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網絡劇 VS 科幻電影,未來誰更「猛」?

2020-11-19 澎湃新聞

科幻網絡劇 VS 科幻電影,未來誰更「猛」?

2020-11-03 0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2019年我國科幻產業總值658.71億元。其中,科幻影視整體比前一年有所下降。而科幻網劇17部,可統計的點擊量為137.19億次,總產值應超過20億元,」11月1日,在2020年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發布《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時表示。

有人提出,隨著科幻網絡劇的粉絲數量驟增,科幻電影似乎已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而未來網絡劇可能比電影大片「猛」多了。那麼,業內人士對科幻網絡劇的未來發展方向是否看好;這種網絡劇的科學「含金量」中「科」多還是「幻」多?

科幻電影和科幻網絡劇有交匯也有不同

「我認為科幻電影和科幻網絡劇主要可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目前科幻網絡劇更多是以科幻為引子描繪人情世態,但其容量大,將來可用以闡述比較複雜的科學原理或假說,塑造科技工作者的形象。」北京電影學院高精尖影像創新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黃鳴奮教授告訴記者。

將科幻網劇與科幻電影相比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作協理事、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組委會主任李凌己認為,「它們就像兩個有交匯的圓,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現在看來不同的部分還要略大一些。」

李凌己解釋道,不同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時間性與空間性不同,科幻電影的時間性與空間性比較強,我們須在特定時間、空間去影院欣賞,而網劇則是突破時間性與空間性的,特別是空間性,只要有網絡,你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觀看,這也是網劇最大的魅力之一;二是觀看感受不同,看電影的感受與看網劇的感受一定不一樣,看電影的感受是看網劇輕易替代不了的,一部分影迷除了看電影的內容,也享受觀影的感覺;三是長度不同,電影長度與的容量有時間限制,但是網劇因為可以多集連續呈現,時間限制就少很多。所以二者雖有重和,但是更是互補、互相促進的關係,由於其可滿足不同要求的科幻迷所需,未來是會長期和平共處的,因此,對二者的未來同樣看好。

「電影和網劇是兩種不同的產品,前者是在整個製作過程中猶如在摸黑前行,最後上映面對市場才知道判斷對否,而網劇是直接面向平臺的,平臺購買了就可以安心拍攝製作,因此,如果沒有疫情的情況下,電影也要比網絡劇在內容上更謹慎,製作速度更慢一些。」中國科普作協科幻電影專委會委員常洪松表示。

「科」多還是「幻」多不能標準化界定

對於今年科幻電影受疫情影響有所滑落,會不會給科幻網絡劇帶來新的契機?李凌己表示,「這跟此次疫情有一定關係,可能促使部分題材優先推出網絡版,但是沒有必然關係,在疫情前國外的科幻網劇就比較多,它更是一種觀看方式的改變。」

「科幻沒有特立獨行的價值觀,唯一不同的是表達方式。阿西莫夫曾說『可能科幻迷是爭吵最多的』,因此無論是科幻影片,還是網絡科幻劇,其科學『含金量』中『科』多還是『幻』多,是不好標準化的界定,這與受眾的需求有關,具體到作品可以多元化呈現。」11月2日,在國內外科幻影片展映暨科幻電影論壇上,著名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協常務理事星河指出。

李凌己說,「關於網絡科幻劇的科學含金量、藝術性問題,不能用『網絡』這個形式來簡單界定,它首先取決於劇本的科學含金量與藝術性,其次還與導演的重視程度、投資規模、科學知識的可視化表現的可能性等因素有關。」

科幻劇作如何可以做到引入入勝呢?「科幻影片,常會給人『大片』的感覺,例如《星際穿越》中,黑洞、奇點、五維空間等。要有聞所未聞的科幻點;還要有見所未見的視覺奇觀,這是科幻電影吸引我們很重要的點之一。」中國科普作協常務理事、科幻電影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沙錦飛指出。

科幻導演鬱剛表示,現在拍攝的科幻片是關於未來的紀錄片,很多年之後會發現,科幻中的「亮點」會變成生活裡的日常。我們要用科幻電影講述好中國故事,而這樣的影片需要去寫中國的未來,講述當下的故事,體現人類因為中國這個特殊國家的存向前有一定發展。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原標題:《科幻網絡劇 VS 科幻電影,未來誰更「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蟑潮》和它背後的32部科幻電影,今年科幻網絡電影會井噴麼?
    《蟑潮》的嘗試也讓初入科幻電影領域的大唐星禾明白,未來網絡電影如果想要在科幻類型上做出所謂的「爆款」,也許應該在題材內容和網絡受眾的偏好上做出更加優化的考量。  李卓恆向數娛表示,普遍意義上的科幻電影觀眾其實和網絡科幻電影的觀眾是有一些偏差的,「我覺得網絡電影現在怪獸片的觀眾已經很成熟了,但是科幻片的觀眾還是需要較少。未來項目在策劃端上需要更加清晰分開科幻片和怪獸片。」他說道。 普遍意義上的科幻電影觀眾接受的大多是高概念的科幻片,對於科幻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 科幻電影與科幻文學
    即便如此,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研究「科幻文學」方向的授課老師,吳巖也很難與科幻電影「撇開關係」。在吳巖看來,科幻小說作品有其獨特性,改編成電影成功的不多。「我認為,科幻小說對科幻電影的最大貢獻,是孕育出一批可以在未來拍出優秀科幻電影的讀者。」
  • 《海帶》電影沙龍:探討科幻和網絡大電影的「新聯姻」
    談到《海帶》同網絡大電影的適配時電子騎士表示,「網絡大電影是科幻片很好的選擇,成本較低又有平臺展示的機會,並且在形式和包容性上能給青年團隊更多的成長空間,也具備更大的容錯空間。網絡大電影也需要科幻題材,《海帶》的出現豐富了網絡大電影的類型。」每一種電影類型的成熟都需要無數從業者的努力嘗試,科幻電影在我國還屬於「嬰兒階段」,這就更需要相關創作者為之努力。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流浪地球|三體|科幻|科幻電影
    12月初,在南京舉辦的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上,數個論壇都提及了中國科幻電影當下面臨的困境。簡言之,我國的科幻IP產業鏈現存的問題主要包括內容端缺乏有著科學素養、邏輯思維的編劇,從而缺乏優秀的作品;製作端缺乏硬體設備,更缺乏熟練的實操人才。
  • 關於未來,科幻電影給我們的8個警示?
    好萊塢鴻篇巨製《星際穿越》讓人們重新燃起了對科幻電影的追捧和熱愛。科幻電影從不乏對人類未來生活的展示,雖然有些電影向我們展示了人類非常美妙的未來,但大部分都是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和警告。 儘管如此,科幻電影還是如暗夜中的燈塔一樣,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教訓,設法避開或擺脫科幻電影中展示的人類未來的暗面。
  • 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 | 薦書
    目 錄新版自序導言∣看科幻電影的七個理由與電影結緣為什麼迷上科幻電影科幻電影的獨特價值:反思科學科幻、幻想、好萊塢電影、漫畫我的選擇標準關於本書的若干說明《未來戰士》:終結者挑戰因果律浪漫不分大小,未來不能知道——《記憶裂痕》中的愛情和物理學星際穿越:目前還只是個傳說第三章∣造物者與被造物之間永恆的恐懼和對抗《銀翼殺手》:從惡評如潮到無上經典《銀翼殺手2049》六大謎題:電影文本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 科幻看見未來,科技改變世界
    北京追夢方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學東受邀參與此次盛會,並在開幕式主論壇發表了題為《科幻,看見未來 科技,改變世界——夢想集結網絡平臺打造中國科幻文旅影視產業鏈》的主題演講。追夢方舟公司的展臺也與騰訊華為等企業展臺比鄰,亮相「科技創新新技術新產品展覽(科幻產業展)」。
  • 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科幻十條」 科幻電影未來路在何方
    「科幻十條」因為它是貫穿於整個科幻電影,從劇本創作、製作,再到發行、放映等各方面全過程,另外它不僅是電影方面的事,還結合科技、財政、金融、稅收、保險以及海關等等電影之外的各方面,為未來我們中國科幻電影的創作提供了很好的成長土壤和環境。除了相關的扶持政策,「科幻十條」還提出,要以科幻電影特效技術發展引領帶動電影特效水平整體提升。
  • 新書丨江曉原著《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
    新版自序  / 1導 言∣看科幻電影的七個理由  / 1 與電影結緣 / 3 為什麼迷上科幻電影 / 5 科幻電影的獨特價值:反思科學 / 8 科幻、幻想、好萊塢電影、漫畫 / 10 我的選擇標準 / 12 關於本書的若干說明 / 13第一章∣外星文明:探索、恐懼與不可能的信任
  • 一部可以預知未來的科幻電影《降臨》
    許多人都希望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看看自己的未來究竟活出了怎樣的人生,早前有一部由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預見未來》講述了一名魔術師運用自己能預知未來的特異功能拯救了世界的故事,這樣的熱血英雄夢大家應該都有過,可是當你發現你的未來會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是選擇接受,還是選擇一條新的路呢?
  • 「科幻十條」,點燃國產科幻電影
    日前,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聯合發文,提出要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明確了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未來,隨著「科幻十條」落地,業內人士認為,整個科幻電影產業或將進入創作生產蓬勃期。
  • 41位科幻電影大神為卡梅隆正名,科幻電影聖經《詹姆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科幻不是兒戲,更不是爆米花.
    這部9.2分紀錄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41位科幻電影名人堂大佬為卡梅隆正名,科幻電影不是兒戲,也不是爆米花。紀錄片共分六集,分別是《外星生命》(Aliens)、《外太空》(Space)、《怪物》(Monsters)、《黑暗未來》(Dark Futures)、《智能機器》(Intelligent Machines)和《時間旅行》(Time Travel)
  • 科幻懸疑電影《設計未來》宣布定檔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10月30日記者從省文化部門獲悉,科幻懸疑電影《設計未來》官方宣布定檔2020年10月26日,目前正在全國上映。《設計未來》集科幻、懸疑、愛情、犯罪於一體,是近年少見的類型,緊張的節奏和恰到好處的特效令觀眾沉浸在故事中體會電影的魅力,此前已經在中宣部數字節目管理中心進行了農村公益放映,獲得了觀眾的高度認可。《設計未來》由河南獨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行,導演郭明爾,主演駱達華、鄒廷威等。電影故事引人入勝,可以預知未來的能力者滿天星解救了身陷追殺遊戲的女孩唐荷,之後自己也被捲入這場追殺。
  • 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由這些青年導演守護
    科幻電影,是全球乃至每個國家電影市場中非常重要的類型。《星球大戰》《星際穿越》《銀河護衛隊》《盜夢空間》《阿凡達》……當我們說起科幻電影,我們完全可以列出一個全球TOP100名單,但名單裡,沒有中國科幻電影的身影。 迄今為止,中國大陸還未出現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長片。科幻迷、電影人曾把2016當作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來又把希望寄托在2017上。再後來,是2018。
  • 中國科幻電影人籌謀《未來星球2049》
    據新華社電「中國科幻電影懇談會」26日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來自電影界、科技界的專家學者熱議正在籌劃中的科幻電影《未來星球2049》。他們紛紛表示,期待打造一部中國特色的科幻電影,將昂揚的中國展現給世界。
  • 《最後的日出》國際電影節斬獲開年科幻第一獎 優酷推動網絡電影...
    《最後的日出》講述了一個未來世界的故事。  《最後的日出》由優酷電影、聯瑞影業、少年派影業等聯合出品。其中聯瑞影業作為傳統影業優秀公司,具備出色的出品、發行能力,少年派影業也是在院線電影行業裡深具內容出品、宣發經驗。優酷未來的網絡電影內容出品策略將會以合制為主,與影視行業最優秀的內容團隊合作,推動網絡電影內容品質的精品化與類型創新多元化。  網絡電影自誕生五年來發展迅猛,但也遭遇了題材過度「妖魔化」等發展瓶頸,急需轉型。
  • 當科幻與懸疑硬碰硬,網絡大電影《復仇者》國內首試水
    2014年網大這一概念被提出,自此網絡大電影開始風起雲湧。
  • 超驗駭客:科幻電影與人類的未來
    今天去看了超驗駭客,科幻電影史上又一個裡程碑式的思想飛躍,從電影院回來到現在,一直在思考人類的未來,心情十分激動,久久不能釋懷。
  • 一周科幻電影推薦《滅絕》:人類VS外星人,誰才是真正的入侵者?
    由《降臨》編劇埃裡克·海瑟爾執筆,美國知名喜劇演員、《驚天魔盜團2》女主麗茲·卡潘領銜主演的科幻電影《滅絕》於今年年初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現可登陸咪咕視頻客戶端觀看這部影片!導演用抽絲剝繭的敘事方式,為觀眾呈現一個了不落俗套的科幻故事,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這部精彩的科幻片吧!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這不代表哪個更優於哪個,都是我的心愛的影片。前者太過著名,雖然也會被冠以晦澀的影片,但終歸還是基於有邏輯的電影語言,能較為理性的分析,也能獲得更多人的關注。而後者一上來就打破了對電影語言地固有的認知,以電影本身去表達精神思想,這也逼迫觀眾必須主動地去靠近體會,因此喪失了大批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