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品」《在一起》:從眾志成城創作,到凝聚為人民創作的信念

2021-01-18 新華網上海頻道

  《在一起》海報。製圖:李潔

  最新發布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視聽大數據《2020年年度收視綜合分析》顯示,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創下多個紀錄。繼在去年10月上旬完成東方衛視等六大衛視的首輪播出後,該劇在湖北衛視、吉林衛視、遼寧衛視等頻道重播11次,每集平均綜合收視率2.531%,全劇綜合到達率28.52%——三個月時間完成多輪播出,且每一次都有無數觀眾為之牽動情腸。

  與此同時,該劇的蒙文譯製片在蒙古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視臺等媒體播出後,蒙古國觀眾真誠點讚並紛紛留言,「劇裡反映的中國抗疫經驗具有重要借鑑意義」「中國人民的眾志成城、共渡難關,讓人感動……」而在新加坡、越南、北美、歐洲、澳洲等全球範圍內,劇中傳遞的中國人民團結抗擊疫情的人文情懷也溫暖著許多人。

  一部電視劇何以反覆觸動人心?跟隨觀眾們重溫的腳步,文藝界也在復盤該劇的創作歷程,許多關鍵詞被再度提起,「凝聚國內一流編導演團隊」「迅速反映時代」「真實的人民史詩」等。將幕後的感人事串聯起來,一條玉汝於成的道路越發清晰——在國家廣電總局的組織指導下,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保駕護航中,上海的影視創作者以「在一起」的團結精神、以書寫史詩的匠心,展開了一次特殊的創作;而眾志成城的創作過程本身以及《在一起》播出後贏得的廣泛認可,又反哺著參與其中的創作者尤其是年輕人,讓他們在今後的實踐中進一步凝聚起為人民創作的堅定信念。

  從上海出發,特殊使命的文藝創作彰顯了「拿起背包打起行囊馬上出發」的鬥志

  許多人知道,編劇六六在2020年3月8日從上海出發去往武漢。但為何是她率先動身?她又是如何進入了彼時仍在管控措施下的武漢?再回首時,一條連著上海與北京的「網絡熱線」、一張從上海出發的「行動網」,不容忽視。

  創作的源頭要追溯到去年2月底,疫情防控形勢仍吃勁的時候,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通過視頻會議方式組織策劃抗疫等重大主題創作。會上,時代報告劇的概念被提出,同時提出的還有《在一起》的時間表:當年事、當年拍、當年播。

  時間緊任務重,誰來接下特殊使命?上海!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耀客傳媒、上海尚世影業迅速凝聚到一起,從策劃到正式啟動,不過十天。而作為耀客的籤約編劇,六六也在上海市委宣傳部的特別支持下進入了非常時期的武漢。

  一邊是上海方面的創作迅速啟動,另一邊是以上海和北京方面為聯絡樞紐向全國廣撒英雄帖。受到偉大的抗疫精神感召,眾多優秀編導演在第一時間請戰。《決戰火神山》單元導演姚曉峰迴憶:「演員多是自告奮勇來的,不計報酬,都說一定要表達一下他們對英雄的敬意。哪怕戲份少、全程戴口罩不露臉,有些演員也專程從各地趕到劇組。」

  團隊集結一呼百應,創作的進度也繃緊到了最高速率。搭出一座火神山只用了十天,用時最長的單元拍攝期只有14天,所有十個單元從策劃到9月29日首播僅僅七個月。而最終的呈現以真實厚重的人民史詩贏得了人民認可。首輪播出期間,該劇在微博主話題閱讀量高達18.3億,豆瓣評分8.8分。白衣執甲使命必達,特殊使命前,文藝創作也彰顯出了「拿起背包打起行囊馬上出發」的鬥志。如同「火神山」的中國奇蹟一樣,《在一起》的創作過程何嘗不是一種文藝的「非常」狀態,是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先進影視工業體系也很難複製的「中國速度」。

  不止於一時收穫,一批年輕的文藝工作者在作品中錘鍊,作品也在讓他們成長

  這兩天,鄧倫在《我叫大連》中的表演又一次在B站上火了一把。起因是他給家鄉河北石家莊人民錄製了一段祝福視頻,被Up主拿來與劇中片段混剪,二度創作的內容形成新一輪傳播,年輕人們刷起彈幕:淚目。

  「淚目」,這同演員本人的感受如出一轍。鄧倫曾分享拍攝心路:「很多場戲,拍攝時我都熱淚盈眶。第一次是拍南京援鄂醫療隊返回時,我演的『大連』站在樓上,高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不知為何我突然鼻子一酸,眼淚就下來了。」

  事實上,為了真實還原抗疫一線動人的青春面孔,《在一起》中也有一批年輕的文藝工作者,他們在現實主義的作品中錘鍊,現實主義的力量也在滋養著他們成長。

  許多主創提到,《在一起》給自己上的最重要一課就是「真實」,因為那是為我們共同的奮戰做一部「藝術文獻」。為了求真,演員們個個素顏出鏡,包括譚卓、張天愛、趙今麥、李百惠等女演員。為讓觀眾「相信」,演員們首先讓自己相信。雷佳音飾演快遞小哥,他跟原型人物一樣一個星期沒洗頭。《擺渡人》裡有個年輕醫護平小安,20多天沒睡過好覺。飾演者倪妮說自己是個「笨拙的演員」,生怕不夠真實,她就用「笨辦法」在拍攝前熬了好幾天沒休息。

  至於趕時間拍夜戲,反季拍攝在夏天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等,是絕大多數劇組的共同難題,體能消耗顯而易見。就像楊洋所說:「這些跟真正衝在一線為人民爭取生命和希望的抗疫英雄比起來,不算什麼。」也如黃景瑜的感慨:「能參與《在一起》,無論是對生活中的我,還是我的整個演藝生涯都有不可取代的意義。」

  劇組成員都不會忘記首播儀式,去年9月中旬,他們集體回到武漢,在曾經最早開設、最晚關閉方艙醫院的洪山體育館共同錄製開播特別節目。那一晚,許多人流淚了,一則則耳熟能詳的新聞事件、一道道令人振奮的精神風景、一個個締造生命奇蹟的大寫的人——所有這些在抗疫日子裡累積的生命體驗、所有見證非凡歷史並參與書寫的人,都為自己留下了獨一無二的生命勁歌。給自己看,給不明所以的他者看,給需要成長的更年輕一輩看。(記者 王彥)

相關焦點

  • 「上海出品」《在一起》:從眾志成城創作 到凝聚為人民創作的信念
    與此同時,該劇的蒙文譯製片在蒙古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視臺等媒體播出後,蒙古國觀眾真誠點讚並紛紛留言,「劇裡反映的中國抗疫經驗具有重要借鑑意義」「中國人民的眾志成城、共渡難關,讓人感動……」而在新加坡、越南、北美、歐洲、澳洲等全球範圍內,劇中傳遞的中國人民團結抗擊疫情的人文情懷也溫暖著許多人。一部電視劇何以反覆觸動人心?
  •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創作只用了半個小時 讓整個民族一起沸騰
    就是如此簡短、簡練的一首歌,卻凝聚起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強大力量,激發起幾萬萬同胞共同的愛國熱情。這在世界音樂史上亦非常罕見。歲月崢嶸,70年過去了,如今的人們仍被這首歌的鏗鏘旋律所震撼、所激勵、所感染。歌曲的詞作者麻扶搖,當時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炮1師5連的政治指導員,生於1927年,創作這首歌詞時,年僅23歲。
  • 以人民為中心的現實主義創作成果
    這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是成功的秘訣。《楓葉紅了》創作團隊正是如此。從總導演哈斯朝魯帶著編劇採訪開始,近兩年時間裡,主創人員在科右中旗紮下根來,主演孫茜、孟浩強、王卓等,不僅提前半個月進入拍攝地體驗生活,而且與人物原型成為知心朋友,遇到創作上過不去的坎,就到當地的幹部和農牧民中去找感覺,找解決方案。所有人物都有不止一兩個原型。
  • 圍繞建黨百年和全面小康主題,上海發布首批重點文藝創作項目
    5.電影《密檔》出品單位: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導演:鄭大聖,編劇:賀子壯、張琪、鄭大聖影片取材早期黨史的真實歷史事件,講述從1927年中央文庫建立到1949年上海解放期間,十餘位中共地下工作者在上海秘密保管中共早期兩萬餘件重要文件檔案,用生命和鮮血前赴後繼、接力守護黨的「一號機密」,為觀眾演繹一段可歌可泣的紅色傳奇經歷
  • 和布克賽爾縣那木德格社區以「藝」抗「疫」 凝聚戰「疫」正能量
    (通訊員 李秋華 周潔)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文藝凝聚力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和布克賽爾縣和什託洛蓋鎮始終以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
  • 創作客家山歌為防疫助力
    南方日報訊 (記者/楊溢子 通訊員/羅嘉欣)近日,筆者從高崗鎮政府了解到,高崗鎮客家山歌輕騎隊隊長朱照能組織隊員鍾汝簡、藍天等共同創作出一首名為《山歌宣傳防疫情》的客家山歌,用說唱的方式向廣大市民傳遞預防新冠肺炎注意事項及抗擊疫情必勝的堅定信念,有力地鼓舞了當地民眾抗擊疫情的士氣。
  • 戮力同心 四川省書法界舉行抗擊疫情主題書法創作網絡展
    在武漢、在四川、在全國各地,無數奔赴並奮戰在疫情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戮力同心,眾志成城,冒著各種風險堅守崗位,並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催人奮進、鼓舞鬥志的感人故事,他們忠於職責、不辱使命,為疫區群眾的生命安全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深深地感動著全國人民。
  • 鬱鈞劍經典作品:凝聚每份愛,點燃顆顆心 ……
    點擊上方「民歌中國」可以訂閱哦《凝聚每份愛》是專門為抗擊「非典」鬥爭而創作的。
  • 林木:《八佰》造夢師的創作信念
    看著地圖上那一片雪白神秘的大陸,每個人似乎都有了一種信念,這讓我們有機會去經歷劇中人所經歷的體驗。很多時候我們是在用鏡頭偽造一種真實,通過電影表達某種情感或者信念。說到信念呢,一定要說到《八佰》。拍攝場地一直是個難題,因為主場景不僅需要足夠開闊的空地,便捷的交通與施工條件,還需要附近有天然的水源,來解決挖掘人工河道引水的需求。
  • 贛州美術家「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宣傳畫作品網絡展
    2020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贛州美術館春節期間實行閉館。雖然展館不開放,但宣傳中國精神不會「打烊」,「文化惠民、感恩奮進」永不止步。
  • 以藝抗疫 凝聚信心和力量
    在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市文聯積極發揮組織優勢、文藝優勢,於1月31日,向全市文藝工作者發出了《勇於擔當,全心戰疫—致全市文藝工作者倡議書》和《關於徵集「萬眾一心、抗擊疫情」主題文藝作品的啟事》,號召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優秀文藝作品,宣傳中央的決策部署,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禮讚戰疫英雄,普及抗疫常識,用文藝凝聚力量,讓作品傳遞真情,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 河北省群眾藝術館創作快板、歌曲抗擊疫情
    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根據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部署安排,河北文藝界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僅僅幾天時間,創作出一批形式多樣、感人至深、激蕩心靈的文藝作品,用音樂、用快板的等多種形式宣傳抗擊疫情,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工作者和廣大人民群眾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凝聚力量發揮積極作用。
  • 用歌曲抗戰:上海的抗戰歌曲創作
    上海抗戰歌曲的創作群體主要包括兩類,一是以蕭友梅、黃自、周淑安、青主、應尚能、吳伯超、朱英、陳田鶴、江定仙、劉雪庵等為代表的上海國立音專師生;一是深受「五四」以來左翼革命文化傳統影響的音樂家,如聶耳、田漢、冼星海、張曙、任光、呂驥、賀綠汀、光未然等。
  • 「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②」風雨中凝聚民族的力量
    【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②】風雨中凝聚民族的力量——訪《堅信愛會贏》詞曲作者梁芒、舒楠光明日報記者 郭超達州人梁芒生於文藝世家,父親是《小白楊》的詞作者梁上泉,母親是當地知名舞蹈演員。為電影《集結號》《唐山大地震》的音樂作詞,為歌曲《小夢想大夢想》《山水中國美》作詞,梁芒穩紮穩打,每首歌詞都帶著他特有的鋒芒。給電影《建國大業》《建黨大業》《讓子彈飛》的音樂作曲,給歌曲《不忘初心》《新的天地》《生死不離》作曲,舒楠的旋律,逐漸成為更多人腦海中環繞的旋律。一首《堅信愛會贏》,讓梁芒和舒楠相遇。
  • 「原創歌曲」《人民醫生》歌頌時代最美的人隆重推出
    在抗「疫」非常時期,創作團隊憑藉對中國人民醫生的無比感激,對武漢人民、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一片摯愛之情,為取得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戰役的最後勝利加油助力。先後創作三十多部、三百集廣播劇,電視劇,電影,話劇作品,尤以當代現實主義和革命歷史題材見長,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主要代表作品:上影出品彩色故事片《黎明行動》(全國五個一工程大獎)長影出品彩色故事片《北極雪》長影出品彩色故事片《嫁給大山的女人》;電視連續劇《裂變》《摧毀》《執行局長》;大型話劇《掛警燈的茅草屋》(公安部金盾文化大獎)等。
  • 與時間的「賽跑」,為平凡的偉大留影!上海出品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即將播出
    大地與人民是文藝創作永恆的老師,為平凡的偉大留影!由國家廣電總局組織指導,上海廣播電視臺和耀客傳媒、尚世影業出品的重點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即將登陸東方衛視等各大平臺,這部劇集的開播晚會也將於9月18日在武漢錄製。《在一起》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講述了平凡人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的感人故事。
  • 「上海出品」《1921》,獻禮建黨百年
    、上海三次元影業有限公司、閱文集團聯合出品,講述了首批共產黨人,在風雨如磐中擔起了救亡圖存的重任,讓中國革命前途煥然一新的故事。身為上海人的鄭大聖導演說,雖然從小就來這裡參觀了好多次,但當時當刻站在這裡,「確實感受非常不同,這次我們會在黃導的帶領下,盡最大的努力,爭取給大家呈現一部不一樣的主旋律電影。」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勇當「領頭羊」、「排頭兵」,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這正是《1921》想傳遞的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精神。
  • 站在一起 以藝抗「疫」:「抗擊疫情石景山區文學藝術界在行動」
    區書協蕭印濤/書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在石景山區委領導下,區委宣傳部、區文聯統籌協調區作協、區楹聯學會、區曲協、區書協、區美協等文藝團體,擔當起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積極踴躍為助力抗擊疫情開展主題創作,用文學藝術形式謳歌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先進事跡,弘揚抗疫精神,凝聚抗疫力量,奏響石景山區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攜手同心支援武漢前線抗疫的時代之聲、愛國之聲、
  • Free樂隊創作《正義的夥伴》
    (圖片來源網絡)           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不知不覺已經渡過了3個多月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上下一心對抗病毒
  • 江蘇廣電主持天團共唱《站在一起》太動人 戰「疫」歌曲幕後故事全...
    昨日元宵佳節(2月8日),在這個特殊時刻,孟非、李好等江蘇廣電主持人在江蘇衛視元宵晚會中深情演唱《站在一起》,頌揚各條戰線抗擊疫情、英勇奮戰、無私奉獻的精神,凝聚眾志成城必將勝利的澎湃力量,網友聽完紛紛表示「歌詞太燃」,忍不住「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