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7000農戶種芒果,年銷售額4億元,看攀枝花男子怎樣致富

2020-12-24 騰訊網

芒果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8月份之後市場上賣的芒果,很有可能來自四川攀枝花

攀枝花人鍾方祥在當地種植芒果已經22年,他一年的銷售額最高能達到4億元。依靠種植晚熟芒果,不僅他自己實現了財富夢想,還帶動當地700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

近日,《致富經》報導了鍾方祥承包荒山種晚熟芒果,在市場上錯峰銷售,將攀枝花芒果銷往全國各地和國外市場的事跡。

一、國內市場錯峰銷售

在攀枝花種芒果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芒果在這裡比在海南、廣西等地晚熟。攀枝花年日照時間長,與海南、廣西等地相比,這裡緯度靠北,海拔最高,芒果在這裡成熟最晚。

鍾方祥是攀枝花第一批種芒果的人。22年前,他承包了1500畝荒山開始種芒果。國內其他地區的芒果一般在1月份到8月初採摘、上市,鍾方祥為了能和海南、廣西等地錯開採收期,選擇種植晚熟品種凱特芒果

凱特芒果有一個缺點——對細菌性角斑病不抗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鍾方祥想到了給芒果套袋以避免感染病蟲害的方法。但芒果套上厚厚的袋子後,由於光照不充足,果肉口感變差了。

鍾方祥多次請教專家,最終給芒果套上了白色的袋子,這樣生長出的芒果光照充足、口感好,還能避免病蟲害,果皮的顏色也變成了漂亮的青色。

凱特芒採收時間是8月到11月,剛好彌補了其他地區芒果退市的空白期。種芒果的第4年,鍾方祥的銷售額就超過了1000萬元!他繼續擴大種植規模,芒果種植面積達到了5000畝

二、國外市場早期銷售

經營芒果生意幾年,鍾方祥發現,每年8月至11月這段時間,不僅是國內芒果市場的空白期,也是國外芒果上市的早期時段。鍾方祥打算把攀枝花的芒果賣到國外去。

2012年,鍾方祥和一家出口俄羅斯的貿易公司洽談,對方對他的芒果很感興趣,可是想要把攀枝花芒果運到俄羅斯去,需要運輸15至20天

芒果具有後熟特性,採摘後放置幾天,果實會變甜變軟,放置時間再久些,就會腐爛或出現黑色斑塊。當時,國內芒果的批發價7元一斤,賣到俄羅斯價格是15元一斤。鍾方祥想做成這筆生意,就必須得解決保鮮問題。

果柄斷裂滲出果膠

芒果的黑色斑塊是果柄斷裂部位滲出的果膠滴落在果皮上形成的。儘管鍾方祥要求工人注意保護果柄,搬運芒果時輕拿輕放,也難以避免果柄斷裂。

於是,鍾方祥投資500萬元研製了芒果洗選機——芒果採摘後直接去掉果柄,放入洗選機進行清洗、殺菌烘乾、自動分選,最後包裝。有了這臺機器,芒果的貨架期能延長7至10天

芒果洗選機

為了延長芒果的保鮮期,鍾方祥不斷尋找新技術。2017年,他投資6000多萬元,建立了一個可儲存一萬噸果蔬的氣調庫冷鏈物流中心

氣調庫所採用的核心技術,就是通過調節倉庫裡的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比例,再配合溫度、溼度、氣壓等環境參數,讓芒果的新陳代謝減緩,接近休眠狀態。氣調保鮮技術能讓儲存的芒果保鮮期延長到50天

氣調庫

解決了芒果保鮮問題,鍾方祥將攀枝花芒果賣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荷蘭等國家。2017年,芒果出口量達到4000多噸,銷售額超過2億元!

三、帶動7000農戶種芒果

鍾方祥用十幾年時間,投資近1000萬元,建立了一座芒果品種園。品種園裡選育出200多個少見的芒果品種,這是為凱特芒準備的備胎——如果凱特芒被市場淘汰,就可以種植品種園的新品種。

擁有這樣一座苗木基地,鍾方祥卻沒打算靠賣苗木賺錢。他認為,攀枝花芒果要想走出市場,就需要形成一定的規模,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眾人一起努力,才能讓攀枝花芒果在市場上擁有名氣。

農戶上山背芒果

2018年9月,鍾方祥聯繫周邊25個芒果種植合作社一起成立聯合社,他免費提供芒果枝條,免費給農戶技術培訓,按成本價發放農資產品。聯合社成員統一種植,統一管理,而鍾方祥負責收購、銷售。聯合社共有7000多戶農戶選擇加入,芒果種植面積近11萬畝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芒果的國外出口量和線下實體店銷售量都出現了下滑。鍾方祥為了保護果農的積極性,防止有的果農因為收益下降砍掉芒果樹,把芒果的收購價比市場價提高了一截。市場上一級果的收購價是2.1元一斤,但是鍾方祥的收購價是2.5元或2.6元一斤。

為了擴寬銷售渠道,鍾方祥專門成立了營銷團隊,在線上市場銷售芒果。從8月5號開始,他在線上的訂單每天都超過10萬單,是往年同期的2倍!

信號電子秤

訂單增多,打包、發貨的壓力也隨著增大,鍾方祥又購買了信號電子秤。使用信號電子秤配送一箱9斤重的芒果,只要拿走同一顏色燈的芒果就剛好湊夠9斤,再也不用人工多次換果湊重量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精準度。

鍾方祥把暫時銷售不了的芒果存入了氣調保鮮庫。他預計,再過段時間,等別的地區芒果下市後,自己的芒果銷售還會有個小高峰,他有信心能完成給自己定的小目標——3、4個億應該沒問題!

鍾方祥帶動7000農戶,將攀枝花芒果種植形成規模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在評論區留言告訴大家

相關焦點

  • 鎮寧:致富村結「致富果」 六馬芒果銷路好
    穿梭在芒果地裡,鎮寧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村民龔萬昌重複交代,讓工人們朝著好的選。 龔萬昌對致富的信心,來源於當地農村產業革命的成果,水果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鎮寧自治縣立足於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將精品水果納入「一縣一業」主導產業,推進水果產業在貧困地區快速發展。
  • 竹筍致富節節高 帶動農戶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聽老鄉講故事 「小康路上看變化」全媒體大型主題基層採風活動,繼續行走龍湖區鷗汀街道旦家園社區。
  • 「掛包幫」給攀枝花帶來什麼
    「掛包幫」給攀枝花帶來什麼 □本報記者 秦勇 2011年,攀枝花355個部門和300餘名下派幹部完成1024個幫扶事項,投入幫扶資金2.1億元。一年過去,攀枝花「掛包幫」對推進攀枝花「三農」發展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給參與「掛包幫」的幹部又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 花甲華僑回國辦莊園,帶動周邊農戶致富
    張洪濤40歲時,遠赴中東4個國家,創辦通訊網絡公司,經過20年的奮鬥,資產過億元,先後榮獲 「全國先進愛國企業家」、「全球優秀華人創新企業家」、「優秀華人企業家」等稱號。然而,60歲本該頤養天年的張洪濤,卻放棄了舒適的生活,選擇回鄉創辦現代農業莊園。
  • 「科技+」的芒果成熟了
    話題  創新「科技+」產業發展模式,讓白花村芒果產業成功轉型,並輻射帶動怒江流域30萬畝中熟芒果發展,小芒果暢銷國內外,成為助農增收的「致富果」「金果果」。  「科技+」 種好芒果能致富  7月下旬的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白花村,隨處可見的一株株套袋芒果樹成為路旁、山間的亮麗風景。  「2006年以前,村民主要是種甘蔗、種玉米,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
  • 養上致富羊 農戶喜洋洋
    2018年4月,廣安市廣安區與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單位。去年,南潯區練市鎮的110頭湖羊被送到了廣安區大安鎮司馬村。「湖羊是湖州培育的肉羊品種。一年多胎、一胎多羔,養殖成本低、效益好。」南潯區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梅寬說,為讓南潯區的湖羊變成廣安區老百姓的「致富羊」,技術支撐是不可或缺的。
  • 第什裡風箏小鎮:風箏產業多元發展 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近年來,第什裡村以風箏為載體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特色小鎮,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更促進了經濟增長,帶動了農戶增收致富。趙豔芳告訴記者,隨著老一輩的傳承,自己對風箏有種特殊的情懷,像她這樣堅持手工製作風箏的,在全國已不多見了。
  • 安奮鬥 安出彩|三把「鑰匙」打開種瓜致富門
    去年,該鎮甜瓜銷售總額突破1億元。該鎮給甜瓜註冊「八裡香」牌,「盛裝」後的甜瓜遠「嫁」日本、越南等國。請看——滑縣八裡營鎮劉苑村農戶在瓜棚侍弄甜瓜又到甜瓜飄香時。「快嘗嘗今年的新品種——冰清玉菇,咬一口,汁流滿手。」
  • 順應鮮花市場需求 雲南江川農戶種植火龍珠走出致富路
    雲南江川農戶種植火龍珠走出致富路。火龍珠是金絲桃屬植物中培育出來的觀賞植物,因葉色濃綠、果色豐富嬌豔在花市上頗為搶眼。近年來,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江城鎮農戶根據鬥南花卉市場鮮花需求,引進火龍珠種植,走出了一條火紅的致富路。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李剛:種下黑玉米 甜了農戶心
    李剛,一位不惑之年的創業者,於2018年開始在樹林召鎮林原村引進種植黑玉米,從此做了半輩子買賣人的他轉變成了鄉村的致富帶頭人,這樣的成功「跨界」,李剛是如何做到的?今天讓我們來一起聽聽他的創業故事。為了實現他的創業夢,2018年,經過多方考察後,李剛決定從山西省引進種植黑玉米,當年就帶動貧困戶種植了15畝,試種成功後,以每棒3元的價格通過電商平臺一售而空,從此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
  • 碭山縣:種下脫貧梨 結出致富果
    2016年第一年入駐網絡平臺,當年的銷售額即突破3000萬元。在經歷過農產品質量不過關、分揀、物流等問題後,郭鵬偉總結經驗,開拓出「網際網路+農民(貧困戶)+生態產品=品牌」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2017年,郭鵬偉開始搭建自己的平臺,當年10月推出梨農公社商城和品牌,主要經營碭山縣本地農產品碭山酥梨、黃桃罐頭、秋梨膏、土雞蛋、芝麻油、無添加小麥粉等六十多個純綠色生態食品品類,銷售額近4000萬元。
  • 深山溝裡的湖北淘寶第一村:電商年銷售額破2億元
    來源標題:深山溝裡的湖北淘寶第一村:電商年銷售額破2億元 (中國減貧故事)深山溝裡的湖北淘寶第一村:電商年銷售額破2億元中新社湖北十堰11月18日電 題:深山溝裡的湖北淘寶第一村
  • 望謨:芒果飄香 產銷兩旺
    近年來,納王村通過發展芭蕉、油茶、芒果、板慄等產業共8800畝,實現人均有8畝經果林產業,帶動全村農戶增收。 「新鮮,汁多,賣相好,吃過的都說太甜太香了。」本地客商王國昌「三顧茅廬」收購金煌芒,與村民岑南貴達成收購協議,準備定購5噸金煌芒。浙江寧波的收購商應耿超來回奔走在村中,「恨不得自己多長几雙手腳」將芒果收購完畢,「油邁的芒果在寧波供不應求,收得越多越好。」
  • ...畝仙人掌產業基地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小小仙人掌撐起...
    「新年快到了,現在只想再加把勁,努力多幹點活,多賺點錢,過個好年!」東光村脫貧戶符有才說道。原來因村裡外出務工人員比較多,本村土地曾大面積丟荒。在鎮政府的引領下,東光村流轉村裡土地約1500畝,通過「貧困戶+村委會+鎮政府+企業」的合作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2018年年底,該村仙人掌產業基地開始種植。
  • 光山縣春茶飄香致富路
    帶動就業,增加收入。該縣圍繞「茶」字做文章,茶基地、茶工業、茶市場、茶文化、茶旅遊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全縣茶園面積達24萬畝,年產幹茶1萬餘噸,產值12億元。    光山縣一邊抓好疫情防控,一邊積極恢復春耕生產,將茶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統籌結合,組織專人全力服務好春茶採摘、加工和銷售工作,實現茶企、茶農的穩步增收。
  • 「土坨坨」成致富「金疙瘩」,安嶽「紅薯妹妹」種的它曾「走進...
    看似平淡無奇的紅薯,怎麼能帶動村民致富?資陽安嶽80後「紅薯妹」黃曉豔很有發言權,她通過15年的不懈奮鬥,創辦了資陽市尤特薯品開發有限公司,帶動了產值近億元的紅薯種植、研發和加工產業鏈,產品出口法國、杜拜,遠銷北上廣和港澳臺,2016年「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她是如何將紅薯變成了致富「金疙瘩」?
  • 湖湘好網民丨餘小龍:陽光致富,扶助鄉親 山谷中走出的「百合大王」
    紅網時刻12月23日訊(記者 李璐 王嫣 攝影 秦樓 張必聞 陳杰)12月23日下午,在2020年度湖湘好網民新風大典頒獎儀式上,扶助鄉親、陽光致富增收帶頭人餘小龍,獲湖湘好網民新風大典·道德新風獎。餘小龍是一名返鄉創業青年,他身體雖有殘疾,但從未向命運投降。他是自強模範、陽光致富增收帶頭人。
  • 年銷農貨1200萬斤 「巧婦9妹」用短視頻和直播帶動鄉親脫貧
    其中,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三海鎮蘇屋塘村的村民甘有琴,講述了她作為「巧婦9妹」,通過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銷售家鄉農產品,並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的經驗。甘有琴是一名普通農婦。2017年5月開始,她以「巧婦9妹」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創作視頻而走紅。隨後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帶貨,帶動家鄉農特產品銷售。據統計,2019年,甘有琴幫助家鄉銷售1200萬斤農產品,銷售額超過三千萬元。
  • 金融服務到農村,扣開深山致富門
    2017年以來,郵儲銀行攀枝花市分行推出菸農專項金融服務,上門辦理,有效解決了菸農種植菸葉的資金難題。截至10月末,攀枝花市分行累計發放菸農小額貸款1950萬元,為1400戶菸農提供了資金支持,直接帶動100餘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得到了當地政府、煙站、菸農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 發展「林下經濟」,平昌縣7.7萬農戶致富增收
    近年來,巴中市平昌縣結合本地林業資源現狀、縣域交通和農民技術管理水平,通過搭建林權流轉平臺、林權抵押貸款、培育林業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引導農戶發展空中養蜂、山頂種茶、林間種菌、林下養雞等致富產業。截至2020年底,平昌縣林下經濟發展總面積達10.26萬畝。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全縣20餘個合作社、1萬餘戶受益。目前,該縣「林下經濟帶」累計實現收入3000餘萬元,帶動7.7萬農戶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