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宛其
前不久還在《演員請就位》上哭訴自己很久沒演戲了,轉眼來到《奮鬥吧主播》,黃奕切換成帶貨主播,霸氣講訴自己在商業領域上取得的成功。
在近一年直播電商大爆發的背景下,不僅明星們樂於甩掉中年藝人、糊咖偶像,隱身主持人的包袱,更多普通人也紛紛湧入直播帶貨賽道開拓事業。
但作為消費者,你在觀看直播時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隨意點開一個直播間,主播沒什麼記憶點,講解也沒亮點,聽不到兩句就划走了。頭部主播的產品雖然比較難搶,但是他們講解的節奏和方式能讓人一直看下去。
在電商直播人、貨、場的生態搭建當中, 「人「作為直播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主播增量一直上漲,產品垂類細分也愈發明顯,此時,專業化運營和差異化形象塑造成為主播們吸引並沉澱粉絲的發力方向。
另一方面,在內容電商大潮下,長視頻分發平臺成為可供挖掘的新土壤,電商主播群體的成長和變遷成為可供開採的綜藝題材。當主播成長和帶貨本身成為內容,試想,如果用節目的內容價值去兌換商業價值,直播帶貨綜藝能成為新的潛能點嗎?
直播帶貨正在成為一門學問。
李佳琦一句「所有女生,買它」,喊來無數追隨者,也成為他身上獨特的標籤;薇婭一直保持幹練、穩重的帶貨主播形象,穩坐淘寶一姐的位置;辛巴家族表演式帶貨風格在快手上靡然成風。頭部主播已經建立個人化帶貨標籤,而中長尾主播漲粉困難,牆外大批想要入局者還未找到方向。
隨著直播帶貨一次次刷新銷售記錄,其話題度已經走向公眾視野,加之,明星們蜂擁加入,媒體推波助瀾,直播帶貨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並改變著大眾的消費行為。直播帶貨這個近幾年才興盛起來的行業備受關注。
在行業突進中,主播的講播方式和直播帶貨的流程操作問題逐漸顯現,被人詬病。同時,專職人員的培訓和教育跟不上需求,直播帶貨培訓班熱潮也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綜合多方因素,長視頻平臺將直播帶貨這一行業作為綜藝選材的確有據可依。在今年下半年,加入「職場+養成」概念的直播帶貨綜藝開始湧現。
騰訊視頻播出的《爆款星主播》邀請薇婭助陣,主播在舞臺上展示帶貨技能和才藝特色,由供應商、買手團,MCN機構多方觀察團對其進行點評並給出意見。這種模擬職場面試場景的打造,與此前盛行的《職來職往》求職類節目模式頗為接近。
已經播到第六期的《藍莓孵化官》在考核主播帶貨能力的同時,在節目中較大篇幅展示主播們深入到產品原產地的生活,讓觀眾看到主播們的成長和變化,在職業競爭的同時,融入「養成「概念。
《奮鬥吧主播》則主打明星跨界主播職場競技秀,邀請蔡少芬、葉璇、黃奕、林小宅、李藝彤等25位女明星,通過真實的直播帶貨進行階段性考核,最後選出4位優勝者爭奪電商主播席位。也會展示明星們學習選品、議價、策劃等專業知識,剖析整個直播帶貨過程。
電商與綜藝的結合,早已不是新鮮事兒。早期《女神的新衣》、《我想開個店》、《上新了故宮》等綜藝節目都有電商元素,此類節目更傾向於用節目內容帶動「賣貨」。
而直播帶貨類綜藝的出現,聚焦於主播,他們的價值正在被內容平臺挖掘。
主播、平臺、品牌三方的商業模式將會被重置。
參加節目的紅人或者主播通過綜藝包裝勢必帶來大眾向的傳播,破圈、吸粉都將助力解決職業瓶頸。對於明星來說,不再局限於toB的代言合約,與平臺協商根據帶貨做調整,也將會探索藝人商業化的更多可能。從獲利的角度來說,更趨於共生共贏。
對於品牌方來說,常規綜藝只是作為贊助商,名額不僅有限,贊助費用通常在千萬,S+級的爆款綜藝的曝光費用甚至上億,一錘子買賣在投資回報上勢必會承擔更多風險。直播帶貨綜藝,給品牌方更多營銷場景和空間。
具體來看,在內容上可創新植入,如品牌方坐鎮、產品個性化定製、體驗活動等多場景植入,從而佔領用戶心智,培育用戶對於品牌的記憶點,最直接的變現方式就是主播種草,完成銷售鏈路閉環,直接變現。
據悉,《奮鬥吧主播》的錄製橫跨雙十一、雙十二、年貨節三大核心銷售節點,有上百個品牌將會植入到節目中。《藍莓孵化官》跟蹤到產品的原產地,展示產品的生產、製作、加工的全過程,無疑讓觀眾更好地認識了解產品,認知品牌。
品牌投放這類節目的好處在於,可以「光明正大」地展現產品的性能並售賣,不會讓觀眾產生排斥心理。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最新的《「直播電商購物」調研報告》數據分析,在一周觀看直播電商購物的時長中,42.4%的用戶觀看時長為1-3個小時,24.9%的用戶觀看時長為4-6個小時。將近有一半的用戶會花一期綜藝的時間在帶貨直播上,由此可見,用戶在觀看直播時不只是進行購物,也正在把它當作娛樂消費,從另一個維度來看,直播帶貨場景趨於綜藝化也證實了這一點,
但是,將直播帶貨作為綜藝題材,仍是一步險棋。
從《爆款星主播》、《藍莓孵化官》收視率來看,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據騰訊視頻平臺顯示,《爆款星主播》播出的第一期後,播放量僅有500W+,而《藍莓孵化官》邀請李誕、張萌坐鎮,節目已經播到第六期,除去第一期播放量上了百萬,其他的每期播放量均只在20W+。從傳播力和節目對觀眾滲透的角度評判,這些節目基本宣告失敗。
而被稱作直播帶貨綜藝2.0版本的《奮鬥吧主播》,或許有望突破圈層。蔡少芬在第一期節目安排的直播中翻車,單「蔡少芬是我不對」話題在微博上閱讀達3.6億,打響節目熱度的第一站。接著,剪輯女明星們對銷售額不滿後互嗆的衝突點,再次成為第二期節目最大的話題點。節目導向目的非常明顯,試圖通過矛盾和戲劇衝突的娛樂內容破圈,用輿論帶動熱度。
據悉,在該節目籌備之初,選拔嘉賓對象為「年滿18歲,不限男女均有資格報名」。在「她綜藝」市場熱度不減,前不久又有《浪姐》製造高話題節目框架鋪路,節目組緊急轉換思路,集結當下職場生存、女性議題、明星選秀三大熱門議題,依靠娛樂價值加碼商業價值。
《奮鬥吧主播》25位嘉賓直播小考個人綜合成績排名
在借鑑《浪姐》同時,也將節目劣勢一併打包。《奮鬥吧主播》嘉賓下車進棚期間的開場介紹,乏味冗長。照搬《浪姐》嘉賓人設也被詬病劇本痕跡太重,黃奕拿著張萌到哪都想籤約明星的劇本,蔡少芬對跨界迷之自信,葉璇的心直口快都能在《浪姐》中找到人設對標,在部分觀眾看來,《奮鬥吧主播》只是低配版《浪姐》。
而在商業化層面,《奮鬥吧主播》作為優酷S+級的綜藝,在內容宣發以及品牌推廣上升級,根據官方披露,節目在今年雙十一、雙十二以及年貨節三大重要電商節點與節目進行聯動,讓「娛樂內容」和「直播帶貨」雙線並行。
對比騰訊和愛奇藝,優酷在內容頻道上一直處於末尾兵的尷尬位置,但此次,背靠阿里強大的電商資源,能將電商直播與數據鏈路植入綜藝內容當中,如還未能跑通這一賽道,那麼,其他兩家,如要繼續加碼這一綜藝品類,想必會更難。
近期熱文
白宇:遇見江陽 | 專訪
愛優騰芒「中插」猖狂
走進童星行業隱秘的角落:一線片酬80萬
Bking需要演技嗎?林雨申X編輯部reaction
《沉默的真相》| 專訪導演陳奕甫&編劇劉國慶
商務合作 請聯繫:
18510712046/17710781131(微信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