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教十年拳,不授一日樁」,樁功才是太極的不傳之秘

2020-12-28 武術之家

近代,有很多人去陳家溝學拳,都是衝著套路和功夫去的,因此,很多人都忽略了樁功。初學的人都追求套路,是用金錢買套路,他們認為我拿了錢,能多學點東西,才不枉陳家溝一行。他們所指的多學點東西就是套路。

再說,誰情願直接去學習樁功啊。

練樁功枯燥無味,沒有耐心的人也只是記一下樁功的外形以及起勢和收勢。他們已覺得能得到這些東西就已經是真傳了,可以出去賣錢了。

孰不知樁功是最大的工程。看著不動,其實那就是打開太極拳殿堂大門的必修之路。從沒站過樁的人是談不出裡面內涵的,書裡也沒寫。即使是寫了,也是概括的寫。

樁功啊,一站一功,一樁一功,一天一功,天天站,天天不同。

隨著不斷的樁功修練,你的感悟就有所不同。所以,就衝這個樁功而言,不站的人聽著站樁的人談的話,覺得玄,還覺得那是不符合實際的東西。肯定,符合實際與不符合實際是看對於誰來說了。

對於修練過樁功並且還有些收穫的人來說,那是實際的。從不去練習而是敷衍了事的去接受一下,他們會覺得那是玄的,是空的。這也可以用哲學的辯證關係來說了。眼睛會欺騙你,看到的未必真實。所以,學習太極拳不同目的的人,他就有不同的收穫。

如果你去賣套路,那肯定要練習很多個套路了,我們這裡公園有個老頭,就能練出很多門派的太極拳。還到處拿獎。如果求表演,那就從美觀上入手了。如果從養生上走,那還要真的品出太極三味。健身嘛,做什麼都能健身,也不必要苛求太極拳。如果喜歡,練練即可。

如果想繼承一下太極拳學的文化遺產,這個可就大了。這個不僅需要沐浴、薰陶、滋潤,還要將太極拳學的文化內涵滲透到你的骨髓裡才行。如果是這樣的話,樁功是非站不可了。傻站不行,得悟。體悟、心悟、覺悟,非明師指導不行。

剛開始站的話,那必須外形準確,說什麼都是假的,多講內涵他認為是玄,所以,必須從工架入手,由外求內、剛中求柔、方中求圓。

比如說虛領頂勁。

為什麼要虛領頂勁呢?這個虛字很重要,是虛虛的將頭頂之勁向上領起,是領起之意,頭頂領起,百會領起,神便領起。精神能領的起,便 是求樁功內涵的開始。那麼這個靈也很重要,靈是活的意思,並不是死死的將頭頂的勁往上頂起,頂起的勁是死的。

虛虛的將頭頂之勁往上領起,然後就是沉肩墜肘,這個沉是松沉的沉,不能死沉,這個沉中有活,有空間。虛領頂勁、沉肩墜肘,這樣,可以使頸椎得到牽引,使頸椎得到校正。

如何校正呢?仰著臉不行,這裡面還有個下頜微收。試想著三個點,百會領起、沉肩和下頜微收,會使頸椎得到松馳和牽引。那麼,再下邊呢?松腰松胯,這個胯是要求松沉的,再加上收腹嗎,從頂勁領起,沉肩墜肘到松腰松胯,這樣一系列的要求不僅要校正頸椎,而且整個脊椎都得到了牽引,起到了正脊作用。

這裡還有一點要明白,收腹不是吸肚。收腹是與收胯是相應的。在這種情況下,百會是與會陰穴上下相垂直的。做到這些,可以疏通衝脈。

胸要含,胸前、羶中為離卦,離為火,火中虛,所以,胸必含。拳譜中說拔背,這個拔的含義用起來也不太準確,科學的是引。但引字也不正確,所以,必須在練功的過程中才能理解。虛頂領勁,松腰松胯,胸部含,腹部收,背自然拔起。背部為坎卦,坎為水,這個水很重要,一個人如果腎水不足,頭髮泛黃,萎靡不振。

所以,拔背是起到將腎水上引之意。我們都知道大自然的種子雖然是一塊的,但它的裡面都分兩半。而人是天地造化,為之天子。所以,人有兩腎,腎在主宰著人的生命源泉。腎虧,人則衰。

那麼我們站樁是為什麼呢?當我們站過樁的人都知道,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兩膝微曲,襠要撐圓。要注意這個襠 ,膝蓋向外撐,不能死撐,它也講究中庸。它是以腳尖上下相垂的。它的位置即能開又能合,所以,從外架上講,這叫搭灶臺。當灶臺搭成了,也就叫太上老君開始點火練丹了。我們都知道,剛開始站的時候兩腿酸痛,還發熱,還出現抖動現象。

這些現象是從小腿肚上至膝蓋,然後再上升至大腿肌肉,從外面看好像是看不到動,而練功的人能有明顯的感覺,有的人還會感覺到燒的要命。這些抖動隨著樁功每次的練習,他抖動的部位和燃燒的部位都有不同。總之 是往上升的。

所以,這些抖動在中醫上稱為體外反搏現象。又有第二個心臟之稱。這些抖動它是有節奏性的,它的節奏性幾乎和心臟的節奏是一樣的,所以,它還能幫助周身的血液循環。當兩腿的熱量不斷的上升,上升至襠內,你會感覺到屁股底下像一盆火在燃燒。這說明,灶臺的火已經點燃。三味真火已經形成。

三味真火稱為天火、地火、人火。這個火會在襠內持續一個星期左右。這時候,一定要注意,臀部不可泛也不可斂,要自然的松沉 ,它是在泛和斂的空間中尋找天地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般在一個星期之後,首先能感覺到小腹內有轟鳴的感覺,這說明已經開始啟動氣海穴了。

練到這種現象一般要在二十天左右。在這一個環節,一般情況下,有腹部病症的朋友,比如說一般婦科病,在這個環節都可以得到治療作用。25天左右,男士會感覺到精神特別好,精力旺盛,這是人的種子已經得到滋養。也就是兩腎得到滋養。一個月以後,能感覺到兩腎如火燙一樣,全身有使不完的勁。在這個環節上,腎足,氣便自然向上行。它講究水到渠成。

人體的脊柱稱為生命之柱,有很多病症是來源於脊柱的,是脊柱對身體的影響,使五臟六腑等等環節失調才造成病變的。我們都知道人體的神經線都布在脊柱之上,脊柱出現病變,神經必然受影響。

所以,我們對脊柱的護理在日常是需要加強的。就在這一環節的同時,內氣便會沿脊柱經腰椎、大椎、頸椎等環節上行,與此同時,腎水便上行。

所以,大腦便得到滋養。這個時候,就能感覺到耳聰明目。這一切一切的環節,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如,氣在腰椎會停留一段時間,在大椎會停留一段時間,在玉枕穴會停留一段時間。

當真氣上升到百會穴時,便會自上而下分左右和前面三條線下行。就像是水塔一樣,周身的血脈得到充盈。感覺最明顯的就是任脈,像清泉一樣,從上而下經舌尖搭橋,你會感覺到唾液增多,這樣,唾液會自然的向下行至氣海穴,隨著氣往下行,回歸氣海。

一般,練功練到十五天左右,會出現放屁現象,隨著肚子裡面的轟鳴而出現這些現象,這是很正常的。它的專業術語叫:虛孔。如果一個月之後,還出現這些現象,則要微微提肛。將氣上引,提肛也是概念的提,這僅僅是初級功的要領和現象。經常習練樁功對椎間盤突出以及強直性脊柱炎都有很好的療效。

別的樁功我不能說,但是,在練習太極樁功千萬不能閉眼。閉眼練習長時間頭部會不舒服的,就像是頭上戴了個緊箍咒一樣。不要有意識的強調入靜,要動中求靜。在樁功中進入氣功態自然就靜了。不要有意識的用氣去導引。

太極拳的樁功要求修練以後天返回先天,它的修練過程是順從自然而自然的。它講究人身無處不太極,守一會失去全部。不守就是全部的守。但練功過程是非常的講究的。

談到這裡,需要提示一下,有三種人不宜練樁功:

一、癲癇病人。

二、白癜風。

三、腦溢血後遺症。

這三種病人一練就會出問題。

在古代有這種講究,它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去選擇方向的。比如說,心肝脾肺腎,它所對應的是火木土金水,南方為火,北方為水,西方為金,東方為木,中間為土。

所以說,身體哪個部位不舒服的話,可以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去尋找方向。大自然的樹木花草也能對應五臟,如肝不好的朋友可以到松樹邊去練功,心臟不好的朋友可以到梧桐樹邊練功,脾不好的可以到柳樹邊練功,肺不好的到楊樹邊,腎不好的到柏樹邊。不過,剛開始站這些都不重要。這些是專業修行的人才追求的。

站樁的時候最好要選擇好的地方,空氣新鮮的地方,或者是大樹邊、樹林裡,或者大海邊,或者高山上。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地方,如懸崖、房頂等等。

常子軒

1968年出生,河南省焦作市孟州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少林寺第三十一代入室弟子,師承中國陳家溝陳照森大師和嵩山少林寺首座僧素喜大師,素有「太極妙手」之美譽,精於太極拳內功、散手技擊,內外兼修、功力深厚、拳藝精湛。

致力於用傳統文化揭示太極拳真諦、用太極技法提升現代搏擊水平,首提太極實戰的「人我合一」思想、太極修煉的「風」理論。在太極拳理論、功法、勁法及用法上見解獨到、自成一家,頗有精妙之處,其事跡被國內多家報紙、刊物、電視臺爭相報導,近年其優秀事跡被《陳家溝太極拳名家故事》收編。

現任焦作市孟州太極拳協會會長、常子軒太極拳研修院院長、子軒功夫館館長、太極網首席武術導師、中國溫縣太極拳傳承人聯合會副主席、陳家溝陳照森太極拳法研究會副會長、陳家溝太極拳推廣中心技術總監、陳家溝太極拳研究院技術顧問、湖南省陳照森太極拳法研究會顧問。

【大拳師 百家講堂】太極網直播平臺《老常說拳》網絡教學欄目主講人。

文章內容摘自常子軒老師網絡培訓班教學資料。

【武術之家的故事】

【武醫之家】

相關焦點

  • 站樁功的千古不傳之秘
    傳統武術發展到近代,從形意拳中發展出來一個新的拳種叫做大成拳,完全沒有套路,但是卻依然要練習樁功! 形意拳本身也很重視樁功!當年天津國術館館長薛顛就說:站樁能站到兩個小時以上,功夫才算是入門了!形意拳的樁功主要是三體式, 還有詠春拳的二字鉗羊馬,也是一種樁功!葉問宗師的下身樁法就是二字鉗羊馬。
  • 徒弟關起門看~太極師父留給的不傳之秘!
    太極拳是內家拳,尤其注重樁功的修煉,不僅有專門的樁功修煉法,如無極樁,混元樁,採氣樁,虛實樁,八法樁等,而且將樁功修煉法融進練拳之中,達到練拳就是練樁功,練樁功就是練拳,即拳功合一。樁功分定步樁和活步樁兩大類,定步樁又稱靜樁功,活步樁又稱動樁功,無極樁是定樁功,練拳是活步樁,拳架套路是各種活步樁的組合。所以太極拳又可稱之為太極樁功,因此行拳走架時要用樁功思想,樁功的方法來修煉。
  • 太極樁功之混元樁
    這就涉及到樁功的練習層次了。  太極拳愛好者在學習一套太極拳套路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每個動作能夠不加思索地、流暢地打出來,只能說明會打拳了,還談不上什麼功夫。  如果想進一步提高功夫,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練習太極推手;一個是練習混元樁。太極混元樁是練習太極拳者提高功力的必修課。
  • 太極拳人物
    雖偏重不同,但皆得太極拳之精髓。  有恆壯年溺於洞庭湖後,有本常思自己功夫不深,遜於其兄。於是暗下決心精研太極拳功法拳理。十年功夫,不但對先輩太極拳理論內涵更加了解,而且在技擊上提高了自覺性和主動性。在習武過程中,不囿於祖傳,勇於創新。在陳式太極拳原有套路基礎上,逐漸摒棄了某些高難度動作和發勁動作,創編出一套風格迥異的太極拳套路——陳式太極拳小架。
  • 戴氏心意拳樁功內涵初探
    這就充分說明,心意拳對授徒要求甚嚴,一開始站樁就要求在「心意」二字上狠下功夫。「氣與力合」,練心意拳和練養生氣功不同,它除了培元養生的功效外,並要運用到技擊上。為了使打出的拳速度快,有威力,氣和力必須緊密結合起來。養生氣功主張用意不用力,用力怕受阻,受阻則不通。那麼練心意樁功就不怕嗎?有些東西只能意會,實在不好言傳。簡要地說,心意拳樁功有它和養生功相似之處,但武術氣功別有千秋,有它獨到之處。
  • 太極十年不出門?那是你不知道這三步功法
    太極內功「三步功法」 俗語常言:「太極十年不出門」,只要思想入道,通過「以身變手」、「以氣變手」、「以意變手」三步練功法,進入「拳道」的階梯,可在三五年內步入太極殿堂。
  • 無極樁功:太極拳的秘功
    無極樁的問世是由楊澄甫傳給葉大密,又由葉大密授與蔡松芳。1959年,蔡松芳徵得葉師同意,將所得秘傳公諸於世,才開始公開教授無極樁。同時,無極樁功顯著的健身及治療慢性疾病的功效,在廣州地區及東南亞一帶迅速普及,惠人無數。澳門、香港、美國、加拿大、印尼等地也相繼成立無極樁分會。
  • 論太極樁功——武當太乙門密傳丹派的太極樁
    太極之名由來已久:最早見於《易經·繫辭》中所講「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清代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都說出了太極的含義:即太極是由無極演化而生,是陰陽的本性。在自然界的表象即是天地、白天、黑夜。所以古人在不斷地總結完善這一學說,最終得出:「天下萬物皆可分陰分陽」。
  • 練拳秘要
    我師門中非得其人,斷不傳隻言片語。因此四字:心、意、神、氣之操法,凡於內家拳術達到一定境界者,聞之無不深受啟發,如獲至寶,使功夫突飛猛進,用戴公龍邦之言來說,即謂之"日有所進,夜有所長"。故此四字訣為我師門中,法不傳六耳之秘要。為使廣大武林師友對心意六合拳有較深刻的認識,在此,筆者根據歷代先師所傳,整理於下。 夫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人為萬物之靈。
  • 形意五行拳鍊氣之法,不懂練氣的形意拳是不完整的
    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
  • 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二)
    大俠還記得當年讀的第一本武術書是梁以全所著,書中的太祖長拳按現在的標準來看應該稱為太祖短拳才對,可以遙想古時的少林拳當不至於如此花哨冗長。大俠那一仗最後承蒙對手留情,才得以從地上爬起。無地自容的感覺使得大俠對少林武功失望之極,心中升起轉學內家拳的渴望。就太極、形意、八卦三拳,大俠以為太極老相,形意粗魯,唯有八卦優雅玄妙,於是決定轉攻八卦。當年在華東師大教八卦的是周庭爵老師。
  • 【理論】「湯瓶六合」——「化勁」之六段樁功法則
    現將心意拳.「中州地域」不外傳秘的心意拳「湯瓶起勢」(六合)介紹於世人,供參考。  「心意」者,將人體十二經脈比做流水之象,凡手足陰陽十二經,位於四關下之孔穴,取其起源流注之順序,伸演成五行,俞成五俞穴。分別以所出為井,所溜為榮,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應地之金木水火土五行為論。四時更迭,始起東方春甲之日,而萬物始生。人經脈之氣血,亦如山谷幽泉之象,故言出者為井,其意始發主春。
  • 話說太極拳(12)|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孫祿堂將其接到家中調治,幾位徒弟才放心離去。王其和憑著先前偶然與楊家結緣而去了楊澄甫家。由於有著此前「救命之恩」的關係,楊澄甫一家對王其和招待格外周到。王其和將學拳心願及以前求師學拳的情況向楊澄甫說明,楊澄甫讓其將所習郝為真所傳拳架演練一遍,楊澄甫父子看後甚為讚許,建議王其和不要再學楊式大架,只將原練郝架整趟練得開展些即可,今後就以進修推手為主。
  • 南尊武當山 中華武林內家拳之源
    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師傅不耐煩了,用嘴「哼」一聲,意思是:快走開!「好哇,師傅想吃『哼(杏)』(均州土語,「哼」與「杏」同音)我上山給你摘。」邋遢張一邊說一邊走出廟門。這時,大雪紛紛下,北風呼呼吹,滿山遍野什麼也看不清,他在雪地裡鬼混了一會,真的摘回兩個黃杏子,杏把上還帶著兩片青絲絲的葉子。當家的一看見杏子,病好了一半,一吃杏子,病全好了。從這以後,大家才佩服張三丰的道行。
  • 拳銘—楊式太極拳家楊振銘研究(一)
    他8歲習拳,在父親指導下精研深修家傳楊式太極功夫,14歲時即精通拳理、拳經,曾作為楊澄甫教學的助教,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教學活動。架式酷似楊澄甫,推手猶見功夫。19歲開始赴安徽、江蘇等地傳授太極拳法。又隨楊澄甫輾轉於上海、廣東、浙江等地教課,1949年移居香港。長期在香港授徒,將太極拳推廣到港、澳、臺及東南亞各國,在海外傳有眾多弟子。著有《雙人圖解太極拳用法及變化》
  • 第1043期 | 太極不傳外傳的東西,非正式入門的弟子不授(適合架子熟練者)
    所以,我思考了一下,決定把張老先生所傳楊式太極勁意引導心法拿出來與大家共同研究一下。據張老頭說,此心法曾為楊家太極不傳外傳的東西,非正式入門的弟子不授(但回想張老先生也沒正式拜入楊家啊,他居然學到了這些心法,汗一個先),適合剛學會架子和剛練發勁學生學習。這37路心法其實就是引導法,可以讓學生比較容易找到了太極勁的門路,發勁已成自然的高手們完全不用看這些心法,初學者們可以一起參考一下。
  • 《太極拳論》
    人之生世,本有一無極,先天之機是也。迨入後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人之作用,有動必有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人之生機,全恃神氣。氣清上浮,無異上天。神凝內斂,無異下地。神氣相交,亦宛然一太極也。故傳我太極拳法,即須先明太極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太極拳者,其靜如動,其動如靜。動靜循環,相連不斷,則二氣既交,而太極之象成。
  • 清代和民國時期 太極拳論著概述及其評價
    家族和師徒之間口手相傳的積習,似乎也沒有什麼必要非得藉助書本的形式交流。這種過分注重實踐的惡果是,常常派生出一些「妄語叢叢,言之多無邊際」的「家傳密法」,把武術弄得神神秘秘,否則好像將不成其為中國拳法了。事實上,離開了理論指導的實踐一旦「走入歧途,功夫逾深殘害逾烈」。即便有了「真傳秘本」,中國拳法也不輕易示人,一旦中斷,便無法流傳下去。
  • 郭海榮: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陳長興發現後,認為他是可造之才,正式傳授他太極拳法。楊露禪藝成後,將太極拳從小山村帶到外面的大世界。源遠流長內家拳有人說,陳家溝的歷史,就是中國太極拳半部發展史。在陳家溝,太極拳的每一步發展都清晰可見。陳家溝陳氏家族一世祖陳卜精通陳家祖傳的一百單八勢通臂長拳,通臂長拳傳至第九世陳王廷時發揚光大。
  • 練太極的男人不變壞,練太極的女人不一般!
    知足的人生會讓我們體會到什麼是幸福,什麼事物才值得我們真心地去珍惜;而不滿足會告訴我們,其實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也許我們還有更大的機會。 不管長相如何,太極久了,仙風道骨,氣質超群,可以遇見全新的自己。 不論學歷如何,讀書多了,內心充實,精神豐富,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