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十年不出門?那是你不知道這三步功法

2020-12-27 騰訊網

太極內功「三步功法」

俗語常言:「太極十年不出門」,只要思想入道,通過「以身變手」、「以氣變手」、「以意變手」三步練功法,進入「拳道」的階梯,可在三五年內步入太極殿堂。

第一步功法——以身變手

道家在煉丹過程中有「百日築基,三年而成丹」的說法。太極拳在修煉過程中的「以身變手」也是築基功。以身變手主要是以練腰功為主,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

這裡的腰,是指腰肌上部兩個腎臟外邊的兩塊肌肉。通過對它的鍛鍊,強化腎臟,護展丹田氣勢。腰在古典拳譜中多有論述:《拳論》中有「主宰於腰」,《十三勢歌》裡有「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十三勢行動心解》中有「氣如車輪,腰似車軸」等論述。這都說明了「腰功」在練拳中的重要性。近代一些太極拳著作中,也談到了腰的重要性,但沒有提出如何練腰。

前輩常說:「進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拳架練熟以後,第一步就是口授「腰功」,經過大約一年的時間把腰練出來,使內勁通過腰軸的旋轉,似離心力的傳導而貫注於四端,形於手指。

腰是左右的門樞,脊是上下的門樞。練習傳統太極拳在技術上要求腰松、沉、直,脊柱務求垂直中正。腰部只有松沉充分,才可以使上體氣不上浮,下肢穩當有力。為了防止脊背彎曲,腰部又要求豎直而正,腰脊要有輕輕拔長之意。腰脊一直,能豎直中正,在左旋右轉轉動時,中軸不彎不晃。中軸不彎不晃,才能使內勁達到支撐八面的靈活功用。同時腰的左旋右轉有強腎作用。在練習太極拳時由於全身得到放鬆,思想清靜,一心無二用,大腦得到相對休息,腰以上的體重,全部由腰部來承擔,所以腰部必須豎直才能強壯有力。

太極拳的內勁運轉要通過腰脊來帶動四肢運動。身法主要是腰脊中正不偏,脊椎節節放鬆而又含有頂勁。拳經云:頂為準頭,虛靈頂勁。處處含有脊椎之輕微頂勁。歌訣:太極平準腰頂解。其意為頂為準頭,故曰頂頭懸,兩手即左右之盤,腰即根株,立如平準。有平準在身,則所謂輕重浮沉、分釐絲毫都顯然可辨。

歌曰:「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變化取分毫,尺寸自己辨。車輪兩命門,一纛搖又轉。心令氣旗使,自然隨我便。滿身輕利者,金剛羅漢煉。對待有往來,是早或是晚。合則放發去,不必凌霄箭。涵養有多少,一氣哈而遠。口授須秘傳,開門見中天。」太極拳的腰要像車軸一樣的直豎、穩定、圓轉、不搖擺、不軟塌,徐徐轉動來帶動身軀四肢,內氣如車輪般地旋轉。

練拳時每遇定勢,腰和胯微微松沉,有助於動作靈活,重心穩定,使內勁通過腰軸旋轉的離心力而推動灌注於四肢尖端。這樣才能下真正起到恰似車輪的作用,把腰功貫穿到練拳和推手當中,從而在練拳、推手中以腰為樞紐,不想手渾身都是手。練「以身變手」功法時要「不想手,意念腰上手」。

第二步功法——以氣變手

道家的「鍊氣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是煉丹築基功。煉丹築基要以下丹田為煉丹爐。天為純陽輕輕在上,地為純陰沉重在下,人與陰陽二氣為一體而居中。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氣。天元之氣是日、月、星互相作用的放出來的精華物質為真氣。地元之氣是水、火、風生息過程所產生的靈氣。人元之氣是精、氣、神,也可以說是父母遺傳給的賴以生存的元氣。

太極拳的中層內功是以氣變手,它主要練體內的元氣,拳架中手的各種活動都要在元氣的支配下運動,元氣支配多少,四肢活動多少,過與不及都不是。練中層功夫除盤拳外,還應多練樁功,特別是數種太極抱球樁要多練,只要把元氣練足了,體內其他氣也會盛強。

從現代物理學觀點看,氣是一種帶有能量的物質,它實際就是一種生物電磁場。人體氣是有一定規律的,到一定年齡就會發現氣虛、氣短、氣滯——最終氣絕。在中醫看來氣比血更重要,因為萬物生於氣,並不生於血,人生病大多為氣的阻滯、不暢所致。中醫治病首先要調整氣運和疏導氣路,氣通暢了,疾病自會痊癒。

太極拳運動可以改善、優化內氣功能,因此也優化了肺臟呼吸功能,使人不斷地向健康發展。太極拳要求松、靜、輕、柔,打拳像在空氣中遊泳,從外邊看簡直是優美的人體柔術和導引藝術。練以氣變手功法時要記清:「不想手、丹田氣運手。」

喜歡喝茶的朋友可以添加我們主編微信

第三步功法——以意變手

太極拳的第三步內功是「以意變手」,即練「神」。道家的「煉神還虛」,神是臟腑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也就是人的精神壯態。它包括人的感覺、聽覺、視覺、動作、思維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動。

人的精神活動與機體的精氣神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精氣神充足臟腑機能活動正常,人的精神、意識、知覺、運動就旺盛。反之,機能活動衰退,人的精神就會表現為萎靡不振。因此,精氣神可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三者之間又具有相互滋生的關係。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證,精虧、氣虛、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太極拳的第三乘功夫「以意變手」就是訓練神經和意念。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後天的習慣性用力,使身體各部分都要練得虛靈、松靜,讓先天的「元神」發揮作用,把這種潛在的功能激發出來後,太極拳就不僅僅是不用力了,而是用由神意氣化合生成一種新的物質——能量流,這是佔絕對壓倒優勢的內勁,如迅雷不及掩耳,一發即收,令對方驚心動魄,不知所措。

能量流是體內神、意、氣化合的結果,它以先天神意氣為主,經過長期修煉而生。神意氣充足,體內五臟六腑,體外四肢百骸活動正常,精神、意識、知覺就旺盛。能量流是在意念的指導下無中生有的,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被擊中重心。在推手中,正確的發揮內功能量流的作用,它正像近代所採取的定點、定向人工爆破作業一樣,叫它什麼時候倒,往什麼方向倒,全在我們意念掌握之中。練「以意變手」時要牢記:不想手,心意指胯肘,勁源自上手。

關於太極內功修煉問題,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各執一見,沒有什麼定論。有的說,太極內功即「以意運氣、以氣運身、內外相合、上下相隨。」還有的把這些要求與古典的「易」理相聯,以太極混圓、陰陽動靜、五行生剋、八卦周流等理論為內功,提出內意神行、外行內導、勁氣合神……總之是內修心意,外煉筋骨。這些提法雖然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但是都沒有解決如何練好太極內功的具體步驟。現結合概括出如前所論及的太極內功三步功法,並就習練問題再次進行概述。

太極拳的「三步功法」,只是修煉太極內功的基本的程序,並非是太極內功的全部。整個太極的修煉還應包括:內外相合(即「外三合」和「內三合」及「內外相合」)、三松三豎(即:松肩豎頸、松胯豎腰、松踝豎腿)以及五心相通和根蒂相連。

拳訣曰:「心意指胯肘,勁源自上手,內部出虛線,意念領著貫」。當練功三至五年,在「太極三步功」練到一定程度之後,可依內功拳訣進一步的揣摩探討,必能功至縝密之境。

相關焦點

  • 別老嘮叨「太極十年不出門」,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教拳的人,有的老愛賣關子,動不動就說:「著什麼急,太極十年不出門!」。其實「太極十年不出門」只是上半句,下半句是「形意一年打死人」。這話本無褒貶,意思指,這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學形意拳的,會覺著這是誇練形意拳來得快。
  • 【特稿推薦】太極功夫必須「三步走」: ​得勁、懂勁、運勁
    誠之博士的目標是:讓天下沒有學不會的真傳太極;讓天下沒有學不起的內家真功。太極內功必須「三步走」得勁、懂勁、運勁近年來武術界忽然颳起了「松」風,愈演愈烈似乎有一統「江湖」之勢。在這股洶洶而來的「松」潮中,「松」被推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成為武術的絕對核心。
  • 胡貫濤:《楊式太極「法」與「功」淺議》
    此訓練法,用在太極拳上雖不完整,可是只要下功夫,也相當有威力。如果再有些外加拳和摔跤的基礎,用上半年、一年時間,在推手擂臺上也是推著對手滿場跑。可是碰到力量功夫特別大,如摔跤、舉重者則顯得束手無策,甚至輸於對手。儘管如此以筆者見,這也是太極功夫。前輩大師稱此為「招熟」,能堅持苦練五年、十年也可進入懂勁、神明。這在太極拳當算「法」。
  • 天道十大功法,您的健康密碼
    話不多說,開始正題,天道內勁太極拳四周年已經過了,走到第五個年頭了,2020的春節註定是不平凡的,全國人們抗擊病毒的大戰役中,在這冬去春來的日子裡,天道內勁太極拳走到了千家萬戶,我們開展了全民練內功鍛鍊身體大活動,受到了大家良好的反饋。
  • 上步翻手摔,招法和功法,武術優劣的四個層次-附視頻
    這是武術中的假貨和次品。比如當今流行的太極操和武術套路中的花架子等。你一定要擦亮眼睛,決不能把這些劣質產品當作寶貝拿來學習和訓練,那是在浪費生命,毫無意義,除非你已經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老人家只要能活動一下身體,對健康還是有一定作用的,不過與真正的高級武功比起來,健身養生的效果就相差十萬八千裡了。
  • 「寧教十年拳,不授一日樁」,樁功才是太極的不傳之秘
    看著不動,其實那就是打開太極拳殿堂大門的必修之路。從沒站過樁的人是談不出裡面內涵的,書裡也沒寫。即使是寫了,也是概括的寫。樁功啊,一站一功,一樁一功,一天一功,天天站,天天不同。隨著不斷的樁功修練,你的感悟就有所不同。
  • 第1043期 | 太極不傳外傳的東西,非正式入門的弟子不授(適合架子熟練者)
    在楊式太極訓練體系裡面,引導方法還很多,這種引導方法並不是太極本身,而是讓人儘快達到每個不同階段的教訓目的而使用的訓練工具。如果缺少這些訓練工具,很多人都會長期處在門外,不能長功,沒有進步,所以才產生了「太極十年不出門的說法」,其實這個說法是錯的,是訓練方法不正確、不分層、不系統的結果,如果訓練方法得當,三年時間已經可以出功夫,進行散打了。
  • 《太極張三丰》你不知道的幕後有趣故事
    今天說幾個李連杰和楊紫瓊、錢小豪《太極張三丰》背後那些有趣的故事,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太極張三丰》是由正東(香港)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動作電影,由袁和平執導,葉廣儉編劇,李連杰、楊紫瓊、錢小豪、袁潔瑩聯袂主演。該片講述的是宋朝末年,宦官弄權。由皇帝特派駐守地方的太監重權在握,暴虐人民,弄得民不聊生。
  • 練太極的男人不變壞,練太極的女人不一般!
    拿走你的一些朋友,讓你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拿走你的一些夢想,讓你認清現實是什麼。當靈魂升起,看著疲於奔波的自己,成為自己生活的旁觀者,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節奏。 在練太極的過程中,沒有人和你說話,你卻在和自己交流。聽風在沙沙作響,觀雲在翻江倒海。享受內氣在丹田的醞釀,遊走於體內的蒸騰,偶爾的感悟,便是今日的收穫。有時侯,遠離喧噪,獨自太極,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境界。
  • 五十步笑百步很可笑?不,那是你無知
  • 陳正雷老師解密陳氏太極內功
    (二)氣功大師教你「打通小周天」,那是虛擬的 南方周末:練內家拳都說「內練一口氣」,這口氣究竟是什麼?   陳正雷:內家拳不容易被人理解。內氣絕不是呼吸的這種氣。它應該是通過螺旋弧線旋轉,肌肉、骨骼產生的摩擦力。這種摩擦力,類同生物電,是一種內在的能量。
  • 三大絕技秘傳功法
    練法:馬步站於桌前,全身正直,兩膝微屈,肩放鬆,腰放鬆,胯坐,以得勁為標準,要點在練習過程中手掌都是不用力的(不緊張)也就是讓手掌自己掉下去的重力(重量)擊打沙袋,擊中沙袋的一瞬間用力即可,千萬別出力否則將大大影響練習效果,這就是: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 徒弟關起門看~太極師父留給的不傳之秘!
    松則氣通無阻力,心不外想,神不外遊,目不外視,耳不外聽,忘卻鼻息,隨意慢行,無拘無束,只在意不在形。所以練拳練功是一種養,氣,神的狀態,通過練功達到神經細胞的休養,從而保持全身的活力。練拳和練功,無極和太極都要形成站樁。
  • 「無極」生「太極」練拳之捷徑
    二氣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氣為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造。天地分清濁,清浮濁沉,清高濁卑,陰陽相交,清濁相媾,氤氳化生,始育萬物。人之生世本有一無極,先天之機是也。迨入後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人之作用,有動必有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人之生機,全恃神氣。清氣上浮,無異上天。神凝內斂,無異下地。
  • 太極電視劇-特別推薦系列之《太極宗師》
    而沒了師傅的楊昱乾為了修習武藝,也辭別了母親外出拜師學藝……一、太極宗師 吳京 夜練太極拳二、太極宗師 吳京大戰自由搏擊冠軍周比利三、太極宗師 吳京太極VS八卦掌 董海川2015年5月經武術太極界著名大師張志俊批准,在陳東展先生及眾拳友的共同努力下,一家以:尊尋太極本源、弘揚太極文化、增強人民體質
  • 有一說一:聊太極一,憶馮公恩(三)
    因此,光練套路,不練合一生根,體用就無從談起。《陳式太極拳入門》一書中說,練拳不知養,易傷不易長;練拳不知養,百練功不長。練養結合,以養為主,功到自然成。因此,練太極應把內外兼修,內外兩用作為我們練拳練功的最終目標。具體說:(1)無極生太極,就是通過無極樁功,培養丹田先天混元一氣,積神生氣,積氣生精,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虛至虛靈,在功法上升的同時也是在修身養性。
  • 練混元一氣,得太極內功
    混元太極內功是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始人馮志強先生集畢生研修而集大成的太極拳內練功法。馮志強先生師承於陳式太極拳大家陳發科先生、心意拳龍門派大家胡耀貞先生,對太極拳技法和內功心法都有高深的造詣。對「以意領氣」、「氣運周身」之內功法竅具有獨到悟用,將其運用在太極拳行修之中,更是事半功倍,豁然登堂。
  • 太極玄機,陰陽原理
    太極拳行功走架綿綿不斷的特性,原本陰陽互抱太極圖之陰盡生陽,陽盡生陰,陰不離於陽,陽不離於陰,陰陽相濟而生生不已循環始終的哲學義理。    祝大彤老師從楊禹廷先師學練的吳氏太極拳,本著動分陰陽的原則,將全套83式分為163陽動勢子、163陰動勢子,這在當今派別林立的太極拳界可為獨此一家!
  • 【視頻】侯春秀:密傳練身功法+視頻
    兩人夾竄,兩人並排站立,間距僅容一人側身越過,練者憑眼力,練到不碰任何人,側身穿過。三練腰胯。先練平轉圈,太極開立樁站法,以腰、骶椎為軸線 轉大圈,轉小圈,螺旋轉,從小到大。重心隨左右腳的虛實變換而移動,練習時,以意領轉。達到轉似不轉,不轉似轉的境地。圈可圓可扁,但絕對不準出現稜角,給對手造成可乘之機。再練為立轉,還是太極開立樁,只能單側練習,練習時以股骨頭為軸點,襠胯做上下前後的轉圈。
  • 【陳瑜太極第788期】陳瑜老師拳法之特點
    作者:賈輝陳瑜老師弟子1、拳中有樁,樁中有拳,樁拳合一,站樁、試勁(摸勁)、磨擦步、推手、發勁、發聲、統一於拳架之中。 2、外丹理論,意念造型:懷中抱球,手中有球,技擊用球。3、練用一致,怎樣練就怎能樣用,怎樣用就怎樣練,再細小的動作都有其用,不妄動,不亂動,一動即是法,都有它特定的技擊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