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驚了!進口肉類裡竟全是寄生蟲!這些動物,用另一種方式讓人類...

2021-01-09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中國一句古話說的好「病從口入」,自從大家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之後各國的美食已經沒有國界,成為了吃貨的天堂,然而,一系類恐怖的疾病也隨之而來!

澳洲作為一個強大的農業和畜牧業國家不但奶製品好,就連牛羊肉也達到了世界超高標準水平。

澳洲肉類出口到中國零價格甚至是澳洲本地市場的好幾倍。

很多國人的慣性思維就是進口的肯定比國內養殖要安全,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最近的一項調查卻令所有人失望了!

1、澳洲牛羊肉含弓形蟲!

據《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對澳洲商店出售的羊肉進行了測試發現43%的樣本中含有弓形蟲(Toxoplasma)!

研究人員在六個月的時間裡每周購買和測試超市裡的羊肉三次。其中79份羊肉樣本中有34份攜帶弓形蟲。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弓形蟲的危害力及其強大!

這種弓形蟲最常見是由貓攜帶,它可以在人體內存活一輩子,嚴重的話會導致眼部問題、精神分裂症甚至腦損傷。

為了消滅這種弓形蟲,人們必須小心冷凍肉類或確保其徹底煮熟。

如果人們食用了這種弓形蟲,就會導致弓形蟲病,這種感染會導致免疫系統受損的人患上嚴重的疾病。

健康的人如果攝入了弓形蟲,雖不會感到痛苦,但它會導致類似流感的症狀,或使眼睛模糊、疼痛或發紅。

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弓形蟲病,從而導致永久性的大腦、器官或眼睛損傷。

最近一項針對8萬人的研究還發現,感染這種寄生蟲還會使人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增加50%。

英國食品標準局(FSA)曾警告人們不要食用未煮熟的羊肉。

美國約有4000萬人體內有弓形體病。

除了生肉這種寄生蟲還能通過貓糞便傳播給它們的主人。

2、澳洲超市售賣的蝦1/3都感染了寄生蟲!

說到今天的牛羊肉含有弓形蟲,不知道有多少人記得,3年前的聖誕,澳洲爆發的那一場「蝦荒」……

是因為在2016年底,澳洲大蝦爆發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寄生蟲傳染病 —— White Sopt ,白斑病毒!

這種白點病White spot disease (WSD) 是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病,常在甲殼類動物身上傳播,致死率極高!傳染性極強!

受感染的蝦將會減少覓食,外殼鬆動,身上出現白點。

受這種病的影響,2016年全澳的蝦不僅死了一大半,導致供應短缺,造成價格飆升。

事後,澳洲聯邦農業部長Barnaby Joyce宣布了禁止蝦類進口的決定。因為他們認為,澳洲本國的蝦類出現感染,是因為漁夫使用了進口的綠色凍蝦做誘餌造成的。

此禁令一出,澳洲大蝦感染白點病的情況才大大好轉。

可是,白點病White spot disease (WSD) 並沒有被完全扼殺,它只是暫時撤退,等待下一輪的爆發!

澳洲聯邦農業部長沒有料到的是,就在2年後的2018年,這場差點毀掉澳洲大蝦業的疾病,

竟毫無徵兆地捲土重來了!

2018年,在昆士蘭東南部超市出售的大蝦中,發現大量大蝦,都感染了白斑病毒!

經檢測,大約三分之一的蝦,已經完全感染了該病毒,或者是正在「變異」的路上。

眾所周知,昆士蘭是澳洲海鮮源頭之一,

而事實上,這不是澳洲海鮮第一次曝出寄生蟲事件了。

3、澳洲鮮魚內全是寄生蟲!

就在之前早些時候,一位來自西澳Rottnest Island島的漁夫,在沿岸邊釣魚...

這位漁夫抓到了一條黃尾鰤,當興高採烈、滿載而歸的他切開魚肚子的時候,卻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這一條條像紅色血絲的東西,是什麼?如果沒有看到此新聞,根本不知道,這竟是噁心的寄生蟲...

在給魚去骨後,男子在這條黃條螄體內發現8隻寄生蟲,還在不斷蠕動,試圖從魚內爬出。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位漁夫在臉書群組中表示:

「在西部,這種事情似乎很常見,不是第一次了,並不感到驚訝。」

淡水魚組織(Freshwater FishGroup)Alan Lymbery表示,這種海洋生物體內充滿了蛔蟲和線蟲。他說:「有許多種類的線蟲,在魚類中都不少見。」

大家熟知的生魚片、壽司、酸橘汁醃魚和漬鮭魚片,也都可能受到寄生蟲的汙染。

4、大批患者因吃而感染蟲病

海鮮、牛羊肉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髒!

並不是在餐廳裡或者超市裡買到的就沒有寄生蟲了。

很多人對於市面上的海鮮、牛羊肉,有一種錯誤的「沒有寄生蟲」的觀念,導致近年來人們因誤食含有寄生蟲海鮮、牛羊肉而導致的悲劇時有發生!

Carly Goff是個澳洲妹子,自從和家人一起去斐濟旅遊回來後,就飽受病痛折磨。

"我感覺全身疼痛,腳部和臉部整天都像在被火燒。"

有時候,她還會感覺到全身肌肉"撕裂"一樣的劇痛。

然而去了醫院,醫生卻診斷不出病因,只能開止痛藥。

六年間她的身體不斷地疼痛,手腳痛完脖子痛,沒有一刻安寧。她經常在半夜活活疼醒,生不如死。

在輾轉多個醫院之後,她的病因終於被找了出來:Gnathostomiasis,顎口線寄生蟲。

問題出在她六年前去斐濟旅遊時,吃的烤魚身上。

其實是因為烤魚沒有完全熟透,因此身體裡的顎口線蟲沒有被高溫殺死。

顎口線蟲又稱內臟遊走性蟲,顧名思義,它能在人體內到處遊走!

寄生蟲就這樣依靠她的血肉,生存了五年多。它寄生在人體後,會咀嚼肌肉組織,造成永久損傷。

怪不得全身疼了!真的毛骨悚然,想像有蟲子在體內一直吃吃吃。。。

由此可見,澳洲雖然沒有汙染,而且撈上來的海鮮非常新鮮,這在很多人眼裡,是難得的「野味」,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海鮮可以放心食用!

然而據調查,野生海洋動物,感染寄生蟲的概率遠遠高於家畜,能夠相差20倍。

一些地區海鮮的寄生蟲病感染率甚至達到驚人的70%。

你可能不知道,還有許多肉類裡寄生蟲存在的可能性也極大!烹飪之後也很難消除!如黃鱔體內有多種寄生蟲,烹熟都未必能殺死。這些寄生蟲、解剖黃鱔時,用肉眼都能看見!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有可能會拯救無數人……

要防止"蟲從口入",建議大家多吃素,對身心都有利哦~

澳洲疾控中心建議將食材(比如魚肉、牛羊肉)加熱到食材內部溫度為63攝氏度以上。

浙江省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則建議將食材在70度的高溫下加熱4-5分鐘。

一些較為快速的烹調方法,比如爆炒、涮都可能會因為加熱時間不足而無法殺滅寄生蟲。

醋泡6小時或者醬油醃製12小時也可以殺死寄生蟲蟲卵,但是飯桌上常見的蘸醋、蘸醬油無法殺死寄生蟲,因為時間不足。

避免直接生吃魚蝦、牛羊肉之外,還要避免皮膚與可能的感染源接觸。

可能被寄生蟲汙染的水至少煮沸5分鐘以上,才能飲用。

你可能不知道,還有許多肉類裡寄生蟲存在的可能性也極大!烹飪之後也很難消除!如黃鱔體內有多種寄生蟲,烹熟都未必能殺死。這些寄生蟲、解剖黃鱔時,用肉眼都能看見!

某君的爸爸是黃鱔控,拿手絕活爆鱔面,三天兩頭要做一回。

有一天老爸從市場上買了一斤多黃鱔,殺的時候發現,黃鱔體內有很多會動的蟲子,看上去很噁心。

這些蟲子生命力很強,用開水燙了三次都沒死掉!老爸不敢吃了。

這黃鱔裡那麼多蟲子哪裡來的?吃進胃裡會怎樣?對人體有危害嗎?

黃鱔的這些寄生蟲能被我們的胃液殺死嗎?

就在那個農貿市場,實驗君一口氣買了10斤黃鱔,老闆說都是養殖的。

首先我要模擬一個黃鱔被咀嚼後進入胃裡再被胃液消化的過程。

先把黃鱔的肌肉和內臟分別加入清水,然後用攪拌機充分打碎,

(這是模擬咀嚼的過程)然後用跟人體胃液的成分幾乎一樣的消化液(包含胃蛋白酶、氯化鈉、稀鹽酸和水)和黃鱔肉渣與內臟渣充分融合,模擬胃液的消化。

看,這就是「人造胃液」中的黃鱔肉,噁心吧。既然做實驗嘛,一定要科學。

接下來實驗君來模擬黃鱔在我們胃裡被消化的過程。

有把這杯東西放到37度(與人體溫度相同)的恆溫箱裡孵育4個小時,(因為一般來說經過4個小時的消化,人體胃液能把大部分微生物殺死)。

為了模擬胃部的蠕動,每隔10分鐘就把溫箱裡的消化液拿出來攪拌一次, 4小時後黃鱔肉和內臟的被消化完成了這樣:

那這杯粉紅色液體裡到底有沒有寄生蟲呢?

實驗君把它放在解剖鏡下觀察。我勒個蒼天!一大片蠕動的蟲子!透明的表皮,黃色和白色的身體,有的展開身子像蚯蚓一樣遊動,有的盤起來像螺螄一樣!

可以想像這些傢伙在我們的胃裡會是什麼樣!

顎口線蟲

醫生說,從黃鱔沉渣裡挑出來的叫做顎口線蟲,用肉眼看非常小,最長的可能也就幾毫米,實驗人員在我們買的10斤黃鱔中,找到了250條顎口線蟲!

而這些只是顎口線蟲的幼蟲,它們在黃鱔體內還會長大!

下面這隻「未成熟」成蟲看起來就明顯大了幾倍,褐色的身體,頭還在轉動。

看到了嗎?即使經過咀嚼、胃液消化4小時後,這種蟲子仍然能在你體內存活!

那麼,感染這種蟲子後有什麼症狀呢?

杭州就有位女患者就因為吃黃鱔,染上了顎口線蟲。這些紅色的線條是蟲子在人體皮膚下遊走的痕跡。

黃鱔體內的寄生蟲對人體有多大危害?

實驗君請教了全國最頂尖的寄生蟲病研究機構之一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

專家說顎口線蟲病是最危險的寄生蟲病之一,它的潛伏期很長,幾年甚至十幾年蟲子都能存活,而且不停地在人體內遊走。遊到哪裡,就會對哪裡的組織器官帶來損傷。

除了骨頭以外,基本上所有的組織器官它都能去,如大腦、眼睛、心臟、肺等等。一旦鑽進人的大腦,那就非常危險了,可能會劇烈的頭痛、癲癇、昏厥,甚至死亡。

如果已經感染了,治療方法是:服用阿苯噠唑和伊維菌素。但最大的危險是誤診。

另外,顎口線蟲也存在於黑魚、汪刺魚、鯰魚、鰻魚裡。

青蛙、泥鰍這些動物肚裡也有寄生蟲,因為這些動物都以食小蟲為生,所以體內很容易寄生各種細蟲。

還有,並非高價的進口黃鱔就沒有危險,上海檢驗檢疫局曾對外披露,該局連續從9批次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

檢疫人員在6批印度尼西亞黃鱔中採集檢疫樣品26個,檢出陽性樣品14個,陽性率53.8%,共計檢出顎口線蟲數112條,包括頭部檢出4條,內臟中檢出15條,黃鱔肉中檢出93條;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

有可能會拯救無數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動物吃生肉沒事,而人類就要吃熟食?
    而它們與生俱來的吃肉食性,也使它們沒得選,為了生存早已習慣了這種飲食方式,所以它們的壽命受寄生生物影響,普遍較短。每一個物種都有不同的生理構造。一般來說,不同的消化系統功能造就了動物們不同的食性。肉食動物的消化系統有以下特徵:較短而簡單的腸道,強胃酸的鐵胃,強大的免疫系統,這使得它們對生肉潛藏的危險具有很高的適應性,比人類更有耐受力。
  • 很多人認為野生食肉動物不害怕寄生蟲,然而真相出乎我們的意料!
    而人類從南方古猿逐漸進化成人類的漫長進程中,學會使用和保存火種,推動了人類祖先食物結構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主要表現為以草食性為主演化為草食、肉食並重、從吃生肉演變化吃熟肉,而進食方式的改變,也很大程度上殺滅了生肉中含有的寄生蟲,推動人類身體素質和自然壽命的有效提升。
  • 第一條寄生蟲是如何鑽進其它動物體內的?
    首先,寄生的生活方式對我們人類來說似乎那麼點陌生,但在整個生物界,寄生就是一個很主流的生存方式。因感染了吸蟲而出現了畸形的青蛙根據估計,地球上770萬種已知的動物物種裡,有超過一半是寄生蟲(存在爭議,另說40%為寄生蟲)。我們人類就是最好的樣本,人類是100多種寄生蟲的宿主,如果算上病毒、細菌、微生物,這個數字還要翻幾倍。
  • 4種堪稱「寄生蟲」重災區蔬菜,生菜上榜,最後一種意想不到
    但是追求只是追求,現實往往是很殘酷的,因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還是有非常多的食物中含有大量寄生蟲的,如果在食用過程中清理不乾淨的話,被人體攝入到體內,是會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說到「寄生蟲」,大部分的朋友們都會覺得寄生蟲只會存活於動物肉類上面,少吃、不吃或是煮熟吃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其實不然。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吃生肉,它們不怕寄生蟲嗎?
    只要是能被寄生蟲寄生的動物都怕寄生蟲,包括人類,而且只要是寄生蟲的寄主,很難完全擺脫寄生蟲的寄生,比如蟎蟲就是一種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與寄主和平共處的寄生蟲,而且即使我們洗得再乾淨,蟎蟲也不會從我們的身上徹底消失。
  • 噗噗噗噗...和動物的pì比起來,人類真的弱爆了!
    劇情設定是動物以人的樣貌混跡在人類社會中發生的各種事兒(說好的建國後動物不能成精呢!),為了不影響人類社會的和諧,他們自己有個叫動物管理局的組織,秘密執行任務,有點兒好萊塢電影《黑衣人》的設定。我們常見的河馬是現存的兩種河馬之一,另一種是倭河馬(Choeropsis Liberiensis),它們都是源自非洲。雖然河馬這個名字的本意是「河裡的馬」,但是與河馬親緣關係更近的卻是海豚和鯨。
  • 小知識:狗狗寄生蟲的5大種類以及應對措施,建議飼主收藏!
    一、常見的寄生蟲第一種:跳蚤跳蚤主要受災區是寵物肚子下面、背上和胳肢窩裡,以吸血為生,在狗狗身上可以直接看出,跳來跳去的,狗狗也會很瘙癢,一直撓身體,如果破皮就容易患皮膚炎,也會造成大量掉毛。第五種:弓形蟲弓形蟲是狗狗寄生蟲中危害最大,同時對人類也有很大危害的寄生蟲,狗狗感染弓形蟲,表現為高燒不退,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精神不好等,弓形蟲雖然人畜共患,但是狗狗並不是弓形蟲的宿主,除非食用弓形蟲感染期的狗肉
  • 這部深刻揭露肉類工業真相的紀錄片,強調了肉類是如何汙染地球的
    同時,它揭了政府和企業不顧人類的健康支持肉類工業發展的原因。這部紀錄片是對肉類工業勇敢的抗爭,通過向人們揭露肉類工業真相來改變世界。這位屏幕裡的硬漢對暴力和恐怖並不陌生,傑羅姆曾出演過《權力的遊戲》、《開膛街》和《黑鏡》等動作片。但是這些暴力都是電影虛構的,在這部紀錄片裡,傑羅姆看到了人類對動物犯下的真正的暴力。
  • 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是什麼?不是老虎也不是獅子,它就在你身邊
    當人們談起危險的動物是,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大型的捕食者,陸地上就是熊、獅子、老虎、狼,海洋裡則是鱷魚或鯊魚。然而,令人震驚的是,統計顯示出,對人類最危險的動物居然是一種小小的昆蟲,並且我們經常看到它們。你猜,最危險的到底是什麼動物呢?
  • 進口冷凍肉類總是出問題,卻不會停止進口,真正「心機」在這2點
    對於國人來說,眾多的肉類中最喜歡的就是豬肉了。雖然牛肉、羊肉的口感都很不錯,但是家家戶戶最常吃的還是豬肉這一肉類。然而一直被國人當成美味的豬蹄,其實在很多國家都是和豬內臟一起被製作成寵物飼料的。
  • 被輻射汙染的動物吃不得,用輻射殺菌的食品就可以吃嗎?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受到輻射影響的動物還能不能製作成肉類給人類食用?這些動物包括農場裡的家畜、被遺棄的寵物以及野生動物。事故後,農場中的動物開始出現遺傳異常,新出生的小牛小羊有很多是畸形的,一些甚至活不過幾個小時。
  • 如果寄生蟲滅絕了,會發生什麼?這項計劃,將用10年時間拯救全球寄生蟲
    不過,動物王國的範圍遠遠不止這些,有一類動物總是躲在黑暗的角落中、不受我們的待見,在討論動物保護時也往往被忽略,它們就是寄生蟲。我們常常將這些「吸血的怪物」視作需要消滅的對象——的確,寄生蟲給人類與動物帶來了一系列疾病,但實際上已知的寄生蟲中只有4%會感染人類,而大多數寄生蟲卻對生態系統起著不為人所知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鐵線蟲。
  • 這種正在自然界中興起的寄生蟲,可能會影響你對壽司的食慾
    我承認有些日本料理很有匠心,然而對於生的肉類食物,我還是從心理上愛不起來。這些被許多人追捧的美味,吃進嘴裡的感覺讓我覺得像是正在經受酷刑。 雖然幸運的事,這些寄生蟲無法在人類消化道中存活很長時間,一般幾天後就會死亡,但其幼蟲可在人體消化道各個部位寄生,導致異尖線蟲病。
  • 杭州大姐血液裡查出近十種寄生蟲!只因信了生吃螃蟹的偏方
    她一聽聞,就趕緊買了30多隻河蟹,搗碎後用米酒浸泡,去除浮沫後直接全部生吃了。當時兒子就警告她:「不要這麼吃,吃出問題怎麼辦!」但胡女士執意要吃,結果真的吃出了「問題」。這下,胡女士的症狀都「對上」了,鍾醫師分析:她胸腔裡的積液是因為寄生蟲感染到胸膜,產生炎症反應,滲出導致了積液!
  • 寄生蟲真的能夠操控宿主嗎?人類會不會被操控?看完長見識
    在生活中,我們在看一些電影的時候,會有一些關於寄生蟲寄生人類或者動物的片段,只見寄生蟲進入動物體內,貌似侵蝕了動物腦部讓動物漸漸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權,逐漸控制動物的行為。那麼現實中類似《寄生蟲》電影裡的情節真的會發生嗎?寄生蟲真的能夠控制宿主的行為嗎?
  • 寧願不吃,也不要碰這些「美食」,暗藏太多寄生蟲,別大意
    寧願不吃,也不要碰這些「美食」,暗藏太多寄生蟲,別大意下面給大家列出了受很多人歡迎的美食,但是這些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寄生蟲和細菌,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經常食用。第一種:牛蛙近幾年牛蛙在人們餐桌上見到的機率非常大,因為牛蛙肉口感好,烹飪的方式方法也很多,可以油炸、可以爆炒,甚至火鍋中也可以放入牛蛙,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牛蛙身體內含有非常多的寄生蟲,而且這些寄生蟲特別耐高溫,我們一般的烹飪方法並不能殺死寄生蟲,所以這些寄生蟲就會隨著牛蛙一同吃進人體,對身體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那麼這些寄生蟲是怎麼來的呢?
  • 動物冷知識:你可能沒有聽過的8種動物瘋狂的出生方式
    在大自然中,幾乎每一種動物都有它們獨特的分娩方式,有一些動物的方式可能會讓很多人大開眼界和驚豔無比。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了解,動物冷知識:你可能沒有聽過的8種動物瘋狂的出生方式。這就相當於人類母親生下了一個4歲大的孩子一樣。當它們懷孕以後,母鳥的內臟就遭遇了擠壓,當小鳥被孵化以後,身體幾乎已經完全形成。科學家認為這些小鳥在蛋殼中發育完全,因此具有出生以後就可以逃避掠食者的能力。它們的後腿很發達,可以進行快速的奔跑。
  • 阿納斯塔夏|另一種生活方式(日常一)
    可這真的是經自己的體驗而來的嗎?還是它只是被外界灌輸的信息而已。曾經覺得信念這個詞特別好,代表一種堅定的力量,可隨著知識的不斷累積,發現信念是一種束縛、一種限制。我們的信念系統就像牢籠,我們呆在牢籠裡,透過柵欄窗口看外面的世界。那我們是否都不需要為了正常的三餐每天工作呢?來讀讀阿納斯塔夏是如何說的:是他們選擇的生活方式迫使他們去工作。
  • 人類在未來可能會走向自我毀滅,以另一種生命形式存在
    在自然界,我們會發現一些自我毀滅的奇怪生物現象,比如經常會有一些動物選擇集體自殺,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生物現象,科學家也搞不明白這些動物到底是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是它們集體抽風,腦子壞掉了?當然沒有這麼簡單。
  • 《寄生蟲》挺震驚的
    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階層對立是奉俊昊近年來較為關注的主題,只是講故事的方式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寄生蟲》從主題性和觀賞性上來說,比《雪國列車》又進步了一大層。比如電影中氣味就是非常重要的誘因,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承載著的卻是下層人對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階層性也就像氣味一樣,時時刻刻存在。所以最後宋康昊的憤怒和所作所為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