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歷史印跡,三部聚焦荔灣歷史文化書籍今起發行

2020-11-20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王智汛 通訊員 荔宣)5月17日上午,荔灣區委宣傳部、荔灣區國家檔案館、荔灣區文聯、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鑑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等三部聚焦荔灣歷史文化的書籍發行儀式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

活動現場,40餘位知名學者和文化名人以及省市各大博物館館長出席書籍發行儀式及嶺南文化發展研討會,會上專家們就弘揚嶺南歷史文化和挖掘廣州十三行歷史文化展開了研討,並就致力於建立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展開研討。

記者了解到,《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以發生在清代與廣州十三行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為內容,記錄了從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到鹹豐六年(公元1856)縱貫210年的歷史,該書以編寫體例採用條目編年體大事記略方式,向讀者全方位展現了清代廣州十三行發展的興衰脈絡和歷史風貌。全書分為4卷,共120萬字,收錄珍貴圖片280餘幅。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認為,該書既是廣州十三行研究的學術著作,又是一部編年史工具書。

全書沿著歷史演進的軌跡,對廣州十三行歷史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依據翔實的皇家檔案和文獻典籍,揭示清政府特許廣州十三行這個半官半商性質的商貿壟斷組織存在發展的歷史必然,展現二三百年前廣州商館的興衰與沉浮,追溯南國廣州與清朝皇宮的特殊關係,從而透視以廣州為窗口的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上,來自廣州粵劇院的中國梅花獎得主、著名粵劇藝術家黎駿聲等藝術家專程趕到活動現場,為大家獻上新編粵劇《十三行》選段,令現場嘉賓近距離領略「十三行商人」的家國情懷與歷史擔當。

同日發行的《廣州彩瓷鑑賞》由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荔灣區國家檔案館和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共同編撰,全書共收錄王恆馮傑伉儷向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捐贈的700餘件外銷彩瓷。據王恆先生回憶,十多年前他就開始在歐美收藏廣州彩瓷,剛入門時,國內對廣彩研究的書籍和資料都非常少,而且有的資料相互間也有矛盾,當時國內的廣彩實物也不多,無法參考學習。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從已收藏各個時期的廣彩作品當中,窺探到廣彩不同的藝術特點和風格。這次出版的《廣州彩瓷鑑賞》以年代、器型分類編排,逐一列表,配圖對比,突出「鑑」「賞」兩方面內容,從收集、鑑賞、源流、用途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論述,將會是廣州彩瓷研究的重要著述。而《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是對坐落在荔灣區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第一次集中收錄展示。除基本的雕像介紹之外,全書聚焦雕刻技藝的賞析和傳統文化審美的解讀。

據介紹,華林禪寺現存五百羅漢像為1993年參照清光緒年間的《五百羅漢圖》等資料,取上等香檀木,經木雕巧匠之手,歷10餘道工序,耗費數年,終得重現。該書圖片精美,如果身臨其境,直觀塑像所帶來的感受,相信又會是另一番美的體驗。

相關焦點

  • 縱覽荔灣歷史,三本書帶你領略嶺南文化
    、荔灣區國家檔案館、荔灣區文聯、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鑑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三部聚焦荔灣歷史文化書籍發行儀式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40餘位知名學者和文化名人以及省市各大博物館館長出席書籍發行儀式及嶺南文化發展研討會。
  • 文化強市|「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荔灣是廣州傳統歷史文化風貌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區之一,粵劇、粵曲、「三雕一彩一繡「等文化符號享譽全球,廣州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荔灣使命在肩。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其中提出,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擴大嶺南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 荔灣文化體驗月來了!粵港澳名家同臺唱戲,黃俊英藝術館開館
    ◆ 粵韻聲聲,「粵韻同聲」粵港澳粵曲展演舉行粵曲作為嶺南文化的名片,是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符號。以粵劇粵曲藝術為代表的多種文化藝術展演是荔灣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書吧建築面積120平方米,藏有粵劇藝術、嶺南文化、文物博物、地方歷史等人文社科類書籍2000餘冊,其中供館內查閱的地方文獻1459冊、外借書籍541冊,廣大讀者、觀眾可在吧內閱覽,憑市、區各公共圖書館借書證借閱部分外借書籍。
  • 2014年4月歷史書籍排行榜
    以下是由薦書堂為大家整理,來自新浪歷史好書榜的2014年4月歷史書籍排行榜信息。
  • 《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等三部新書發布
    昨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新書發布會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鑑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三部聚焦嶺南歷史文化的新書發行儀式
  • 傳承歷史文脈 留住城市記憶——仙遊縣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
    在此基礎上,該縣先後建立完善了歷史文化遺產普查認定公布機制、城市更新改造中歷史文化遺產先普查後徵收制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管控機制、專家技術審查機制、定期評估監測機制、保護修繕展示機制等,積極組織開展歷史文化遺產調查勘探、資源核查等工作,切實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申報、實施與項目資金管理。
  • 她來自荔灣
    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講述了抗日時期淞滬會戰的一段悲壯往事。1937年10月26日到11月1日凌晨,是中國歷史上頗為悲壯的一頁。提到何香凝,這位荔灣引以為豪的西關名姝,荔灣老街坊肯定不陌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她在抗日戰爭中起的作用以及她與荔灣的故事。
  • 2016全國大學生夏令營微電影大賽啟動 聚焦歷史文化
    信息 2016全國大學生夏令營微電影大賽啟動 聚焦歷史文化 2016-07-11 11:01:4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
  • 螢屏今起聚焦紀念抗戰勝利 ,娛樂節目停播!
  • 再見了,荔灣廣場?!
    GZ-Number-01—— 荔灣廣場要「拆」了?官方回應:「拆除為誤讀!」近日,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公布的《上下九-第十 甫三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中 提出,要對「與傳統風貌不協調的建築,結合城市更新進行改造」。
  • 「紅色印跡」之追憶偉人印跡 傳承紅色基因 紀念張聞天同志誕辰120...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昨天,「紅色印跡」之「追憶偉人印跡 傳承紅色基因」——紀念張聞天同志誕辰120周年暨「上海張聞天少年郵局」成立活動,在浦東新區鹽倉小學舉行。圖說:活動現場。上海新四軍「沙家浜」部隊歷史研究會會長劉石安,向「上海張聞天少年郵局」贈送了書籍和資料。圖說:活動現場。
  •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城遺城憶」第二站: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
    8月4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城遺城憶」關於濟南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開發專題調研團馬宸昊同學前往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主題調研與問捲髮放。  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濟南市老城區,南起泉城路,北至大明湖路,東至鞭指巷,西臨太平寺街、西城根街,總面積16。08公頃。該街區是展示傳統商貿文化、多元宗教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的濟南傳統社區,保持了「人、泉、城」共生的歷史風貌,是濟南老城生活的縮影。
  • 《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陳衛平寫給孩子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類暢銷書籍
    1.聽一部歷史兒童劇本書配套的有聲故事模擬歷史兒童劇的方式,說演這些歷史人物的精彩事跡。邀請專業配音員負責演出,金鐘獎得主負責音效製作,運用聲音的力量,在孩子尚未熟悉文字符號之前,讓歷史提早走進他們的生活。
  • 九部好看的紀錄片——歷史,中國
    三、《楚國八百年》--講述悠悠八百年的璀璨楚文化 三千年前曾創造輝煌歷史的楚國,今天的人們卻知之甚少。全盛時期的楚國北到黃河,東達東海,西至巴蜀,南抵嶺南。在吸收、融合以及創新之中形成的楚國文化,對中國長江流域以及東南和西南地區影響深遠 。 楚辭的浪漫優雅、青銅器的莊嚴厚重、漆器的神秘豔麗,這些極具標誌性的楚文化遺存早溶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標誌。
  • 荔灣:老街裡有驚喜 舊廠中有夢想
    經歷一場微改造後,如今的沙面愈夜愈美麗,江邊的雜草地不見了,蒸騰的煙火氣和沸騰的人氣,留住了老城的味道與溫度。街上的年輕人漸漸多起來,老城荔灣正在悄悄變化:多次榮登「頭條」的永慶坊,從一條不起眼的老街,成為紅遍全網的潮街;規劃十年的大坦沙,向國際健康生態島發起衝刺;看似風格迥異的荔灣南北片區,將在白鵝潭商務區的「一張圖」中協同發展。
  • 歷史「遊」新意 文化「徑」上行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文旅高質量發展」欄目將推出潮州文廣旅體高質量融合發展的系列報導,聚焦提升文化軟實力、助推旅遊發展、助力全民健身等多項舉措
  • 《但是還有書籍2》還是胡歌配音!B站明年上線超30部紀錄片
    2021年B站將上線超30部新片,其中包括《但是還有書籍》第二季。《但是還有書籍》第二季將於明年第二季度上線,依然由胡歌擔任配音,繼續展現譯者、漫畫家、作家、圖書館等和書有關的人與事物。作為B站最受歡迎的紀錄片品類之一,美食類紀錄片也將迎來兩部新作品:《奇食記》和《第一餐》。
  • 秋交會項目:現實題材主攻「三個重大「四個聚焦」
    本屆交易會累計參展節目797部,其中,電視劇604部,網絡劇90部,電影11部,網絡大電影7部,紀錄片29部,欄目16部,動畫片40部。 受即將到來的2021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開局之年,2022北京冬奧,2023抗美援朝勝利結束70周年、「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2024新中國成立75周年,2025抗戰勝利80周年等重大歷史節點影響,「三個重大」「四個聚焦」成為本屆交易會上現實題材作品主攻方向。
  • 荔灣廣場或將被拆!中國首條商業步行街上下九啟動城市更新
    荔灣廣場或將被拆除   曾是上下九的地標性建築   為了恢復街區的歷史風貌,規劃中建議,2025年以後,針對建設控制地帶內的荔灣廣場、名匯大廈等於傳統風貌不協調的建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結合城市更新進行改造,恢復歷史風貌,這意味著荔灣廣場這座飽含話題度的地標建築,將只存活在人們記憶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