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潮》和它背後的32部科幻電影,今年科幻網絡電影會井噴麼?

2021-02-08 Data ENT數娛

作者 | 張芝然

編輯 | 謝維平

2020年,網生內容蓬勃發展。截止12月初,已經有71部網絡電影票房分帳過千萬,內容方從平臺拿走了超過12億的票房收入。

 

11月27日優酷上線了一部科幻災難向網絡電影《蟑潮》,這是雄孩子傳媒正式入局網絡電影市場的第一部作品。作為曾出品過《鎮魂街》、《北京女子圖鑑》等熱劇的國內網生影視頭部內容公司,雄孩子此次聯合了曾有過《東海人魚傳》《伏虎武松》等多部作品製作經驗的大唐星禾進行合作。

 

《蟑潮》是今年第一部市場關注度比較高的科幻災難片,上線前七天市佔率和票房表現如下,總體而言,這是一部還算成功的網絡電影。

實際上,根據云合數據統計,2020年整個市場已經上線了32部科幻網絡電影,後續還會有很多科幻概念的網絡電影上線。不過目前有效播放達到《蟑潮》的只有三分之一。做科幻網絡電影的風險依然很大。

 

大唐星禾方面在接受數娛採訪時表示,「我們是想做科幻的東西,但其實在看這部片的大部分人是看怪獸的東西。」另一方面,科幻題材的特殊性導致項目預算必然是受限的,這些都在不同層面上反映了在當下市場上做網絡科幻電影之「難」。

 

《蟑潮》的嘗試也讓初入科幻電影領域的大唐星禾明白,未來網絡電影如果想要在科幻類型上做出所謂的「爆款」,也許應該在題材內容和網絡受眾的偏好上做出更加優化的考量。

 

《蟑潮》

科幻類型的反其道而行之

 

數娛之前的統計顯示(我們找到了今年網絡電影爆款的四個特徵),目前主流網絡電影大多集中在動作、奇幻、喜劇、動作等題材上,在內容創作上存在著一定的同質化現象。而隨著市場對於內容競爭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團隊開始進行創新、求變。

 

《蟑潮》的製作方也希望抓住現有的市場機遇進行創新,「現在網絡電影市場比較火的是生物災難,或說是怪獸類題材,我們想去嘗試挑戰這樣一個題材。」總策劃李卓恆告訴數娛。

 

在確定要做「災難、怪獸向」的題材之後,團隊面臨的一個新問題在於:如何在一個並不算新穎的故事類型上進行創新?

 

眾所周知,以往這種類型的網絡電影大多以形態巨大、或是模樣醜陋的生物作為「怪獸」,且多是以面積空曠的大地域來詮釋一個末日般的世界圖景,而《蟑潮》的解決辦法是:反其道而行之。

 

製片人林毅向我們總結到,「因為大的生物做了很多,我們想嘗試小的生物;然後空曠的環境做的相對多,我們就想做一個懸疑緊張刺激的封閉空間」,另外「想做一些生理刺激的,就是說觀眾其實在日常生活都見到過的東西」,最後覺得「可以去做一個蟑螂」。

 

另一方面,李卓恆告訴數娛,「蟑螂吃垃圾」的設定其實是取材於真實的新聞,這也使得影片在內核表達上多了一層關於環保問題的現實關照。

 

我們嘗試做一個科幻系列,嘗試用中國人的視角去猜測未來的世界。「未來的垃圾分類是怎樣的?」、「未來的人工智慧是否會威脅人類?」、「全自動駕駛絕對安全嗎?」可能都會是未來3-5年內會被大量討論的問題,《蟑潮》是這些猜想的一次影視化落地。

 

這樣一番思考過後,項目最初的想法成形了。

而在執行層面上,為了做出絕對的災難感,製片方除了找到一艘密閉的船進行拍攝,在故事的推進中還設計了三次危機升級。科幻概念的加入更多也是為了滿足這幾次危機的升級。

 

「第一層設計就是蟑潮,設計成群的蟑螂去做一個攻擊」,這是影片最開始的危機,「第二就是在密閉空間下,你能有多少蟑螂?再多也搞不了,所以我們就想了一些形態上的升級」,「後來就考慮把蟑螂做一個科技上的升級,人工智慧把『蟑螂皇后』變成人形」,「第三又引入了這兩年很火的真實科技區塊鏈的概念,每一個蟑螂都是一個計算單元,如果你要消滅它,你要把所有的單元都消滅掉,我覺得這是觀眾無法想像如何解決的危機」。

 

影片整體的概念在導演崔炎龍的論述中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呈現。有了以上種種概念之後,實景、搭景、特效各需要什麼樣的效果都有了一個大概的方向,接下來就是細化具體細節的工作了。

另外,在人物的設計上,崔炎龍也希望能夠儘量呈現出豐滿、立體的效果。對於反派角色、僱傭兵、及其他主要人物的塑造都是有他自己的章法可循的,例如「不希望反派角色一壞到底」、「僱傭兵是為了增加一定的動作元素」、「家庭是最小的單位於是設計了兩隊家庭人物」等等。

 

對於《蟑潮》這次的嘗試而言,科幻概念的創新、取材現實的「怪獸」、主題表達的升級,都在大框架上為當前市場上的網絡電影提供了一種新的創新思路:也許可以多試試在內容、套路、題材上都「反主流而行之」 。

 

科幻題材在國內網絡電影市場是什麼現狀?

 

《蟑潮》的第一類型定位是「科幻」,本片監製兼雄孩子傳媒CEO藥軍直言,「網絡電影做科幻其實是比較難的」。

 

這種「難」首先體現在題材的特殊性和預算的有限性上。

 

製片人林毅告訴數娛,「科幻是半真實的,是基於現在的一個升級,而現在既沒有這樣的道具庫,也沒有這樣的棚,等於說你是從零開始,這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而科幻題材對場景的要求又是比較高的,在預算之內保證影片的呈現效果,往往是一件兩難全的事情。林毅也坦言,《蟑潮》在拍攝時比較幸運的是找到了真船,保證了一定的美術質感,而「下次如果沒有真船,是硬要再做一個船的話,整個電影可能根本拍不出來了」。

 

除此之外,「難」更體現在受眾的少數性上。

 

李卓恆向數娛表示,普遍意義上的科幻電影觀眾其實和網絡科幻電影的觀眾是有一些偏差的,「我覺得網絡電影現在怪獸片的觀眾已經很成熟了,但是科幻片的觀眾還是需要較少。未來項目在策劃端上需要更加清晰分開科幻片和怪獸片。」他說道。

 

普遍意義上的科幻電影觀眾接受的大多是高概念的科幻片,對於科幻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但網絡電影的受眾品味則不同,他們對於「硬科幻」的設定沒有過多的要求,甚至是不買帳的。另一方面網絡電影的預算其實也限制了「硬科幻」很難被呈現出來。

 

所以做科幻網絡電影,更好的方向應該是做軟科幻,同時傾向於網絡觀眾偏愛的題材,就像災難或者是怪獸,把這些元素強化一點。

 

這可能也是廣大網絡科幻電影創作者可以借鑑的。過於強調複雜高科技的硬科幻電影似乎並不適用於網絡受眾的品味,科幻更適合用來構成故事概念或者背景,在這個基礎之上,再雜糅進其它的元素,也許是可行的。

以上是今年上映的32部科幻電影中雲合數據有效播放排名前15的名單。這些作品中幾乎不存在像《流浪地球》那種構建完整世界觀的「硬科幻」類型,大多都是在科幻概念之上疊加了愛情、犯罪、動作、冒險、喜劇、災難等類型元素,相信接下來在網絡電影市場,要做科幻電影,也應該是這個方向。

 

會有越來越多像雄孩子這樣的頭部公司

入局網絡分帳市場

 

《蟑潮》是國內網生影視頭部內容公司雄孩子入局網絡電影領域的第一部主控主投作品。雄孩子團隊之前主導出品過《鎮魂街》、《北京女子圖鑑》等項目,長期深耕網生內容領域,這家公司為何也開始做網絡電影了?

 

「其實網絡電影市場就一直持續在變化,從2016、2017年的大爆發,一年幾千部片子,然後粗製濫造,20萬拍一個就能收個幾百萬上千萬票房。而現在回歸到理性,大家也回歸到質量。現在也有了類似《奇門遁甲》這種相對高成本,質量很好的網絡電影,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良性的市場狀況,而且確實也是在繼續向上發展。」

 

這是雄孩子進入網絡電影市場最本質的原因。「網絡電影的市場從生意的角度,從投資回報角度,其實一直是非常好的」,藥軍告訴數娛。

 

除此之外,平臺方的各種扶持政策也讓藥軍覺得,這是視頻網站的一個長期戰略性的事情。也更加側面證明了「這是一個非常健康的方向」。

 

而這次《蟑潮》也受到了優酷平臺「錦繡合制計劃」的扶持。「優酷的進入非常早。在有這個想法了之後,就願意一起來探討這個事情,所以在前期的劇本階段也都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另一方面,優酷曾經嘗試過許多「怪獸」類型的作品,「在這方面的觀眾基礎的培養其實也是最好的」,也是基於以上兩點原因,雄孩子和優酷達成了這次合作。

實際上藥軍對於網生內容的看好不僅限於網絡電影領域,在分帳劇領域雄孩子也做出了一定嘗試。今年市場表現比較理想的《戀愛吧,食夢君!》就出自雄孩子之手。

 

「我基本上確定要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方向來考慮分帳的事情」,藥軍說,就像網絡電影的發展過程一樣,分帳劇也需要一定的過程,而且「劇的受眾人群可能是網絡電影的百倍,所以空間和市場其實是巨大的。從平臺的角度肯定也會鼓勵分帳,這可能也是更健康的一個生態。」

 

藥軍還向數娛透露,明年年初會有一個分帳劇項目開拍,同時計劃開拍三個新網絡電影。同時,他還在跟新世相合作開發一個治癒系的美食情感劇,也會以分帳劇的形式跟觀眾見面。

-往日推薦-

相關焦點

  • 「蟑潮」來襲,最令人深思的科幻電影,人工智慧為何清除人類?
    最近處於劇荒之中的小編,發現了這樣一部令人深思的電影「蟑潮!」 一個人工智慧蟲皇,清除人類的故事! 可以說這是最近幾年,最能引人深思的生物科幻電影!
  • 政策助力發展科幻電影,2019國產科幻元年,2020啟航,2021井噴
    2019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上映,把國產科幻電影提升到世界水平,也因此被人們將2019定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針對國產科幻電影發展,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
  • 科幻網絡劇 VS 科幻電影,未來誰更「猛」?
    科幻網絡劇 VS 科幻電影,未來誰更「猛」?那麼,業內人士對科幻網絡劇的未來發展方向是否看好;這種網絡劇的科學「含金量」中「科」多還是「幻」多?科幻電影和科幻網絡劇有交匯也有不同「我認為科幻電影和科幻網絡劇主要可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目前科幻網絡劇更多是以科幻為引子描繪人情世態,但其容量大,將來可用以闡述比較複雜的科學原理或假說,塑造科技工作者的形象。」
  • 科幻災難片《蟑潮》觀後感,小學生都看出是道具輪船
    最近閒來有事,看了一部科幻片,我們國家的科幻片,這部也叫災難片,我發現我們國家的科幻片真的就是自愧不如,真的是短板,可能是沒有好的劇本,沒有資金,也沒有科幻效果
  • 【麻辣科幻】四部不容錯過的科幻動漫電影(科幻星雲網)
    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最近幾年才出的新片,它們或許比較小眾,但同樣讓人拍案叫絕。以此為標準,我挑選了四部科幻動漫電影,即便你不是動漫控,它們也依然不容錯過。 當然這份名單僅供參考,排名亦不分先後。 4.《夏日大作戰》(Summer Wars)
  • 推薦二十部科幻題材電影
    大家好,這裡是白北星,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二十部很優秀的科幻電影,以下是這二十部科幻電影的主演和個人評價,排名不分先後1、《阿凡達》《阿凡達》海報該劇主演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和西格妮·韋弗等,這部科幻電影縱使已經上映了十一年,它在人們心目中仍舊是一部無法被超越的科幻電影。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流浪地球|三體|科幻|科幻電影
    但在其主頁上的作品分類中可以看出,比起玄幻類超過72萬的作品數量、都市類超過37萬的作品數量,科幻文學15.7萬的數量與前二者還有著顯著差距。起點中文網首頁科幻作家王晉康曾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科幻作品的產量仍遠遠不及美國。如果目前我們每年產出250部科幻作品,美國大概就有兩千多部。」專職寫科幻小說的作者不多是有顯而易見的緣由的。
  • 《海帶》電影沙龍:探討科幻和網絡大電影的「新聯姻」
    活動分為觀影和對談會兩大板塊,會上主創和業內人士充分互動,共同賞析影片的藝術價值,圍繞科幻電影創作、科幻題材同網絡大電影結合發展等領域進行熱烈探討,並暢談了該電影對科幻題材、對網絡大電影行業乃至國產科幻電影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 22部百看不厭的科幻電影
    絲莉亞身心徹底崩潰,認定一切由「看不見」的前度作祟,背後更隱藏天大秘密,眼前一片兇白,隨時已身陷驚殺!整部大戲,一個人,一隻狗,堅毅的生活,頑強的生存。電影中的上等人士,生活在繁華的天空城撒冷,養尊處優,生活悠閒。而那些下等人群,只能和機械改造人一起居住在破舊的地表鋼鐵城內,弱肉強食,生產出來的東西還得運送給撒冷享用。這種階級的分化,實在是令人髮指。
  • 電影推薦:10部科幻怪獸電影
    我們經常在大電影中看到很多富有想像力的故事。人類做科學實驗,結果一堆怪物;外星人入侵地球,差點把人類滅絕;今天,電影姐將給大家盤點10部科幻怪酷電影,傳奇怪都在一張網上!1外星人(8.1)——科幻怪物外星人,可以說是很多人童年的影子。這個外太空的怪物不僅僅是科幻恐怖。《異形》是一部怪獸電影,但它包含了恐怖、動作、宗教和道德。
  • 盤點全球最受歡迎的十部科幻電影
    你知道全球最受歡迎的十部科幻電影都有哪些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全球最受歡迎的十部科幻電影。全球科幻電影最受歡迎排行榜top102007年美國著名搞笑電影《飛出個未來》,豆瓣評分8.6分全球科幻電影最受歡迎排行榜top92009年美國3D科幻電影《阿凡達》,豆瓣評分8.6分全球科幻電影最受歡迎排行榜top82000年法國動畫科幻電影《王子與公主》,豆瓣評分8.6分全球科幻電影最受歡迎排行榜top7
  • 科幻電影與科幻文學
    以劉慈欣為代表的科幻作家,其科幻作品相繼被宣布立項改編電影,更是引發了「科幻電影和科幻文學」關係的討論。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他向公眾解釋「2015年北師大首招科幻文學方向的博士」的含義。「從2003年至今,『兒童文學和科幻文學』作為學術方向在北師大存在了11年。」吳巖笑言,「學校明年招博士和電影熱無關,只是因為我具備了博士招生資格。」
  • 群雄逐鹿、未來已來——32部倒逼現實的經典科幻電影
    回覆:「VIP」即可獲得一個「愛奇藝、優酷及迅雷會員帳號密碼」我們在這裡整合了32部科幻電影,裡面有不同的類型
  • 喜劇科幻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已定檔春節大年初一
    最近又有一部重量級的喜劇電影宣布定檔那就是一代影帝黃渤和喜劇界的新星沈騰聯手主演的喜劇科幻電影《瘋狂的外星人》這一部電影將在2019年2月5日播出將喜劇和科幻兩大元素結合起來還是比較新鮮的題材當然難度也非常大
  • 假如沒有劉慈欣,中國科幻電影會怎樣?
    作者:八碗最近,劉慈欣的粉絲和中國科幻電影的粉絲都頗為欣喜,因為大劉老師的兩部最知名的作品連續釋放出重磅消息:《球狀閃電》作為劉慈欣作品中知名度僅次於《三體》的小說,正式宣布與壹同影業達成合作,即將開發電影。
  • 不得不看的科幻電影丨電影推薦:五部科幻佳片
    不要用專業眼光去審視電影,每部電影都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是否能引發你的心理活動頭號玩家(動作 / 科幻 / 冒險)虛擬VR的另類玩法,大膽的幻想了近年大火的VR遊戲未來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把一個商業片中所有的特效情懷和愛,結合的完整而徹底。
  • 15部科幻電影是極好的悼念
    15部科幻電影是極好的悼念自瑪麗雪萊時代以來,科幻小說類型已經擴展和發展了幾個世紀,像Lovecraftian怪物的卷鬚一樣傳播和散開。特別是科幻電影和電視節目都聚集了一個巨大的粉絲群,遍布全球,團結了一個粉絲世界。但與每種類型一樣,各種條目中的一些標題,主題,圖案和基本情節元素總是重疊。
  • 四部不容錯過的科幻動漫電影
    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最近幾年才出的新片,它們或許比較小眾,但同樣讓人拍案叫絕。以此為標準,我挑選了四部科幻動漫電影,即便你不是動漫控,它們也依然不容錯過。  《夏日大作戰》(Summer Wars)
  • 中國科幻電影新元年
    一是市場對口碑的反饋速度越來越快,大年初一首日口碑出爐後,《流浪地球》一片在春節期間豆瓣8.0以上、貓眼9.0以上的口碑優勢,迅速引導了票房和排片逆襲,僅到春節檔第三天,該片排片便從首日的11%提升至32%以上,並一路完成票房反超。另一個重要信號,則是國產科幻片的強勢崛起。國產硬科幻大片超出觀眾預期的品質,成為票房逆襲的一大原因。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在《飛向太空》面前,一切科幻灰飛煙滅提到科幻,腦子立馬出現了兩部電影,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導演的《飛向太空》,都是大師之作,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想到這兩部,一美一蘇,相似而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