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業餐飲網 旖旎
靠早餐生意的巴比饅頭上市之後,阿里也開早餐店了!
8月12日,阿里在上海一口氣連開6家新式早餐店!
都開在地鐵口,10多平,採用「檔口製作、顧客手機點單、自助櫃取餐」的模式,解決傳統早餐店排隊問題!
賣中式早餐包子、煎餅,也賣西式的三明治,及豆漿、咖啡等飲品,還賣奶茶、小酥肉,一個包子售價5元,一個煎餅售價8元,單店日賣500單。
它就是盒小馬,繼試水一年後,阿里全面開啟擴張計劃,將在今年內再開80家,三年內在滬開1000家。
到底它有哪些亮點?又有著怎樣的新模式?一起跟隨職業餐飲網記者了解一下!
連開6家「新式早餐店」,新鮮現做+網訂櫃取
阿里巴巴從去年就開始嘗試做早餐生意,在上海開了首家Pick』n Go便利店,開賣早餐。
試水一年以後,今年它將Pick』n Go升級為「盒小馬」,全面進軍早餐市場。
1、6家店都在地鐵沿線,選址緊挨地鐵口
早餐講究的是便利性和時效性,所以,早餐店一定要開在顧客工作、生活的必經之地,地鐵口附近無疑成了最佳位置。
盒小馬的選址就是沿著上海的地鐵沿線,此次連開6家都是在地鐵口附近,都是上下班人流最密集的區域。
而且據了解,盒小馬還有8家籌備中的店,也毫無例外選址在地鐵附近,以及未來的店都會沿著地鐵開,覆蓋核心辦公室樓、商圈、高密度社區。
2、每家店不超過30平米,包含人工櫃檯+自提貨櫃
盒小馬門店平均面積不超過30㎡,主要由人工櫃檯和自提貨櫃兩部分組成,每個門店都設有24個取餐櫃,取餐櫃每個柜子保溫在60℃左右。
大部分門店不包含堂食區,以早餐檔口店為主,但也有部分門店是包含堂食的,比如這次新開的上海長寧的凌風SOHO店,就設有堂食區。
3、「網訂櫃取」新模式,無需排隊
早上時間很寶貴,這就需要早餐店在「時間」上分秒必爭。
盒小馬採用的是「網上訂餐,顧客到店,取餐櫃取餐」模式,顧客可以在家或者上班路上用手機下單,隨後到店直接取餐,節約了顧客點餐、等餐、取餐的時間。
職業餐飲網記者試著打開「盒馬」APP,定位「凌空SOHO」,點擊「我的-盒小馬鮮食自取」,選購好早餐下單支付,花1分鐘就可以完成。
下單後,APP端會彈出取餐碼,首頁還可查看製作狀態,製作好後的餐會通過「電話、簡訊、APP推送」三種取餐提醒。到達店鋪取餐櫃後,通過電子屏識別取餐碼就可以取餐了,完全不用再排隊等待。
4、部分新鮮現做,人均13元
吃早餐雖然追求效率,但大部分人還非常強調口感,盒小馬雖然提供自助取餐櫃提升效率,但在產品上沒有一味追求效率,而是專門設置了檔口,有廚師現做現賣!
其中包含網紅三明治、招牌手抓餅、人氣煎餅、傳統點心包子、粥羮飲品等。
從產品結構來看,盒小馬既有現制現售的煎餅、現磨的咖啡,又有包子、豆漿等便於做標準化的產品。
從APP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份常規煎餅8元,一杯豆漿5元,一個手抓餅8元,大概人均消費在13元左右。
5、40種SKU,包含下午茶系列
Pick』n Go新業態出現時,上線了20多種SKU包含6大品類,分別是波霸一號(包子)、五穀豆漿、小谷煎餅、披薩、丹麥可頌、現磨咖啡。
而此次升級後的盒小馬增加到了40種產品,對於早點店來說,這樣的SKU確實很多,但是其實也暗藏了小心思,職業餐飲網記者發現,盒小馬專門設立了「下午茶」系列,包含奶茶、拿鐵、小酥肉、雞塊、甘梅地瓜等。有下午茶需求的顧客,也可以在下午時段從線上點餐。
3年要在滬開1000家
盒小馬能啃下早餐生意這塊硬骨頭嗎?
早餐這塊蛋糕雖然很大,但卻很難啃,利潤微薄,出餐要求快,難標準化,飯市短等,一度讓餐飲人不願意進入。
那阿里的「盒小馬」能否克服早餐生意的痛點,實現它3年在滬開1000家店的目標,啃下這塊「硬骨頭」?
1、定位:切入早餐剛需,把模式做輕
早餐,本來就是很多顧客的剛需,去年Pick』n Go的誕生,阿里其實就是在不斷測試這種「網訂櫃取」早餐新模式可行性。
早餐店,一般都開在交通樞紐、商圈、社區或寫字樓人流密集區。盒小馬用小而精的10幾平米的檔口店,一頭扎進人流最大,白領上班族必經的地鐵口。
此次又借力上海早餐工程的東風,在補貼的基礎上,獲得了選址的助力,開設的所有早餐門店,皆在地鐵口交通樞紐上,附近不僅有社區,還有寫字樓。
剛需市場+成功的孵化模式+政策助力,所以盒小馬能夠連開6店,也就順理成章了。
2、效率:解決「排隊」痛點,單量翻倍增長
很多人不想進入早餐市場,就是因為它客單價低、利潤少、還要求出餐極快。
一個早餐店想要賺錢,就要把單量搞上來,但幾乎所有傳統的早餐都要排隊,排隊單量驟減也會影響顧客的體驗感,排久了很多人就不買了。
盛香亭的李凌子說,「點餐多用2分鐘,高峰至少減10單。」
而盒小馬就是緊盯「排隊」的痛點,「網訂櫃取」的模式,就是解決了排隊的難題,手機點餐,在家裡、路上、地鐵裡都可以點,到店自取,柜子還是保溫的,早餐不會涼。單量上去了,顧客也節省了時間,一箭雙鵰。
據盒小馬負責人介紹,其在歌斐中心的盒小馬首店運營一年來,自提櫃早高峰的周轉率極高,每櫃每單平均用時僅130秒,創下了早高峰峰值超過500單的記錄,坪效達到業內第一。效率和單量上去了,自然利潤就提升了。
3、未來:早餐店只是開始,「早餐+」模式路子更廣
盒小馬下半年的動作,只是開上80家早餐店嗎?
遠非如此,據透漏,除了下半年每月6-10家新店的速度在全上海推廣,覆蓋全上海地鐵線路與核心寫字樓和商圈。
「移動版盒小馬」也預計9月初上線,也就是盒小馬也會推出移動餐車,用更輕的模式走到人流更密的地方,玩轉早餐市場。
阿里進軍早餐市場的野心還很大,而且從推出的下午茶系列不難看出,盒小馬未來也許不單單只賣早餐,早餐也許只是一個切入,而「早餐+」的模式也許在未來會不斷拓展。比如,早餐+下午茶,早餐+小吃,早餐+串串等等。
盒馬的業態多半是「餐飲+」的模式,盒馬鮮生是餐飲+菜市場+超市,而單說餐飲業態,就有「快餐+火鍋+海鮮+烘焙+外賣」。之前開的逸刻便利店,也是融合了「餐飲+零售+外賣」,餐飲有「早餐+午餐+下午茶+串串」。
包括此次的盒小馬,所有新動作,其實都是盒馬近幾年進入餐飲市場進行的業態創新、業態探索的階段性成果,盒馬也在探索和試點中來獲取經驗。
職業餐飲網總結:
約瑟夫·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中對「創新」有過這樣的解釋:
創新不一定是顛覆式的創造,「舊要素」的「新組合」才是企業創新的主要方式。
很多人說此次盒小馬,其實就是阿里將已存在的要素,用新的模式組合而誕生。
不斷的嘗試、挖掘、試錯,也許創新的信號就藏在這一次次的失敗和成功之中。
你看好盒小馬這個新式早餐店的新模式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END-
主編丨陳青
(圖片來源微博「盒馬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