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傳:我真的只會當導演,做其他事都不靈光

2021-02-17 做書

三年以後,我醒來第一眼便能看到自己的床頭,李安導演的新版傳記《十年一覺電影夢》靜靜地躺在那裡。開本小巧,裝幀精緻,紫色封皮,「Thank you movie god」燙金字眼,護封上還有李安那個寫滿生活跌宕的招牌式微笑。這讓我忍不住想要對這個清晨道聲「早安」,也讓我想起在那個並不遙遠的下午,我和主編王菲菲第一次聊到這本書時的情景。

  

菲菲是李安的忠實影迷。除了是忠實影迷,她還懷著一個女性對一個男性異於常人的才氣和人格魅力的天然的崇拜感。當然我也是,但我進入出版行業資歷尚淺,膽子尚小,沒想過能夠把這種天然的崇拜與自己的工作聯繫得這麼緊密。菲菲說:「身為出版人,能夠做李安的書,是多年後都值得驕傲的一件事。」這句話打動了我,甚至讓我重新回想了好幾天。這聽起來像是一句平乏無奇的宣言,可它恰能點燃一些人心中理想的種子。幾個月後,當這本書的出版工作頻頻處於困境之時,我向設計師馬仕睿說了這句話,我也向李安導演的助理李良山先生說了這句話,這句話沒有換來嘲笑,而是贏得了更多的力量,在最艱難的時候攻破了人與人之間有如巴別塔式的隔閡。我想,是因為在某些對信念的解讀上,我們是一類人吧。

200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的這本《十年一覺電影夢》,我和菲菲早就各自買了一本。對內容的認可,對編著者張靚蓓的文筆,我們毫無分歧,一致叫好。細細算來,版權快到期了。再上網一查,國內三大主要網上書店(亞馬遜、京東、噹噹)基本都缺貨。上豆瓣一看,這本書的頁面還持續不斷有人在點「想讀」。「想讀卻買不到」,是2012年上半年《十年一覺電影夢》的讀者市場狀況。其實,很多經典書都有這樣的尷尬狀況。有些是因為「叫好不叫座」,讀者買得少,零售商進貨進得少,出版社不想積壓庫存,自然就印得少。有些是因為版權到期,讀者群發生變化,閱讀方式也豐富了很多,往日轟動的暢銷書今天乏人問津,鮮有出版社願意再版。而且,再版總有些「炒冷飯」的嫌疑。明明我們的初衷確實是不想讓經典圖書在市場上消失,可是,賣不好,被人嘲笑「冷飯冷矣,能復炒否」;賣得好了,又有投機之嫌。莫非真是「十年一覺出版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戴上墨鏡扮痞子的紐約大學時期

雖然「想讀卻買不到」的市場狀況讓我們看到機遇,可是再版這本書還有幾大難點:1、當時是2012年2月,李安繼2007年《色,戒》之後,在國內已經沉寂了5年。2009年《胡士託風波》雖然也頻頻獲獎,但在國內卻並無太大動靜。在資訊更新如此迅速、關注熱度眨眼即逝的都市,讀者還記得那個隔海隔峽的李安嗎?2、李安的電影生涯已經進入第二個十年,《十年一覺電影夢》講述的是2002年以前的李安和他的電影,僅到《臥虎藏龍》止。他最負盛名的《斷臂山》《色,戒》等都沒有收錄。「內容舊」這個硬傷,要怎樣才能解決?

    

還有第三個難點。當然,後來證明了這第三個難點是我庸人自擾,但我還是很想拿來一提。作為中信出版社「時尚工作室」的編輯,我能把握好李安傳記這個無論跟「時尚」還是跟「生活」都稍稍有些遠的題材嗎?書的裝幀效果會不會太都市?太浮華?太輕佻?我是個習慣把困難想在前面的人,不是給自己找逃避責任的藉口,而是想要計劃周密,以便胸有成竹、從容應對。我的朋友對我說了一句話:「你擔心什麼呢?李安就是最大的時尚!」說得多好,李安就是最大的時尚!
    

劉瑜老師有篇文章的標題叫做「你比你想像的更自由」,不經意間,人很容易把自己和世界想像得過於狹隘。其實,胸中篤定,必見遼闊之地。
    


李大俠終於修成正果,拿到紐約大學的畢業證書了

《飲食男女》中有句很經典的話,「人生不是做菜,不能等料齊了再下鍋。」做書也是如此,永遠不能等完美無缺了再動手。菲菲和我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商定好了,做!我們兵分兩路,她負責在選題會上說服領導,我負責查找相關資料。那是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幾個字,找不到太多信息,但製作挺大,還是3D電影。我馬上找來揚•馬特爾的原著小說,一口氣讀完,半天說不出話來。柴靜在採訪李安的時候也提過這本書,她說,她在2007年看的這本書,看完後跟朋友說,這就是書和電影的區別,像這樣的故事只能寫成書,不能拍成電影。這跟我當時讀完的感覺是一樣的,我完全無法想像,有聲、有色的電影該如何去表現書裡近乎滄海橫流、宇宙洪荒的場景。這部未知的電影讓我充滿太多好奇,我選擇相信李安。沒多久,社領導也選擇了相信菲菲,相信我們這個團隊。於是,漫長的版權談判之路由此拉開。
    

關於版權談判的過程,我並沒有參與,也不知情。我所知道的是,在此期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全國上映了,不少觀眾大呼神作。我去看了,菲菲也去看了,她更偉大,她懷著六七個月的身孕,不顧家人的反對,在電影院一邊瞪大雙眼追蹤每一個細節,一邊用準媽媽的手撫摸著肚子裡微微受驚的寶寶。
    

2013年春節前夕,版權部的同事霍芬從臺北書展帶來好消息:同意授權!而此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國內國際的票房和口碑都達到了令人驚嘆的高度,大家將目光盯準了2月25日奧斯卡獎頒獎禮。而對於出版社,時間成了最大的敵人。我們能在2月25號把書趕製出來嗎?這看起來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本普通書正常的製作周期,至少要2個月。更何況是這麼重要、這麼經典的書。難道再版一次,僅僅意味著換個封面就原封不動地拿出來嗎?這是否背離了我們的初衷呢?
    


服兵役時期,在嘉義劉家昌拍片地點留影

如果說2013年春節成了我們真正的年關,那麼2月25號這一天簡直讓人悲喜交集。此時,菲菲剛生完孩子,尚在月子裡,還是給我發了一個又一個簡訊詢問、建議、指導。而我則堅定地守在電腦前看奧斯卡獎的同步直播。李安拿的第一個獎是「最佳攝影」!快,微博!第二個獎是「最佳視覺效果」!快,微博!最後,「最佳導演獎」要頒發了。我緊張得有種眩暈的感覺,似乎時空倒錯,我又回到了幾年前的新聞工作。速度!效率!精準!終於,真的是李安。我沒有發出任何聲音,那一刻,把書拋到了腦後,把碼洋拋到了腦後,把這個封閉大樓的辦公室裡的一切人一切物一切塵埃拋到了遙遠的星球。

可是問題馬上來了,大家又記起了李安,可是書呢?什麼時候出來?

在2月25號這一刻來臨之前,我們按計劃將書的準備工序完成了2/3:
    

首先,由於各種原因,作者不打算撰寫新內容。為了攻克「內容舊」這一硬傷,我們決定加入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宣傳期間,柴靜和陳文茜對李安的採訪手稿,並很快得到兩位的授權認可。另外,張靚蓓女士也為再版重寫了序,還非常努力地找到了臺灣「中影」,請他們提供不少李安未曾曝光的電影劇照和生活照片。其中還包括李安唯一一次在自己電影中的出鏡劇照,也就是《喜宴》裡的客串角色。
    

其次,邀請圖書裝幀設計經驗豐富的馬仕睿擔綱再版《十年一覺電影夢》的設計師。馬仕睿被我們戲稱為「京城名設」,其實何止「名滿京城」,他在圈內早已赫赫有名。我們相信他對李安也是神交已久。早在拿到版權之前,馬仕睿就提出兩點要求:第一,做小開本,也就是正32開。文庫本多採用這個開本。人物傳記常用的16開,雖然幾乎形成了個不成文的規矩,但並不易讀,翻閱的手感也差很多。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書店陳列時非常搶眼,有氣場。但這本書的信息量非常大,字字句句都很耐讀,更適合走經典路線;第二,做精裝。理由同上。經典路線之必需。
    

我很快同意了他的要求。那時候時間還沒緊迫到讓人抓狂。我們還沉浸在手工作坊式的精雕細琢的構想當中。
    

春節剛過沒多久,馬仕睿將他設計的第一稿封面通過QQ發給我,現在回想起來,當時躲在QQ背後的他一定拈鬚微笑(雖然他的鬍鬚沒辦法拈起來),耐心地等待著我暴跳如雷的反應。我沒有暴跳如雷,但跟每一個看到這個封面的讀者一樣,我心裡堆滿了無數的問號。這是在開玩笑嗎?
    

封面上的李安眼神抓人,讓我不敢直視。頭像大到快要衝到邊框外面。腰封上的文案壓在人物的臉上。摘掉腰封,封面沒有一個字,了無痕跡。
    


畢業典禮,我翹了,而且還有三位美嬌娃陪伴:

右起羅曼菲,劉靜敏及平珩。

這裡是劉靜敏住所的頂樓。

面對我連珠炮似的問題,馬仕睿告訴了我他的想法:1、這張照片攝於1994年,與全書敘述的李安在年份上(2002年以前)相吻合,也比較準確地反映了李安電影生涯第一個十年的狀態,從容又緊張,純真又世故。這張照片,沒有那個時期的李安導演不該有的疲態,與讀者看完全書的感覺更貼近;2、這張照片是設計師邀請李安進行棚內拍攝,品質比一般新聞照片精良,設計大方坦蕩,清除一切掛礙,著重強調圖書內容的坦誠和真實,所以採用「面對面」的設計,把腰封去掉後,整個封面沒有一個字,也沒有多餘的元素,讓真實的李安直接面對讀者。
    

最後,馬仕睿說:「我設計這個封面花了兩天時間,你得盯著它看一天,才能下判斷。」
    

我接受了「盯著看一天」的建議。起初只是為了對得起他的辛苦。
    

一小時,兩小時……最後,看順眼了。
    

還越看越有味道。
    

我以為我自己太不堅定。發給很多朋友、同事看。結果一樣。從暴跳如雷到越看越順眼。也許真像馬仕睿說的,經驗是靠不住的,尤其是審美經驗。


我又試著換了好幾張別的看起來更「美」的照片,離「傳神」二字相距太遠。大家也都不滿意。

這時候,我已經很清楚,是時候用這個封面,與李安本人對話了。

3月1日,奧斯卡獎的熱度還在持續,國人還在為李安瘋狂,這時,《十年一覺電影夢》內文和封面設計稿全部完成,於晚上10點49分從我的郵箱發出,在一眨眼的瞬間進入了張靚蓓女士的郵箱。我關掉電腦屏幕,在空蕩蕩的辦公室裡,在我敲過數億次的鍵盤前,輕輕地趴著睡了會兒。忐忑,有夢,心神不寧。
    

張靚蓓女士現任臺灣「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她特別熱心,迅速對送審的稿件做出了回應。她希望能給她一點兒時間,對書稿進行再次核對,特別是附錄「李安導演作品年表」部分,涉及到龐雜的預算、演職人員、參展記錄、獲獎數據等數據,第一版就多有錯漏,再版又增加了《色,戒》、《斷背山》、《胡士託風波》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四個部分的數據,一不小心就會有差錯。同時,她需要把內文和封面遞給李安導演親自看一看,因為封面涉及到他的肖像權,內文也需要他親自審訂,才能獲得最準確、最權威的一手資料。
    

張靚蓓女士學者式的細緻和嚴謹讓我很感動。可另一方面,每天都有媒體找上門來,讀者打電話過來,銷售發行部門同事焦灼地敲敲我的辦公桌,他們都在重複問同一個問題:書什麼時候出?我甚至想過一個速成法:放棄精裝,改用平裝。因為平裝的工期比精裝快多了。

 一時間,目光聚焦,眼球集中。責任大到我沒法做決定。我只能向領導求助。慢,還是快?搶時間,還是按部就班?賺快錢,還是內容為王?

我不知道如果不是身在中信出版社,如果不是和潘嶽總編輯、蔣蕾副社長的一席「密室」談話,《十年一覺電影夢》最後會以什麼樣的形態面世。但回過頭想想,在激烈的思想鬥爭中,我們最後決定選擇尊重做書的初衷,堅持精裝,堅持苛求到極致的紙張,堅持對內容的嚴謹修改。就像陳氓所說,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十年一覺電影夢》2月25日在三大網站已經開始預售,並按慣例在頁面上通知了預計發貨時間,是在一個月後。而決定「三大堅持」後,要面臨的問題更為嚴峻:1、預計到貨時間推後,需要向讀者致歉並解釋;2、具體什麼時間上市,我們變得非常被動。因為李安導演正在拍攝美劇《Tyrant》,時間非常緊張,什麼時候能把年表部分核對完,什麼時候能看到封面,並給出意見,都說不好。

這時,這本書的初稿封面在各大媒體、網站以及微博都曝光了,有稱讚的,但不出所料,更多的是罵聲一片。對於讀者的接受度,我早有預期。但是,我相信也認可馬仕睿的設計理念。所有的審美磨合都是必經之路。這個封面也引發了一些讀者對中信出版社的非議和質疑,認為太功利、太投機,也有些人認為在消費李安。我覺得委屈,更替馬仕睿和中信出版社委屈。但仔細想了想,不用急著辯駁,花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才是真正的「行動派」。引用現在網絡上最紅的那句話:笑罵由人。

3月22日,李安導演的助理李良山先生身在紐約,他給我回復了一封郵件,時間是在凌晨2點零6分。郵件很簡單,兩個意思:第一,李安對這張照片感覺not comfortable,第二,對封面文案的最後一句話也感覺not comfortable。我強迫自己鎮定下來,並對自己說:親愛的,你要處變不驚!李良山先生在信中留下一句話,讓我很欣慰:Let’s talk。他還詢問了我的電話以及適合通話的時間。

 Any time!必須的!

第二天下午,李良山先生給我來了一通電話,認真解釋了李安導演的想法。照片眼神過於sharp,文案中那句「一個男人的徵服與溫存」也稍顯偏頗。我們迅速討論了下修改方案,決定使用這本書2002年臺灣繁體版的封面照片,並重新加以設計。兩句評論性的文案去掉,乾乾淨淨,質本潔來還潔去。

 兩天後,馬仕睿拿出了第二稿封面。

次日一早,馬仕睿又拿出了三種方案,並加上詳細工藝。每種方案都有好聽的名字和專業的解釋,第一種叫素字方案,第二種叫中國傳統色系方案,第三種叫原圖方案。對於色彩的名詞更是豐富,群青,鴇色,萌黃,丁子茶……

最後,李安選擇了素字方案,也就是我們最後看到的定稿。這也是我們大家都很認同的一個封面。素雅,樸實,文藝,依舊了無痕跡。


而同時,張靚蓓女士也在逐一翻閱李安導演的電影片頭片尾字幕表,對年表的每一個數字進行非常詳細的核查,並反覆和李安導演及李良山先生確認。臺灣時報文化是《十年一覺電影夢》的臺灣繁體版出版方,版權部的李憐儀和主編李清瑞也一直在多方之間周旋,做了非常高效、及時、細緻的溝通。有一次,清瑞急著給我傳輸一個非常大的文件,郵箱一再接收不到,她甚至想辦法請來了一個大陸朋友,用QQ郵箱傳了過來。事後我們還感慨,QQ郵箱真是太好用了。感謝馬化騰。

這一連串不喘氣的溝通過程,讓我有如身臨美劇《24小時》,每個人的一分一秒都在向同一個目的推進。沒有藉口,沒有猜疑,沒有故意刁難。李安整個團隊有問必答,張靚蓓女士一絲不苟,臺灣時報文化辦事滴水不漏。得知預售時間推遲,可能引發讀者不滿後,李安本人特別在意,還親自詢問讀者的情況。每個人,包括李安導演在內,出發點都是同一件事:我能為這本書做點兒什麼?

清明假期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5日,我在長沙,暴雨如注。臺灣的各位朋友們也在休著清明假期,只是不知她們是否也趕上了雨紛紛的時節。紐約傳來消息,一切ok!

我在長沙的一間旅館的床上跳了幾跳。

我馬上給這本書往來郵件長達2個月的dear all發了一封難以言表的郵件,感謝努力,感謝包容,感謝信任。我想馬上飛回北京,飛回那間堆滿了書的辦公室,告訴責任編輯段明月,2個月反覆的修改修改修改,很值得。我想告訴正在休產假的菲菲主編,從零開始一點一點努力直到獲得成果,就像生孩子,以一個母親的心情,辛勞堆成山,成就一瞬間。但就為了這一瞬間,很值得。

而事實上,成就真的是一瞬間。在下廠、印製過程中,無數瑣碎的狀況不停地撲面而來,應付各種突發事件。而一個期望走向成熟的出版人,是會學著在各種繁亂中清晰地找到自己的邏輯。那就是:

有所為,有所不為。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全力保持高效、零障礙溝通。

以及,內容為王。

    

我們的內文紙用了上等的輕塗輕質紙,封面用了上等的拉菲紙,環襯用了上等的大地紙,精裝殼面用了上等的荷蘭布面包裝,摘掉封面和腰封后,乾乾淨淨,只在書脊處採用了壓凹技術突出書名。每一個細節,都力圖凸顯一個出版社、一個設計師的用心和專業。

三年以前,我帶著二十多年的世事經歷來到中信出版社。我猜,李安導演當年也許正在3000人的大海選中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尋找男主角吧。那時,我渴望成為專業的出版人,李安則想成為3D電影領域的世界級專家。根據「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我們都需要花大約一萬個小時來練習。我這一萬個小時剛剛拉開徵程,而李安的一萬個小時,已經收到了全世界矚目的成效。


抱著年幼的大兒子阿貓,初為人父的我,還在埋頭寫劇本、找出路


這件灰綠色雪衣,1992/1993年都陪我去了柏林影展

曾經被詹姆斯稱為「恥辱」

他這神秘的「一萬個小時」究竟花在什麼地方呢?這就是《十年一覺電影夢》的迷人之處。

蔡康永說,這本書可以讓你看到,從構想到實現之間,要克服多少困難。不僅如此。這本書還可以讓我看到,自己與李安之間,相差多少「一萬個小時」

           (文章圖片皆來自《李安傳:十年一覺電影夢》)


作者: 張靚蓓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標題: 李安傳
出版年: 2013-4
頁數: 530
定價: 49.80元
裝幀: 精裝
ISBN: 9787508638393

文章經作者授權發布

轉載請聯繫做書


點擊下列 藍色文字 查看精選內容

入行指南丨如何制定讀書計劃丨投稿說明|編輯生活範文|編輯手記範文|詩歌出版|從想法到成書丨書店範文丨電子書丨kindle|豆瓣閱讀|知乎|離線|獨立出版|劉瑞琳|李昕|談頁邊距丨沈昌文|範用|汪家明|姜峰丨原研哉|朱贏椿|聶永真|楊林青|王志弘|誠品|PAGEONE|錢曉華|方所|萬聖書園|理想國丨再談編輯丨再談電子書丨再談讀書丨我在單向街書店的日子丨2015中國最美的書書單丨Goodreads2015書單丨2015年《紐約客》年度書單丨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書丨關於書籍設計的一些網站

點擊購買《十年一覺電影夢》               

相關焦點

  • 李安 | 我真的只會當導演,做其他事都不靈光
    拍電影我很容易就上手,那時我英文都講不太通,句子也說不全,但拍片時同學都會聽我的,做舞臺也如此,在臺灣、美國都一樣,不曉得為什麼。平常大家平等,可是一導戲,大家就會聽我的。導戲時,我會去想些很瘋狂的事,而且真的有可能就給做出來了。我想,那麼容易上手,一定有些什麼東西在裡面,也許這就是天分。 真搞創作的,其實沒什麼高深學問。
  • 我只會當導演,做其他事都不靈光 | 人間
    我天天待在家裡很無聊,有時間就看報紙練練英文,也沒什麼進步。我這個人是有片拍就來勁,沒片拍就沒勁,所以惠嘉說過:「他不拍片像個死人,我不需要一個死人丈夫!」如果有案子做,我就會很高興,到城裡找人寫劇本,自己做研究,很來勁。如果我看起來很忙,她就不來管我;如果看我從早到晚呆坐在那兒,她就會問:「你到底在幹嗎?無聊的話找個事做,不一定要是賺錢的事。」
  • 作為華人之光的導演李安,《雙子殺手》是他的故事,票房會有多少
    熟悉李安的人都知道,他的第一部電影《推手》獲得了第2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評委會特別獎。李安導演是中國人民的光。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暫時不被認可,但技術創新的價值終將得到認可。最近上映的科幻電影《雙子殺手》其實是李安自己的故事。他是亨利。
  • 李安:那些脆弱教會我的事兒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拍的每一部電影。但幾乎沒有人說,「不喜歡李安這個人」。是的,你所做的事都會成為過去,奧斯卡也好,金馬獎也罷,並不能真正證明什麼。只有你的樣子,或謙卑或驕傲,或智慧或膚淺,會留在每個人的心裡。我們只做經得起良心和時間考驗的好內容。
  • 李安,很不安
    「我真的只會當導演,做其他事都不靈光」 當輿論形容/批評一個人「跌落神壇」的時候,前提,是公認他已經站上了神壇。 人們實在是太愛李安了。
  • 兩度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華人之光李安 我成功因為我是中國人
    二零零六年,李安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亞洲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他公開說道:「我很自豪我是個中國人,我真的不是美國人」對於身份的爭議和無腦噴子的質疑,李安多次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一顆中國心。時間回到過去,高考兩次落榜,數學只考零點六七分的少年,李安卻一直揣著一個電影夢然而李安的父親並不認同兒子的選擇,那時候導演行業不入流對於父親來說有辱門風,父親的存在可以說是李安導演之路最大的攔路虎。
  • 李安對話青年導演丨導師說
    後來做《色,戒》好像沒有這個問題,可是也沒辦法做到東西方都賣,我的中文片只賣東方或只賣西方,只有像《斷背山》這種全世界都看的英文片,所以自己要做出選擇,基本上我的英文不夠好,一直巴著人家改,搞到別人受不了,就換人繼續改。後面幾部中文片,都有英文編劇參與,我發現需要自己重新翻譯一遍,要花很多腦筋去想,中文為什麼這樣想,英文會怎麼想,背景分別是什麼,怎麼講可以兩邊都通。
  • 李安對話青年導演:導演/在框架與寫意之間,提煉戲劇的心魂
    後來做《色,戒》好像沒有這個問題,可是也沒辦法做到東西方都賣,我的中文片只賣東方或只賣西方,只有像《斷背山》這種全世界都看的英文片,所以自己要做出選擇,基本上我的英文不夠好,一直巴著人家改,搞到別人受不了,就換人繼續改。後面幾部中文片,都有英文編劇參與,我發現需要自己重新翻譯一遍,要花很多腦筋去想,中文為什麼這樣想,英文會怎麼想,背景分別是什麼,怎麼講可以兩邊都通。
  • 3次獲奧斯卡的導演,李安曾在家待業6年,和妻子為何差點離婚?
    在第一次活動中,請到了導演楊子和顧曉剛作為特邀嘉賓,而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則是以遠程視頻連線的方式出席。本次大師班的主題是「東方表達與數位技術」,沒想到3次獲得奧斯卡的李安導演說自己並不是技術控,手機也只會用來打電話,他拍電影的前20年心思都是放在膠片上面,不得不順應潮流做出改變。
  • 2次高考落榜、6年待業在家,3次獲奧斯卡的導演李安竟是妻管嚴
    ,手機也只會用來打電話,他拍電影的前20年心思都是放在膠片上面,不得不順應潮流做出改變。,但會繼續堅持:「現在在我腦子裡電影已經是那樣子了,胳膊扭不過大腿,創新不是光藝術和科技的東西,是要跟整個業界和觀影文化的扭鬥,非常困難。
  • 李安調侃:上次那部電影拍壞了,賠了多少我都不敢問|李安|導演|少年...
    《金都》導演黃綺琳談到是否曾猶豫「拍不好不如不拍?」沒想到李安導演表示:「最怕熟悉的題材,新的東西反而想嘗試。」「拍同樣路數的家庭劇會很不安,心理想要冒險!」
  • 【北美同步】終於等到李安導演新作
    雖然電影最終的樣貌尚未正式走到觀眾面前,但對於這部新作,李安肯定地說道:我一直想說我沒有瘋狂,這個是可以做的,而且做出來真的很好看。」技術的進步並非建立在顛覆歷史上,作為致力於保護傳統電影技藝的影人,李安導演誠言自己只是向世人展示了電影未來可能的方向:「希望有更多同行來一起探討怎麼做。我並不是想拆掉天堂的籬笆,只是想把邊界再向外擴一點。」
  • 李安:人心都是複雜的,若非局中人,焉知我無情有情?
    李安心目中的天才導演是王家衛。關於自己,他如是定義:我不是天才,但我可以算一個人才。華人導演裡,李安最有觀眾緣。因為他溫和謙遜、儒雅內斂,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最佳代言人。同樣,溫柔的李安也很有女人緣。從藝專開始,他就是一個很容易讓女性產生保護欲的男生。但是,如果你想用溫柔和儒雅定義李安,那你就錯了。
  • 李安接拍《鄧麗君傳》:「只要是他拍,我們就是放心的」
    多年來,「圓潤」早已內化為他的一種人格,但我們容易忽略的是,若沒有「外圓內方」的持守,也不會有今日的李安。「一代歌后」鄧麗君去世後,鄧家人一直希望能拍成《鄧麗君傳》,而對於導演的人選,鄧家人寄望的是李安,並於2010年已與之接洽。
  • 樊登對談李安:一個導演的自我修養
    李安:不能,改變不了,改變不了可能是心理上不願意改。因為我知道,我做電影是很有天分的,我自己曉得,不做電影什麼東西也不是。所以如果我要選擇的話,我當然是做電影,如果我不去做電影,真的是改行,我想一輩子都悔恨。其實就那麼簡單,我就耗耗耗,等等等。
  • 最強華裔女導演集結,誰是下一個李安?
    的確從趙婷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的創作主題,一直與其他美國獨立導演無異——處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關注美國印第安少數族裔的生活,《騎士》又去講已被捨棄的西部牛仔精神。《騎士》已確定引進,全國藝聯專線上映和奧斯卡影后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合作的《無依之地》,則是繼續拍攝美國一群流離失所、寄居車內的現代遊牧人。
  • 【每日一讀】李淳:做李安的兒子,根本沒有優勢
    過去的一年,你會發現在電影《乘風破浪》《綁架者》《目擊者之追兇》《妖貓傳》中都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導演李安的兒子李淳,他還憑藉《目擊者之追兇》一片提名第54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頭頂李安二公子之名出道,除了光環,對於李淳來講更多的是壓力。今年28歲的他,比想像中更多幾分稚氣。「每次接受採訪,大家都會三句話不離父親,會覺得苦惱或者有排斥心理嗎?」
  • 李安: 父親將我活埋, 妻子把我拯救
    拍電影我很容易就上手,那時我英文都講不太通,句子也說不全,但拍片時同學都會聽我的。平常大家平等,可是一導戲,大家就會聽我的。導戲時,我會去想些很瘋狂的事,而且真的有可能就給做出來了。我想,那麼容易上手,一定有些什麼東西在裡面,也許這就是天分。」
  • 李安:父親將我活埋,妻子把我拯救
    平常大家平等,可是一導戲,大家就會聽我的。導戲時,我會去想些很瘋狂的事,而且真的有可能就給做出來了。我想,那麼容易上手,一定有些什麼東西在裡面,也許這就是天分。」受到肯定的李安再接再厲,用盡手邊一切資源籌拍了《分界線》。為了這部畢業作,他自己打工、女友惠嘉贊助,共花了一百多萬臺幣。到了最後階段,還差八千多美金,他就從惠嘉的帳戶裡直接提了來用。那時她在伊利諾伊大學當助教。奇怪的是,李安一點愧疚感都沒有,事後跟惠嘉說起這件事,她也僅只哦了一聲,表示知道了。
  • 李安導演的《雙子殺手》到底怎麼了???
    在探討這個話題之前,倒是可以先聊聊我自己的感受。只可惜,即便是二刷之後,其實我還是沒有辦法真正愛上這部電影,應該,也不會再去三刷了。當然,即便如此,我仍然非常尊重李安導演,甚至,很尊重他在《雙子殺手》當中的那些實驗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