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
12月出口小幅回落至18.1%,出口抬升主要動力源於機電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等:
分國家與地區來看,12月中國對發達經濟體出口表現強於新興市場。疊加韓國、越南出口的景氣表現,當前的出口已經明顯帶有全球貿易復甦的跡象;
防疫物資繼續回落,出口主要矛盾未來也將更加集中在常態結構中,佔據主要地位的機電設備和高技術產品;
分產品角度,集成電路出口連續兩個月大幅抬升,機電設備高位持平,地產後周期鏈條中的家具、家電出口依然不弱。
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修復帶動12月進口小幅回升:
12月進口同比增速為6.5%,較11月小幅回升2個百分點,進口回升得益於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的改善,這與全球貿易逐漸修復邏輯一致。
國別角度,中國對美、歐、東協進口均出現改善,其中對美進口改善最為明顯。
從2020年的出口結構變動來看,出口比重較2019年明顯提升的行業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疫情需求相關的紡織原料和醫療器械,一類是供給替代與需求穩定共同支撐的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以及地產後周期產品和塑料橡膠、化工原料等。展望後續,出口短期依然受兩股力量主導,後續將走向全球貿易修復與製造業景氣共振的新階段:
短期疫情仍佔主導,新興市場中巴西、墨西哥、印尼疫情仍未見好轉,發達經濟體中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新增病例均處高位,日本也出現惡化。疫苗全面推廣之前,國內出口依然是替代效應和海外需求韌性兩個邏輯支撐,這條線索依然將在二季度之前延續。
未來我們認為出口景氣將走向新階段。在全球經濟修復,製造業景氣上行階段,設備類、零部件類以及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具有向上的動力。這個階段需要關注全球製造業景氣共振為國內帶來的機會,這其中一是機電設備類和高技術產品的出口,二是全球產業鏈嵌套深入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