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兜小人物,品味人間百態,網友:寫進香港人特色

2021-01-11 娛樂聚焦園

麥兜小人物,品味人間百態,網友:寫進香港人特色

小編今天想說一說麥兜:這個動畫片中獨具香港人特色的小人物。喜歡他的粉絲們不妨跟小編一起來領略一下。

影片的一開始,麥兜出現在香港城市,他的媽媽麥太帶著他租房子。他活得很累,他只能吃缽缽雞。他最愛吃的也是媽媽做的缽缽雞。他所在的花花幼兒園的校長,變著法讓他們幫忙掙錢。沒辦法,幼兒園效益不好,校長和幼兒園老師都開不了工資。即便是這個幼兒園不倒閉,也面臨著因交不起房租而即將被拆遷的可能。

這部動畫片在香港富麗堂皇的表象下,很寫實地反映了一般普通孩子的家庭生活,讓人們深刻認識到所處的環境是多麼得來不易。給人們呈現出的是一個飽滿的香港城市。

在沒有看過這部動畫片之前,我們所認識的香港可能是香鞠寶馬,美麗富饒的瑰麗之都,這裡的人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過著幾近窮奢極欲的生活。而動畫片則對比這座城市的富麗堂皇,以麥兜和麥兜麻麻麥太的對話為視角,通過抒發詼諧幽默的方式,從而投射出一個香港小人物的喜怒哀樂,這不正說明這部動畫片所透露的真實嗎。

由此可見,麥兜在沒錢的時候,只能接受忍耐過著每一頓都有吃,這樣就夠了,如此容易滿足的笑容屢見不鮮。雖然每一座城市,都有這樣的小人物笑容,或者不論你身處於哪座城市,或者也只能安於現狀。但是麥兜麻麻還是帶著麥兜保持樂觀地過著每一天。

人們喜愛麥兜不僅是因為他的可愛,還是因為主角造型多會兒都有」笑果」。他是成長環境不好,生在在粑粑麻麻離異的單親家庭,麥太為了讓他念好功課,不得不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個地方。而且麥太還要一邊賣缽缽雞掙錢,一邊照顧麥兜。

所以,不管麥兜多麼不爭氣,他麻麻對他的愛和全天下麻麻對自己孩子的愛是一樣的。

最後麥兜花田幼兒園在小朋友的傾力表演下,順利籌到錢維持下來,花田幼兒園終於建成,大家都很開心的唱歌跳舞,完結撒花。

好了,今天關於「麥兜小人物,品味人間百態,網友:寫進香港人特色」的這個話題,小編就說到這裡。你覺得怎麼樣呢?如果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裡留言哦。

相關焦點

  • 電影「麥兜系列」和香港文化:粉色的小豬如此的可愛
    麥兜與媽媽在麥兜的童言童語中,能夠喚起每個人對曾經年少懵懂歲月的感同身受、無限追思。而麥兜的不成功,也讓每個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個人年少時都有很多夢想和希望,但在長大的過程中會逐漸學會接受自己的普通與平常,與生活達成和解,麥兜的形象,正是這樣一個從希望、失望再到希望、失望的過程,能讓觀眾從心底進行認可。
  • 想當年|我們喜歡麥兜,因為他足夠平凡,足夠香港
    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麥兜時,我還是個小朋友。轉眼間,這個系列已經走到了第七部。最近看了新片的劇情莫名有幾分悵然,想不到當年那個張口閉口「歐安屈」的小豬,如今也要打怪獸拯救世界了。與此同時,在麥兜出生後的幾年裡,這隻小豬胖胖的身軀背後的香港,遭遇了經濟危機、樓價失控這樣的危機,也經歷了回歸祖國這樣的大事件。麥兜和他的單親媽媽麥太,這對來自香港底層社會的小人物母子,和這座都市裡的每一個普通人一樣,經歷著時代巨變下的陣痛、焦灼和迷茫。這是《麥兜故事》,是香港的麥兜故事,也是香港故事。
  • 大學生眼中的《麥兜響噹噹》 平凡小人物的奇蹟
    大學生眼中的《麥兜響噹噹》 平凡小人物的奇蹟 作為麥兜形象首次登陸內地大銀幕的作品,此次放映不僅吸引了眾多小觀眾,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仍然富有純真童心的大學生前來觀看。  《麥兜響噹噹》作為麥兜系列動畫電影第四部,依舊秉承著其一貫的溫情、無釐頭的搞笑風格,快樂嬉鬧的故事講述中帶著淡淡的憂傷。
  • 【劇】【香港動畫電影】《麥兜故事》
    今天躺了一下午,頭昏腦脹,然後點了粥(晚飯),點開優酷>免費>好評電影,選擇了《麥兜故事》作為下飯劇。我小時候沒有看過麥兜,所以談不上什麼情懷。因為麥兜很有名,所以雖然小時候的我沒看過麥兜的故事,但是我早早就認識它了。可能是它太過可愛的形象讓我先入為主,一直以來我都以為麥兜是一部類似《喜羊羊》,適合小朋友看的益智動畫片。
  • 《麥兜》:最雅的古典樂+最市井的歌詞 麥兜系列出到第七部
    我個名叫麥兜兜,我老師叫misschan chan,我最喜愛吃碟雞飯,一起吃雞一起在歌唱……」­  港味就滋滋地冒了出來。­  而《仲有最靚既豬腩肉》,改編自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還有傳唱特別廣的《春田花花幼稚園》,改編自國際曲,麥兜們搖頭晃腦地唱起來「我們系春天的花」,就完全被徵服。­  配樂的特色在第二部《麥兜與菠蘿油王子》中得到延續。
  • 《麥兜響噹噹》——爆笑配音結合無釐頭
    其次,這部動畫在畫面製作上面處理的也頗為有特色,電影開頭映入眼帘的是我們熟悉的《清明上河圖》,十分靈動的用山水寫意的方式給我們展現了一種中國之美。後面又緊接著香港風味的場景,將中國風和港式風格一起融入在整部電影下,也是整部電影的一些創新之處,對中國各個地方的風格兼容並蓄了。
  • 一隻叫麥兜的小豬和它被賦予的香港精神
    香港作家廖偉棠覺得,回歸後的香港人有兩種心態:一是移民心態;二是留在本土,讓這裡變得更好。「麥兜屬於後者,他對留下來的人有一種鼓勵作用,很符合香港精神:同舟共濟。」廖偉棠告訴《博客天下》。麥兜的出現獲得諸多香港讀者的喜愛,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麥嘜。
  • 麥兜故事——關於母愛,關於人生
    歐美衝票房的大動漫,拼的就是完美特技與恢弘場面,當然也不乏挖掘人內心柔弱情感來懲惡揚善的作品,如迪斯尼、皮克斯出品的「總動員」系列。香港的動漫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以漫畫家謝立文、麥家碧夫婦的《麥兜故事》為代表——深深地印著「香港製造」四個字的,是一支唱給香港草根階層的歌。
  • 「金馬」愛「麥兜」
    李 成攝香港電影《麥兜·我和我的媽媽》在第52屆金馬獎中擊敗票房大熱的《大聖歸來》,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獎,這是麥兜系列電影第三次在金馬獎獲此殊榮。在這一次頒獎前,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已經從缺9年。《麥兜·我和我的媽媽》出品人、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剖析屢獲大獎的麥兜時說:「小豬的形象很可愛、很笨、很傻」,麥兜討人喜愛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天真樸實的感情是最好的。」麥兜的角色定位是出生在香港九龍一個單親家庭的小豬,他的眼睛上有一塊胎記,他資質平平但擁有很多夢想。
  • 麥兜和他的香港
    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       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六部。來自香港的小豬麥兜發過夢、學過太極拳、與華仔同臺演出過。這一誕生於香港本土,後來北上的系列電影,兜兜轉轉後又回到故事的起點。
  • 品麥兜電影·回顧麥兜成長與他背後的香港
    雖然並非刻意,但從麥嘜到麥兜,香港社會的境遇變化不知不覺依附於這兩隻粉色的小豬身上。麥嘜問世之時,正是香港經濟最好的時刻。那時候香港頂著「亞洲四小龍」的光圈,港人也多半自豪於自身的發達和高效。但到1997年前後麥兜變身主角,經濟下滑的焦慮、社會矛盾的逼迫,通通都在麥兜母子身上凸顯。1997年,13集動畫片《麥兜與麥嘜》問世,兩隻小豬第一次走出紙面走進電視。
  • 《大佛普拉斯》:眾生百態下的小人物!
    兩個小人物偷看大老闆行車記錄儀,從惡趣味觀看老闆隱私,到無意間發現老闆犯罪事實,繼而引發的一系列事件。影片本身揭露了一種社會現實,小人物的無奈,大人物的一手遮天,以黑加白的拍攝手法更加凸顯了這一現實。雖然沒有知名演員助陣,投資也不大,但是黃信堯卻憑藉《大佛普拉斯》這部首次執導的劇情片榮獲金馬獎十項提名,成為最佳新導演。
  • 重讀《麥兜的故事》
    ,豬年很多人提及麥兜說麥兜是普通人的溫暖和心酸也有說麥兜是香港精神和華人精神當年做的節目片花也是這樣說的:「堅持善良、不斷努力、保持單純 與一隻幸福的小豬共同成長」哦,聽聽十年前《麥兜的故事》吧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霎時之蛋撻。  聞雞起筷!  有情人終成扣肉。  我的志願是做一個校長,每天收集了學生的學費之後就去吃火鍋。今天吃麻辣火鍋,明天吃酸菜魚火鍋,後天吃豬骨頭火鍋。陳老師直誇我:麥兜,你終於找到生命的真諦。
  • 「響噹噹」的少年心氣:一隻叫麥兜的小豬和它被賦予的香港精神 | 長報導
    香港作家廖偉棠覺得,回歸後的香港人有兩種心態:一是移民心態;二是留在本土,讓這裡變得更好。「麥兜屬於後者,他對留下來的人有一種鼓勵作用,很符合香港精神:同舟共濟。」廖偉棠告訴《博客天下》。麥兜的出現獲得諸多香港讀者的喜愛,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麥嘜。
  • 大冰:曾經的山東臺一哥,選擇浪跡天涯,把人間百態寫進書裡
    把人間百態寫進書裡>在大冰行走江湖的時候,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經歷讓他們互相吸引,彼此了解,相互感動,所以大冰選擇用書的形式把他們記載下來。相信看過大冰書的人都知道大冰筆下有一個叫「老兵」的人物。
  • 大冰:曾經的山東臺一哥,選擇浪跡天涯,把人間百態寫進書裡
    被人用盒飯扣在臉上時別還手,當好你的小劇務,有一天你會月薪過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被人嘲笑普通話不標準時別還嘴,拿穩你的麥克風,有一天你會成為首席主持人,贏來尊重。把人間百態寫進書裡在大冰行走江湖的時候,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經歷讓他們互相吸引,彼此了解,相互感動,所以大冰選擇用書的形式把他們記載下來。相信看過大冰書的人都知道大冰筆下有一個叫「老兵」的人物。
  • 麥兜:童話以外的故事
    伴隨著奶聲奶氣的歌聲,麥兜這隻憨傻而純真的小豬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一部又一部的電影好像拼圖一般,拼出了香港普通百姓的生活浮沉,又好似一部編年史,訴說著香港的遭遇,讓人試圖去品味其背後的深意。毫無疑問,《麥兜故事》是香港電影史上一個特殊且亮眼的存在。一部小成本製作的動畫片在2001年上映後,被評為了香港「新世紀十年十佳電影」。
  • 【來慢茶館】麥兜和他的香港
    之後慢慢轉入它所上的春田花花幼稚園,麥嘜逐漸淡出,麥兜轉而成為故事的主角。 麥兜的右眼上有一塊紅色胎記。他出生在一個大雨傾盆的夜裡,自小和單親媽媽麥太相依為命。麥太望子成才,傾盡一切希望孩子能多學一點東西。無奈麥兜笨笨的,傻傻的,似乎有把一切搞砸的能力。作者謝立文曾在訪談裡說,「麥嘜在香港或者廣州或者英國都沒什麼區別,但麥兜只能在香港的背景下出現。
  • 《麥兜·飯寶奇兵》:大戰外星人只是試驗 下集麥兜拍愛情片
    但從上一部開始,故事的背景擴的太大了,背景從香港到了小漁村,懷舊的氣氛,物哀的調子都變了,媽媽和校長的人設,麥兜的朋友都變了,回頭去看第一部,已經是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作品了《麥兜·飯寶奇兵》的故事是麥兜發明機器人打跑怪獸:外星巨獸屁屁怪突然襲擊地球大肆破壞,全球進入一級戒備,手足無措的軍方決定向全球徵集優秀的機器人設計,來對抗屁屁怪。
  • 八佰:群像式演繹小人物百態,影片沒有主角卻真實感人
    立體化呈現,也許戲份並不多,但是每一場都至關重要烽火連天下的人生百態,小人物也是主角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下,有一種社會叫「江湖」,江湖中人最注重的是江湖大義,所謂「義字當頭,生又何妨,死又何懼」在《八佰》中有一個小人物,叫「刀子」,他就是這類人的縮影影片中,刀子倚靠在牆腳,吸著煙,表情凝重得看著「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