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專訪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教授田莉:從城市治理角度...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朱玫潔 每經編輯:楊 歡

一個健全的社會治理體系,應該包括常態化社會治理和非常態社會應急治理兩大部分。其中,因細菌、病毒引發的各類瘟疫,是人類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典型應急治理案例。

17年前肆虐中國多個城市的非典疫情,觸動並引發了中國公共應急治理體制的改革,也喚醒了人們的公共衛生意識。而當下,武漢發生的這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來勢更加兇猛,防範形勢嚴峻。

有輿論認為,武漢未能在第一時間將新型冠狀病毒封死在最小的範圍內,導致疫情蔓延,造成今日沉重代價和高昂社會成本,是一記警鐘也是一次沉痛的教訓。

痛定思痛,對於類似武漢這樣的超大城市而言,應該如何應對以疫情為代表的各類突發性公共事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採訪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教授田莉。

強化跨學科合作

NBD:針對此次疫情的暴發,從城市空間治理的角度看,其對公共健康水平的影響如何?

田莉:我們講的城市空間治理,是對空間資源和要素的使用、收益、分配的系統協調過程,它通過很多渠道影響公共健康。

一方面,空間治理會影響自然環境,包括大氣、水和土壤環境品質,因而影響公共健康。比如有汙染的工業會釋放有毒氣體、汙染水源和土壤,因此必須遠離生活區。其次,居民個體的生活環境如開放空間、道路交通環境、街道環境、當地飲食環境等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共健康。

以此次新冠肺炎為例,在疫情蔓延過程中,作為集中發生地之一的華南海鮮市場,佔據漢口火車站旁的黃金區位。其非法的野味交易和惡劣的環境,缺失的檢疫證明、生意興隆下的髒亂差、屢傳拆除而難拆的現狀,為病毒的侵襲提供了入口。其地處火車站旁的區位,又為疫情的蔓延提供了渠道。

NBD:當下中國城市空間治理的整體水平如何?是否存在一些短板?

田莉:嚴格來說,我國城市當前更多的是「空間管理」而非「空間治理」。所謂社會治理就是根據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發展特點,藉助政府、社會、市場、民眾等多元力量,協同共治社會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但是,在當前我國城市空間管理的過程中,社會組織的力量相對薄弱,社區和公眾的參與有限,基本上依靠行政主導。如果行政管治層面出現問題,就會缺乏補救機制,造成嚴重後果。在這次疫情暴發的過程中,這些問題顯得非常突出。

NBD:在城市空間規劃的過程中,是否有方式降低傳染病在城市快速傳播的可能?

田莉: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出發,可以通過土地利用、公共設施和道路交通系統等環境要素的布局和優化,降低汙染暴露程度,再從個體行為上引導居民進行體力活動,以及大眾對健康食物的選擇,從而來影響公共健康。

日常生活中,對空間環境,尤其是公共空間的環境品質進行監控,對其健康影響進行評估,防患於未然,是事半功倍之策。而在傳染病發生後,依據城市規劃空間信息系統,科學劃分防疫片區,配合「分級診療」,保障後勤供應,都是十分有益的。

未來我國一定要強化城市規劃與公共衛生的跨學科合作,發揮空間治理對公共健康的支持作用。實際上,城市規劃與公共衛生有著深厚的淵源,兩者均是為了應對19世紀中葉西方城市嚴峻的公共健康問題而誕生的學科門類。

例如19世紀中後期倫敦霍亂流行,與城市中採用明渠排汙有很大的關係,後採用封閉的給水排水系統,確保乾淨的水源,最後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建設「分級診療」體系

NBD:如何評估一個公共環境是否存在健康隱患?當下國內城市相關實踐情況如何?

田莉:評估公共環境是否健康可以採用健康影響評估(Health Impact Assessment,HIA)工具。近十年來,健康影響評估作為一種新興的分析工具在一些發達國家引起關注。

其評估的內容包括評價有害場地的環境暴露;評估環境暴露可能導致的潛在不利健康影響;在科學評價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性保護公眾健康行動措施;指導公眾參與健康影響評價並對他們關心的問題做出回應等。

這需要建構相應的機構如健康影響評估實施小組,獲取相關數據,並遵守嚴格的程序。目前,我國暫時還未有城市開展相關實踐。

NBD:公共環境的綜合整治應該遵循怎樣的規則?當下面臨的難點和短板在哪裡?

田莉:公共環境的綜合整治,安全和衛生標準是底線,當然美觀和實用亦十分重要,總之應突出「以人為本」的原則。

目前的短板是缺少跨專業和跨部門的合作,如規劃管理部門和衛生管理部門的通力合作缺乏,公眾的參與和監督缺乏,這也是目前提升治理能力的關鍵所在。

NBD:提高社區治理能力方面有什麼建議?尤其目前基層醫院病人少、大醫院虹吸效應強的情況下,怎樣把社區醫院與社會公共健康治理結合起來?

田莉:提升社區在應對公共健康問題上的能力,主要還是及時控制傳染源、加強信息共事與風險溝通、改善環境衛生控制傳播媒介等。

強化社區醫院的能力建設,包括硬體和軟體建設。由於長期以來對「分級診療」的忽視,我國社區醫院的技術水平和硬體設備與大醫院具有一定差距。

對我國而言,歷經此次公共衛生事件,未來需要花費大量的財力和人力來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提升社區醫院的醫療水平,迫在眉睫又任重道遠。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楊貴慶:美麗鄉村的規劃需要文化定樁
    這350多公裡路,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楊貴慶已經走了8年多。作為黃巖美麗鄉村「首席規劃師」,8年多來,楊貴慶兩周一趟往來於上海和黃巖之間,幾乎走遍了黃巖的每一個角落,風雨無阻,尋找適合黃巖的鄉村振興之路。圖說: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楊貴慶。
  • 思享|宋建明:色彩規劃讓城市更「出彩」
    色彩好比城市的膚色,是城市風貌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伴隨著城市的長久發展而形成,有機融入整個城市的肌理之中,也塑造著城市形象。《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王劍英│北京報導「讓我看看你的城市建築外觀色彩,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性格、居民的喜好,甚至文化上的追求。」世界著名建築大師伊利爾·沙裡寧曾這樣說過。
  •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舉辦2020-2021年度「新正東」評圖節
    1月4日,由雲南省建築類教學指導委員會支持、昆明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主辦、昆明新正東陽建築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贊助的「2020-2021年度「新正東」評圖節在建築樓舉行。本次評圖節邀請到雲南省建築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雲南大學、雲南藝術學院、西南林業大學、大理大學及在昆各知名設計院的21位教授、專家及校友到場指導,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黨政領導及全體專業教師及學生200多人參加活動。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周峰越到會致辭並宣布評圖節開幕。
  • 清華X騰訊聯合發布「WeSpace·未來城市」報告,150頁PPT展望「新...
    毛其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城市是宜居宜業之地,人類將繼續向各種類型的城市集聚。武廷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系主任人類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與城鎮化進程,科技問題與城市問題相互交織,正在對城市空間及其未來產生顯著而深刻的影響
  • 這場規劃和自然資源信息化實務論壇給你發來邀請函!
    大會報告/日程安排上午主持人:黨安榮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下午主持人:甄峰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副院長時間:2020年6月18日8:30-12:10、13:30-18:30_社會治理與數位化尹稚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清華大學城市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_後疫情時期的規划行動王凱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 清華大學教授:城市地標不應對網紅效應盲目追求
    還有一類地標,則能夠反映城市形象、氣質,比如北京的故宮建築群、上海的外灘建築群、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等等。這些地標不僅具有視覺上的鮮明特徵,也是所在城市某一歷史階段建設成就的代表,更重要的是能夠反映或體現所在城市的文化性格,並在傳播過程中不斷強化這些城市的文化形象。如何認識並提升城市形象的視覺形態?一些研究角度值得關注。
  • 南京仙林新市區建築色彩控制引導規劃導則出爐
    一位專家告訴記者,一個城市的色彩直接反映著城市的整體風貌和歷史文脈。為了從城市部落中脫穎而出,中國各大城市使出全身解數。其中,北京確定灰色為城市主色調後,上海、杭州等城市紛紛討論確立城市的標誌色,南京也開始了追尋自己色彩的步伐,這一步將從仙林邁起。  2006年1月5日上午,《南京仙林新市區建築色彩控制引導規劃導則》正式通過專家評審。
  • 武廷海:中國城市規劃的歷史與未來
    本文字數:4705字閱讀時間:15分鐘作者 | 武廷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規劃歷史與理論學委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系主任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從中華文明進程宏闊背景上考察城市規劃演進的大歷史可以發現,中國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從屬於國家治理體系
  • 同方股份與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攜手打造智慧城市「升級版」
    來源:時刻頭條12月18日,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在京籤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聚焦「智慧城市」領域,發揮清華電子係數據科學與智能及網絡系統的技術優勢,以及同方股份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平臺優勢,共同推進智慧化社會治理、產業轉型、人居生活等方面的政策理論
  • 成都市城市更新總體規劃探索——城市生長邏輯下的存量空間治理
    近期,復旦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雜誌社聯合舉辦題為《從「藍圖」到實踐——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的研討活動,通過分析國土空間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生態發展的優秀案例,探討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 廣美建築藝術設計學院十周年:和城市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藝術人才的搖籃——廣州美術學院(後文簡稱「廣美」)與改革開放同步,在八十年代中期就開設了環境設計相關學科,系國內第一批開始環境藝術設計的高校。由於學科發展需要,幾經變化,2010年建築藝術設計學院正式成立。正如建築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沈康所說:「設計學科是和城市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的。」
  • 第二屆建築改造和城市更新學術年會報名通知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建西北院總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改造和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李曉江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演講題目:社區碳計量與綠色更新張杰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 探索未來:「疊加城市: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開幕
    高強度、多角度,對話中梳理前海城市價值2020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開幕周與前海第五屆規劃建築周同期舉辦,當天上午,前海規劃建設專業諮詢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前海舉行,當天下午則舉行了「前海疊加態——2020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暨第五屆前海規劃建築周開幕論壇」,會議聚合規劃建築、藝術、社會等多個領域專家,國內外知名建築師和青年設計師從城市建設的歷史
  • 近百位建築界頂級專家圍繞「韌性城市·健康人居」論道城市設計
    由北京建築大學主辦的這場「學術盛宴」,以「韌性城市·健康人居」為主題,聚焦首都規劃建設,匯聚城市規劃設計建設領域近百位國內外頂級專家,在兩天的會期內,集中研討韌性健康城市設計、社區治理創新實踐、公共空間活力營造、智慧城市技術應用、城市設計人才培養等熱點話題,以期為當下中國特別是北京城市建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提出創新思路。
  • 新時代城市生命體理論研究研討會在深圳舉辦
    在研討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黨委書記吳德林教授介紹了新時代城市生命體理論研究的策劃背景和研究意義。吳德林表示,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重要時刻,開展新時代城市生命體理論研究重大課題攻關,無論在實踐層面還是理論層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 每經專訪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院長孫建平:城市運行安全最大...
    每經記者:朱玫潔 每經編輯:楊歡近日,《上海城市運行安全發展報告(2016~2018)》藍皮書(以下簡稱報告)出爐,被稱為是上海的城市體檢報告。「城市是一個巨大的運行體,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一個事故都可能為區域或者整個城市帶來風險。」該報告主編、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院長孫建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 ACGX光輝城市:第二屆虛擬設計大賽開啟!
    ,上海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大賽特邀顧問(含評委,排名不分先後)1、城市建築領域朱榮遠: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周宇舫: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院長、建築系系主任、教授;常 鏹: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運算化中心主任,海口經濟學院雅和人居工程學院院長,北京共仁公益基金會理事;
  • 每經專訪愛丁堡藝穗節董事會主席蒂莫西·奧謝爵士:包容的城市孕育...
    奧謝爵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這樣說道。一座城一個節愛丁堡藝穗節究竟火到何種程度?事實上,從節日正式開始前3~6個月,藝穗節就開放售票了。在劇團中更是流傳著「只要在藝穗節得到了關注,那就意味著已經全球聞名了」的說法,這是因為每年藝穗節舉辦之時,同時也是全球戲劇評論家、劇團、經紀人、劇院代表的聚會之日。
  • 精當規劃,立穩精緻城市「四梁八柱」
    目前,我市制訂了《威海市精緻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50個核心指標,涵蓋生態環境、城市特色、公共服務、發展動能、社會治理5個方面,使各項工作可量化、可操作。啟動編制《威海市精緻城市建設規劃綱要》,將提出「十四五」以及更遠期的發展目標和建設策略,以目標導向引領精緻城市建設。
  • 「全周期管理」:探索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丁金宏委員(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主持人:光明日報記者王昊魁李苑王璡靳昊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