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二十歲看三十而已 我們要怎樣長大(蘭婧妤)

2020-08-19 長安人

最近《三十而已》這部劇在網上引起熱議,聽說了它講述三十歲女性群體的野心和打造現代獨立女性群像的噱頭,我抱著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看完了電視劇和劇本,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


首先,製作組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並不突出。劇中雖然有三十歲左右女性生活困境的展現,但並未有更深刻的探討和表達。「三十歲也很精彩」的虛假泡沫背後仍然是老一套:女性的年齡焦慮、職場內捲化、浮誇的消費主義觀念、精英主義和刻板無聊的人物塑造。導演雖然試圖通過抓細節來提升內容質感,但顯得很刻意。

劇的內核仍然是在營造種種焦慮和樹立林有有這樣臉譜化的角色當靶子當劇情爽點,細節和表面的東西再怎麼變,也不改其本質。如同寫著「打折:50元起」的商場售賣牌,上面小到可忽略不計的「起」字才是真實,虛假的價格不過是引人上鉤的誘餌。在肥皂劇式的戲劇衝突前,觀眾期待看到的是「打臉小三」、「甩掉渣男」、「做人生贏家」,而大可能不會去思考和探索三十歲女性生活中更多真實的、本質的東西。它抓住了很多人的心理,因此熱播,但徒有虛名,遠遠不值得8.0的高分。


作為一名二十歲出頭,小康家庭出身的大學生,三十歲,對我來說仍是個遙遠的數字。我還無需像《三十而已》中顧佳那樣操勞家庭和工廠,也不用擔心陳嶼和鍾曉芹那樣冷漠割裂的婚姻關係,不用像王漫妮一樣,不得不在有錢的另一階級的客人中周旋,累到病倒也要忍著向家人報平安。看起來,除卻掛科的憂慮外,愁雲似乎還未籠罩我的山頭,它們在很遠的前方四處飄散。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比起他們隨時隨地鬥智鬥勇的,裝著端著的生活,我的生活有時簡單、無聊、甚至可以說是難以忍受的空虛,有時又充實而有趣。我可以獨自旅遊,可以打義工,可以學新的東西,可以無婚姻承諾無顧忌地談戀愛,花大把時間看書、看電影、看音樂和戲劇演出……看起來能做的事很多,但我花著父母的錢,偶爾兼職賺賺零花也遠不能支撐自己的生活費和學費。三十歲有三十歲的苦悶,二十歲有二十歲的憂愁。不同年齡面對的人和事不同,世界便大為不同。二十歲左右因苦惱學業、家庭、人際關係等等而出現心理問題甚至自殺的青年人不少。他們大多不像三十歲已經有工作經驗的成年人,雖然辛苦,但有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在我看來,年齡並不能決定一切,它只是人生時間軸上的一點。如果說劇中三十歲的女性是婚姻、工作、父母的三明治餡,那麼二十歲出頭的青年們實際上也不過是家長、學校,社會的三明治餡。看上去生機勃勃,對未來一切都充滿了希望,但因為自己賺錢,所以仍有選擇的權利,而二十歲的學生群體,大多還不能夠經濟獨立,大學只有短短四五年,在打破頭的競爭中結束十幾年的素質教育,幾天十幾天內決定自己的未來,以為能夠鬆口氣了,又被與高中完全不同模式的大學所迷惑,還沒搞懂社會究竟什麼模樣,就被投到人才市場,因為「餃子」下得太多太滿,投進去時甚至沒有聲音。畢業時應聘,HR通常也更傾向要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但才畢業的學生哪來的經驗呢?而更多更多沒有考上一本,沒有讀大學甚至沒有念到高中的「二十歲」們,也在努力打工餬口、賺錢養家,思考那灰暗的,看不清真實模樣的未來道路,年齡真能代表一切嗎?還是不過是列車臨時停靠的站臺,有著不同的風景和心情?我們要怎樣長大,怎樣平和地迎接衰老和死亡,而不是一味掀起焦慮、增加壓力、逼迫競爭,在我心中,這才是更重要的事。



作者蘭婧妤

西安科技大學臨潼校區建築學院1702班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二十歲的你會喜歡看《三十而已》?答案全都在這裡
    當我發朋友圈期待著顧家和許幻山離婚的時候,三十多歲的姐姐哥哥們驚訝的問我:你不應該看二十不惑嗎怎麼看三十而已?我一個二十歲的姑娘為什麼追了三十而已而不是二十不惑?難道我這個沒有朝氣的嘛?關於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或許不是因為我沒有&34;,只是在這個年紀,不大不小,雖然滿懷期待和精力去闖蕩,但也時常對未來迷茫,我們想要知道未來的自己會怎樣,將要面臨什麼樣的問題。當然,最好奇的是愛情,三十歲的愛情和二十歲的愛情有什麼不一樣呢?十年的年齡差距,人的心理又會有怎樣的差別?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二十五六歲年紀的我們卻困惑不已
    近期熱播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可謂是風生水起,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可是劇中的某些人設卻被廣大觀眾所吐槽,這在反應大眾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同時,其實也映射出一定的社會現實。《二十不惑》劇中一群青春靚麗的女大學生,性格各異,有爭執,可是也有友情!大把青春盡情揮灑,畢竟才二十歲而已,錯了可以從來,不愛了,可以任性說拜拜。
  • 二十不惑,我們青春無畏!三十而已,我們乘風破浪!
    二十不惑,我們青春無畏!三十而已,我們乘風破浪!不惑不是無惑,二十歲的人永遠在找自己的答案,沒人知道二十歲的一腔熱血會收穫成功,還是徒勞無獲,但就算二十不獲,也要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這部劇則將破焦慮,反雞湯,探討女性情感、職場、婚姻以及身份認同真正貫穿到底。三十歲,沒有二十歲的灑脫肆意,沒有四十歲的雲淡風輕,三十,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即使風雨交加,仍一往無前。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25歲的我,困惑不已
    《三十而已》中麵包和愛情都要的滬漂女孩王漫妮、想實現階層躍遷的完美女人顧佳、掙脫婚姻疲憊生活的便利貼女孩鍾曉芹,代表著平淡無奇的普通人想要追求理想生活的野心。劇中的顧佳美麗有智慧,三觀正格局大了家庭和事業混入貴婦圈摸爬滾打的全職太太,稱為人間過(綠)濾器,精準識別綠茶,靠肩膀扛起一個家的全部。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電視劇,《四十正好》也來了!
    今年夏天有兩部比較火的電視劇就是《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劇中的主演們表現的十分精彩,不少的觀眾表示還沒有看夠。站在校園與社會的分水嶺,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打敗的困難和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細小的生活瑣碎,真實的情感表達,解讀當下的年輕人青春最好的模樣。在這個青春未脫、成熟不達的年紀,二十歲的她們遇到了很多疑惑,關於事業,友情、親情和愛情。所幸的是她們總是對未來充滿期待,對她們而言二十沒有定義,怎樣都對怎樣都好,即使過的不獲,也要活得不惑。
  • 你更喜歡看《二十不惑》,還是《三十而已》?
    檸萌兩部劇有望在暑假檔前後對打,個人認為年輕人會喜歡看(二十不惑)多點,因為青春。而有了家庭卻會喜歡看(三十而已)其實也正是年輕的時候俗話說「三十而立」。最近正在熱播《二十不惑》,東方暫定預排《三十而已》,兩部劇都是女性群戲都市劇,一個著重於二十歲,另外一個是三十歲。前者由關曉彤、卜冠今、李庚希主演,後者由江疏影、童瑤、毛曉彤主演。
  • 為什麼要看《三十而已》,這個電視劇告訴我們什麼?(鍾曉芹篇)
    熱播劇《三十而已》終於收官了,看完大結局,不禁鬆了一口氣,三個女人,三段人生,雖然都不完美,卻都無比痛快。有人問我,為什麼這麼喜歡《三十而已》,因為裡面的很多問題都太真實。既然是三個女人為主線的故事,那我就按照三個女人一一來說說電視劇的故事意義吧。
  • 《三十而已》出現《二十不惑》,是二十歲的調侃還是三十歲的回憶
    《三十而已》現在已經更新到了第九集,每天晚上10點在騰訊視頻播出。播出的這前九集中三個女主角的人物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江疏影是老演員了,演員的實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說演員尤其是女演員是一碗青春飯,但是這裡的江疏影卻為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她飾演的角色和之前也有所不同,已經不再是剛剛進入社會的小萌新,而是作為已經成熟的三十歲的女性走進劇情。
  •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一起拍了拍你:這是每個人都可以看的人間真實
    》海報(來源:電視劇《二十不惑》官方微博)後者講述三十歲的女性在面對家庭、婚姻、事業等問題時的抉擇與思考》海報(來源:電視劇《三十而已》官方微博)你可曾在20歲想像過30歲?你可曾在30歲回望過20歲?對於人、事、物的看法,20歲和30歲的差別能有多大?而歲月,又會賜給你怎樣的禮物?
  •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奇妙的串戲?不同階段價值觀碰撞
    《三十而已》的劇裡有《二十不惑》來串。經過查找資料發現,這兩部劇出自於同一家公司,所以串劇在這裡可以說的過去了。串劇以後也許是一個發展趨勢。《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這兩部都是由檸萌影視出品,這樣的串劇設計的還是挺巧妙的,同時給追劇的我們眼前一亮,而且又給兩部劇都做了宣傳工作,妙。《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同框,王漫妮羨慕梁爽皮膚,奇妙的串戲。
  • 從《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十歲之差,女性的蛻變表現在哪?
    孔子說「四十不惑」,就算古代人壽命那麼短,都要到四十才能不惑,二十歲不正是當惑的年齡嗎?結果《二十不惑》跟我們說:笨鳥先飛,二十不惑。這時代根本不給你惑的權利。即使我們對這些「約定俗成」的念頭有著很強的疑惑,但又匆匆被生活裡更多的猶疑趕走。那我們從「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我們都學會了什麼?
  • 《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為您共同解讀當代女性
    這個暑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這兩部劇火了。掀起了一股全網討論的熱潮,把現實搬進了劇本,引起很多人的共鳴。當「後浪」長大,她們就開始變為「前浪」,一不留神就會被拍打在海岸線上,成為日光升起時的一縷青煙。
  • 靈魂拷問:我 29,到底看 《二十不惑》還是 《三十而已》?
    而就在昨天,兩部熱播劇還來了一次官方串場,所有女主角竟然坐在同一間教室,這臺詞這對話,像極了二十歲和三十歲的自己吧~《二十不惑》的官方英文名是Twenty Your Life On二十歲打開了新世界的我們,離開校園步入社會,意味著新的人生也就啟程了。On(正在進行中)很好地體現了「人生從20歲開始」的含義。《三十而已》的英譯名為 Nothing But Thirty。Nothing but在英語裡是個常見詞組,它的基本含義是「只是;僅僅;除……外」。據說是想表現出30歲的女人那種瀟灑的姿態。
  • 我們總要慢慢長大——《二十不惑》
    要說最近刷屏的電視劇,怎麼能少了《二十不惑》呢。這部劇最大的亮點就在於『真實』。能夠屢次上熱搜,足以說明它是能夠給觀眾帶來共鳴的。我不知道二十歲這個年紀是不是尷尬,但它一定是有無限可能的。就是因為太多的十字路口,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惑」,沒有太多社會經驗,每一條道路都充滿了誘惑和挑戰,每一種選擇都想嘗試,但生活從來不會和我們開玩笑,每一種選擇都有難過的坎。電視劇的真實在於它最大限度的還原了生活本來的樣子,人物角色的設定滿足了大多數的都市生活。有人說,人是突然長大的,但是我覺得,在大部分人身上上演的,不是這種驟變式的長大。
  • 當《二十不惑》撞上《三十而已》:20歲和30歲的差別,你想像不到
    《二十不惑》講述了四個20歲出頭的實習生,初入社會的迷茫和困惑,《三十而已》則是三個已到「而立」之年的女性,與生活中的一地雞毛鬥爭。 這兩部劇還進行了一次聯動:《三十而已》的女主們回到校園重溫大學生活,恰好遇到《二十不惑》中正在上課的4個年輕女孩,來了一場20歲與30歲的碰撞。
  • 跟《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學英文!
    繼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火爆螢屏之後《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兩部網劇又頻上熱搜除了劇情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速看電視劇,精彩解讀
    同期播放了上海寧盟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製作的城市話劇《二十不困惑》和《三十而已》。這兩部戲劇分別描述了20多歲和30多歲的女性的生活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不同擔憂和壓力。這兩部作品一經播出,便經常出現在熱門搜索排行榜上。其中,「三十而已」幾乎在新七月戲劇中不受歡迎。
  • 二十不惑•我•三十而已
    最近身邊聊天的話題總離不開:哎,你看《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了嗎?可見這兩部電視劇的受歡迎程度。由於兩部戲同時上映,和朋友們討論究竟該追《二十不惑》還是《三十而已》時,發現我們竟處於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夾心」階段。看《二十不惑》吧,感覺自己老了,自己好像已經失去了執著追夢的天真和熱情,看《三十而已》吧,對象都沒有,所以裡面的婚姻生活又似乎離自己遠得很。頓時害怕緊張起來,這個年齡段的我們既沒有二十歲可以充滿激情天真去奮鬥的理想,又沒有三十歲穩定的婚姻,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 《三十而已》 vs 《二十不惑》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竄臺《三十而已》 vs 《二十不惑》當80後的女人遇上00後的女孩這就是現實,我們都有貨過回不去的青春,我們也將會面臨即將到來的三十時光匆匆,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煩惱和開心!怎樣過好青春,在二十不惑裡可以找到答案害怕三十的到來,在三十而已裡可以找到答案!三十而已主演:王漫妮、顧佳、鍾曉芹;二十不惑主演:梁爽、姜小果、羅豔、段家寶
  • 二十歲,插科打諢又怎樣
    你的二十歲,還記得麼?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剛剛結束折磨人的高考,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滿滿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