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2021-02-13 淘詩詞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譯文

因為憂傷,到了半夜還不能入睡,就起來彈琴。
明亮的月光透過薄薄的帳幔照了進來,清風吹著我的衣襟。
孤鴻在野外哀號,飛翔盤旋著的鳥在北林鳴叫。
這時徘徊會看到些什麼呢?不過是獨自傷心罷了。

夜中不能寐, 起坐彈鳴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詩》詩句:「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意思是因為憂傷,到了半夜還不能入睡,就起來彈琴。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鑑明月:明亮的月光透過薄薄的帳幔照了進來。薄帷,薄薄的帳幔。鑑,照。
孤鴻:失群的大雁。
號:鳴叫、哀號。
翔鳥:飛翔盤旋著的鳥。鳥在夜裡飛翔正因為月明。
北林:《詩經·秦風·晨風》:「鴥(yù)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後人往往用「北林」一詞表示憂傷。

詩歌表達了詩人內心憤懣、悲涼、落寞、憂慮等複雜的感情。不過,儘管詩人發出「憂思獨傷心」的長嘆,卻始終沒有把「憂思」直接說破,而是「直舉情形色相以示人」,將內心的情緒含蘊在形象的描寫中。冷月清風、曠野孤鴻、深夜不眠的彈琴者,將無形的 「憂思」化為直觀的形象,猶如在人的眼前耳畔。這首詩採用動靜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起坐彈鳴琴」是動;清風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動。前者是人的動,後者是物的動,都示意著詩人內心的焦躁。然而。這裡的動是以如磐夜色為背景的。動,更襯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籠罩著一切,象徵著政治形勢的險惡和詩人心靈上承受著的重壓。這首詩言近旨遠,寄託幽深,耐人尋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這兩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彈琴,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憂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彈琴,也是為了抒發憂思,而他的憂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憂思不過是懷鄉引起的,阮籍的憂思卻是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產生的。南朝宋顏延之說:「阮籍在晉文代,常慮禍患,故發此詠耳。」(《文選》李善注引)李善說:「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這是說,阮籍生活在魏晉之際這樣一個黑暗時代,憂讒畏禍,所以發出這種「憂生之嗟」。清人何焯認為:「籍之憂思所謂有甚於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六)何氏以為阮籍的「憂思」比「憂生之嗟」更為深刻,注家並不了解這一點。一般讀者當然更是無法弄清究竟是何種「憂思」。不過,《晉書·阮籍傳》說:「(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由此或可得其仿佛。史載詩人「善彈琴」,他正是以琴聲來排洩心中的苦悶。這裡以「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著意寫詩人的苦悶和憂思。

詩人沒有直接點明詩中所抒發的「憂思」,卻寫道:「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寫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帳幔上,寫帶有幾分涼意的清風吹拂在詩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種悽清的氣氛。這似乎是在寫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詩人,清風吹拂的是詩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說寫景正是為了寫人。這樣寫,比直接寫人,更富有藝術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盡,意味無窮。

「孤鴻號野外,翔鳥鳴北林。」是繼續寫景。是寫孤鴻在野外哀號,而盤旋的飛鳥在北林上悲鳴。如果說,上兩句是寫詩人的所見,這兩句就是寫詩人的所聞。所見者清風、明月,所聞者鴻號、鳥鳴,皆以動寫靜,寫出寂靜悽清的環境,以映襯詩人孤獨苦悶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選六臣注》中,呂延濟說:「夜中,喻昏亂。」呂向說:「孤鴻,喻賢臣孤獨在外。翔鳥,鷙鳥,以比權臣在近,謂晉文王。」好像詩中景物皆有所指,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牽強附會。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在月光下,清風徐來,詩人在徘徊,孤鴻、翔鳥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朧,夜色蒼茫,他(它)們見到什麼: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憂思獨傷心」。這表現了詩人的孤獨、失望、愁悶和痛苦的心情,也為五言《詠懷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調。

阮籍五言《詠懷八十二首》,是千古傑作,對中國古代五言詩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劉勰說:「阮旨遙深。」(《文心雕龍·明詩》)鍾嶸說:「厥旨淵放,歸趣難求。」(《詩品》上)李善說:「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文選》卷二十三)都說明阮籍詩隱晦難解。阮詩隱晦難解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多用比興手法。而這是特定的時代和險惡的政治環境及詩人獨特的遭遇造成的。

圖文來自網絡,由淘詩詞整理。

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您的文字深深感染淘詩啦!

最新公告:淘詩詞為踐行 詩意中國,甘為拾柴人擬在全國34個省市區建立詩友會,截止目前已建詩友會有:北京(吳錚),廣西【李冰,黃緒明(副會長)】,山東(許文麗),山西(段愛麗),安徽(李家靈),吉林(劉文輝),江西(付雲帆),河南【姚新徵,宋高玉(副會長)】更新中……

如需幫助進會請您添加淘詩詞客服號  taoshici-001

淘詩詞是以北京幾所名校大學生為基礎的一個年輕、公益性質的詩詞平臺。舍號情真,只待您的美麗參與!

相關焦點

  • 【賞析】《詠懷詩》其一阮籍
    在正始時期最有成就的詩人,應推竹林七賢中的阮籍。阮籍有五言《詠懷詩》八十二首,抒寫一生的志向、感觸,這裡選的是第一首,寫夜中不寐,獨自彈琴的情境。「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這兩句直寫不寐彈琴之事,中間似有一段憂愁。幽獨不寐原來在《詩經》中就是君子憂時憂世的表現,如《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 古詩鑑賞 ~ 阮籍:詠懷詩 (七首)
    一作「抗首」,舉首。一飛衝青天,曠世不再鳴。✦曠世:猶絕世,永世。豈與鶉鷃遊,連翩戲中庭。✦鶉鷃:兩種小鳥。✦連翩:接連而飛。「雲間」以下六句,寫玄鶴哀鳴,高飛遠舉,決不與鶉鸚為伍。喻時代黑暗,奸人得志,正直之土寧超然高舉,不肯與小人同流合汙。《詠懷八十二首》是三國時期文學家阮籍的詩作。
  • 古詩鑑賞 ~ 阮籍:詠懷詩 (八首)
    詠懷 · 嘉樹下成蹊魏晉:阮籍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詠懷八十二首》是三國時期文學家阮籍的詩作。這八十二首詩是阮籍隨感而寫,後加以輯錄,都是有感而作,而非一時之作。這八十二首詩可稱千古傑作,為中國古代五言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阮籍處在司馬氏與曹氏激烈鬥爭的政治漩渦之中。政治形勢險惡,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虛與周旋。生於亂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當時複雜的政治鬥爭中保全自己。
  • 阮籍夜裡睡不著覺,內心當真是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一首很孤獨的詩
    阮籍,字嗣宗,魏晉時期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同時也是竹林七賢裡面最有個性的一位,無論是文章,還是詩歌那都是別具一格,尤其是他身上那種張狂的個性,更是使得他在當時的讀書人中有著極高的聲望。
  • 劉禹錫被貶朗州,這首詠懷詩效仿阮籍,卒章顯志,不落下風
    下面介紹的是劉禹錫被貶朗州,這首詠懷詩效仿阮籍,卒章顯志,不落下風。詠懷魏晉: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阮籍生活於魏、晉之際,素有雄心壯志。只是當時仕途艱難,詩人壯志難酬,經常陶醉酒中。他經常憂悶難當,積鬱於心,終於發而為詩。阮籍共有五言詠懷詩82首,是他一生詩歌創作的總匯。阮籍壯志未酬,只有寄情老莊,將滿腔憤懣發而為詠懷詩,形成其獨特的抒情風格。這首詩的大意是:憂傷難眠,起坐彈琴。
  • 魏晉大才子阮籍,想做鳳凰鳥,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這是大才子王勃筆下的阮籍,也是世人眼中的阮籍。一個不遵禮法的狂士;一個嗜酒如命的酒痴;一個窮途而哭的怪人,這是阮籍留給世人的臉譜化形象。可世人的評說能代表阮籍的形象嗎?當然不能。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尊重歷史事實。
  • 【薦】阮籍詠懷詩全集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魏晉·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其八十二(魏晉·阮籍)墓前熒熒者,木槿耀朱華。榮好未終朝,連飆隕其葩。豈若西山草,琅玕與丹禾。垂影臨增城,餘光照九阿。寧微少年子,日久難諮嗟。
  • 阮籍:狂浪是一種態度,真名士自當風流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阮籍先生,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真名士。阮籍出身名門,其父就是當初被曹操放火燒山入了曹氏集團的阮瑀,也是曹魏時期著名的建安七子。阮籍秉承了父親的文採,勤奮好學天賦異稟,八歲時就能寫詩文,後習琴,還練就了世無所及的長嘯。喜歡讀書、旅遊,擅長詩樂,多才多藝,且「籍容貌瑰傑」,就是放在當代,也是眾人仰慕的男神級別的人物了。
  • 阮籍《詠懷詩》82首
    阮籍本有濟世志,但不滿於司馬氏的統治,故以酣飲和故作曠達來逃避迫害,最後鬱郁以終。山濤本來與阮籍、嵇康等人為友,同在「竹林七賢」之列,後來投靠司馬氏。正始時期的詩人,普遍出現危機感和幻滅感。此時的詩歌也與建安詩壇風貌迥異,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豪情壯志的作品減少了,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了,故阮籍詩「頗多感慨之詞」和「憂生之嗟」,嵇康詩亦「多抒感憤」。
  • 倜儻不羈,不容於世,魏晉文人阮籍
    竹林七賢中文學成就最高的才子首推阮籍,他是河南尉氏人。阮籍的父親也是大才子叫阮瑀,名列建安七子。阮氏家族是當時有名的文人世家,竹林七賢中的阮鹹和阮籍是堂兄弟的關係。阮籍的長相十分出眾,正史《晉書》中描述他器宇軒昂、英俊瀟灑。阮籍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但博覽群書,還精於演奏古琴。傳說阮籍年輕時腰間懸掛長劍,後背負弓箭,登泰山,遊黃河。
  • 阮籍:倔強的人生,不過翻一個白眼!
    ——《詠懷·其一》漫漫長夜,月色悽清而寒冷,孤鴻哀號,無可安排的一份憂思煩亂煎熬著詩人的情懷,徘徊彷徨,何以解憂呢?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那就喝吧,痛飲三百杯,喝他個天昏地暗,海枯石爛! 鍾會當權,三番五次問阮籍對時政的看法,想從中尋找破綻羅織罪名致阮籍於死地,阮籍皆飲酒大醉而故意不理他,總算是靠著這樣的方式避開一次又一次可能招致的殺身之禍。 然而,以酒避世的阮籍內心卻十分痛苦,醉耶?醒耶?越沉醉,越清醒!
  • 經典誦讀 | 趙昌平著《唐詩三百首全解》原文朗讀004:【卷一 五言古詩】張九齡《感遇》其一
    卷一   五言古詩    張九齡《感遇》①二首其一【正文】         蘭葉春葳蕤蕤注音版:【注釋】         ①九齡《感遇》十二首,本詩第一。當作於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因李林甫排斥,貶荊州長史期間。感遇,因所遭遇而感慨。初唐陳子昂有《感遇》三十八首,遂相沿成為五古的一種體式,實上承阮籍《詠懷》七十二首。多用比興,抒寫不平。
  • 阮籍:走到窮途末路,方覺萬般皆空
    不愧是寫出《燕歌行》的有情詩人,曹丕這首詩將寡婦的內心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既然,能夠讀懂她內心的愁苦,便更要多施援手。曹丕對阮氏母子,倒也照料得較為周到。於是,幼小的阮籍在哥哥、母親以及伯父的教導下,漸漸地成長起來。八歲時,阮籍就可以做到出口成章。
  • 魏晉,詠懷.
    阮籍與嵇康的不同,即使不知他們的事跡,也能從他們的作品中體味出來。          阮籍的《詠懷》其三:「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霍,零落從此始。」阮籍、嵇康、向秀、劉伶、王氏家族、謝氏家族……全都是活的。他們或嬉笑怒罵,或針鋒相對,或我行我素,或高談闊論,或沉默深思……-
  • 《詠懷古蹟·其一》杜甫 |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
    【作品簡介】  《詠懷古蹟·其一》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作者於代宗大曆元年(766),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蹟》五首,以抒情懷。  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首聯寫安史之亂起,漂泊入蜀居無定處。
  • 竹林七賢-阮籍,他是桀驁不馴的詩人,他淡泊名利,窮途而哭
    阮籍,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阮籍的父親阮瑀是漢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與曹操私交甚好。然而他三歲喪父,由母親把他撫養長大。父親死後,家境清苦,阮籍勤學而成才,天賦秉異,八歲就能寫文章,終日彈琴長嘯。
  • 阮籍詩集
    阮籍作品今存賦五篇、散文較完整的九篇、詩九十餘首。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阮籍著作,《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十三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並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
  • 詠懷古蹟五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