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新疆新聞9月3日電(李存玲 艾肯江•安尼娃)呼圖壁縣石梯子鄉白楊河村有一名遠近聞名的哈薩克族繡娘木孜拉•努依坦,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依靠刺繡技能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了新疆工藝美術大師,還成立合作社帶領牧區的姐妹走出家門走上致富路。
木孜拉•努依坦:「丫頭,針碼大了,針碼稍微調小一點,要不然不結實。」
瑪依拉古麗:「好的,調一下。」
木孜拉•努依坦出生呼圖壁縣石梯子鄉白楊河村,高中畢業後的回到村上,嫁給了在鄉上草原站上班有著穩定工作的丈夫後,就過起了天天圍著鍋臺和孩子轉的日子。
木孜拉•努依坦:「我在家裡面花老公的錢,我自己感覺我地位低,我每次出去買個化妝品、買個什麼的、娃娃小要錢,老公總是皺著眉頭就說你們女人咋這麼愛花錢,然後我就為了爭這口氣。 」
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木孜拉•努依坦找到在服裝廠上班的工作,但沒幹兩年,服裝廠就關門倒閉了。失去工作的她不願再重複以前的生活,想憑藉自己雙手自食其力,和丈夫商量後,一狠心賣掉了家裡的一頭牛,又東拼西湊的借了兩千塊錢到烏魯木齊一家服裝學校學習服裝設計。
木孜拉•努依坦:「我們當時在邊學習的時候就是錢比較緊張,早晨就是吃一個饢、喝點茶、中午就吃飽肚子,到晚上肚子餓了的時候就吃個西紅柿、喝點開水,就這樣子。 」
服裝學校學習時上午是理論課,下午是實踐課,學校會提供一點練手的原材料,但是對於想拼命汲取知識積攢經驗的木孜拉•努依坦來說根本不夠。對於吃飽飯都是問題的她,買製作衣服要用的布料、拉鏈、扣子就成了難題,可是不放棄的她很快就想到了辦法。
木孜拉•努依坦:「我每次回家的時候,到娘家、親戚朋友家,把他們箱底子裡面的布都拿出來,我說免費的給你做,然後做完以後等下個星期回來我把做好的衣服給他們送過來,他們就給一袋子麵粉、一籠子清油,這樣子我拿回去再給家裡面,就這樣子緊湊的學。」
這樣一舉兩得的做法,讓她練了手藝還給家裡解決了點實際困難。半年後,學成歸來的她想回到白楊河村開服裝店,沒有租金和場地,她就借了鄰居的兩間土房。
木孜拉•努依坦:「當時那個房子特別破舊,我們打掃了一下然後就是裡面我們住外面是搞得裁縫店嘛,夏天的時候一下雨外面下大雨,房子裡頭就下小雨,我們就用塑料布,房頂子(上)塑料布就遮上,那個房子我們一住就住了兩年。」
因為沒錢提布,一開始她只能掙點服裝製作的手工費,做個褲邊1塊,做條裙子4塊,就這樣慢慢的攢錢,等攢夠200元就去烏魯木齊批發一些布料回來正式開起了服裝店。
木孜拉•努依坦:「就是早晨早早的坐班車,那時候石梯子才一趟班車,然後走到呼圖壁,在到烏魯木齊大西門把布買上,自己帶的就是饢,帶的水,就捨不得吃,因為錢少嘛,大袋子、小袋子扛到火車南站,然後坐班車到縣城也天黑了,天黑以後我們就住到老鄉家,第二天才能到石梯子。」
越努力,越幸運,1997年,呼圖壁縣大批牧民下山定居,幾乎家家戶戶要訂做窗簾,木孜拉•努依坦的服裝店的窗簾都由她自己設計,還採用了宮廷式窗簾的做法,不僅有民族特色,價格還便宜,一下子接到了很多訂單。
木孜拉•努依坦:「我想的人家既然到我這來進貨,那我就按時給他完成,害怕這各生意被別人搶了嘛,讓別人他拿到縣城,拿到別人店裡面做,我就加班加點,不分白天黑夜的在做,為了多掙點錢。」
生意越來越好的木孜拉的服裝店聲名遠揚,不僅各鄉鎮的哈薩克族群眾紛紛前來訂做,連縣城的居民也慕名而來。
2010年,開服裝店掙到錢的木孜拉•努依坦想著要繼續提升自己,參加了縣婦聯和科協組織的兩次創業培訓班後,讓她深刻的認識到單憑自己服裝小店的單打獨鬥是最初級的方式,要想做大做強就得搞合作社,抱團取暖,規模化生產,可剛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
木孜拉•努依坦:「在很多婦女當中,只有十五個人站出來說來跟我一塊幹這個合作社,有些人的老公,就直接就說,木子拉一塊搞刺繡有什麼出息,能掙什麼錢,說的她能給你給錢嗎?當時我為這個事情哭過很多次。」
2011年5月,木孜拉還是說服了村裡的15名婦女共同成立了呼圖壁縣沙木哈爾民族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這是呼圖壁縣第一個由哈薩克族發起成立的農民合作社,木孜拉說,沙木哈爾在哈語中就是「飛翔」的意思。
合作社成立後,木孜拉•努依坦加班加點自己設計,她大膽的將從杭州學回來的蘇繡和哈薩克族繡法相結合,做出來的產品款式新,工藝好,知名度也越來越高,但是遇到大的訂單或是要的著急的訂單就接不了,人員少,設備少。2011年,在婦聯的幫助下申請了5萬元的項目資金和10萬元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
木孜拉•努依坦:「我在最需要資金、最需要擴大的時候,這筆資金確實是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然後我就從40平方米的小店一直擴大到80平方米,然後進的新設備,我就是朝前邁了一大步,也有了我這個發展的信心。」
在木孜拉•努依坦的創業路上,黨的各項好政策如一場春雨,及時澆灌著這些哈薩克族婦女的夢想,政府多次組織培訓讓她學會技能、懂得管理、敢於創新,而項目資金補助更是為她的創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木孜拉•努依坦本人堅信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她開始給石梯子鄉、雀爾溝鎮、大豐鎮等鄉鎮的農村婦女免費教授刺繡技藝,現在已經有300多名通過免費培訓的婦女加入到了她的刺繡合作社。
木孜拉•努依坦:「是國家的好政策,是我一個家庭婦女發展到現在,我有責任、有義務去就是培養更多的家庭婦女從事這個刺繡行業,在家門口也能掙錢。免費培訓的想法就是,能讓婦女都有一技之長,然後通過她的技能增加家庭的收入,讓日子過的越過越好,就是不問老公要錢,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財富。」
據了解,沙木哈爾合作社自成立以來,所生產的產品不僅有花氈、服裝、抱枕、沙發巾、坐墊,還有各種各樣旅遊紀念品。產品銷到克拉瑪依、烏魯木齊以及喀納斯等景區,甚至走出了國門銷往了哈薩克斯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木孜拉•努依坦根據這個要求也給在農村發展的自己制定了奮鬥目標。
木孜拉•努依坦:「現在截止目前已經開了兩個刺繡廠,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我們準備開一個服裝廠,我現在這個兩個廠的經濟效益非常好,因為我們的產品全疆各地都有銷售,然後又銷到哈薩克斯坦,我們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服裝廠這塊兒打造我們本地的品牌,能帶動更多的婦女增收致富、走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