真誠坦蕩,無愧於自己,那就是值得深交的朋友,也是值得共度一生的伴侶。

相關焦點

  • 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啥意思?古人經驗的育人智慧
    民間文化中的俗語作為民間百姓的經驗之談往往讓人記憶猶新,尤其是前些年農村依舊熱鬧的時候,人們總會在農忙過後圍坐在院子聽老一輩講那些書本上沒有的傳聞和故事,他們講得聲情並茂,讓小時候的我們總是津津有味、意猶未盡。
  •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究竟講的是什麼道理?
    這句話出自一個故事:東漢時期,一位叫陳蕃的男孩在家中讀書,一位父親的朋友前來拜訪,當進入他的屋子後,父親的朋友看到屋子裡凌亂無序,問陳蕃為何不把屋子收拾收拾,陳蕃表示:「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樣的回答讓他父親的朋友很詫異,於是勸說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 俗語:「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啥意思?古人的告誡
    於是只剩下朗朗上口的俗語還在流傳,至於鄉野村人如何生活,就失落無考。冷棺莫入村冷棺指的是客死他鄉的人,因為屍骨已經寒腐,所以稱為冷棺,這樣的人的屍首棺木是不能夠進入村落的。古代講求落葉歸根,將骸骨葬於家鄉是普遍的風俗,但是客死他鄉的人想要回葬故鄉非常困難。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講的是啥?老祖宗的肺腑之言
    中古歷史十分長久,從古代流傳的許多俗語,都是十分受用的。不過在如今科技發達的社會中,許多俗語都被認為是封建迷信,但是其中其實都蘊含著大道理。俗語,一直以口口相傳的特別形式傳播,俗語反映的就是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是指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詞語,其中包括所謂諺語、俚語及口頭上常用的成語。
  • 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古人的金玉良言!
    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古人的金玉良言!說起貧窮與富有,自古以來這樣的貧富關係都是存在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生活中不乏富有之人,更不缺乏窮人。當然!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千萬不要放棄自己做人的底線以及尊嚴。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
  • 民間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究竟啥意思?到底準不準?
    民間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究竟啥意思?到底準不準?文|阿木木說娛樂我們華夏文明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雖然說在古代一直都是封建統治社會,古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很多思想觀念與我們有很大的差別,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我們的古人是充滿智慧的。
  • 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啥意思,說的在理嗎?
    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啥意思,說的在理嗎?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老話常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為何古人如此忌諱?
    在傳統文化中,其中不乏一些神奇古怪之事,而擁有著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中國,無論是正史記載,還是野史流傳亦或是口口相傳,在每個地方,總會有屬於各自的傳說,更有許多忌諱之談,比如俗語「喜不送傘,喪不後補,壽不送煙」,所講的就是送禮的忌諱,再比如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必有事」,意思是說三拜已是大禮
  • 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究竟是啥意思?
    對於一些深奧晦澀的文化,古人稱之為陽春白雪,而通俗易懂的文化,被稱為下裡巴人,並非帶著有色眼鏡區分古代文化,只是一種比較而已,其受眾群體不同。古代的文人墨客,未必都絞盡腦汁創作高深的作品,通俗的文化往往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比如常見的一些俗語,流傳千年依舊備受追捧。
  • 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啥意思?門朝北為何不好
    文/小玖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啥意思?門朝北為何不好自古以來,人們蓋房子,大都是坐北朝南,而且廣為流傳著一句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蘊含的智慧可是無窮無盡的,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道理呢?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在講什麼?古人為何這樣說?
    老話常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這講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為何會這樣說?這裡的「出山虎」指的是山中的猛虎。我們都知道,老虎為百獸之王。在原生環境中,它們沒有天敵,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而「出山虎」的意思就是老虎在出山之前都在閉關修煉,四十五歲之前還處於人生的修煉階段,出山之後才開始學習走路,然後開始讀書識字,修身齊家,最終安家立命。
  • 俗語「日日添客不窮,夜夜做賊不富」,啥意思?古人智慧之談!
    俗語「日日添客不窮,夜夜做賊不富」,啥意思?古人智慧之談!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生活當中經常能夠聽到老人講一些「老話」,比如「寧吃開眉飯,不吃皺眉粥」,說的是人要有尊嚴,千萬不要因為一點蠅頭小利就低頭彎腰喪屍自己的尊嚴。
  • 俗語:「宅子現四喜,家中出能人」,啥意思?其中一喜讓人費解
    有關植物的俗語也屢見不鮮,「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意思是說,房前不種桑樹,因為「桑」與「喪」同音,聽起來不吉利。 屋後不栽樹柳樹是啥原因呢?有兩種說法。一是,古代用的「喪杖」和「招魂幡」,基本都是用柳木製作而成,所以古人比較忌諱這一點。二是,柳樹不結籽,只是飄柳絮,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沒有子嗣,也就是斷子絕孫。
  • 農村俗語:「不居草木稀疏地,不看傳統教化戲」,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不居草木稀疏地,不看傳統教化戲」。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思考了良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考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不居草木稀疏地所謂的「草木稀疏地」,是指連草都很難生長的土地。那麼,什麼樣的地方會導致草木稀疏呢?我們都知道野草的生命力是非常強的,無論土地肥沃還是貧瘠,都適合野草的生長。
  • 古人講:「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應該怎麼理解?
    但是,如果兩個人第一次見面,能夠給人直觀感受的就是外在形象,外在形象直接影響到交往的後續和可能性,不好有可能說不了幾句話就散了,好的話可能見一次就定下了終身。其實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非常看重外在形象了,要不然不會總結「臉型成正方,聰明有主張」這樣的俗語。
  • 老人常說「人會被自己的舌頭拖累」,啥意思?古人在告誡我們什麼
    文/小田俗語,簡單來說就是古人的經驗總結,也可以說是古人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後的道理總結。俗語一般都很短,但短中卻蘊藏著至深的大道理。俗語也因為它的通俗易懂而得以在民間百姓之間廣為流傳,雖然這些俗語已經歷經了千百年,但放到現在依然適用。
  • 農村俗語「驢馬共槽,馬瘦驢不瘦」啥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呢?
    摘要:農村俗語「驢馬共槽,馬瘦驢不瘦」啥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呢?文/農夫也瘋狂在你們村裡還有人養馬或者是養驢嗎?因為我們這裡地處比較偏僻,在以前村子裡不僅養牛的很多,而且還有很多人養驢,就連養馬的也有幾家,養殖這些大型的牲畜主要是用它們來拖拉一些糧食。
  • 農村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啥意思?說的真的有道理嗎?
    比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俗語,這些俗語大多都有現實依據,讓人思考後會感到十分貼切。不過有些俗語就不一樣了,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我們日常生活中肯定會有這樣的一種現象,那就是眼皮會莫名其妙的跳動,有的時候是左眼,有的時候卻是右眼。
  • 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啥意思?古人智慧之談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民間俗語同樣意味深長,這些俗語的背後都是古代傳統文化縮影,細嚼之下常豁然開朗之感。比如這句與香火相關的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兩句話乍看之下讓人既熟悉又陌生。求神拜佛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即便是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依舊十分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