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曹丕留下五位名將,只一人在,司馬懿都不敢篡權

2021-02-13 二十四近代史

千百年來,我國封建王朝尊崇儒家忠君思想,所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屢做不忠君主之事的行為,屢遭儒生痛斥,這使得曹操背負著奸雄、漢賊的罵名,不過曹操能夠成為一方霸主,也有其過人之處。

曹操最大的優點是才能出眾和愛惜人才,他為了招攬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和唯才是用,注重人才的能力,但不注重人才的品德,即使一個人品行不佳,只要才能好,在曹操看來就是可用之才,正因為如此,曹操帳下聚集了大量的人才。

曹操也為曹丕留下了很多人才,但曹丕卻沒有利用好他們,尤其是曹操留下的5員猛將,都被曹丕害死了,否則司馬懿不敢篡魏。

1、曹真

他是曹操的養子。曹真生父募兵的時候死了,所以曹操感到羞愧把他收為養子。並且由於曹真作戰勇敢,被允許加入虎豹騎。後來參加漢中戰役,並在戰鬥中有不錯的表現。曹真後來受封鎮西將軍,都督雍涼兩州的軍事。他還曾經率軍擊敗了羌胡聯軍,擊敗吳國將領孫盛,抵禦蜀軍的北伐。他稱得上是戰績彪炳,後來因病早逝。

曹丕死後,曹真屢次率魏軍抵擋諸葛亮的北伐。曹真指揮張郃去街亭大敗馬謖,後又在陳倉部署郝昭防守,讓諸葛亮寸步難進。可惜曹真於231年因病去世,曹真不死,根本輪不到司馬懿掌兵。

2、曹休

曹魏大將軍是曹真,曹魏的「大司馬」就是曹休。曹休年輕時非常受曹操的賞識,被曹操贊為「曹家千裡馬」。

太祖謂左右曰:"此吾家千裡駒也。"使與文帝同止,見待如子。常從徵伐,使領虎豹騎宿衛。——三國志

曹操讓曹休陪在曹丕身邊,看待曹休就跟看待自己的兒子一樣。後來,也把曹休提拔為「虎豹騎」的將領。漢中之戰時,曹休曾率軍用計擊敗蜀將吳蘭,讓後續的張飛和馬超無功而返。

曹丕繼位後,曹休因為和曹丕關係很好,加上本身又是宗親,自然就會被委以重任,曹丕甚至讓張遼、臧霸做曹休的副將。曹休也沒有辜負曹丕的信任,屢次擊敗東吳,很多東吳的將領都投降了曹休。

但228年,曹休在魏吳石亭之戰中被陸遜吊打,魏軍慘敗,曹休自己也身負重傷,不久便去世了。

3、張郃

張郃,歷經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帝王,是最後的一位「五子良將」。

張郃在官渡之戰後歸降曹操,當即就被曹操提拔為將軍,頗受重用。張郃也為曹魏屢立戰功,在曹魏軍中的地位甚高。

漢中之戰中,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魏軍心大亂,是張郃頂住壓力,臨危不亂,率領魏軍穩步後撤。曹叡即位後,張郃在街亭大敗馬謖,讓諸葛亮大軍退回蜀漢。張郃也此次被曹叡增加食邑一千戶,成為五子良將中封邑最高的一位。

張郃的死成為了千古謎團,張郃死時,曹真、曹休都已去世,歷經三帝的老將張郃,似乎成為了司馬奪魏的最後一塊絆腳石。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堅守不戰,蜀軍糧盡後撤退。但司馬懿命令張郃前去追殺蜀軍,張郃追到木門谷時,被蜀軍亂箭射死。

第4人

于禁。于禁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個人能力在曹營中出類拔萃,他很早就經王朗引薦,投靠到了曹操帳下。隨後曹操的各場大戰,如下邳之戰、官渡之戰、天柱山之戰等,于禁都有參與,並且表現不俗,建立了赫赫戰功,並深得曹操信任,曹操還常讓于禁替自己帶兵徵戰。

于禁顯赫一生,但卻因為投降關羽而晚節不保。當時關羽攻打樊城,曹操派禁率兵去救援曹仁,但被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了于禁。遭關羽擒獲後,于禁選擇投降了關羽,直到關羽被東吳擒殺後,于禁才被東吳解救,並送還了曹魏。于禁回到曹魏後,已是物是人非,曹操已經去世,曹丕成了曹魏新的國君。

因為于禁投降關羽這一汙點,很不受曹丕待見,曹丕的態度也影響到了曹魏大臣,他們常在于禁身後指指點點,嘲諷于禁。最致命的是,曹丕讓于禁去看守太廟,卻讓人在太廟內畫于禁投降的壁畫,于禁看到這一幕後,頓時羞愧悲痛交加,不久就鬱鬱而終。

第5人

是曹彰。曹彰曹丕的弟弟,也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他很早就加入軍隊,跟隨張遼等名將四處徵戰,而且他獨立帶兵作戰的能力也相當不俗。由於曹彰的志向是做大將軍,所以曹操將他排除在了世子人選之外,他也沒有和曹丕爭奪皇位的意願,但有一個手握重兵的弟弟,本身對曹丕而言就是一個威脅,所以曹丕將曹彰召回都城,並將曹彰殺害。

曹彰也是一個很年輕的將領,若曹丕不將他殺害,他必會成為曹叡、曹芳最倚重的大臣,他們也會讓曹彰替自己統兵徵戰,這樣就可以防止司馬懿壯大,而且有曹彰在,司馬懿也不敢做謀逆之事,可惜的是,曹彰被曹丕害死了,同時留給了曹魏江山一個巨大隱患,最終導致司馬懿竊取了曹魏江山。

相關焦點

  • 曹操為曹丕留下了哪些人才遺產?他們又為何沒能阻止司馬懿的一家獨大?
    ID:shuosanguo曹操為曹丕留下了哪些人才遺產?他們又為何沒能阻止司馬懿的一家獨大?曹操是留下了一筆優秀人才遺產來輔助曹丕的,這些人才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用以對付司馬懿。他們真正的作用,就是協助曹丕治國,因為這些人才中就包含著司馬懿。至於在三十年之後,年近70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只是曹魏政局變化所導致而已。那讓我們看看,曹操在死後給曹丕留下了哪些優質人才,而這些人才為何又無法在30年後阻止司馬懿的政變行動呢?
  • 曹操給曹丕留下兩員猛將:他倆沒死,司馬懿父子不敢篡位!
    司馬家是三國最終的大贏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正是司馬懿。史書中的帝王將相在體貌特徵上總有一些異於常人之處,司馬懿的特點就是鷹視狼顧,相傳具有這種面相的人往往謹慎多疑,心懷不軌,有帝王之志。 曹操也聽說過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但不確定真假,於是派人召司馬懿前來議事,隨便聊了幾句之後便讓他退下。司馬懿沒走幾步,曹操突然說:「仲達,還有件事兒」。
  • 曹丕為何不聽曹操的警告,執意重用司馬懿?
    曹魏失國,根源就在曹操對司馬懿的徵辟和曹丕對司馬懿的重用,為什麼明知司馬懿不願屈就於自己,曹操還是執意要招攬司馬懿?曹丕又為什麼沒能延續曹操的態度冷藏司馬懿呢?曹操徵用司馬懿的原因很簡單,司馬懿的才能在當時屬實出眾,為司馬家族的"八達"之首。曹操此時急需人才,通過徵辟的手段,可以將天下的人才都招攬到自己手中,再加上通過"挾天子"吸引的擁漢的士人,為建立曹氏王朝儲備人才。
  • 曹操、曹丕、曹睿這三個人中,司馬懿最怕誰?真實答案你想不到!
    曹操、曹丕、曹睿三人都是英明之主,對臣子有極強的威懾力,不過要問他們三人中,司馬懿最怕哪個,實際上很難回答,因為司馬懿根本不怕他們中地任何一人
  • 曹操留給曹丕的這些大將,為何司馬懿笑到最後,曹丕對他們怎樣?
    他繼位之前,曾發生與弟弟曹植爭位的事,並因此在這兩兄弟身邊還形成了不同的圈子,互相以對方為政敵。再加上曹丕的心胸遠不如曹操寬廣,所以他對當初支持曹植的人都不會重用。除了爭奪儲位使曹魏內部人才分化,還有一些因為其他原因,所以,到曹丕繼位時,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力量已大不如曹操時期。曹操給曹丕留下的能獨當一面的武將:
  • 曹操、曹丕、曹叡都很聰明,為何不除掉司馬懿以絕後患呢?
    先來看司馬懿在曹操時代的表現和地位,官渡之戰前夕曹操已經成為了東漢朝廷的丞相,成功"挾天子以令諸侯",儘管曹操出身於官宦家庭,但他知人善用也非常愛才,經常打聽哪裡哪裡又有什麼人才,哪個哪個人能為他所用。當時司馬懿是河東的青年才俊,父親司馬防在朝中做官,算得上名聲在外。曹操得知消息後派人徵召他到丞相府任職,而司馬懿不想輔佐曹操,但又不敢直接拒絕,於是裝病。
  • 曹丕留下3人防止司馬懿造反,本來萬無一失,可惜都死在了他前面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生前的時候,司馬懿的官職相對較低,所以曹操心裡雖然有忌諱,卻也沒直接將司馬懿怎麼樣。不過,魏文帝曹丕登基稱帝後,司馬懿可謂是平步青雲,逐漸成為曹魏的重臣了。因此,對於曹丕來說,顯然要採取措施防止司馬懿日後謀反。於是,公元226年,曹丕臨終之際,就選擇留下三個人來制衡司馬懿。
  • 魏明帝曹叡登基時才20來歲,根基不穩,司馬懿為何不敢趁機篡位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這是曹操的名作《龜雖壽》中的幾句詩,慨嘆人生無常,歲月易老。結果他沒料到,自己一語成讖。曹操自己活了65歲,在三國時代勉強算是長壽。但他的兒孫輩卻幾乎個個享年不永。曹丕公元220年登基,六年之後就撒手人寰,時年才39歲,只比曹操晚死了6年。他兒子曹叡226年登基,13年後去世,死時才36歲,比他爸爸還要短命,皇帝又換成了兒子曹芳。
  • 曹丕壓制住了司馬懿,也知道他的野心,但是為什麼一開始不殺了他呢?
    洽洽相反,曹丕跟他父親曹操一樣,是比較信任司馬懿的,因為司馬懿的確是一個人才,他文武雙全,其實他內心是瞧不超曹操的,認為曹操出身低微,但自從曹操請他參與曹魏政權後,便深受曹操器重,他還是立過不少功勞的,諸葛亮六出祁山曹丕就是派司馬懿帶兵對陣的,他始終不出兵決戰。當他捉住諸葛亮的一個戰俘後,便問承相的生活起居情況,當得知諸葛亮在軍中事無論巨細都要過問,並且吃飯很少。
  • 曹操,曹丕和曹睿,司馬懿最怕哪個人呢?
    三國人物中,司馬懿在曹魏隱忍一生,最後取代了曹魏,並將天下收入司馬家囊中。司馬懿侍奉過曹操,曹丕和曹睿,但是都沒有過非分之想,沒有造反過。對於曹氏三代人,曹操,曹丕和曹睿,司馬懿到底最怕哪個呢?在公元208年到220年這段時間,曹操給司馬懿的表現機會並不多,除了出使東吳、對曹操遷都投反對票以外,沒有其它拿的出手,更沒有機會掌握軍權,按實力可算幼兒階段。
  • 面對曹操、曹丕和曹叡,司馬懿最怕誰?答案讓人有些意外
    司馬懿怕曹操嗎?應不怕!因他那時地位太低,根本不入曹操法眼。論謀略,曹操手下五大謀士中任何一位,都碾壓司馬懿。論武略,直到曹操去世,司馬懿都沒統過一兵一卒。司馬懿只在曹操晚年時,才以後輩人才佼佼者的身份,被曹操發掘並錘鍊,如跟著曹操去漢中揍劉備等。顯然曹操當時的意圖,是要把司馬懿和劉曄這兩位留給曹丕。這種情況,就註定了司馬懿不怕曹操。相反曹操卻忌憚司馬懿。比如曹操說:司馬懿非人臣的模樣,恐怕早亡圖謀不軌等。但曹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方式,並不是針對司馬懿的,而是針對門閥士族!
  • 曹操死後有幾人鎮得住司馬懿?除了曹丕和曹叡,至少還有五個人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攫取了曹魏大權,自此曹魏幾代人的努力最終都為司馬懿做了嫁衣,可是曹魏勵精圖治數十年,在曹操死後難道就無人可以制衡司馬懿了嗎
  • 曹丕身邊的兩位虎將,若不是兩人去世的早,司馬懿不敢謀權篡位
    而在八虎將中,曹丕時期最為出眾的有兩位,他們一個人的名字便能威震四方,為之後曹操建立大業立下了汗血功勞,所以曹操對他們十分的愛戴。為此手下的士兵對他們都非常的敬佩,畢竟有這麼一個武藝高強的將領帶著他們誰都不怕了。就是這幾位智勇雙全,伸手兵家正常的將軍,就連他們的死對頭諸葛亮也一直非常的欽佩和讚賞。
  • 三國時期,司馬懿蟄伏曹操身邊多年,為何很久都不敢謀反?
    魏國、蜀國、吳國打打殺殺,最後被魏國的司馬懿統一。司馬懿是一個有才華、有智慧、有謀略的狠人,但在曹操在世時卻非常憋屈,甚至在曹操面前裝病裝傻。曹操在世時,他為什麼不敢顯示自己的威風?因為司馬懿沒有機會造反。第一,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從未進入政治中心。
  • 解讀三國:如果曹丕再活二十年,司馬懿還可不可能奪權?
    這三位君主可以說是留下了不少輝煌的成就。可能真的是因為是血脈傳承的原因,所以,他們的兒子比起他們一點都不弱,尤其我們喜愛的一代霸主曹操的兒子。然而,在他的眾多兒子之中最讓曹操欣慰的人,那可能就是曹丕。因為曹丕對司馬懿十分的相信,所以他也沒有一點懷疑,在把自己的霸業交給司馬懿後,十分放心的離世了。既然,他這樣做了,為什麼還是會被說成愚蠢呢?因為,他並不知道司馬懿輔佐曹操並不是自願。曹操在世時,因為自己需要司馬懿的幫助,所以去找到了當時的才子司馬懿。但是,當時的司馬懿並不是那麼喜歡曹操,甚至可以說是討厭,所以也想辦法拒絕了他。而曹操也因此放棄了一段時間。
  • 曹操、曹丕、曹睿這三人中,司馬懿最怕哪個?
    這答案一定是曹丕。好多人覺得司馬懿和曹丕關係好,亦師亦友。這才可怕。伴君如伴虎。 曹操時代身邊文臣武將眾多,曹老闆也壓根不信任這些世族。曹操萬年連荀彧都不信任。司馬懿壓根就沒放眼裡。這就好比上班,董事會開會,你都沒資格參加。
  • 曹叡去世之前,司馬懿一直都是忠臣,為什麼最後會造反
    曹操和曹丕時期的司馬懿曹操和曹丕當權時期,司馬懿一直都是一副「忠僕」的形象。曹操因為司馬懿面相不善,想要幫助曹丕除掉司馬懿。曹丕認為司馬懿一直很勤奮,勸說曹操不要殺害司馬懿,曹操考慮到司馬懿一直忠心勤奮,也最終放過了司馬懿。曹丕繼位之後,司馬懿開始受到曹丕的重用。
  • 司馬家族為什麼能代魏建晉,若曹丕曹睿沒有早逝,司馬懿能篡權嗎
    曹睿託孤司馬懿司馬懿一生經歷了曹操、曹丕、曹睿及曹芳時代,終於在他生命逝去的2年前,尋找了一個機會,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奪取權力,如果曹丕或者曹睿沒有早逝,他們都多活了十幾二十年,那麼司馬家族能不能代魏建晉呢
  • 曹操臨終之前,為何只斬楊修,卻放過了司馬懿?
    我們從歷史的結局當中,都知道了三國的未來被司馬家族所統治,並且「狼顧之相」也是曹操發現的,可為何曹操在自己臨終之前只斬殺了楊修,卻放過了威脅更大的司馬懿呢
  • 司馬懿比楊修更有才華,為何曹操臨死前只殺楊修,卻不殺司馬懿?
    在劇中有一段異常經常的片段,是發生在司馬懿和楊修身上。兩個同樣才華橫溢的人,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辯論大賽。真實的歷史當中,楊修的命運還是比較坎坷的,曹操在臨死之前斬殺了楊修,留下了司馬懿。那麼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曹操殺了楊修,卻不殺比楊修更有才華的司馬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