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國》歌曲創作背後的故事

2020-10-11 老牛聊婚姻

《老牛聊婚姻》謝謝關注本文。

新中國第一個國慶節是在1949年10月1日。2020年是建國71周年,當我們在國慶節一起演唱《我的祖國》歌曲時,一定很想知道這首優美、開闊、充滿著陽剛之氣的歌曲背後的故事。在金秋十月讓我們重溫《我的祖國》歌曲創作背後的故事。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我的祖國》是《上甘嶺》電影的主題歌。這首歌唱出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

《我的祖國》用抒情和激情相結合的筆調,表達了志願軍戰士熱愛祖國的感情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首優秀的抒情歌曲,深切地表達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深得廣大群眾的喜愛首次播放後就紅遍全國,一直流傳至今,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人民最喜愛的歌曲之一。

喬羽每次說起創作這首《我的祖國》時,都會引起他激動深情的回憶。1956年,導演沙蒙找到喬羽要其為《上甘嶺》主題曲作詞。在長影沙蒙導演告知喬羽《上甘嶺》影片已經拍完,樣片也剪出來了,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幾分鐘戲,等歌出來後補拍。因為劇組每天的花銷巨大,沙蒙請喬羽加快創作。喬羽原以為這部電影只是打仗一類的單一內容,在看過樣片後,被感動了,他問導演沙蒙:「對歌詞有什麼要求?」沙導演說:「只希望將來片子沒人看了,而歌卻能流傳下來。」

喬羽寫好歌詞交給沙蒙,沙導演反覆看了十幾分鐘,一語不發,最後大聲說了一句:「行,就它了!」 第二天,沙導拿著稿子又回來了,喬羽心想,這下壞了,肯定不行。沙蒙問他,為什麼不寫成「萬裡長江波浪寬」,這不更有氣勢嗎?喬羽聽後對沙導說,用「萬裡長江」也可以,氣勢也大,長江雖長,但在全國僅此一條,沒有見過長江的人很多。如果這樣寫,可能會讓那些遠離長江的人們從心理上產生距離,失去親切感。對大多數人來說,「祖國」並不是一個抽象概念,在這個詞背後永遠是記憶中家鄉門前的那條河,一望無際的田野,辛勤勞作的親人,而河上發生的事情與生命息息相關,寄託著一方百姓的喜怒哀樂。如果開頭用「萬裡長江」,那麼就會失去很多很多的人,在長江邊上住的人畢竟是少數啊。一句「我家就在岸上住」,既表達了對家鄉的親切感,也表達了對祖國的依戀。沙導演聽後,連聲說:「對,對,就『一條大河』!就『一條大河』!」

拿到喬羽的歌詞,作曲家劉熾非常滿意。劉熾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整整一個星期,除了吃飯、睡覺、散步、一遍又一遍地反覆唱這十首歌。唱累了用笛子吹,吹累了又唱,從中揣摩,體會這些歌曲奧秘,分析它們的旋律、情趣、節奏。最後,在《盧溝問答》的頭兩句中找到了靈感。劉熾把這頭兩句略加改動,又一氣呵成了前五句歌詞的曲譜,最後完成了這個恢宏壯麗氣勢磅礴的曲譜。

喬羽提出請郭蘭英來唱《我的祖國》。郭蘭英試唱後,長影便選定她作為歌曲的演唱者。歌曲的錄音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棚裡進行的,郭蘭英深情的演唱使在場的人眼裡含著熱淚。錄製完成後的第二天電臺便向全中國播放了這支歌,這時候,電影《上甘嶺》還沒有公開放映。

1998年2月7日,《羊城晚報》在第8版以《一條大河波浪寬》為標題,介紹了《上甘嶺》影片中那位志願軍女戰士在坑道裡給戰士們唱歌的生活原型、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志願者協會吳炯的動人故事。1950年,17歲的吳炯在四川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又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上甘嶺戰役中,她冒著槍林彈雨,運送彈藥食品,搶救傷病員……其中有位叫姚餘達的戰友,就是吳炯從死神手中奪回來的。

1955年,吳炯轉業到天津工作。她把自己的原名吳祖福改成吳炯,把自己一系列立功受獎的榮譽悄悄地隱藏起來,默默無聞地工作生活了40年。姚餘達尋找救命恩人長達45年,直到他在1997年第7期《中華老年》雜誌上看到一篇《上甘嶺女衛生員的昨天和今天》的報導,才「順藤摸瓜」找到了闊別將近半個世紀的救命恩人。


《老牛聊婚姻》謝謝關注點讚。你的鼓勵是對我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創作背後的故事!
    電影《上甘嶺》: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嶺戰役中,在激烈的戰鬥間隙,狹窄的坑道內裡,身受重傷的指導員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微弱的聲音對衛生員王蘭說:「小王,請再給我唱唱《我的祖國》吧……」望著指導員那乾裂的嘴唇和渴望的眼睛,王蘭眼含熱淚,深情地唱起了《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 《時光的旋律》首映,和周深走進《我的祖國》背後的故事
    文/小七追劇站《時光的旋律》第二季宣布定檔,十六首歌,十六位嘉賓,十六個故事,即將在大家面前呈現。在首映式上,官方播放了《時光的旋律》第二季中的一個篇章,周深與《我的祖國》背後的故事。接下來,我們跟著周深一起走進《我的祖國》背後的故事。
  • 《我的祖國》永遠讓人熱淚盈眶,來聽聽這首歌創作背後的故事
    一批歌唱家試唱不理想郭蘭英把大家唱哭了《我的祖國》 創作過程中有很多趣事,也折射出老一輩文藝工作者全心投入、孜孜以求的態度。據報導,1956年,沙蒙請劉熾為《我的祖國》作曲。劉熾為了讓人們喜愛這首歌,調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們喜歡唱的歌曲,從中選出十首歌曲反覆傾聽,最後從其中一首《盧溝問答》 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國》開始的半句。
  • 聽到《歌唱祖國》背後的故事,《聲入人心》的首席哭了!
    《歌唱祖國》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它是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第一首面向全世界的歌曲,當時是由小朋友林妙可演唱,她以孩童的角度唱出了新中國的和平與繁榮。這一首《歌唱祖國》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背後的故事卻很曲折,有著數不盡的辛酸故事。《歌唱祖國》的詞曲作者是王莘,但他已經在2007年病逝,正好在北京奧運會舉辦的前一年。
  • 《我給祖國唱首歌》:點亮歌曲誕生背後的歷史時刻
    這些讓人感動又難忘的畫面,都來自一部名為《我給祖國唱首歌》的紀錄片,在今年國慶節期間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尋找五首愛國歌曲在當下的傳唱故事,點亮歌曲誕生背後的歷史時刻」,秉持這樣的宗旨,這部紀錄片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呈現《我和我的祖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愛你中國》、《我的祖國》、《歌唱祖國》這五首傳唱度極高的愛國歌曲。
  • 《我和我的祖國》歌詞創作與張家界的故事
    絕美山水「飛」出絕唱——《我和我的祖國》歌詞創作與張家界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國》手稿。 (資料圖片) 通訊員 攝 張藜和秦詠誠同臺演唱。 (資料圖片) 通訊員 攝 李谷一的《我和我的祖國》專輯。由張藜作詞、秦詠誠作曲的《我和我的祖國》,自上世紀80年代誕生以來,30多年傳唱不衰。今年新中國70華誕,這首歌更是唱遍大江南北。 鮮為人知的是,這首經典絕唱的歌詞創作靈感來自於擁有絕美山水的張家界。這首歌如何與張家界結緣?張家界如何激發歌詞作者的創作靈感?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一番探尋。
  • 黑龍江省歌曲《祖國在我心中》入選「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
    &nbsp&nbsp&nbsp&nbsp東北網10月10日訊(記者 許諾)日前,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電總局共同主辦的第七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正式發布,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監製、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製作和推送的歌曲《祖國在我心中》成功入選,成為20首入選歌曲之一,為祖國生日獻上了一份最真摯、最動人的禮物
  • 《我和我的祖國》《歌唱祖國》《我的祖國》這些歌曲竟是這麼誕生的!
    上周王菲獻唱了《我和我的祖國》,新中國70周年的慶賀氛圍濃烈,身邊突然颳起了一陣聽愛國歌曲的熱潮,從各個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國》都被翻了出來。於是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都在哼,一個人哼其他人也跟著哼,最後就哼成了大合唱。網友紛紛表示「已經被洗腦」。
  • 三首經典歌曲背後創作的故事:周杰倫,鄧紫棋,伍佰
    小編分享三首經典歌曲背後的創作故事,第一首是周杰倫的《蝸牛》,第二首是鄧紫棋的《泡沫》,第三首是伍佰的《挪威的森林》。他們每個人歌曲背後的故事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在裡面,下面就聽小編來慢慢說吧!第一首:周杰倫的《蝸牛》《蝸牛》,《蝸牛》是周杰倫在蟻居的時候寫的,當時的周杰倫還未正式出道只是終日在幫人寫歌,在迷茫的快撐不下去的時候他寫下這首《蝸牛》用於鼓勵自己,1999年,這首歌有許茹芸、齊秦等人首次合唱,吳宗憲在得知這首歌是由周杰倫創作的時候,他鄭重的對他說:「阿倫,給你10天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選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沒想到這一發不可收拾
  • 《我的祖國》的創作背景
    舉報   1956年,著名電影導演沙蒙拍攝電影《上甘嶺》,請音樂家劉熾作曲,並提出要求:「我希望這首歌隨著電影的放映傳遍全國
  •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的前世今生
    張藜著,《那些詞兒 張黎歌詞創作集》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07,第141頁不少文獻記錄此歌曲創作於1984年,連張藜自己的著作裡都寫1984年農曆八月十五那天如何如何,老爺子記錯了。1984年1月的期刊《音樂生活》就發表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歌譜,怎麼可能在1984年秋天張藜才寫出歌詞呢。
  • 歐陽娜娜唱的《我的祖國》,你了解背後的故事嗎?
    《我的祖國》是電影《上甘嶺》中的插曲。等喬羽輾轉來到長春,因為電影劇組等待補拍,每天的花銷巨大,導演沙蒙每天都來找喬羽催稿子,希望能快速創作出來。也許那條河並不大,可能只是小時候的 「大河 」而已,但在每個人的記憶裡,那就是家鄉,那就是祖國。02後來沙蒙,又找到劉熾,為《我的祖國》譜曲。
  • 《我和我的祖國》背後作曲者:曾身處日軍統治區,恨當亡國奴滋味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腦海裡一下子就想起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早已刷屏70後、80後、90後朋友圈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露出一首讚歌」。從中國風靡到全球,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它就會被唱起。
  • 歌曲《歌唱祖國》誕生記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和我的祖國,像海和浪花一朵」……為什麼這些歌曲,年代再久遠,一聽仍會心潮澎湃?它們呼應著祖國母親的心跳,也緊扣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脈搏。  歲月留聲。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選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歌曲,和祖國母親一起,和千萬讀者一起,聽聽這些直入人心的壯美旋律,聽聽歌曲背後那些動人故事。
  • 經典歌曲林俊傑《修煉愛情》+莫文蔚《忽然之間》創作背後的故事
    而這些故事,有的人把它寫成了書,流傳世人閱讀。有的人把它寫成了歌,千古絕唱。 2014年,該曲先後獲得hito流行音樂獎年度十大華語歌曲獎 、第4屆全球流行音樂金榜年度二十大歌曲獎等獎項,林俊傑憑藉該曲獲得第七屆城市至尊音樂榜年度至尊男歌手獎。 這首歌背後的故事發生在當年林俊傑還未滿18歲,一個16歲稚嫩的小男孩,曾經有一段美好的愛情發生在的眼前,他卻沒有好好珍惜。
  • 原來林俊傑、張宇、王傑創作的經典歌曲,背後有這樣的故事.
    「丁香」是一個才華馥鬱的姑娘因為隔著一層網絡世界唐磊並不知道她已經身患絕症唐磊是一個熱愛文藝的工科男生喜歡業餘時間創作歌曲>這時唐磊才知道她有時莫名其妙聊到一半不見人影是因為身體實在撐不住而這第一次見面也是因為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來北京治病的同時也卸下網絡上的面具見一見這位知己在醫生下達病危通知書的時候唐磊正在為這位靈魂上的老友奮筆疾書創作一首歌曲
  • 中國夢是音樂創作的時代主題 歌曲要講好中國故事
    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階段,都不乏引領時代潮流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愛我中華》《春天的故事》等。「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新的時代需要傳唱經過歲月淘洗的經典歌曲,新的時代更呼喚反映時代主題的新歌曲。只有唱出時代主題的音樂,才有可能成為時代之聲。黨的十八大以來,奮力實現中國夢成為時代的主題。
  • 唱遍祖國大江南北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你知道作者是誰嗎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讚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嫋嫋炊煙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我的祖國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託每當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旋渦,我分擔著海的憂愁
  • 人民空軍代言曲《我愛祖國的藍天》背後的故事
    我愛祖國的藍天,   晴空萬裡,   陽光燦爛,   白云為我鋪大道,   東風送我飛向前。   金色的朝霞在我身邊飛舞,   腳下是一片錦繡河山。   啊!啊!
  • 有哪些流行金曲背後的故事讓你動容?有時候歌曲背後故事更加精彩
    大家知道,歌曲創作和影視劇拍攝,以及文學創作,本質上都屬於文藝創作。它們之間是相通的,既然影視劇拍攝有很多都改編自真實事件,文學創作也有很多都有真實原型,歌曲的創作當然也有很多來自真實故事。一首歌的歌詞,其實就是詩歌,和文學是相通的。歌曲的旋律,也是在表達作曲者的內心情感,所以很多流行歌曲,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