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裡奇演奏《水之嬉戲》
拉威爾鋼琴曲《水之嬉戲》創作特徵及演奏風格
精雕細琢,是拉威爾音樂的另一顯著特點,並在其鋼琴作品中得到充分顯示。而且拉威爾還被看作鋼琴音樂創作的傑出改革者,他將印象派風格與擴展的調性相結合,造就了獨特的曲風。從1901年的《水之嬉戲》開始,拉威爾個性化風格完全成熟。這首表現水的作品特別精緻,既有印象派特點,又有清晰的脈絡,琴聲給人以水滴在陽光下熠熠閃光的感覺。樂曲描繪一柱清泉噴向天空,水花四濺,再跌入水中,水面泛起陣陣漣漪。
李赫特演奏《水之嬉戲》
鋼琴曲《水之嬉戲》是20世紀偉大作曲家拉威爾的標誌性作品之一,奠定了他在印象派作曲家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此曲標誌著拉威爾個性化風格完全成熟,精雕細琢是拉威爾音樂的顯著特點,在鋼琴音樂作品中得到充分體現,同時,他將印象派風格與擴展的調性相結合,造就了其獨特的曲風。
Sebastian Stanley演奏《水之嬉戲》
一、拉威爾創作特徵
(一)創作特徵
印象主義是19世紀末在歐洲文化活動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種藝術風格,主要是通過藝術想像創造出能表達主觀感情的客體,用聯想、暗示和象徵作為溝通主客觀世界的媒介,其創作手法隨意、玄妙朦朧、追求其音樂性。
1、創作的獨特性
莫裡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 法國著名作曲家,印象派傑出代表作曲家之一。他早年受到於德彪西相同的文學思潮與德彪西音樂風格的影響,因此人們常常把拉威爾和德彪西相提並論。雖然他和德彪西的確有不少共同之處,但從拉威爾後來的創作發展來看,他逐漸擺脫了印象主義美學思想的約束,不少作品中帶有一些古典主義特徵,比較注重作品的形式和秩序。如果說德彪西比較注重鋼琴語彙內向型的表達,那拉威爾就是注重鋼琴外向炫技;德彪西偏愛柔和的中音區和弦,拉威爾喜歡明亮的鋼琴音色。
2、不同時期的創作特點
拉威爾早期的鋼琴創作是從1900到1911年。在德彪西創新手法的影響下,開始使用色彩和聲,並進行各種和弦的實驗。他力圖從德彪西的影響中堅持自己的獨立性,形成自己獨具個性的音樂作品。拉威爾晚期的鋼琴創作是從1911-1931年間,從後期的音樂作品中不難看出,拉威爾在逐漸擺脫印象主義美學思想的約束,體現出更多法國式的古典性來,在後期的鋼琴創作中,各類舞曲題材得到更廣泛的用運,從巴洛克宮廷舞到現代爵士舞都有涉及。
二、鋼琴曲《水之嬉戲》的音樂分析及演奏風格
(一)鋼琴曲《水之嬉戲》的概述
《水之嬉戲》是拉威爾1901年創作的鋼琴作品,是獻給「最敬愛的老師福雷」的。他認為這是他作品中所具有的各種鋼琴語彙創新的起源,這首作品是以「水」為創作題材,樂曲中對各種水聲進行了具體的描寫,有瀑布、溪流、噴泉等,通過各種和聲及技術效果,體現出水花四濺、水平如鏡、波濤洶湧和暗流湧動的華麗效果。整首作品將波濤洶湧和細膩的感情相結合,把「水」的各種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描繪出一幅具有豐富色彩和動感的油畫來。
(二)《水之嬉戲》音樂分析
《水之嬉戲》採用了單樂章奏鳴曲式結構,整體調性布局平衡,繼承了古典傳統曲式特點。他在《水之嬉戲》中運用了大量的大小七和弦、具有增四度的九和弦及九和弦的平行進行,在調性上仍屬於大、小調的範疇。在作品開篇,採用功能性和聲使得E自然大調調性明確,旋律是由九和弦和下屬七和弦分解構成,表現出湖面平靜的形象。在4到6小節,運用全音音階,與自然音階形成鮮明對比,刻畫出平靜的水面突然出現的一陣漣漪。在朦朧的音樂中,從來不失旋律的清晰,如第19小節,寬廣、優美的旋律線條,襯託出整首樂曲的浪漫形象。在第38、39小節出現了高疊和弦,表現出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在第29、30小節,採用了平行和弦的手法,左手一三度平行和弦的進行為主,表現出一種異樣的音樂。
《水之嬉戲》中還採用許多不同的音型織體。該作品中作者就採用了不同音域的、各種形態的琶音音型,以表現不同形態的「水」的形象及變化。如第19小節,作者對於右手就採用了雙琶音的音型織體,通過演奏者對於指尖的控制,來表現「水花四濺」的音樂形象。作品中第44小節,採用震音的音型,將波濤洶湧的流水用震音來表現。此作品中還採用滑音音型織體,在第48小節,通過前面一系列的模進,音樂情緒達到高度的緊張感,通過滑音音型織體,將音區迅速的由高音區降到低音去,宛如瀑布一瀉千裡,同時漸漸步入寧靜的氛圍。
《水之嬉戲》中,拉威爾通過複雜的節奏,為音樂增添色彩。此作品一開始是整齊的四對二,到後來演變為三對四、三對八、六對八等,隨著節奏的變化,音樂的緊張度也不斷增加,體現出水無處不在的特點。音樂中還採用了切分節奏,為音樂增添了動感。在拉威爾的音樂中,與德彪西相比他更喜歡大幅度的力度對比,全曲力度變化十分明顯,力度變化幅度之大形象地表現出各種水的狀態。
3、《水之嬉戲》演奏風格的把握
拉威爾因為受到李斯特晚年之作《艾斯特別墅的噴泉》影響,寫下了這部「水性音響」之作。全曲鋼琴音響聲音要求清晰、晶瑩、透明,力度對比明顯。拉威爾注重作品結構,遵循古典傳統,大量採用了模進、變奏等方法展開。
①觸鍵的把握
《水之嬉戲》中表現了不同的水的音響效果,聲音層次複雜多變,這就要求掌握不同的觸鍵方法,沒有多變的觸鍵就沒有多變的音色。全曲具有多種聲音層次,音域跨度較大,聲音要求清晰、明亮、晶瑩剔透,觸鍵不能沉重、指尖稍稍放平、細膩而柔軟的觸鍵為主,為表現不同的水的音響效果,就要採用不同的觸鍵。作品中力度變化明顯,從ppp-fff大幅度變化,在ppp的地方就要求我們輕柔的觸鍵,但在fff出現的地方,即使是強奏也不能敲擊琴鍵,而是要通過柔和的觸鍵達到強音的效果。這就要求演奏者運用多種觸鍵方式,才能表現出音樂中豐富的色彩變化。
②踏板的運用
踏板在鋼琴作品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於演奏印象主義風格的音樂作品有特殊的作用。《水之嬉戲》雖然多為表現流水的潺潺聲及朦朧氛圍,但應當按譜面提示,嚴謹運用踏板,否則就會失去聲音的透亮感,使音樂失去動感。在印象派作品中,弱音踏板使用平凡,為的是控制音色,使聲音變得更為柔和。弱音踏板的使用要根據作品本身的需求,踏板就是為音樂的色彩而服務的,但弱音踏板只是使聲音變弱的一種途徑,聲音最終的控制力量還是在於指尖。
③節奏的處理
在印象主義音樂中,常常提到「彈性節奏」,但在拉威爾音樂中,應當嚴格按照樂譜的標示演奏。全曲應當保持統一的速度,在有標記的地方,可以適當進行調整。作品中還採用大量的復節奏型,這種在時間上交錯演奏的形式,在拉威爾的鋼琴作品中十分常見,這就要求演奏者計算出雙手交錯彈奏的時間,通過練習就可以彈準這種節奏了。
三、結語
拉威爾《水之嬉戲》可以說是眾多有關「水」的作品中頗具特色的一首,將古典主義的規整結構和印象主義手法相結合,作品中拉他對各種水聲描寫得栩栩如生。在鋼琴技巧上,以《水之嬉戲》出現為標誌,把鋼琴作為表現炫技的樂器,沿襲了貝多芬、李斯特動力型的演奏風格,這部作品的出現令人耳目一新,展現出許多李斯特式的高超鋼琴技巧,同時也把鋼琴演奏技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本文作者毛煜珊,原載《大觀》,2014年第九期;往期拉威爾內容延伸:1、拉威爾《夜之幽靈》的音樂風格丨「德彪西著眼於描寫看到某一物件後的感受,而拉威爾描寫物件本身。」 2、音樂譯文丨拉威爾丨論現代音樂丨「真正的藝術作品是不可能靠分析鑑定的。我們要感受它的存在和感染力,理解它的其他方法是不存在的……」 3、拉威爾創作成熟的代表丨鋼琴作品《小奏鳴曲》研析;4、李雲迪與小澤徵爾談普羅科菲耶夫與拉威爾丨他是我事業上的重要導師丨「親眼見到小澤時,我突然覺得輕鬆了,因為他看起來比我還年輕!」 5、以拉威爾《茨岡狂想曲》為例談小提琴演奏丨這部作品囊括了小提琴所有經典演奏技巧!6、拉威爾《庫普蘭之墓》研究丨「死去的人要永遠被埋沒在寂靜中已經是極為悲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