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的生活環境裡,對佛學一無所知,完全沒有半點佛學文化土壤。不過我特別喜歡哲學方面的思考。
初中讀的政治課,並沒有吸引住我,一點不覺得有什麼意思。到了高一年的政治課,學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那些歷史的聯繫的、普遍聯繫的、發展的各種觀點,覺得很感興趣。
因為我父親早逝,在我讀初二年的暑假時去世了。高中那時挺難熬的,心理上是非常需要一些精神上、思想上的思考的,所以,對哲學非常感興趣。
經常逛書店,找到了道家的、儒家的一些書籍,那時買了一本《老子》,還有《孫子兵法》、《姜子牙兵法》,這是在高三年才去看的,不過這恰是我的重點讀物。
我在高一年時,看的是四部古典小說,但是這四部小說裡,經常提到道家的思想,兵法的思想,因為沒讀過,所以看不明白,接著我非得去看個明白。
於是,連鎖地看下去,就開始看《老子》、《孫子兵法》、《姜子牙兵法》等書。
後來讀大學時,就經常看些這方面的書,《老子》的註譯版本,我看過的可能有10幾個不同版本,兵法的基本不再看了,小說也幾乎不再看了,因為那不是本源的,在我覺得,那只是末流的,是從哲學思想裡面化生出來的小產品而已,所以,那時,我就直接看《老子》、《周易》、《莊子》這三本,其餘的隨便翻翻。
後來看了《老子》、《周易》的一個特殊版本,是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講記,《老子他說》、易經別講的,南懷瑾的最大成就在於佛學,所以他講的內容,幾乎每一本書都會提及佛學,會把老子、周易的和佛學相關內容串起來講。
一看我就好奇了,非得學學佛學不可了。於是在大學畢業後2年多的時候,開始看佛學了。一開始大概看了中國社科出版社版本一套8本的,因為佛學深奧難懂,看得不究竟,不好受。
所以繼續看,這回不再看註譯本了,就直接找原文,差不多看完那麼多文言文的書,我已經可以直接閱讀佛經文言文的原文了,不用看翻譯。
後來我在網上下載了2千多部佛經,都是原文,我看過的大概100多部,接近200部。
最喜歡的經書是哪部?《楞嚴經》。為什麼?
《楞嚴經》就像一本佛學的百科全書一樣,涉及面很廣,一般的佛經像金剛經的,就只講到如何修行,也就一種方法,像圓覺經,也是講修行,27種方法,其餘不講。
《楞嚴經》講的是55種修行方法,再加上25位菩薩、阿羅漢口述自己如何悟道修行成功的要害。那55種修行方法,都是悟空,就是把各種事物悟空,比如世界上存在的色聲香味觸法這6種,每一種都悟空,怎麼悟,還有色受想行識5種也悟空,眼耳鼻舌身意6種也悟空,就是這麼一些心法。
那25位菩薩、阿羅漢的修行法門裡面,文殊菩薩特別讚頌了觀世音菩薩的法門,就是耳根圓通法門,說是」觀世音為最「,大概就佛學而言,我們這個世界,觀世音菩薩的方法最有效吧。所以古人有句話「家家觀世音、戶戶念彌陀」,怪不得觀世音菩薩信仰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