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進村"變為"領頭雁" 第一書記帶領蘭陵孫家村脫貧致富

2021-01-18 大眾網

  

  臨沂市公安局駐蘭陵縣魯城鎮孫家村第一書記張淑東(左一)走訪村民

  大眾網臨沂3月5日訊(記者 王豔彩)蘭陵縣魯城鎮孫家村原是庫區貧困村,土牆、破房、黃土路是村莊的模樣。如今平坦如鏡的水泥路,平地而起的新社區辦公大樓,高標準的村民休閒文化活動公園,滿負荷生產的時裝加工廠,令孫家村從鎮裡的"後進村"變成了"領頭雁"。

  孫家村村主任孫鋒告訴大眾網記者,村子裡一系列的變化主要得益於兩位第一書記,他們用適合當地發展的"金點子"尋求到脫貧致富的"金鑰匙",為貧困戶創業脫貧闖出了一條新路子,不僅讓孫家村成功脫貧,還輻射帶動周圍村莊走上發家致富路。

  託清致貧底子 想好致富法子

  2016年3月1日,臨沂市公安局駐蘭陵縣魯城鎮孫家村第一書記工作組張淑東、邵建鵬進村開展幫扶工作。剛駐村時,為了做好初步的摸底調研工作,兩位第一書記挨家挨戶走訪。

   

  養殖場

  "我們走訪的時候,很多村民吃過早飯就下地幹活去了,根本沒法找。"張淑東說,後來他們改變了策略,天一亮就出門入戶走訪,或等到天色晚了村民吃過飯再上門,每天都要步行10幾公裡。

  從春寒料峭,到滿山鬱鬱蔥蔥,幾個月的時間裡,兩位第一書記走訪了包括貧困戶、黨員幹部、致富能手在內的200多戶群眾,對孫家村的自然資源、人口結構、收入情況、貧困人口致貧原因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掌握,並確立了"山上種果樹,山下建大棚,發展合作社,招商辦企業"的發展思路。

  "摸清了底子,就要想好法子幫著村民發家致富,我立志要讓孫家村'山更青、水更秀、村更美、人更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對村民的承諾。"張淑東對做好第一書記工作充滿了信心。

  種果樹建大棚 為村民增收助脫貧

  孫家村有2700畝的荒山,但長年沒有得到開發,兩位第一書記深入挖掘豐富的山地資源,在山上種植100餘畝冬桃和300畝皂角,規劃發展集種植、採摘、旅遊於一體的山林經濟,盛果期村集體年增收30萬元。

   

  蔬菜大棚

  孫家村人多地少,許多村民在外打工賺錢養家,留在家裡的村民只能靠種地為生,一些擁有種植技術的村民,在村裡種植大棚蔬菜。由於沒有充足的資金建設溫室大棚,只能用薄膜和竹竿搭建簡易的工棚種植,收益有限。

  一次走訪中,張淑東遇見村民正準備給工棚裡的蔬菜澆水,村民拎著滿滿一桶水,佝僂著身子鑽進哪個不足1.5米高的工棚,一步步艱難前行。看到這個場景,張淑東十分震驚,他下定決心要為村民建設溫室大棚,為村民鋪就大棚種植這條致富之路。

  利用村裡原有的小拱棚種植優勢,兩位第一書記成立了源益種植專業合作社,爭取財政資金110萬元,建設了6個第五代溫室大棚,每個大棚以2萬元價格承包給村民,承包的村民每年有6至9萬元收入,村集體年可增收12萬元。"我沒啥技術,以前就靠那幾畝地,第一書記工作組來了後,給俺們村帶來了高科技大棚,我也承包了一個,種了黃瓜,收入還可以。"村民劉毅龍笑著說。

  針對村裡閒置空間多、留守婦女多的特點,工作組充分整合本村土地和勞動力資源,積極招引投資少、佔地小、無汙染的加工業項目。目前,引進了投資1500餘萬元的永瑞服飾有限公司兒童服裝出口加工項目和名威食品廠深加工項目,吸收300餘名富餘勞動力就業,村集體以資金入股,每年可從企業獲得8萬元效益分紅。這些項目的引進,讓村集體收入由無到有,實現了長遠穩定的收益。

  民生實事贏民心 山水環繞打造旅遊產業

  建設社區服務中心、大舞臺、懷鄉亭、標準化藍球場建設等項目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以及跑各種手續。為爭取資金,完善手續,張淑東東奔西走積極聯繫有關部門、單位爭取政策。在工程建設最緊張的日子裡,他和村幹部幾乎天天奮戰在工地上。

  目前,一座投資140餘萬元,建築面積900平方米的高質量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服務中心配套建設便民服務中心、電子閱覽室、圖書室等功能設施,山裡的村民們也有了在閒暇時讀書看報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戶戶通

  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起來後,張淑東又計劃著在大樓頂上安裝光伏發電,用於服務中心的照明,空調等設備用電,為村裡節約電費。此外,在大樓的門前路兩邊都安裝上路燈,路兩邊進行綠化,樓後的空閒地上建設一個小花園,花園周圍建設老年公寓,這樣老年人也有了可以養生的地方。

  針對本村馬路市場佔地影響交通,存在安全隱患的情況,張淑東爭取資金支持,在村西部廢棄選礦廠原址上投資100餘萬元,建設了一個高標準農貿市場和蔬菜批發市場,一期規劃建設面積20畝,命名為槐花峪市場,將有效緩解馬路市場交通、安全等壓力,並能形成區域性農貿集散地。

  "這個村北靠神山,有老鷹窩水庫,東鄰會寶嶺水庫,環境優美,是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對村子未來的發展,張淑東充滿了信心。他告訴大眾網記者,下一步孫家村計劃發展觀光農業、鄉村休閒旅遊,吸引旅遊開發商到孫家村共同開發,發展農家樂和鄉村旅遊,多渠道增加集體收入。

  據了解,兩年來,第一書記工作組共爭取扶貧項目資金和結對企業幫扶資金1700餘萬元,2016年新增集體經濟收入11.5萬元,2017年集體經濟收入16.5萬元,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8戶39人已全部實現脫貧。

相關焦點

  • 「上門女婿」當「領頭雁」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上門女婿」當「領頭雁」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2020-08-03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德縣大雪山鄉興糖村村民畢家富: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畢家富響應政府號召,報名來到興糖村,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當年的興糖村是一片荒山,不通水、不通電,條件極其艱苦。靠著不服輸、敢幹事的精神,畢家富和群眾一起開荒,把一片片荊棘林變為土地。為增強群眾的種植信心,他帶頭種了100畝甘蔗,經常步行到較遠的鄉政府借閱學習甘蔗種植技術的書籍。沒有路,他就帶領群眾修路;沒有車,他帶領大家人背馬馱搬運甘蔗種苗和化肥。
  • 北京來的駐村第一書記用照片定格「脫貧致富」(10)
    新華社照片,烏蘭察布(內蒙古),2020年8月26日北京來的駐村第一書記用照片定格「脫貧致富」這是8月19日拍攝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鄉白音特拉村(無人機照片)。整理布景、擺放閃光燈、調試攝影設備……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駐村第一書記王華忙著做拍照前的準備,他要用相機記錄下村民們脫貧致富後的幸福畫面。化德縣位於我國十四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燕山——太行山區」,2017年,王華從中央編辦來到定點幫扶的化德縣,擔任白音特拉村駐村第一書記。
  • 第一書記張曉晨:參與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分享巾幗脫貧致富經驗
    2019年5月10日,全國婦聯派駐甘肅省定西市漳縣鹽井鎮立橋山村第一書記張曉晨主動申請加入扶貧一線。作為一名退伍軍人的張曉晨,有著軍人特有的愛國情;作為一名婦聯人,張曉晨心繫廣大婦女群眾,積極尋找工作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女能人、女帶頭人等各行業優秀的女性代表,讓她們帶領群眾致富。
  • 補蚌村的「領頭雁」羅永才
    原標題:補蚌村的「領頭雁」羅永才每當提到勐臘縣勐臘鎮補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永才,補蚌村的村民們就讚不絕口。羅永才始終把黨的召喚作為自己奮勇前進的方向,把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
  • 菏澤市商務局駐村第一書記李耀華:村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
    魯網11月28日訊(記者 龐洪波)菏澤市商務局派駐第一書記李耀華在武勝橋鎮海頭村駐村一年多以來,幫助村裡修道路、通門路,成為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以實際行動真扶貧、真幫扶、真作為,千方百計助貧困群眾排憂解難。
  • 【扶貧故事】第一書記韋金龍:練好扶貧真本領 引領群眾奔小康
    韋金龍是延安市寶塔區交通局的一名技術骨幹,兩年前他主動申請到姚店鎮安溝門村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長。兩年多的鄉村工作,讓這個原本帥氣靦腆的後生變得有些粗獷,從剛來的不適應、不被接受,到現如今「蹲得住、融得進、幹得好」。
  • 駐村第一書記變身「網紅」直播帶貨 為脫貧致富開拓新路子
    臺山市海宴鎮五豐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金燦說,通過第一次直播帶貨小試牛刀,他對踐行好第一書記的「使命」信心更足了。為了全面展示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生動實踐和喜人成果,以及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中的核心作用和動人風採,去年5—12月,我市組織開展了8場「我們村裡的新鮮事」暨駐村第一書記直播帶貨活動,20多位駐村第一書記變身「網紅」,掀起了一場直播帶貨熱潮。
  • 讓「領頭雁」展翅高飛——周口市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培訓班亮點摘錄
    12月19日,周口市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培訓班如期進行,此次共分三期進行,培訓人員1000人。憑欄觀望,一場固本強基利長遠,淬火煉鋼礪「尖兵」的培訓活動如火如荼進行中……此舉,只為讓「領頭雁」本領更強、一路高飛!
  • ...引領群眾奔小康——寶塔區姚店鎮安溝門村第一書記韋金龍小記...
    練好扶貧真本領 引領群眾奔小康 ——寶塔區姚店鎮安溝門村第一書記韋金龍小記 發布時間:2020-06-18
  • 北京來的駐村第一書記用照片定格「脫貧致富」
    整理布景、擺放閃光燈、調試攝影設備……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駐村第一書記王華忙著做拍照前的準備,他要用相機記錄下村民們脫貧致富後的幸福畫面。化德縣位於我國十四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燕山——太行山區」,2017年,王華從中央編辦來到定點幫扶的化德縣,擔任白音特拉村駐村第一書記。
  • 恭城這個村講不醜,從軟弱渙散後進村到星級先進村只用了三年時間,大家不信可以去參觀!
    走進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領略瑤鄉厚重的歷史沉澱,請點擊上面藍字關注茶江時訊恭城這個村講不醜,從軟弱渙散後進村到星級先進村只用了三年時間2019年度,該村「兩委」班子和駐村扶貧工作組以「精準扶貧,鞏固渡雷脫貧成效」為工作主線,突出抓好精準幫扶、扶貧產業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集體經濟增收、基礎設施完善等五項重點工作,履職盡責,紮實工作,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村面貌煥然一新,為最終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由「貧困村」變為「富裕村」打下了堅實基礎。記者(右二)在渡雷村採訪。
  • 【我的扶貧故事】汪文勳:帶領鄉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兵支書汪文勳帶領村民發展產業。    2015年10月,一紙文件,汪文勳就成了把士村的支部書記,面對這份從來沒經歷過的工作,汪文勳顯得有些措手不及,但這種情感轉瞬變成了昂揚的鬥志,從此走上帶領鄉村脫貧致富之路。    剛剛到村裡的汪文勳,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村裡繁瑣的工作,還有2000多名村民的質疑,有村民還說,他汪文勳又不是我們村的人,肯定不會真心實意為村裡做打算。
  • 「昆明好支書」周明恩: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周明恩是東川區舍塊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兼任東川區碧谷街道銅潤社區黨委書記。 周明恩199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7年4月起任村黨組織書記。擔任村幹部20年來,周明恩帶頭學習提升,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帶領廣大村民脫貧致富。
  • 「決勝小康故事繪」林口縣龍爪鎮興隆村第一書記馮亞茹:她是咱村...
    馮亞茹是林口縣婦聯主席,自從兼任龍爪鎮興隆村扶貧第一書記以後,報紙、書籍就沒離過手,見到報紙上好的文章就剪,看到文件中好的思想就摘,為了學習「三農」,不斷給自己充電。作為一名駐村隊員,就要當好調查員、聯絡員和服務員。
  • 選好領頭雁幹出新氣象 義烏佛堂鎮完成村社黨組織換屆選舉
    作為試點單位,佛堂鎮牢牢把握省委提出的「六個堅持」具體要求,嚴格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堅持「幹中選、選中幹」、突出「幹早、幹實、幹嚴」,通過換屆選出了忠誠擔當領頭雁、幹群同心好班子、創業奮進新氣象、風清氣正好風氣。村社換屆 首要在人本輪換屆中,佛堂鎮一半的村社經歷了行政村撤併,下轄自然村最多的有8個,給人選排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 方天元: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那段時間,方天元的情緒非常低落,群眾私下的議論更讓他感到壓力倍增,他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當村黨總支書記。  富寧縣木央鎮木貴村黨總支書記 方天元:「當時也想過辭職,因為第一是這邊產業虧得特別多,第二是家裡做著生意。因為我是做建材生意的,自己不能親力親為管家裡面的事,家裡面每年至少減少10萬的收入。
  • ...興義市豬場坪鄉長灣村第一書記楊大琴帶領鄉親奔跑在幸福路上
    7月30日,長灣村第一書記楊大琴從鎮裡開完會趕來,已是早上十一點。今天,是長灣村菸農婁孝琴採收菸葉的日子,寒暄幾句後,楊大琴帶著長灣村菸葉站的技術員,風風火火便往婁孝琴家的煙地裡趕。楊大琴幫著鄉親一起採收菸葉「書記對我們關心得很嘍,田間地頭講技術,哪家要是有個困難,她都想法幫。」
  • 恭城這個村講不醜,從軟弱渙散後進村到星級先進村只用了三年時間!
    領略瑤鄉厚重的歷史沉澱,請點擊上面藍字關注茶江資訊恭城這個村講不醜,從軟弱渙散後進村到星級先進村只用了三年時間2019年度,該村「兩委」班子和駐村扶貧工作組以「精準扶貧,鞏固渡雷脫貧成效」為工作主線,突出抓好精準幫扶、扶貧產業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集體經濟增收、基礎設施完善等五項重點工作,履職盡責,紮實工作,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村面貌煥然一新,為最終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由「貧困村」變為「富裕村」打下了堅實基礎。本文記者(右二)在渡雷村採訪。
  • 郝金民:始終牢記軍人本色 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長城網記者 吳志榮 孫學工 張曉鵬 實習記者 張謝雅郝金民是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大峪鎮北澗溝西村的一名退伍軍人,他在創業致富過程中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事跡,在當地村民中廣為傳揚。1989年在江西南昌當了5年的兵的郝金民結束了軍旅生涯,回到了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