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王小波45歲離世,天妒英才讓人惋惜

2020-12-24 堯堯育兒情感

王小波45歲暴病離世讓人惋惜

王小波少有留下的影音資料流傳最多的是義大利獨立紀錄片製作人安德裡對他的採訪,在紀錄片中,安德裡曾問了王小波一個一語成讖的問題:

你對死亡有什麼看法?

王小波當時非常平淡的回了一個微笑,說:「我根本不考慮死亡的事。」

沒想到只一年,王小波在1997年的4月11日離開了這個他熱愛的世界。在我們現在看來,王小波是一個才華不可多得的作家,任誰看了他的雜文和他的時代三部曲都會被他的文字功底所折服,所以說王小波突然的暴病離世真是太讓人惋惜了。

警察回憶現場狀況:王小波死時用牙啃牆指縫鑽灰

在那天晚上七點左右,有鄰居看見王小波在樓下散步,像個正常人一樣毫無異常,有鄰居在晚上十一點聽到了慘叫聲,但是由於太晚了,也就沒人出去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直到第二天下午,平時那個時間都會去胡同做菜的王小波不見了,鄰居這才想起昨晚的慘叫,問了周圍的人,他們也聽到了叫聲,敲王小波家門沒人後,鄰居們慌張之中才報了警。

警察趕到現場時發現,王小波已經去世了,而且死狀也很慘,牆上明顯留下了王小波的牙印,王小波的指縫和牙縫都留存著牆灰。從這裡可以得知,王小波死時痛苦異常,為了緩解疼痛還用牙啃了牆,指頭也在扒牆。

那麼王小波到底得的是什麼病呢?

在遺體解剖報告公之於眾後,眾人才得到消息,王小波是死於突發心臟病。

其實從王小波時代三部曲中《白銀時代》中的一些描寫,我們或許可以窺見一斑,裡面「舅舅」的角色就是個心臟病,而且王小波對心臟病的描寫是極為細緻的,要是沒有深刻的醫學常識或者自己得過心臟病,真的很難寫到那個程度。

王小波的一個朋友也曾回憶,說之前小波和他聊天說自己是得了一個比較難搞的病,有可能會死,朋友也沒當回事,以為他在開玩笑,沒想到王小波還真就因為這個「難搞」的病去世了。

為了安慰李銀河,朋友說:王小波走的特詩意

在王小波去世的時候,妻子李銀河當時正在英國外派工作,接到這個消息泣不成聲,匆忙回國,到了北京就徹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好幾天都以淚洗面,朋友為了安慰她,對她說:「王小波是個詩人,他這一輩子詩意生活還沒過夠呢!不僅走的特詩意,他還要去天堂享受詩意生活呢。」

是啊,王小波是個 多 麼 詩意的人!

在王小波離世的那天,他給自己很好的朋友劉曉陽發了一封郵件,提到了他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郵件裡他是這麼說的:

「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面,始終有個沉默的大多數,既然精神原子彈在一顆又一顆炸著,哪有我說話的份,但我輩現在開始說話,以前說過的一切與我們都無關係,總之是個一刀兩斷的意思。」

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出,王小波用一些富有詩意和哲理的語句告訴劉曉陽:我想要重新開始,從前過往皆與我無關,我想拿起文字武器,再次面對這個喧囂的世界!

那時的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離開世界是那麼的倉促。王小波的姐姐曾回憶:

他是個十分熱愛生活的人,他放不下他熱愛的文字,放不下他炙熱的愛情,那些傾注巨大精神力的東西,他怎麼捨得呢?

可是,隨著1997年的那個夜晚,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就這麼暗淡的隕落了。雖然生前他窮困潦倒,不被人熟知,可王小波就像梵谷、卡夫卡那樣死後永遠被人記住了。

王小波死後還沒幾個月,他的作品就翻紅火遍了大江南北。曾經那部寫了又改、改了又寫的《黃金時代》因為書中性描寫太多被無數次拒絕出版,然而王小波死後文壇很快走向開放,好的作品自然也會被大家發現,《時代三部曲》就這樣成為爆發性的話題,作為當時街頭巷尾對文學的一種談資。

就算多年以後,大家讀起王小波的作品仍然能感覺到他的有趣、他的特立獨行、他的犀利筆鋒、他的詩意。

王小波拒絕做一個「無性無智無趣」的人

@好書推薦清單最近開始第三遍重溫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了,看過很多雜文,還是最喜歡這個。王小波毫不吝惜的喜歡那隻「特立獨行、舉止優雅」最後又長出獠牙的豬:

我已經40歲了,除了這隻豬,我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字裡行間都在重申他自己的生活態度:我拒絕做一個「無性無智無趣」的人,我渴望性、渴望智慧、渴望有趣。但是同樣我們也能在他的文字裡感受到:他想當這樣的人,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太難了,真的太難了。

他只能把自己肆無忌憚的帶入自己的書裡:我要做一隻豬,而且是最特立獨行的那一隻。

他也曾在給李銀河的心中寫到:我討厭乾巴巴的生活,我十分不能理解,很多人硬是要把有趣的生活,活得枯燥無味,我偏要活化生活,就算不能,我也要寫進我的文學作品裡。

所以我們讀起王小波的作品,總能感覺他分別活在兩個世界裡:一個是文學作品的世界,另一個就是充滿詩意的世界。

王小波帶我們進入美的價值和性的追求

王小波就像是一名勇士,抵擋時代的風雪,讓人們撥開黑暗的迷霧,看到智慧之光,理性之火,真誠之美。

讀過他作品的人越多,被他文字吸引住的人越多,喜歡王小波就恰如有的人喜歡陽光下悄然掉落的那片葉子,你能看到唐吉坷德的身影,為了理想奮不顧身的勇氣,你或許也能看到蘇格拉底的身影,那種追求純性純愛至死不渝的態度。

作家麥家曾說:

「如果讓王小波多活10年,他也許會和魯迅齊名。」

高曉松也在公開場合說:

「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般的存在。」

在@好書推薦清單看來,王小波的作品或許是這個時代整日為生活忙碌的人必看的書,走進王小波的作品,你能感受到久違的「自由」、「智慧」,跳脫開繁瑣的生活,成為一個善於追求美的人。

對王小波感興趣的人一定要看看他這兩本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和《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在我心裡,這是雜文集的天花板,水平之高我不多說,大家自己看。

另外,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更是必看書目,《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是王小波的最佳代表作很多人把他當「小黃書」來看,這是不可取的,這套書更講究的是對人性的描寫、對現實的批判和嘲諷、對人生存狀態的反思、對人生自由和本真的彰顯。

都聽過「王小波」和他那句「你好哇,李銀河」,可是真正讓他能如此有名氣的根本還是他的作品,看過的人都會感嘆:原來文字還能寫得這麼深刻。

相關焦點

  • 23年前,王小波慘叫2聲後離世,無一同行送行,哥哥說出了隱情
    後來,王小波開追悼會,來參加的,少部分是親友,大部分是各地自發的弔唁者。但這裡面,沒有一個作家同行,實在讓人唏噓。也許,是因為王小波生前特立獨行的個性,他沒有進入作家圈子。他曾驕傲地說:聽說有個文學圈,可我不知道它在哪。王小波沒有圈子,也沒有加入作協,他是最早的一代自由撰稿人,文壇流浪漢。
  • 王小波45歲暴病離世,用牙咬牆牙縫鑽灰,朋友卻說:走得很詩意
    王小波45歲暴病離世,用牙咬牆牙縫鑽灰,朋友卻說:走得很詩意說到王小波,在上個世紀後半段,他的名聲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他的妻子李銀河曾宣稱:「如果小波不死,或者最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就是他了」。而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更是被視為這位怪傑最傑出的代表作。
  • 難以接受,24歲圍棋國手突然離世,柯潔發文哀悼,真是天妒英才
    然而對於柯潔來說,2020年7月2日卻是傷心難過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柯潔的隊友是突然離世了,而這個隊友便是範蘊若。根據媒體的報導,在北京時間2020年7月2日下午,年僅24歲的中國圍棋國手範蘊若在上海突然離世了,真是令人難以接受。
  • 痛失英才!螞蟻金服幹將、原中金分析師毛軍華癌症離世,年僅41歲!
    「太年輕」、「真是天妒英才」,五一勞動節的第一天,金融圈卻在唏噓中度過。5月1日消息,螞蟻金服總裁助理、投資者關係負責人,原中金明星分析師毛軍華今晨因癌症在香港去世,終年41歲。以下為毛軍華家人對外發布的訃告:訃告毛軍華因病不治不幸於2019年5月1日上午7點 39分於香港瑪麗醫院逝世,終年四十一歲。
  • 黃金時代:放飛的心靈無畏現實的枷鎖,王小波的特立獨行,值得懂
    《黃金時代》看完的感覺就是:王小波活得太明白了。他對人性的分析、世界的認識太通透。他短暫一生看懂、看透的東西超過許多幾輩子都看不明白的事情,英年早逝,也許是天妒英才。作品對性的描述大膽、直白。就算在21世紀的今天,對於兩性間親密關係的描寫也是顯得前衛的,而作品的創作卻是在40年前的中國農村。
  • 令人惋惜的早逝英才羅金保,45歲便止步於影壇
    令人惋惜的早逝英才羅金保,45歲便止步於影壇看過老電影《小兵張嘎》的人,都會被裡面的人物與故事情節所深深吸引。除了嘎子之外,另一個超喜歡的人物,就是那個智勇雙全、「拿著笤帚疙瘩繳了鬼子槍」的羅金寶叔叔。
  • 香港導演陳木勝患病離世,享年58歲,網友感慨天妒英才
    8月23日下午,媒體爆料著名香港導演陳木勝因患鼻咽癌於今早離世。他於1961年出生,享年58歲。網友們紛紛表示惋惜,有人說:真是天妒英才啊。
  • 王小波有多偉大?40歲成作家45歲離世,高曉松評價:神一樣的存在
    在這個世界上,會讀書的人好像都站在了社會的頂端,他們的事業都是蒸蒸日上,人生過得順心順意,生活中鬥志昂揚。然而,有這樣一個人,窮困潦倒一輩子,當過老師,做過工人,到了40歲從成為作家,而他的作品卻飽受風霜,很多人讀過後,都如沐清風。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導致它成為「禁書」的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導致它成為「禁書」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個人,會大膽直白的把人性在你面前露骨的展現,毫不掩飾的剖析?這個人就是,王小波。
  • 黃金時代:敦倫偉大友誼
    今天分享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王小波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在推崇他的人眼裡可以說是天縱奇才!生於北京,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等,正是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讓他開中國一代黑色幽默文風,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沉默的大多數》等,令人神往。
  • 王小波深夜慘叫離世: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被高曉松稱神一樣的存在
    這個世界自始至終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像我這樣的人,一種是不像我這樣的人。---王小波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在活著的時候沒有什麼人關注認識,可是死後卻引來了不少的矚目還有關注。而中國的文壇之中更是不少這樣的人物存在,其中王小波就算一個這樣的人物。正如他自己所描述一般,他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 王小波《黃金時代》:荒誕不羈的「性」描寫,實則是對時代的控訴
    在上個世紀末,有三本小說是最出名的:《白鹿原》、《廢都》,還有就是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這三本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性」,都有著非常豐富的描寫,而且正因如此,在出版的時候總是遭到很多的困難。幸運的是這三本書最後都順利出版並且成為了當今中國文學史上,非常出名的小說。為什麼那個年代,對性的描寫頗豐?
  • 性描寫太直白,小說沒人敢出版,45歲英年身亡的王小波意外火了
    不過,雖然愛發呆,王小波卻不孤獨,他喜歡看書,由於父親以前是大學教授,家裡藏書特別多,王小波只要沒事就拿本書讀。王小波看書從來不挑,只要有字就行,書讀的多了,思想也就漸漸開放了起來,於是他開始嚮往自由和浪漫的生活,不想被束縛在「格子」裡。16歲那年,還沒等到成年,王小波就義無反顧的投身到雲南邊境下鄉去了。
  • 王小波《黃金時代》赤裸和粗俗的描述、顯現出坦坦蕩蕩的真性情
    這個人就是,王小波。一個嘴角下垂的男人,用他的《黃金時代》,說盡人性掙扎與追求,讓人「欲罷不能」。王小波用獨有的黑色幽默,讓你看懂欲望的真實,現實的荒謬。01、《黃金時代》:臉紅心跳打開的「小黃書」,卻是光怪陸離的人性世界歷經20年才定稿的《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寵兒」,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它當成人生中的第一本「小黃書」來看。
  • 王小波《黃金時代》:用幽默大膽的口氣,諷刺現實,說出人生事實
    1997年,王小波在寫作的時候突發心臟病去世,他捲曲著自己的身體,不斷的掙扎,直到一個人孤獨地死去。他的身邊沒有一個人,但卻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雖然他只活到了45歲,短短的一生,但無數的現代人,卻還在讀著他的書,討論這裡面的思想。
  • 王小波:寫20年「小黃書」無人問津,45歲暴斃,作品卻意外爆紅!
    所以王小波作品出版過程必然一波三折,毀譽參半。 王小波和他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耗盡畢生心血完成的作品。 王小波不死心,繼續到處找人推薦,終於遇到了改變王小波身後事的編輯趙潔平。 1994年,趙潔平是當時華夏出版社的一名編輯,第一次閱讀王小波手稿,她便被書中直白的性愛描寫吸引,覺得純粹又酣暢,可以讓壓抑的人性得到合理釋放。
  • 曲筱綃因「王小波式戀愛」被拒絕,關雎爾:趙醫生居然那麼放蕩?
    02這段劇情播出以後,「王小波式戀愛」迅速登上熱搜。很多人都不了解,包括關雎爾都認為,那種戀愛過於開放,相識不到幾天就上床,對她這對家教甚嚴的女孩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王小波式戀愛」,真的只是這樣的嗎?
  • 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在45歲撞頭病亡,葬禮無一同行送行
    初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必會感嘆其文字大膽露骨,許多人說王小波俗不可耐,連同他的文學作品也一同批判,但只要你讀過《黃金時代》你就會明白王小波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心的作家,一個敢於吶喊的文人。明明很正常的生理需求,卻被藏著掖著、越是壓抑著、束縛著就越被人渴求,當王小波將這些事情描繪出來以後,就會出現一群道貌岸然的人,虛偽地對他群起而攻之。
  • 王小波:寫了20年「有色」小說,45歲痛苦病亡,葬禮無一同行送行
    中國自古以來都很少去談及「性」,一直到了當代社會才開始有所改變,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總是讓人對羞愧於提及性。裹腳布依舊纏著他們的腦子。而王小波在屬於他的時代,用文字的形式告訴我們,性並不是貶義詞,無需避諱。「這是門完美的藝術學問,不髒,不需要去避嫌」。
  • 王小波辛辣的1句話: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1997年4月的一個凌晨,年僅45歲的王小波獨自在了他的郊外寫作室去世,被人發現的時候,他頭抵著牆壁,牆上有牙齒刮過的痕跡,地上有牆灰,他是掙扎了一段時間,再孤獨地離去的。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大的悲哀就是生前作品無人問津,死後又被萬人追捧,王小波正是如此,讓人惋惜。在北京昌平的佛山陵園裡,坐落著一座"特立獨行"的巨型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