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轉載自公眾號 企鵝吃喝指南
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談到廣東,撇不開的情愫就是吃。從飲早茶,打開一天的口腹之慾。圍桌坐下後,問位點茶、揭蓋續水、行叩茶禮、睇數埋單…隨意閒適中帶著不成文的規矩。
廣州人飲茶吃點心的歷史已久,稱為「飲茶」或者「嘆早茶」。吃早茶的文化後來傳出了廣東香港,成了粵式飲食代表之一,以至於在歐美,都能找到不少吃「Dim Sum」(點心)、「 Yum Cha」(飲茶)的地方。
如今你去茶樓,再看點心們的出處,既有來自廣東各地的民間小吃,也有北方改良的蒸包面點,還有西方傳入的烘烤甜食。茶客之意不在茶,一隻只點心落胃,也似跟著點心的祖宗四處遊歷了一番。
挑選點心時忍不住花心,畢竟隨便進家店盤盤品種都不少。傳統標配的一盅(茶)兩件(點心)哪裡夠,一席茶喝下,茶素香雜,往往已是三盅七件了。
單看點心皮,就有水晶皮、澄麵皮、燒賣皮、蛋黃麵皮、糯米粉皮、水油酥皮、嶺南酥皮等幾十種。餡料更是數不清的組合:河海陸空、葷素俱備。做法又是蒸、煮、煎、炸、烤、焗一樣不少。
早茶點心據說變化有幾千種,面對長茫茫的菜單,難免選擇障礙。看!
然而萬變不離其宗
經典款永遠暢銷不衰
點 單 指 南
01|鮮 美 蒸 物
02|炸 煎 焗 烤
03|香 糕 甜 點
04|溫 潤 粥 品
05|水 滾 茶 靚
ps:介紹點心的同時,標出了英文名方便海外點單,還貼心為各位寶寶貼出了提示圖標,杜絕燙傷、遠離過敏原、最優化吃相。
01|鮮 美 蒸 物
▼
Har Gow
早茶要是少了蝦餃一定會覺欠了點什麼不是?彎梳型的半透明餃皮吹彈可破,鮮甜整蝦和清脆的筍或者馬蹄粒若影若現,咬一口滑潤彈牙,適中的陷汁鮮而不膩。蝦仁足夠大隻就叫蝦餃皇啦,還有碧綠蝦餃皇、蟹黃蝦餃、雞粒蝦餃不一而足。
說到同樣的蒸餃類,還有蟹黃灌湯餃、筍尖鮮蝦餃、羅漢齋餃…如果有灌湯通常是餡料中拌入了肉皮凍,化成了湯汁的鮮美。掐褶拗成彎梳形,皮韌肉鮮。
▼
Char Siu Bao
小塊、肥瘦適中的叉燒做餡,蒸到頂部裂開三叉口而肉香四溢,叉燒軟嫩飽滿不粘牙。如果叉燒換成雞肉就是歪果仁們都知道的雞包仔(Chicken Buns/Gai Bao Jai),但是感覺雞包仔好像真的在國外比較收歡迎,國內茶樓還真是少見。
▼
Fun Gor
「排排坐,食粉果…」,粉果的受歡迎程度已經進了兒歌。玲瓏剔透的澄麵皮兒包著口感各異的餡料:豬肉、冬菇、筍絲、沙葛、芫荽和炸花生,切丁一定要小而有型,扒拉開來粒粒單獨都有食材本身純正不雜的味道,一起入口又是香氣協調、層次清鮮豐富。我覺得粉果是考量店家水平的,說粉果不好吃的,一定要去一趟廣州。
▼
Siu Mai
說到燒賣,又得牽扯進南北之爭:包的到底是糯米還是肉!?茶樓裡的幹蒸燒賣,麵皮與北方的燙麵兒皮不同,由於加了鴨蛋而呈黃色,張口下掐一個「小腰」;餡料半露為豬肉、牛肉或者蝦肉,為了增加層次也會加入筍粒和香菇(乾物為佳)等,再點綴上一小撮蟹籽。
▼
Lo Mai Gai
糯米裡面包進了雞肉,配著冬菇、叉燒、鹹蛋黃等,再用荷葉裹嚴實成四方形狀,入蒸具蒸熟。荷葉清香和雞肉油香滲入了糯米,兩相平衡,但吃一隻就飽了!
▼
Shrimp
腐皮卷著肉丁、香菇、蘿蔔粒、筍絲、木耳等鮮香之物,澆蠔油蒸軟熟。醇厚濃縮的豆香和鮮味混合。
▼
Egg Yolk Paste Bun
鹹蛋黃、黃油、煉乳等調製而成的內陷,咬一口軟軟松松的外皮,甜鹹平衡的慢悠悠流出來,狼狽的也有,我曾經用手掰然後熱陷飆了一桌。流黃,能體現出蛋黃的鹹鮮度非常重要。喜歡純甜口的,就選奶皇包、蓮蓉包吧。
▼
Chicken Feet With Black Bean Sauce
雞爪先入油炸,再放入豆豉醬料中蒸酥,色澤誘人,皮酥肉軟,膠質濃稠,骨肉幾乎要分離。也有變化用上了蠔油、OK汁等。豉汁是最傳統的醬料,茶點乃至粵菜中使用豉汁的菜式極多,還有豉汁排骨、豆豉鯪魚。豆豉、蒜蓉襯託肉類的甜鮮,如果加了花生香氣更增一分。
▼
Cheong Fun
說到爽滑的腸粉,其實廣東也有很多流派,即使潮州和汕頭的腸粉都不一樣:酒樓裡布拉腸粉比較多,街頭小店則常用鐵抽屜裡刮出的抽屜腸粉。布拉腸粉賣相整齊,做法是把米漿倒在細棉布上,高溫蒸汽下凝結後立刻裹上餡料捲成腸狀,從而成為了韭黃鮮蝦腸、香茜牛肉腸、香蔥叉燒腸、金沙紅米腸…最後澆一勺畫龍點睛豉油勾味道!追求淳米香,還有不加餡料淋芝麻醬的齋腸粉。
▼
"Chan Chuan" Rice Noodles
順德陳村人黃但80年前創製的米粉,相比腸粉更為輕薄、滑韌:薄達半毫米、提起一米不斷。正宗陳村粉的做法非常複雜,從選米不新、洗米耗時、石磨磨米等工序都有嚴格要求,成品吃法蒸、炒、卷、拌、煎都行,然而其實出了陳村,酒店裡往往難以復刻這些複雜的工序,吃得的陳村粉難以作為代表。
02|炸 煎 焗 烤
▼
Lo Bak Gou
提到蘿蔔糕立刻會腦補到XO醬…「在來米粉」漿中加入醃製好的蘿蔔絲等材料製成,加入臘腸蒸好成了腊味蘿蔔糕,加油煎制加XO醬又是一味經典。最好一面煎得微焦、一面保持軟嫩,就像一冷一熱的「單相思」。
▼
BBQ Pork Pastry
酥皮和叉燒愛好者怎麼能錯過:烤熱了出鍋一刻的酥香混著叉燒甜香,卷著外皮烤得金黃油亮露出油脂甜香的叉燒內陷。起酥要有足夠的層次,叉燒也要肥瘦合適。鹹香的酥點還有多汁的蘿蔔酥、咖喱牛肉酥。甜餡酥的代表就是榴槤酥:烘烤之下擋不住的榴槤香,關於榴槤和熱量的愛恨情仇再次又一次升華。
▼
Fried Rice-Dough Packet
金黃色炸過的澄面外皮只有最外一薄層酥殼,柔韌帶微甜,餡料鹹香,填著豬肉碎、韭菜、蝦米、冬菇、沙葛等。這種搭配在我心目中就是自帶濃濃古早味(所以不是每個人都吃得慣)。
▼
Deep Fried Sesame Ball
裹滿了芝麻、炸得金黃的糯米糰:北方叫「麻圓」、廣西稱「油堆」、海南名「珍袋」。酥脆外殼,綿柔內裡,甜餡為主:花生糖、芝麻、豆沙等,也有咬一口到空氣的空心球。
03|香 糕 甜 點
▼
Daan taat
蛋撻普及度已經遠超了早茶範圍,港式蛋撻有酥皮和餅乾狀的牛油皮之分,蛋漿內陷金黃光滑;葡式蛋撻由於蛋液中加入了奶油,烤完會有焦黑斑點。
▼
Cantonese Sponge Cake
馬來的舶來品,變音為「馬來糕」:外皮細密帶麒麟紋,內部像海綿一樣蓬鬆多孔,切面紋理上層疏鬆垂直下層沉漿細密。揭開蒸籠蓋子就是雞蛋和黃油的甜香。
▼
Water Chestnut Cake
廣州西郊盛產荸薺(馬蹄)。馬蹄粉和馬蹄肉粒拌入糖水蒸製,口感清甜帶著爽脆。馬蹄有祛溼清熱功效。做法異曲同工的還有倫敦糕、芋頭糕、綠豆糕、椰汁糕、蘿蔔糕等。
04|溫 潤 粥 品
▼
Congee
在中國有4000年歷史的粥 ,仿佛每個地區都不能少。廣式粥講究米水交融,米粒半化,細柔順膩。早茶常見的除了明火靚白粥、還有各種老火添料鹹粥、生滾海鮮肉粥。
▼
Lai Wan Style Congee
用料繁多,既講究(配料可達十幾種)又隨意(添加之物往往也可信手拈來)。相傳是荔枝灣河流之上的艇仔之上製作而成(想起了泰國的船面),白粥裡加了小蝦米、魚片、海蜇、魷魚、瘦肉等增鮮,吃前一刻又加入炸花生、油條等香脆之物,每一勺都可以舀到驚喜,混合的口感正中下懷。
▼
Mixed Special Congee
傳說是明朝廣州西關一個窮困書生(不得不說好多窮困書生的傳說)倫文敘,高中狀元後不忘當時接濟他的粥鋪老闆恩情,將常喝的那碗加了肉丸、粉腸、豬肝的粥命名為「狀元及第粥」,因為名字討彩而流行起來。現在的「三元」及第粥,通常放豬肝、豬腰、豬肚三元下水。
05|水 滾 茶 靚
▼
Tea
至於點什麼茶最正?其實並沒有硬性規定,全看個人愛好:濃鬱解膩的普洱(Bo-lay)、溫和甜柔的紅茶(Blacktea)、清雅回甘的鐵觀音(Iron Buddha Tea)、明目清火的菊花茶(Chrysanthemum)、花香淡雅的香片茶(Scented Tea)…雖然茶樓提供的茶葉質量並不會太好,但兩件點心之間,清一清口腔,緩一緩腸胃,委實重要。
/////////
點茶其實是入座第一步,「問位點茶」的茶樓,按照食客人數結算茶錢,每人可以按照自己口味選茶。如果茶喝盡,不必大聲呼喚服務員續水,只需把茶壺蓋揭開一半,服務員見著自然明了。
最後結帳叫做「睇數埋單」:店家按照店單卡上按照點心類型(往往按照小點、中點、大點、特點、頂點、御點等分為幾類單價),茶位,算出總價格。
篤悠悠消磨掉一兩個小時,此刻口腹飽足,但心裡忍不住恨恨地想:哼,今天沒吃上榴槤酥,明天再來!
你想去廣東耍流氓飲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