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一場疫情,讓眾多企業清晰認知到加快數位化轉型,以應對不確定性。這一趨勢,倒逼著所有的企業不得不轉型。
但是,更多企業卻不知該如何邁向數位化轉型之路,這也成為一大研究課題。
11月6日,在2020金蝶雲全球大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做了《擁有數位化能力》的主題演講,結合理論與案例,為企業提供了轉型新思路。
她提到,數位化的本質就是重構現實世界成為數字世界,具備三個特徵,即聯接、融合、當下。對於各個領域的企業來說,數位化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數位化使企業保持原有的競爭優勢的時間會縮短,這不僅僅發生在技術領域,而是鏈入到所有產業,對所有產業進行新的組合。
那麼,對於企業來說,該如何邁向數位化轉型之路呢?她表示,企業在轉型路上需要具備六個關鍵認知和四點基礎準備。
六個認知,是一切都正在轉化為數據、聯接比擁有更重要、可信與開放協同是關鍵、從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以及顧客主義、長期主義兩個主義。
四點改變,也是基礎準備,是挑戰自己,做好自己,還要能做到利他方能利己,最後就是要認識到數位化這是一個過去的結束,但也是新的開始。
她認為,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認知與改變,放棄原有的優勢,企業在邁向數位化轉型的路上才能擁有數位化能力,迎來新的可能性。
以下為陳陳春花的演講速記,鯨犀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與整理:
陳春花:2020年春天開始,我們每個人突然懂得了一件事情,就是在線化、數位化其實是必選項。經過這次疫情之後,相信每個人都很清楚的知道已經伸出在數位化、在線化當中。所以,對於每個企業來講,擁有數位化的能力,應該是今天最基本的能力訓練,也是一個企業的基本功。
一、數位化的本質
數位化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其實,這個概念最重要的是通過連結實現各種技術創新,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把現實世界在虛擬世界中重建。所以,數位化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就是重構現實世界成為數字世界。
二、數位化的特徵
那數位化的特徵是什麼?通過三個概念來看:
第一,就是聯接。它的含義是聯接大於擁有,聯接各種的可能性。這種聯接是通過全新的技術,達到我們看到的所有狀態。當這種聯接,幫助到每個企業、每一個人甚至幫助到了不同的空間,就會看到全新的可能性,這是數位化帶來的第一個變化。
第二,是融合,這是指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融合。比如,數字孿生是指通過數位技術物理狀態的能夠模擬出來。整個數位化更大的特點,不僅僅是數位技術模擬,更重要的是它把現實世界跟數字世界進行融合。
第三,稱之為當下。也就是指所有的變化在數位化的影響下,不僅僅是變化的本身,還有變化的速度。如今,我們我們所討論的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的任何東西,在數位化時代會發現它不存在這樣的時間概念,反而是把時間放在了當下,然後朝著未來去努力。所以,所有的變化就不僅是變化,而是加上變化的速度帶來的時間衝擊。
三、數位化對產業價值的意義
我們發現,數位化帶來的衝擊其實是非常巨大的,與以往所講的工業化時代不同的是,數位化時代引發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帶來的變化時間軸在縮短,加入數位化化跟移動技術之後發生了巨大改變。它使企業保持原有的競爭優勢的時間會縮短,這不僅僅發生在技術領域,而是鏈入到所有產業。
借用一個創新的定義。創新可以定義為一種生產函數,也給企業家下了定義,企業家的職責就是要實現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
因此,之所以會認為數位化的影響非常大,就是因為數位化是可以通過各種形式源源不斷地滲透到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環節,然後去誕生一些新組合。
這種新的產業組合,就是所謂的數位化對產業化的重新定義。也是因為這樣,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因為數位化的到來,幾乎每個行業都可以重新做一次。
四、企業數位化必備的六個關鍵認知
接下來是企業在數位化時代,需要訓練的關鍵的認知能力是什麼,才能使企業能夠不會把原有的核心競爭能力變成一種障礙,能夠幫助企業在數位化帶來的變化中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我認為有六個關鍵認知:
1、一切都正在轉化為數據
舉例來說,我們之前去餐廳的時候,要知道那家餐廳比較好,得去借鑑別人的推薦,但是今天去到任何城市,要選擇一家好的餐廳和好吃的菜,就非常容易,只要打開大眾點評就可以了。從中可以看出,數據分析給我們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幫助。
其實,數據對於企業有兩方面的創新價值,一是模式的創新,一是效率的提升。比如,騰訊的數字能力加上醫療診所,就有了全新的方向叫AI輔診,將數位技術應用於整個診療診斷當中,就可以得到更加準確的診斷效率,且還能達到實時高效。
所以,當騰訊的數位技術與醫療診斷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可以覆蓋很多的病種,也能高效地幫助確診的正確性,還可以使醫生借鑑數位技術提高診斷效率。
2、聯接比擁有更重要
數位化的環節當中,根本的特徵就是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動態特徵,就需要企業不斷地迭代跟優化。
回看過去的半年,可以看到有些企業其實是撐不下去的,但有些企業卻可以存活下來,甚至部分企業在逆境中還能逆勢增長。
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快速行動的原因就是,他們有能力做迭代優化。同時,企業也有能力集合更多的智慧面對疫情,面對不增長環境能獲取增長,這一動態的增加迭代優化以及集合智慧,就需要企業懂得一個最重要的認知,即聯接大於擁有。
今天,很多不同行業的企業,都具備一個新的創新方式,常常被稱之為跨界顛覆。跨界顛覆的出現,就是因為應用了數據,且進行有效地挖掘,並將其運用到給客戶創造價值當中去。
比如,滴滴出行就是顛覆了計程車行業,特斯拉顛覆了傳統的汽車製造業,亞馬遜打造了全新的零售業。這些企業的出現就是因為他們可以有效挖掘數據並運用數據,也就出現了跨界,恰恰也是聯接大於應用。
3、可信與開放協同是關鍵
第三個準備就是,要建立信任開放協同。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的企業尤其是過萬億市值的企業,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其實共同的特點都是構建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協同、更加共生的體系。今天,這些超過萬億市值的企業,共性的特點就是生態圈的構建、強鏈能力、協同優勢。因此,企業在認知上必須要求開放協同。
4、從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
在研究數位化對企業的影響當中,可以看到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在過去的戰略中,企業關注的是自己的初心,以及所擁有的資源與能力。但是,來到數位化時代,變化的是企業需要關心自己的客戶,從顧客的概念去看,就需要企業理解想做什麼,如何給顧客新的意義,這不在於企業有多少資源與能力,不在於跟誰聯接。
對於企業而言,可做的東西也不再受限於行業,而是可以跨界合作,整個的戰略空間因為數位化被重新定義了,所以邏輯也就從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
5、顧客主義
顧客主義重要強調的是企業要為顧客創造價值,也就是說,在數位化帶來的所有變化中,唯一不變的就是顧客價值。企業只有回歸到顧客價值的時候,才能夠創造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所需要的價值空間,而整個企業的發展也跟為滿足顧客需求所做的變革是保持一致的。
早先的時候,工業基礎的一個典型模型——福特製,它的出現源於能夠通過一個生產模式完成大規模製造的能力,讓整個生產滿足消費,這稱之為生產變革。
隨著企業以及社會需求的發展,消費推動生產變革,也叫消費變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豐田創造的製造模式,不斷地通過消費滿足顧客需求,而後組建跟生產,也使得豐田所代表的製造模式引領了很長時間。
到了數位化的時代,生產和銷售的邊界被打破,要求生產跟消費之間是下同的,這就是協同變革。典型代表是海爾創造的人單合一模式,解決了生產跟消費如何合一的問題。
因此,在數位化完全變化的環境中,讓企業擁有創造價值的可能性,這就要求企業能夠回到顧客
價值當中,而為滿足顧客需求所做的變革就是過去企業整個演變過程中的一個核心。
6、長期主義
在整個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最確定的就是企業的長期主義價值。這個長期主義的價值觀就是企業能不能夠真正把技術、變化、所有的努力能夠推動到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進而推動每個人的成長,賦能到產業環節當中的每個價值觀。
我們看今天的華為,它的5G技術其實就是推動無處不在的聯接。當然,面向物聯網打造非常明確的無線聯接技術,使我們每個人、每個產業、每個企業都在這樣先進的技術幫助下,能夠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完成更大的成長的可能性,這也是我們在理解長期主義的一個非常明確的價值概念。
五、數位化轉型需要的四點改變
最後一點就是,企業如果想邁上數位化轉型之路,還需要對自身做四個根本的改變需求:
第一,就是挑戰自己
我們非常清楚,數位化帶來的根本性的變化就是產生一種全新的可能。當企業基於過去的認知實際上找不到未來,因此基於自己的根本要求就是挑戰自己。企業如果不能放棄自己過去傳統的經驗,放開自己的空間去迎接新的知識和新的可能性,恐怕最後沒有辦法讓企業走向未來。
第二,做好自己方可共生
在數位化這一背景之下,會發現無論長期主義還是顧客主義,都要求企業要有開放共生的協同,這樣才有機會生存下去。如果企業不能真正的做到共生協同,就沒有機會在巨變的環境下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而這種共生協同的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企業要致力於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有能力為別人創造價值。
第三,先有利他方能利己
數位化帶來的最大的一個變化,讓我們更接近於自然的狀態,那就是萬物互聯一體。這次疫情期間,最大的感受就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這是一個共生的狀態,因此先有利他方能利己。
第四,引用一句話「這是結束,這是開始」
我們來看微軟的變化,他們承認自己錯失了移動時代,但是他也承認必須開啟一個雲時代。所以,在今天我們一定要理解自己所做的努力,可能都要接受這一時間裡,它是一個結束。但是,必須有能力在這一時間點,開展新的開始。
這四點的改變,就是企業可以邁上數位化轉型之路的一個基礎準備。
最後用一句話結束,「那些活在未來的人們所能夠做的就是與現在的自己做鬥爭」。我想,企業能不能真正的邁向數位化,其實取決於願不願意面對自己、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取決於企業是不是還停留在原有的優勢與過去的認知當中,而不願意放棄這些優勢,迎來新的認知可能性。不過,企業只要願意不斷地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戰的時候,邁上數位化轉型之後就必然能帶來新的可能性。
鯨犀是雷鋒網旗下新的業務單元,關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技術、市場的行業動向,聚焦企業轉型案例的報導,以產業網際網路時期需要轉型的企業視角,來記錄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為所有想要在智能時代完成轉型、升級的企業提供思路。同時,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鯨犀還會定期組織沙龍、閉門會、線上公開課等多種活動,向有升級再造意圖的企業、以及提供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平臺公司提供一手資訊和交流合作的機會。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