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是科技扶貧的一個特點 因地制宜...

2020-12-26 每日經濟新聞

中科院:「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是科技扶貧的一個特點 因地制宜的「造血」功能很受歡迎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3 11:45:17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段煉    

11月13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成效新聞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根據國務院扶貧辦統一安排,中國科學院一共負責四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工作,目前,科學院負責的這4個國家級貧困縣都已經實現了脫貧摘帽。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輸血」和「造血」相結合,這是科學院科技扶貧的一個特點。在扶貧之前,首先先了解當地資源環境的情況,因為在當地引進科技項目之前做充分的調研,了解它的資源稟賦,了解這個地方適合什麼技術來引種,這是最重要的。

「比如在內蒙古的庫倫旗,我們推廣青貯飼料,我到當地看過,當地養殖業為主,養羊、牛。我們了解情況,夏天、秋天把草割了堆在那兒,原來堆的飼料到了冬天很多腐爛了,造成很大損失,味道很難聞,牲畜也不願意吃,所以微生物所了解這個情況以後,微生物所的科學家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微生物的菌劑,使青貯飼料能夠保持很長時間,為當地農民的脫貧致富走了一條新的途徑。」白春禮說。

白春禮進一步表示,將來扶貧工作結束以後,他把技術留下來,能夠把工作繼續延續下去,不會因為扶貧工作終止了又返貧,所以「造血」功能非常重要。比如養殖業,面源汙染有很多,養豬,豬圈裡的肥可能帶來很多水的汙染,科學院根據長期工作積累,發展一種新的水草叫「狐尾草」,草在生長過程中會把水清潔了,而且豬還能吃,經過幾次狐尾草生長,即使狐尾草不長了,水也清淨了。「真正發揮科學院長期的科技知識人才的積累,為扶貧因地制宜提供『造血』功能。」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相關焦點

  • 精準扶貧 變「輸血」為「造血」——來賓市興賓區法院幫扶貧困村...
    精準扶貧 變「輸血」為「造血」——來賓市興賓區法院幫扶貧困村脫貧摘帽 2020-12-01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新辦舉行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成效新聞發布會
    最近幾年,我們科學院大約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作為科技扶貧專項經費,同時結合各幫扶地區的實際需求,充分利用科學院的人才智力和優勢,堅持「輸血」和「造血」相結合,堅持增產增收與生態建設相結合,我們在貧困地區開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同時,中科院從2016年以來圓滿完成了國家精準扶貧成效第三方評估重大任務。
  • 點石成金,綠色發展:科技助力水城縣玄武巖纖維產業扶貧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科技扶貧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科技成果在貧困地區的產業轉化是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有效途徑。在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因地制宜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加強新技術引進,從根本上推動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已成為科技扶貧工作中的重要著力點。
  • 信義街道: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
    相較於「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特困地區來說,貧困發生率雖然不高,但是因人均土地少,貧困戶自身的脫貧能力較弱等特點,脫貧難度還是比較大的。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信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結合轄區實際,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走出了具有信義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今天的「鄉村振興這一年」特別節目,我們就來看看信義街道的脫貧攻堅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盧遠明:「輸血」「造血」並重 盤活鄉村發展
    我的扶貧故事|盧遠明:「輸血」「造血」並重 盤活鄉村發展 2020-11-25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教扶貧激活「一池春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扶貧工作紀實
    中國科大扶貧幹部徐晶芝介紹,自2016年起,學校根據六枝特區需求,著力實施「人才培訓+幹部培養」隊伍建設雙軌制,採取「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先後組織各類培訓55場次,共培訓黨員幹部、中小學教師、醫護人員、產業帶頭人和各類技術人員1萬餘人次。當前,教育培訓已經成為中國科大定點扶貧的品牌項目。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水:產業扶貧拔「窮根」 造血夯基摘「窮...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水:產業扶貧拔「窮根」 造血夯基摘「窮帽」 2020-12-17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教扶貧激活「一池春水」 中國科大貴州安徽扶貧紀實
    培養一支靠得住的幹部和人才隊伍,對於地區發展,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科大扶貧幹部徐晶芝介紹,自2016年起,學校根據六枝特區需求,著力實施「人才培訓+幹部培養」隊伍建設雙軌制,採取「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先後組織各類培訓55場次,共培訓黨員幹部、中小學教師、醫護人員、產業帶頭人和各類技術人員1萬餘人次。當前,教育培訓已經成為中國科大定點扶貧的品牌項目。
  • 平安產險孫建平:保險+科技構建「造血+補血+活血」長效扶貧機制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平安產險孫建平:保險+科技構建「造血+補血+活血」的長效扶貧機製作者:孫建平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金融企業在脫貧攻堅戰役中被賦予了更高的期望與要求。
  • 血型非同型 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如何輸血?
    移植成功後輸血策略是什麼?該患者應該輸注什麼血型的血漿呢?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是治療惡性和難治性血液病、某些實體瘤、免疫性缺陷病、先天性和代謝性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理是:用正常造血幹細胞取代病人的異常造血幹細胞以根治疾病,或對正常造血幹細胞進行保護,採用高劑量化療或放療,提高療效並防止造血和免疫功能衰竭。在臨床上主要應用於惡性血液病、造血幹細胞疾病、免疫缺陷等疾病的治療。為什麼血型非同型可以造血幹細胞移植?
  • 金融扶貧之農行樣本 從輸血到造血:產業鏈扶貧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10月15日,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前夕,中國農業銀行舉行金融服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發布會,農行派駐四川涼山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閔雲忠的在會議上發言表示。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產業幫扶早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但如何引產業、扶產業、壯產業,仍是一個重大課題。
  • 產業「造血」 科技幫扶——河北省平泉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紀實
    11月26日,在河北省平泉市採訪時,科技日報記者的這個「問號」被拉直了——中國北方火龍果產業示範園區2萬餘平方米的高標準大棚裡,一條條碧綠的枝幹從一米來高的架子上垂下來,一顆顆紅色的果實點綴其間……  「火龍果一次種植受益25年,是扶貧的好產業。」園區負責人林大龍介紹,在市委、市政府產業扶貧的好政策下,他們用科技手段在「南果北種」上作出了有益探索,並帶動一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 【文化扶貧在行動】世界各國都在「輸血」保護的非遺,如何在中國...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央視網消息:皮影戲、京劇……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傳統文化其實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在許多非遺發源地,人們沒有僅僅停留在「輸血」保護上,而是想方設法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藉助非遺為扶貧工作「造血」。哪些內容可以稱之為非遺?它是如何幫助貧困戶脫貧的?【責任編輯:楊海琴】
  • 建甌:送雞又送「技」 「輸血」變「造血」
    硒望園生態農業公司負責人李金福說,今年,根據黃容芳的養殖過程和銷售情況,他們針對性地送了20隻種雞和受精後的蛋,讓黃容芳學孵化小雞,「這樣的話她就可以實現『雞生蛋、蛋生雞』的良性循環了。」說話間,李金福將黃容芳引到山場,親自教授她養殖技術。「我們擺成一個小圓形,母雞自然就會進來下蛋。雞蛋不敢太多,記住,一頭母雞一般孵20個。」
  • 中科院行管局教育扶貧:有愛才有一切
    白春禮院長在回信中不僅表達了誠摯的問候,同時希望這些庫倫旗學生能夠珍惜美好時光、勤奮刻苦學習,早日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優秀青年,為家鄉發展和科技進步努力奮鬥,也誠摯歡迎大家未來加入中科院的大家庭,為祖國的科技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 樺南縣土龍山鎮打造巾幗扶貧小車間 發揮扶貧大作用
    為全力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土龍山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因地制宜,把創建巾幗就業扶貧車間作為促進農村貧困婦女就業增收的重要舉措,實現貧困戶在「家門口」掙錢的機會。(一)帶動婦女就業,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
  • 貴州省政協常委團視察銅仁黔東南扶貧攻堅情況
    貧困地區一定要發揮優勢,用好政策,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依據市場需求和自身資源條件,大力度、大幅度調整農業結構,大力推進「三化同步」,讓更多的人增收、脫貧、致富,開創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新局面。    王正福強調,要抓好產業發展。因地制宜的發展產業,是做好扶貧攻堅工作的基本思路,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是當前貴州省扶貧工作的中心任務。
  • 從「輸血」到「造血」,東莞援疆交一份滿意答卷
    2017以來,東莞援疆工作隊全體幹部人才落實粵兵兩地黨委的工作部署,精準發力,從民生項目、產業扶持、教育醫療、扶貧攻堅、文化交流和鎮團結對等方面立體化、系統性地推進對口援疆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12月21日至26日,東莞市組織中央、省、市媒體前往三師圖市,對廣東援疆工作進行專題採訪,通過實地行走,報導援疆工作中的亮點和故事。
  • 我們的全村福丨張家口市康保縣羅明溝村:「造血」式扶貧徹底改善...
    以產業扶貧為著手點,以精準脫貧為落腳點,羅明溝村堅持「造血」式扶貧,推動農業經濟轉型,促進農民穩定持續增收。  河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隊通過充分調研論證,制定了「以藜麥、中藥材特色種植為主,當地傳統農作物種植為輔,訂單式種植」的生態產業扶貧規劃。村委會與順和農業種植合作社籤訂合作協議,利用合作社流轉的400畝土地進行種植實驗。工作隊提供優質種子、技術支持和銷售渠道,收入為種植戶所有。  同時,工作隊堅持「造血」式扶貧,堅持「扶智」與「扶志」相結合。
  • 多元「造血」產業富民,多樣化發展撬動扶貧新引擎
    貧困群眾有了產業,就相當於有了「造血」功能,致富才有希望。在脫貧攻堅戰中,菏澤高新區大膽創新,因地制宜,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用多樣化發展來撬動扶貧新引擎,不斷造血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日前,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實地探訪了高新區呂陵鎮的多個扶貧項目,切身感受其大力發展產業多樣化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