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陝西漢子:14歲被砸傷,聽收音寫相聲劇本,收入上百萬

2020-12-24 雨尾聲

千陽縣柿溝鎮豐頭村的一位普通村民,相貌平平卻受到無數影迷追捧,是個土生土長的莊稼人卻年收入上百萬,身有殘疾卻比普通人的日子還過得要好!這一切是為什麼呢?還要從6年前說起。

如今46歲的張建軍,是個土生土長的陝西漢子,坐在椅子上看不出絲毫殘疾人的影子,可他的的確確是個下肢癱瘓的殘疾人。

1979年,當時的張建軍還只有十三歲,正就讀於當地的小學,上四年級。小時候的 張建軍就很懂事了,從小就幫著父母下地幹活兒,每天放學後就幫家裡割豬草、給家裡養的雞餵食……尤其是每到寒暑假,更是幫著鋤草、翻地、打穀子,給父母分擔了不少家務,附近鄰居直誇張建軍聽話伶俐,張建軍的父母也極為欣慰。

這年暑假,張建軍像往常一眼隨父母下地幹活,農村的土牆總是不夠結實,經過前一晚的大雨更是變得搖搖欲墜。而這天,在地裡幹活兒的小建軍就站在牆下,牆面轟然倒塌,張建軍不幸被砸傷,從此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在癱瘓之前,張建軍也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總是會和同村的玩伴一起下田捉泥鰍,逗領居家的狗,偷偷摘剛成熟的橘子吃,可從那天以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張建軍再也不能在田野上恣意奔跑了,再也不能爬樹了。從此以後他的生活不得不與輪椅為伍,目之所及永遠是逼仄狹小的房間,想要出去看一眼外面的世界都困難。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多年,那些和他一起玩耍的孩子都長大了,開始上初中、上高中、考大學,有的去了很遠很遠的城市,有的留在村裡卻也和他漸行漸遠了。

乾枯乏味的生活讓張建軍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數次想要自殺,卻都被父母救了回來。

張建軍的父母也只是農民,沒讀過什麼書,不懂如何開導陷入絕望的兒子,只能幹著急。

當時收音機還是個在農村裡比較稀有的電子設備,張建軍的父親不忍看他繼續自閉下去,於是買了一臺收音機,希望張建軍能夠走出陰影。

沒想到,正是由於這個小小的收音機,張建軍此後的人生徹底發生了變化。

當時的收音機裡各個頻道都是相聲,張建軍覺得有趣,就天天聽。聽著聽著,張建軍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自己是不是也能創作相聲呢?

雖然張建軍文化水平不怎麼高,寫相聲劇本卻不難,於是張建軍就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一開始他只是模仿收音機裡的段子,在此基礎上稍作修改,後來,張建軍開始寫自己腦海中浮現的段子、場景。

因為張建軍沒讀過什麼書,他開始隨身帶著字典,沒事就翻開字典看一看,遇上不會寫的詞就一個個查。張建軍讓自己的父母回到家後將外面的新鮮事說給他聽,他就將這些奇聞異事寫成故事,寫成劇本,然後一人分飾幾角,念給自己聽。

可稿子一直石沉大海,沒有回信,張建軍最終還是放棄了。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各家各戶有了電視機,張建軍便開始看電視劇。這一天,張建軍覺得某檔電視欄目很有趣,貼近生活卻富有深刻含義,他突然又燃起了將相聲劇本改編成電視劇本的想法。

於是,他將自己原先的相聲劇本改成了電視劇本,試著將稿子投出去。

最後,張建軍自己都不知道寫了多少份稿子,終於有一家影視公司看上了他的劇本,決定對此進行拍攝。

張建軍首部搬上熒幕的劇本就是獲得了五百元稿費的劇本——《三個扒手》。這給了他莫大的鼓勵,他開始沒日沒夜的寫作,通過的劇本也越來越多。

2008年,張建軍的劇本《女村長馬二嫂》被影視公司看上決定拍攝,而這次,為了能更體現全劇主旨,該公司決定讓張建軍自行導演。

這讓張建軍極為興奮,最終該劇在陝西電視臺播出,並獲得了良好的收視率。

張建軍越發刻苦寫作,又去學習了電腦打字寫作,加快了創作速度。第二年,張建軍的十多部劇本全部走上了熒幕。迄今為止,張建軍被搬上熒幕的劇本已經超過五十部。

在寫作的同時,張建軍也在不斷看書,他知道自己沒讀過什麼書,沒啥文化,想要寫出有深度的劇本更要加倍努力。

張建軍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自怨自艾中,只要擁有樂觀的心態,一定能大展身手,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王聲:觀眾如今進劇場不是聽相聲,是花錢說相聲來了
    張望志拍攝王聲訪談錄王聲:1982年生,陝西銅川人。6歲獲得陝西省「秦都杯」少兒幽默大賽一等獎。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2007年跟隨鄭文喜學習相聲表演,後拜鄭文喜為師。2007年和搭檔苗阜創辦陝西青年曲藝社,常年堅持在小劇場演出,陝西青年曲藝社後改名青曲社。
  • 相聲劇本:不可能
    編者按:這個相聲劇本寫於2018年元旦。該劇本受南陽中信銀行特邀創作,案例真實。表演權歸南陽中信銀行獨家所有,違者必究,特此聲明。
  • 用相聲為天津616歲歡樂賀壽
    今晚報訊(記者王瑞豐)為了給天津616歲生日賀壽,由謙祥益文苑組織的慶生堂會專場演出將於明晚在謙祥益文苑與觀眾見面。記者了解到,這場新作品專場演出既有精心打磨的創編作品,也有以「天津」為題的相聲佳作。楊澤寧、管新成,孫躍、王加林,任鵬飛、蔡寶恆,楊奇君、婁鳴等組合將先後為觀眾帶來《相聲新說唱》《書法會》《風味天津》《特別治療》等作品。攢底由許健、谷宗翰合說由許健創作的相聲《天津閒人》。「快板書《話說天津城》是為天津616周年慶生特意寫的作品,介紹了天津這座城市的由來,為什麼叫『天津衛』,天津老城、鼓樓以前是什麼樣子。」
  • 喊郭德綱「親師大爺」,住250元租房,29歲爆紅開茶館,玉浩有才
    但玉浩從小就喜歡聽相聲和京劇。一有空,他就抱著收音機聽電臺,從《笑一笑十年少》這個節目上聽了很多傳統相聲,又從其他節目學了很多京曲兒。他暗自下決心,去考天津曲校。但他一直想著相聲和學曲的事。大一的時候,他加入了「西安大學生相聲社」。也是在這裡,他認識了陝西相聲名家,侯耀文的弟子魏元成先生。在魏老師的幫助下,他得以向西北相聲名家,有「鄭氏雙俠」之稱的鄭小山、鄭平安兩位老前輩學習,從而系統學習了相聲,打下了堅定的相聲基礎。
  • 【知識】關於京劇唱腔的收音
    9、 【人物】被人遺忘的張派大家-吳吟秋10、 【人物】琴瑟有情——梨園伉儷燕守平、馬小曼 11、【往事】杜近芳:我與《紅色娘子軍》 12、【票友】央視一鳴驚人《非常組合》第一季(1)  13、【票友】央視一鳴驚人《非常組合》第一季(2)  14、【教學】京劇十三轍教學視頻
  • 為什麼郭德綱相聲聽的人越來越少?
    但如今,站在北展的舞臺上,看著身後一眾的弟子,47歲的郭德綱滿眼都是自己27歲時的影子。郭德綱的相聲成為許多人的睡前必備,給無數人帶去了歡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長。再次聽到郭德綱相聲的時候,才能慢慢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味如人生,催人淚下。
  • 相聲不是片甜桔子相聲瓦舍馮翊綱論哏的薄與厚
    我的相聲是自我啟蒙的,自我發動的,十四歲的時候,在同學家衣櫥裡面翻雜貨,搜到套全套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集錦》,七張。那時候還不知道相聲是什麼,翻錄成卡式帶子,在家裡面反覆聽,反覆聽,一共五十九個相聲段子,十四五歲幾乎段段能背,開始理解相聲。那土壤是什麼呢,就是這一家河北人。
  • 《裝臺》:你聽不懂的那些陝西方言,真真的把陝西人都逗笑了
    《裝臺》:你聽不懂的那些陝西方言,原來這麼有趣!在《裝臺》中,有七位陝西演員,挑大梁的是男女主角張嘉譯和閆妮,陝普更是「滿天飛」。可以說,這是「陝西人寫的陝西故事」,也是「西安人演的西安煙火氣」。一邊追劇,一邊給身邊人解釋那結《裝臺》裡的方言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朋友都說:「你們陝西人還真有點意思!」《裝臺》的收視率和討論度不在劇本和演員,它的賣點在地域文化。作為載體將「方言入劇」的意義又一次展現的淋漓盡致。
  • 相聲恩怨江湖:西北相聲圈與京圈相聲淵源
    西北相聲「開山祖」張玉堂拜了焦少海為師。苗阜和王聲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張玉堂可以說是陝西相聲的「開山祖」。 多年以後,苗阜、王聲的「青曲社」在西安易俗大劇院舉辦了《紀念張玉堂先生專場演出》。馬三立的長子馬志明曾經說過:「我父親和我,說了一輩子相聲了,從來也沒有自豪感。」
  • 相聲恩怨江湖:西北相聲圈與京圈相聲淵源
    西北相聲「開山祖」張玉堂拜了焦少海為師。苗阜和王聲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張玉堂可以說是陝西相聲的「開山祖」。 多年以後,苗阜、王聲的「青曲社」在西安易俗大劇院舉辦了《紀念張玉堂先生專場演出》。馬三立的長子馬志明曾經說過:「我父親和我,說了一輩子相聲了,從來也沒有自豪感。」
  • 聽相聲是聽什麼,好相聲是什麼感覺,相聲的未來在哪兒?
    一、聽相聲到底是聽什麼?現在有很多人不明白聽相聲到底是聽什麼,可以說絕大多數近十年才開始聽相聲的人都不知道,他們可能會很天真無邪或理直氣壯的告訴你,聽相聲就是圖一樂,就是為了笑一笑。要是這麼理解就膚淺了,就好比你吃水煮魚只吃花椒粒一樣,刺激倒是刺激,核心的東西一點兒沒吃到啊。
  • 劇本是怎麼寫動作戲的?
    那漢子哼了一聲,俯伏在地,一動也不能動了。張無忌立即縱身躍到楊不悔身旁。那漢子喝道:「先宰了你!」提起尖刀,便往他胸口插下。張無忌使招武當長拳的「雁翅式」,飛起右腳,正中那人手腕。那人尖刀脫手飛出。張無忌一招鴛鴦連環腿,左右跟著踢出,直中那人下顎。那人正在張口呼喝,下顎被踢得急速合上,將自己半截舌頭咬了下來,狂噴鮮血,暈死過去。張無忌忙扶起楊不悔。
  • 陝西四套將播出抗日劇《女漢子》 「蕭景桓」飾演軍人
    陝西四套(影視娛樂頻道)元月10日起每晚18點55分《精彩劇場》中播出電視連續劇《女漢子》。該劇由陝西籍演員苗圃、黃維德、赫子主演。
  • 7歲學藝,15歲進京,32歲大火,47歲郭德綱如何打造相聲帝國
    7歲學評書,9歲學相聲,15歲進北京,25歲創辦德雲社,32歲成名,逐漸被人熟知。 一個偶然的機會,郭德綱認識了一幫說相聲的孩子,和他們一起在茶館裡說相聲。那個茶館也不掙錢,聽相聲、評書才兩塊錢一位。
  • 【專訪】聽苗阜「滿腹經綸」說相聲
  • 14歲打工,19歲才學相聲,名氣卻比400位前輩大,嶽雲鵬他憑什麼
    好多人曾質疑,憑啥嶽雲鵬19歲才學相聲,卻能當「德雲一哥」?嶽雲鵬雖然相聲沒有其他師兄弟說得好,但是他更加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事實證明郭德綱是對的,嶽雲鵬幾乎是一夜成名,一首《五環之歌》響徹大江南北。
  • 他的一生等於寫了臺灣相聲史
    這次不演話劇,這次來說相聲!很多人不清楚,郎祖筠除了是話劇演員外,還是臺灣相聲名家吳兆南唯一的關門女弟子。說起相聲表演,她覺得首先要在臺上建立一種鮮明的個性。有的人走的比較蔫的路線,而她的個性則是比較火爆強勢的。當觀眾認定這種角色設定之後,在相聲裡的表演就有自己的特質了。
  • 來自寧波的「白月光」女孩的心願:疫情結束,想去德雲社聽相聲!
    「豐秀,你為什麼要把『白月光』這三個字寫在自己的防護服上面?」 她淡淡一笑,說:「我想把最愛的一個詞寫在胸口。」 「白月光」這個名字對她一定有深刻的意義吧!月亮的光雖然沒有太陽耀眼,但在夜空的襯託下卻是如此皎潔、明亮。疫情戰場上的你雖然不能「發光」,但你反射的光足以照亮地球的黑夜。
  • 于謙父子首同臺說相聲,14歲於雲霆毫不怯場!
    于謙父子首同臺說相聲,14歲於雲霆毫不怯場,網友:郭麒麟應該有壓力了!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于謙參加兒子學校活動的視頻,視頻中14歲的於雲霆與父親穿著同款長袍,為在場的家長和同學表演相聲,一捧一逗配合得非常默契,不少人看到父子兩的表現,紛紛感嘆道「於家有兒初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