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美劇打破你的常規認識,讓我們陷入思考,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2021-01-09 美劇測評邁克斯

這部美劇打破你的常規認識,讓我們陷入思考,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著一些事情,好事情、壞事情都在相繼發生,我們每個人對這些事情的看法也都不一樣,特別是當事情與自己無關的時候。大家心裡都想著,不管自己的事情,我們去管那麼多幹什麼,我們管了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所以很多時候,大家遇到事情都儘可能的避免自己被牽扯進去。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的,我們心裡也都有自己的判斷,不管怎麼樣,善惡都在我們的心中,只要心中是善良的,做的事情也不會壞,而心裡有惡的人,也會變現在日常的行為之中。

今天小編要推薦的這一部美劇是講的人性的善惡的,名字叫《黑松鎮》。這部美劇是一股比較驚悚的美劇,裡面的一些小細節也會讓人毛骨悚然,細思極恐。這部美劇以插敘的手法表述整個故事,雖然會不容易看懂,但是只要認真看,就能明白裡面講述的是怎樣一個故事了。整部劇雖然給人的感覺比較壓抑和驚恐,但是細看之後就會感受到這部劇的精彩部分,它帶給我們的思考,並且告訴了我們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

這部美劇講述的是發生在黑松鎮上的一些故意的事情。故事的男主人公伊森是一個探員,他被派往黑松鎮調查失蹤的兩名探員,這兩名探員在黑松鎮莫名的失蹤了,所以組織派他去黑松鎮探查事情的真相,並且查清黑松鎮的秘密。這是故事的開端,小編覺得這也是給後面的劇情埋下了伏筆,伊森去黑松鎮肯定不會那麼簡單,而且黑松鎮的秘密不是隨便就能解開的,我們只能夠慢慢地去探尋這個小鎮背後的故事。

當伊森在趕往黑松鎮的時候,他在路上發生了車禍,當他再次醒來的時候,發現在醫院的床上,這裡是黑松鎮裡面,但是他的一切東西全都不翼而飛,帶來的東西也都不見了,這就讓伊森很奇怪,於是他就拿起了電話想打電話,卻發現電話根本打不通,不管是自己家的還是特勤局的都是無法接通,小編看到這裡就有點驚悚了,只不過是出了個車禍而已,為什麼連電話都打不通了,而且連自己的東西也都不見了,是個正常人都會覺得很恐怖的把。於是伊森就以為自己是陷入了一個可怕的圈套裡。

這個小鎮最可怕的,就是關於這裡的一個制度,任何人都是不能違反的一個規定,那就是不能談論過去,不能探究外面的世界,還有個最重要的就是不允許逃跑,一旦逃跑,就會被懲罰。於是伊森就特別的想探圍牆尋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在這個小鎮上,鎮民們都很安然的過著生活,伊森在這裡認識了一個叫貝弗利的女酒保,貝弗利也有一個自己的故事,她告訴伊森,自己之前是一個軟體推銷員,並且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可是在1990年她發生了車禍,醒來之後,就被困在這了這個鎮裡,到現在已經有一年了。

小編看到這裡的時候,也差不多能夠想到他們為什麼能夠來到黑松鎮了,這個地方好像是只有發生過車禍的人才會來到這裡,一旦醒來就會在這個地方的醫院裡,並且自己的東西都失蹤了,而且給外界打電話都打不通,仿佛是有什麼屏蔽了信號一樣,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一切都顯得很奇怪。這個時候的伊森就很疑惑了,自己是在2014年發生的車禍,自己只是沉睡了幾天,怎麼醒過來之後,時間都錯亂了。可是貝弗利的話又不得不讓他相信,她確實是那個時候出事的。

不認真看的話,是很難弄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所以有些劇情就很燒腦,有時候你越想去捕捉那些記憶,就越覺得奇怪,甚至懷疑自己的極易出現了問題,小編也是看的一臉懵。在伊森像去尋找的時候,發現周圍的一切都改變了,而唯一不變的,就是自己對以前那些事情的記憶,所以他就去找了以前自己的搭檔凱特。而凱特也已經變了樣,目前是在黑松鎮裡面當一個玩具店的店長。

凱特告訴他,這已經是十二年之後了,伊森被囚禁在這裡,已經十二年了。但是伊森卻是不可置信的,自己明明五個星期之前才見過凱特,怎麼會一下子就十二年之後了。到了這裡,小編覺得,這仿佛就是一個驚天大陰謀,或許是有人在暗中的操控著這個小鎮,在控制著這個小鎮上的一些村民。不管怎麼樣,這個美劇還是比較深奧的,不認真看根本不知道裡面的一些設定和劇情。

後面的劇情,就是陰謀漸漸的浮出水面,因為人類對環境的汙染加重,所以有些人的基因就發生了偏差,導致有些人的智商開始退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強健的體魄和消化系統,這些改變,讓人類變成了畸形人。這裡交代了大部分的原因,小編也懂了一些關於這個美劇的大概設定。為了保存最後的正常人類,裡面一個研究這個計劃的教授偷偷地把那些出了車禍的人類帶到小鎮裡,讓他們隔絕外面的世界,不被外面的那些畸形人所傷害。

在發現這些事情之後,伊森心裡九局的很憤怒,他把這個真相告訴了城裡的所有人,那些人都很恐慌甚至憤怒,只想突破這個束縛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後來就是教授在看到這些人奮起反抗的時候,圍牆外面越來越多的畸形人,於是他把電網的電斷了,把那些畸形人放了進來,這個時候的男主沒有害怕,他拿著炸藥,看著從門外伸進來的那麼多雙手,想起的卻是自己的家庭。

這個美劇裡面,每個人都有想法,伊森認為人們應該知道真相,教授也沒有錯,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類,但是最後卻把這一切弄得一塌糊塗。在小編看來,他們兩個都沒有錯,大家都有知道真相的權利,而世界上沒有純粹的善,也沒有純粹的惡。

相關焦點

  • 這部高分寫實劇讓我重新思考「善與惡」
    我們急著要找一個理由來讓自己心安,急於將他人人生簡化為兩句話,大量使用專業用語,如「反社會分子」被情緒化操弄,而忽視這時代「失格」這件事的泛濫。各專業領域都逐漸失格的狀態,如何奢談「家」仍能像 20 世紀 80 年代經濟起飛時有一定的約束效用。
  • 豆瓣9.5,這部熱播劇讓我們重新思考與惡的距離
    更有批評者尖銳地指出,如果事情發生到你的頭上,你還會如此理性客觀嗎?對於此類意見,劇中的辯護律師王赦的原型——臺灣人權律師黃致豪反問道:「為了對抗怪物,我們必須變成怪物嗎?」嘗試去了解加害者,是為了從中尋找「惡」的形成機制與發展脈絡,從而最大程度地預防「惡」的發生,教化潛在的「危險之人」,從而在根本上保護我們的共同生活。
  • 我們與惡的距離,答案是什麼?
    這部名叫《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時至今日,應該大部分人都已經看過了,說實話,剛開始,我並不看好,因為這類型的劇很難拍好:一是很容易流於表面,著重放大所某一涉及群體的行為苦衷,失去社會觀看意義。二是劇情離題,直接跑偏,狗血至極。但是這部劇做到了,圍繞一起「無差別殺人案」,劇中所涉及到的群體,不偏不倚,都得到了恰到好處的描述。
  • 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告訴我們人在感性與理性之間需要克制
    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剛開始看到的劇,剛開始是覺得題材好玩,想看看而已,後來慢慢的看著劇的同時我也在思考什麼是壞人? 什麼是惡人? 有明確答案嗎?壞人在字典裡,一般意思是說一些從事不法活動的人,偷雞摸狗,施詐,陷害等等表示這些人品質惡劣。
  • 《我們與惡的距離》約等於零
    我現在逢人就安利一部電視劇,叫做《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以「潑糞」的震撼開始,到和解的溫馨結局,中間用多條線索來剖析社會的辛辣,發人深省。裡面的演員演技全部在線,在很多臉部特寫鏡頭下不顯尷尬。豆瓣評分9.5,是近年來難得的好劇。這部劇是由著名的HBO和臺灣公視合拍。
  • 和《我們與惡的距離》加上北大弒母案的思考
    對比也是才看完的當下熱門的《我們與惡的距離》臺劇,還有思考最近被逮捕的北大學子弒母案兒子。還是有些感想。1、對比兩部劇來說,人物刻畫和內心活動表達真的差異太大。《我們與惡的距離》還是差了一大截。法律公正、人權問題高度是有,但是講的太生硬,太刻意,整部劇看下來只能說到9.5分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講了那些東西,講沒講好?我覺得完全沒有。
  • 《我們與惡的距離》——「永遠不要挑戰人性」
    這部劇十分真實,真實到在片頭會有這樣一個畫面來提醒觀看的人們。這部十集的電視劇信息量很大,簡單來說是一起無差別殺人案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語言文字與概括能力有限,就不試圖介紹劇情了。我們與惡的距離,這個劇名也許看起來莫名其妙,「我們都是好人誒」,我們常常以為我們與惡之間有一道涇渭分明的界限,善與惡非此即彼。
  •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3分,賈靜雯的這部新劇你不看看?
    說起來賈靜雯,我們都知道確實是一個實力派的演員了,出生於74年的她今年也都已經45歲了,但是演技是越來越好了,而且保養的也好,我們完全都看不出來這是一個45歲的。這部劇集呢開播以後,也是徹底火了,我們可以看到截止到現在,豆瓣的評分是9.3分,非常的高了。
  • 電視劇篇|《我們與惡的距離》
    受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正面交鋒,善與惡開始糾纏。人性是善惡並存的,而人性最大的惡,在於察覺不出自己的惡,以惡傷人不自知。隨著人性的掙扎與搏鬥,該劇不斷在觸碰著人們的情感底線,挑戰著常規思維。其實在看這部劇的過程當中根據導演埋下的兩條故事線就會發現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會引發大家對於人性的思考看完劇之後,你會發現
  • 什麼才是惡?看電影《我們與惡的距離》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由賈靜雯與溫升豪主演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電視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主要講述由一場隨機殺人事件,幾個不同家庭的不同立場,和社會不同階層人的對此事件的看法,參與者不同的心路歷程故事不長,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好人與壞人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 《我們與惡的距離》千萬別挑戰人性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HBO和臺灣公視聯合推出的一部劇集,總共HBO想必大家很熟悉,《權利的遊戲》就是出自他手。2019年3月24日,由HBO亞洲製作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悄然開播,雖然這部劇沒有在大陸地區播出,但憑藉著網絡的力量,很多網絡用戶也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部劇,並且迅速成為「自來水」,如今,這部劇已經被越來也多的人安利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而在豆瓣網的評分上,這部劇也被23687人給出了9.4的高分。這部劇為什麼會得到這麼高的評價呢?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盛夏,空氣裡都翻滾著熱氣,用將近一天的時間兩倍速地看完了一部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與惡的距離》:打破偏見,撕掉「標籤」
    回顧2019年的華語劇作,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穩穩佔據了口碑高臺,展現了許許多多深刻的社會問題,諸如新聞職業道德,原生家庭,犯罪者人權等等,從深刻的角度來探尋人性。開播兩集豆瓣評分就升至9.4,簡直是2019年的華語之光。
  • 《惡之花》金智勳「等待打破室長形象的作品,歷經曲折成功改變」
    演員金智勳公開了通過《惡之花》改變的周邊認識和對作品的依戀之情。出演23日劇終的tvN水木劇《惡之花》的金智勳接受了韓媒體的劇終採訪。金智勳在《惡之花》中飾演陷入昏迷狀態的白熙成。 直到劇初期還戴著氧氣呼吸器躺著的他,從劇中的班級開始恢復了意識,變身殺人魔,給電視劇界帶來了衝擊。
  • 《我們與惡的距離》包攬6項金鐘大獎,背後的社會議題還在持續發酵!
    這部社會寫實劇講述著,一場「無差別殺人」案件所涉及的人事物的視角,在糾纏交織中以不同角度與立場中,陷入這場風暴的人物還有沒有談希望及夢想的資格?此外,劇情另一面的線索故事,也從社會大眾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患者(精神分裂症)的關懷與接受度導入,在社會的刻板印象下,他們該如何融入呢?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是多遠?故事從李曉明在劇院隨機殺人開始,他的父母因為難以面對公眾的譴責等原因躲藏起來,他的妹妹李曉文改名為李大芝,試圖開啟新生活,她開始了在品味新聞臺的工作,但是上司卻是兒子被李曉明殺死並且難以擺脫痛苦的宋喬安,在發現李大芝身份之後,宋喬安選擇派人跟蹤拍攝,打破了李家人平靜的生活。
  • 不僅諷刺辛辣,這部美劇滿足了大眾對超級英雄的好奇心
    在很多影迷的傳統印象中,有關超級英雄的電影、美劇向來都是講述是英雄們克敵制勝、懲惡揚善的傳奇故事,而今天小編要安利的這部超英美劇卻打破常規,顛覆觀眾三觀的同時,也呈現給影迷們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或許你曾覺得血腥暴力、滿嘴黃段子的《死侍》已經足夠重口;《末日巡邏隊》的奇葩人設和詭異劇情已經十足怪誕?
  • 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復出!這部口碑臺劇看得我如坐針氈!
    《一把青》最近,公視和HBO Asia合作的這部《我們與惡的距離》席捲了全臺,熱度也蔓延到了大陸。不僅口碑爆棚,收視數字也相當好看。《下一站幸福》這次他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飾演一名心懷正義卻屢次陷入道德悖倫的律師「王赦」,專門為壞人辯護,他名字裡的「赦」,隱喻著「赦免」,他對壞人的寬宥,不是同情,不是可憐,而是覺得生而為人,都應該保有最基本的人權
  • 《我們與惡的距離》:短短十集,但是卻令人深思
    豆瓣評分9.5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雖然短短十集,但是卻令人深思。在被順哥安利這部電視劇後,一口氣看完了,等到他問我觀後感,我興致勃勃地要跟他討論時,他卻說不讓我劇透,所以,如果你看過這部電視劇,就馬馬虎虎看看這篇文章,如果沒有看過不想被劇透的話,還是先去看電視劇吧。
  • 不思考的惡
    >不思考的惡是漢娜阿倫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裡面提出來的,不思考的惡即是平庸的惡,是指阿倫特在耶路撒冷採訪猶太人劊子手艾希曼(猶太人大屠殺中執行"最終方案"的主要負責者。阿倫特所講的個人的惡主要講個人的責任承擔,在個人的思維中,啟發一種思考的偏向,這種思考被賦予「懷疑,批評和審視」,如果「個人」不去承擔這種自我思考的責任,那麼無疑他/她只能走向平庸的惡。所以「不思考的惡」是個人的,但假如全體成員都是不思考的惡,那這種惡該有所有的個人承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