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動等「輸血」到主動「造血」增收 喬福軍:用畸形身軀撐起鄉親...

2020-12-22 華夏時報

喬福軍在扶貧車間與工友們在一起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

位於黑龍江省泰來縣平洋鎮平洋村街道的左側,一棟掛著「平洋村扶貧車間」牌子的平房顯得格外注目。

走進廠房,成品區、原料區、編織區被分隔得一目了然,24臺編織架子擺放整齊,二十餘名員工正在嫻熟地編織著汽車坐墊,時不時還傳出幾聲爽朗的談笑聲,這是貧困戶喬福軍負責的平洋村扶貧車間。

據記者了解,目前,平洋村扶貧車間吸納務工人員25人,其中貧困人口9人,殘疾人4人,人均月收入600元左右。此外,喬福軍還是平洋鎮6個扶貧車間、169名員工的「師傅」。但喬福軍並不滿足,他對未來有著更大的憧憬,「我不但要編得好,還要賣得好,要把我們自己編織的坐墊銷售出去,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泰拉風』汽車坐墊,還要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增收。」

憑藉嫻熟的汽車坐墊手工編織技術,喬福軍由以前的貧困戶成功變身為脫貧增收帶頭人。

身處逆境不失志,自強擺脫貧困「帽」

1975年出生的喬福軍是平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說起他家以前的日子,用「屋漏偏逢連陰雨」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5歲時,喬福軍因摔傷導致胸背部嚴重畸形;妻子劉宇佳,患有先天性軟骨病,身高只有一米三,沒有勞動能力,靠雙拐行走;其母親患有乳腺癌,為了給母親看病,家裡賣掉了三間住房,欠下外債;女兒正在上小學……而這個家庭所有的經濟來源,僅僅依靠6.2畝耕地的收入。

看著家裡的現狀,喬福軍渴望擺脫貧困。

2015年,喬福軍向村委會遞交了納入貧困戶的申請,他希望通過國家的扶貧政策渡過家裡的難關,同時,他內心非常清楚,「等靠要」不能真正擺脫貧困,只有靠自己的勤勞才能改變家庭的命運。

不過,當夢想照進現實,依然有很大的距離。喬福軍沒有過硬的技術,外出務工沒有優勢;身有殘疾,體力不行,無法在周邊找個力氣活兒幹;患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兒也不允許他離家太遠……這種種的困擾,一度讓喬福軍一籌莫展。不過,這些困難並沒有壓垮喬福軍,他依然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經過鎮、村與泰來縣殘聯溝通,喬福軍被聘為泰來縣殘聯的專職委員,負責管理平洋鎮700多名殘疾人的日常工作,每月工資1275元。

2017年,由江蘇沛縣引進的扶貧產業手工編織項目落戶泰來縣,成立了泰來縣瑞王汽車飾品有限公司。瑞王汽車飾品有限公司把汽車坐墊手工編織技術送到老百姓家門口,包教包會,提供原料回收成品。2018年4月,平洋鎮黨委組織在平洋鎮舉辦第一期手工編織汽車坐墊培訓班,為期40天。喬福軍聽到消息後,夫妻倆馬上報了名,他與妻子說,這好像是給咱倆辦的班。此後,他們夫妻倆暗下決心,不學拉倒,學就學好。他們憋著這股子勁,虛心向老師請教,起早貪黑研究編織技術,培訓結束後,他們的編織質量得到廠家的認可。當年,夫妻倆編織汽車坐墊收入達到4000元。

喬福軍在扶貧車間與工友們在一起

「黨和政府非常關心俺家的情況,又是給俺送政策,又是給俺送技術,不管是在哪裡,都少不了扶貧幹部的身影。」喬福軍說,「是黨的扶貧政策鼓起了俺脫貧的信心,也扶起了俺依靠自己的雙手脫貧增收、為社會貢獻力量的決心。」

2018年底,喬福軍靠自己的努力擺脫了貧困,拿到了脫貧光榮證,從「貧困戶」變成了「脫貧戶」。

吃水不忘挖井人,帶領鄉親奔小康

「吃水不忘挖井人,增收不能忘鄉親!」

喬福軍心想,自己的家庭生活是好了,可村裡還有很多家庭依然掙扎在貧困的沼澤裡,他對貧困家庭的困境感觸最深,而且,他深知自己就是得到鎮、村的幫助才有的今天,沒有理由不儘自己的力量帶動更多的鄉親脫貧增收。

2019年4月,平洋鎮6個扶貧車間招聘扶貧車間主任,其中就有平洋村。因編織技術過硬,喬福軍被聘為平洋村扶貧車間主任,每月工資1000元。喬福軍非常珍惜這次機會,他知道扶貧車間不僅寄託著整個家庭的命運,也承載著全家人對明天的希望。

此後,喬福軍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發展車間上,整個籌備期間就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他每天都騎著三輪車走家入戶進行宣傳,就宣傳他自己,讓大家知道殘疾人都能幹成的事,你們也都能幹成,要靠自己的雙手增收。經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有15人到平洋村扶貧車間就業。2019年底,喬福軍在車間管理和編織的年收入就有16000元,在車間就業的貧困人口,每人的年收入也都達到6000元。

在喬福軍的不懈努力下,家裡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妻子也能在車間裡幫他打打下手,整個家庭都充滿了勃勃生機。

緊接著,泰來縣進一步採取「公司+扶貧車間+農戶」的模式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羊絨大衣縫製、柳條編織、魚網編織代工項目,年均人收入可達600元以上。但也有一些貧困勞動力由於以往懶散習慣,工作時間較短,產量不高,工資較低。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切實提高產量,吸引貧困群眾穩定務工,鼓勵多勞多得,泰來縣出臺《扶貧編織車間獎勵辦法》,工人完成1套手工編織坐墊政府補貼50元。

這個獎勵政策的出臺,讓喬福軍的幹勁更足了,與員工們一起加班加點努力幹。

李元青就是在扶貧車間工作的貧困戶之一,她說:「俺老伴今年60多歲了,患有長期慢性病,家裡經濟壓力非常大。老伴也需要照顧,自己又走不遠,在自己家最困難的時候,喬福軍把她帶到了這個車間。在這兒工作離家近,時間自由,自己可以回家做飯和照顧老伴,掙錢和顧家兩不誤,每套坐墊公司給150元,縣裡還給補貼50元,每月能掙到一千多塊錢,給了我脫貧增收的希望和信心。」

「俺家現在也是雙職工了,按月都有活錢。」貧困戶劉金平笑著說,「俺自己身體也不好,有殘疾,以前家裡也沒啥收入,現在俺老伴在村裡的互助服務隊幹活,俺在扶貧車間工作,俺這一個月也能賺一千多塊錢。」

2020年3月份,喬福軍在快手平臺開設「喬哥的幸福生活」快手帳號,直播帶貨。他每天在直播間,向廣大網友分享自己的奮鬥歷程,分享員工脫貧增收的故事,推銷貧困群眾自己編織的汽車坐墊。現在,他的粉絲已有近2500人,客戶遍布全國各地。如今,單單通過快手平臺,每月的銷售額就可達到2萬元,快手平臺銷售坐墊帶動貧困戶月增收近200元。

在喬福軍的帶領下,這些貧困戶從普通勞動力成長為技術勞動力,從被動的等政策、等「輸血」變成了自己「造血」增收,下一步,他將繼續帶領著鄉親們在增收的道路上向前奔跑。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文梅

相關焦點

  • 血型非同型 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如何輸血?
    移植成功後輸血策略是什麼?該患者應該輸注什麼血型的血漿呢?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是治療惡性和難治性血液病、某些實體瘤、免疫性缺陷病、先天性和代謝性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理是:用正常造血幹細胞取代病人的異常造血幹細胞以根治疾病,或對正常造血幹細胞進行保護,採用高劑量化療或放療,提高療效並防止造血和免疫功能衰竭。在臨床上主要應用於惡性血液病、造血幹細胞疾病、免疫缺陷等疾病的治療。為什麼血型非同型可以造血幹細胞移植?
  • 建甌:送雞又送「技」 「輸血」變「造血」
    為了幫助黃容芳脫貧致富,硒望園公司已經連續三年免費贈送雞苗給她養殖,到了出欄的時候,黃容芳或自行出售或公司保底回購,一年能賺個四五千元。但今年,硒望園公司想換一種幫扶方式。說話間,李金福將黃容芳引到山場,親自教授她養殖技術。「我們擺成一個小圓形,母雞自然就會進來下蛋。雞蛋不敢太多,記住,一頭母雞一般孵20個。」李金福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李金福養的雞叫「五黑雞」,黑冠、黑羽、黑皮、黑肉、黑骨、蛋殼綠,是國內現今保存下來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名優雞,營養藥用價值極高。
  • 中科院:「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是科技扶貧的一個特點 因地制宜...
    中科院:「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是科技扶貧的一個特點 因地制宜的「造血」功能很受歡迎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
  • 益眾社區「幸福餐桌計劃」:從「輸血」到「造血」
    將創新扶貧落到實處幸福餐桌計劃-田裡撈火鍋項目從雅安災後重建到如今的稻田幸福餐桌計劃,益眾服務鄉村的腳步從未停下,以人為本,公益與商業及農村社區緊密結合,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農民利潤最大化一直是益眾正在做的事。
  • 精準扶貧 變「輸血」為「造血」——來賓市興賓區法院幫扶貧困村...
    精準扶貧 變「輸血」為「造血」——來賓市興賓區法院幫扶貧困村脫貧摘帽 2020-12-01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盧遠明:「輸血」「造血」並重 盤活鄉村發展
    我的扶貧故事|盧遠明:「輸血」「造血」並重 盤活鄉村發展 2020-11-25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都角弓鎮:「小產業」託起脫貧增收大格局
    家家釀酒,戶戶種稻,全鎮「小產業」,人人促增收。近年來,武都區角弓鎮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堅持以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為目標,精準掌握村、戶實際和脫貧短板,因村制宜,因戶施策,在全鎮大力倡導發展釀酒、種稻、庭院經濟等小產業,託起了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大格局。
  • 從「輸血」到「造血」,東莞援疆交一份滿意答卷
    「我們堅決貫徹中央關於援疆項目向基層和民生傾斜的要求,堅持將85%以上的援疆資金投入到民生領域,先後實施了251個援疆項目(其中2020年的援疆項目61個,援疆資金已撥付7.62億元,佔全年應撥付資金的95.13%)。」
  • 金融扶貧之農行樣本 從輸血到造血:產業鏈扶貧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浙江分行派出「雙百」掛職幹部到涼山州,他們發揮自身專長,不但幫助所在行創新金融服務,還聯村聯戶開展扶貧掛點,為脫貧攻堅注入動力、做出貢獻。資料圖。中端織網,為核桃產業「造血」閔雲忠不僅要牽線,還得幫忙張羅打點落地的逐項事宜,這讓浙商張建國很感動。
  • 持續振興教育的「造血行動」
    從單打獨鬥到合作探究,從課堂填鴨式灌輸到師生主動學、合作學……領雁工程給廣大農村學校帶來一系列喜人變化。  彭水,積極響應領雁工程行動,越來越多的優質學校勇敢承擔起統籌城鄉的教育責任:彭水一中對鬱山中學、走馬中學等鄉鎮學校的輸血、造血行動;彭水鹿角中心校與隆化六小的結對幫扶;彭水普子中學主動邀請專家、名家把脈問診;彭水縣第二小學持續深化「新學習」課堂改革……領雁工程在彭水綻放智慧之花。  十幾年前彭水中學就開始組織教師到鬱山中學、走馬中學等鄉鎮學校送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水:產業扶貧拔「窮根」 造血夯基摘「窮...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舉措也是從「輸血扶貧」轉向「造血扶貧」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天水市因地制宜>把產業扶貧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不斷完善產業帶貧減貧機制全面落實到戶產業扶持資金大力發展長效增收產業加快培育「短平快」和「五小」產業實現貧困戶收入穩定增長徹底消除深度貧困在脫貧攻堅中
  • 雲南省建立扶志扶智長效機制,實現「輸血」向「造血」轉變——堅持...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實現「輸血」向「造血」轉變。杜絕「發錢發物、一分了之、一股了之、一發了之」的行為,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推行技能培訓、以工代賑模式,讓貧困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實現增收致富。福貢縣上帕鎮建檔立卡貧困戶鄧前迪通過參加州講習所15天的專業學習,不僅學到了技術,改變了觀念,還拿到了砌築工證書,有資質後還承包起了小工程,現在月收入達6000多元,帶動了村裡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 全血、成分血、造血幹細胞,關於獻血你了解多少
    與捐獻全血的方式不同,捐獻成分血時,採集到的血將通過一條一次性的密閉管道送入全自動成分血採集設備,經過離心機分離出所需的成分後,再將其他成分回輸給捐獻者。由於所需的設備和步驟較多,捐獻成分血所需要的時間也較長。成分輸血便於讓患者「缺什麼補什麼」,對症下「藥」,提高輸血治療效果,比如給貧血患者輸紅細胞、血小板減少患者輸血小板、燒傷患者輸血漿。
  • 再障患者長期輸血,「鐵過載」怎麼辦?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普遍血象低下,有些再障病人可能需要經常輸血治療,也有患者半月一月輸注一次,嚴重的患者頻繁輸血,可能一周,甚至是兩三天時間就要進行一次輸血治療。 但長期輸血,再障病人自然就對輸血治療產生了依賴性,甚至,因為輸血過多或過於頻繁而出現其他問題!
  • 蔬菜大棚撐起鄉親們的小康夢——探訪省法院駐豐寧滿族自治縣辛營...
    村民們還能到大棚裡打工,男勞力一天掙100元,女的可以掙80元,農忙時按勞動量計算工錢會掙得更多。」曹洪濤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建設蔬菜大棚真是個大好事,我們的日子現在是越來越好了!」村民紀中玉曾經是蔬菜大棚項目建設的反對者和抵制者,現在他逢人就講建設蔬菜大棚的好處。
  • 激活閒置沉睡資源賦予鄉村「造血」功能
    新華社記者 周凱 報導在西部一些深度貧困地區,資源稟賦較差、產業基礎薄弱,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僅要如期完成脫貧任務,還需鞏固脫貧成果,賦予鄉村「造血」功能防止返貧。豐都縣三建鄉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2018年以來這個鄉在脫貧攻堅中向改革要紅利,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盤活農村閒置資源,合理設計村民、村集體、投資主體利益聯結方式,用體制機制創新實現了「循環造血」功能,整鄉全面脫貧,群眾收入和致富內生動力明顯提升,為部分貧困地區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有益借鑑。
  • 為什麼近親不能相互輸血?
    若有意外發生,親人間就會相互輸血,這種搶眼鏡頭在電視劇裡已屢見不鮮。在大多數人看來,親人間相互獻血應該是最安全的,事實上,這都是誤導,不少人都被電視劇裡的情節給「忽悠」了! 直系親屬不宜相互輸血是一種醫學常識,因為這有可能發生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血緣關係越近,發病率越高首先值得重視的是,親屬間輸血,尤其是不經檢測直接輸血,是極不安全的。其次,親屬間血液經過檢測合格,也應儘量避免相互輸血,以防止輸血反應發生。
  • 產業「造血」 科技幫扶——河北省平泉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紀實
    園區負責人林大龍介紹,在市委、市政府產業扶貧的好政策下,他們用科技手段在「南果北種」上作出了有益探索,並帶動一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2017年底,平泉市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但兩年來,他們不鬆勁、不懈怠,堅持「脫貧不鬆勁、摘帽不摘責」,用創新助推產業發展,讓百姓長期穩定增收致富。
  • 樺南縣土龍山鎮攜手企業助力農民增收脫貧
    為進一步加快貧困戶脫貧步伐,土龍山鎮黨委政府在扶貧模式上積極探索,深耕扶貧產業市場,鼓勵企業到我鎮創業,把扶貧工作與推動地方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有力結合,帶動貧困戶增收渠道,實現了雙方共贏。總的算來,每人可增收2400--2600元,共帶動貧困戶38戶,61人。除此之外,公司還為人工除草取得前五名的貧困戶,根據取得名次的先後發放太空被,電炒勺、電風扇、蒸汽熨鬥等獎品,充分調動了貧困戶參加勞動的積極性,拓寬了貧困戶的增收渠道。土龍山鎮攜手企業,為貧困村注入了發展活力。
  • 唐崇榮牧師:被動的愛與主動的恨
    登山寶訓__論愛仇敵2(太5:38-42)/ 唐崇榮牧師「被動的愛」與「主動的恨」在世上,我們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常常遇到不喜歡的人,雖然我們沒有心與人作對,這卻不等於沒有人與我們作對。人際關係常常有作對的可能,是我們不能預料的,是我們不喜歡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