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國慶節一直下雨啊,某人和我又走進了影院。毫無懸念的,我們選擇了《中國機長》,實在不想看吳京和子怡尬戀啊!
雖然知道是真實空難改編,而且當時我非常關注那個空難新聞,記得新聞報導擋風玻璃破碎的瞬間,機長的一側胳膊承受了超級非人的衝擊,而且駕駛艙氣溫達到零下三十多度,英雄機長竟成功帶著119名乘客和8名空客人員迫降成功。
作為一個比較關注去年這條新聞的普通網友,我除了知道這些細節之外,對整個事件一無所知了。也很好奇,怎麼能把這件事拆成至少120分鐘去講述。
影片開始5分鐘後,我明白了,這將是一部帶我回憶醫院歲月的行業觀摩片!
你在醫院輸液,你看到護士來到你的床頭,喊一聲你的床號和名字,然後開始給你換藥,之後她轉身離去。
但你不知道,這背後,她其實一直遵守的是「三查七對」制度,嚴防死守,必須不能出現差錯。
而且,每一位護士都是經過至少三年專業學習,以及工作後,仍每年不間斷的專業學習積分,才能持續在崗工作的。
一如,我們坐飛機,只是看到空姐們叮囑我們系好安全帶,給我們「端茶倒水」,並不知道在起飛之前,她們其實對本次航空線路進行過細緻的學習和分析,對本次旅途乘客的構成也有大致了解,對本架飛機配置和內部狀況進行全面檢查。
更不知道,駕駛艙裡的機長和副駕,在面對飛了百餘次的航線和熟悉的飛機老夥計時,仍會耐心檢查十餘個環節。
而在此之前,他們更是詳細了解過當日的雲層和氣流狀況,整條線路當天會遇到的天氣狀況的分析和預判。
說實話,兩位(影片三位)駕駛人員和五位空乘人員,這個組合真的和醫護配比很相似了。
在醫院,醫生只負責短時間的看病,開醫囑,護士負責執行醫囑,以及全天候的護理照顧。
在飛機上,完全一樣啊!機長只負責開飛機,時長自動巡航,空姐們負責全程「保姆式」生活照顧。
難免會遇到「事兒媽」的病人和家屬,動輒打罵護士,但基本敢打醫生的還是極個別!
人性就是這麼劣,他知道醫生掌握著他的生死,所以不敢動醫生,就只拿護士出氣。
在飛機上,因為駕駛艙的阻隔,徹底保證了駕駛人員的安全。這是非常符合科學也非常富有人性智慧的設計啊!
當飛機劇烈顛簸時,所有人的質疑和怒火都集中噴向空姐們,大無畏的空乘長袁泉,全程散發著聖母般的職業光輝,發揮著超乎人性的專業水準。
在這場「空難」進行中,我不相信她內心是沒有恐懼的,畢竟她們練了多年的「請相信我們,我們受過專業的訓練,可以保護您的生命安全」,一次都沒用上過。
但是,她不僅克制住了自己內心的恐懼,還輸出了堅定的信念和一往無前的勇氣。是她堅持不懈,一遍又一遍的呼叫「5號位」,喚起了李沁清醒堅持的信念。
這讓我想起了,我實習過的科室的護士長們。她們都已不再年輕,也不怎麼做日常執行。
但是當某位外科病人需要極難操作的肱骨溝注射時,只有護長上前,努力一試。結果,一針見血!
當某床病患出現青黴素反應(都做過皮試,但會有皮試不準體質)時,是內科護士長鎮定迅速的推來備藥車,準確無誤的取藥注射。在短暫卻要命的3分鐘反應時間之前,挽救生命!
護士長們厲害,科室主任們也不是蓋的,就像同樣掌握生死的機長們一樣厲害!
我記得有一位不苟言笑的外科主任,這個「不苟言笑」是不是有點兒張涵予?
其實,我非常理解這些人的「不苟言笑」,因為我曾經在實習的某個科室,終日一句話都不說的。
初初實習在醫院,面對這種稍不留神,就可能會支付生命的代價的工作,真的是令人,無法放鬆!所以我後來選擇了改行。
我改行做了完全不沾邊的廣告。而張涵予機長卻只能從轟炸機長轉行做民航機長。從「轟炸殺人」為業,轉行「平安帶飛」,其實跨度也是蠻大的!
機長平時雖然「不苟言笑」,但是當飛機進入平穩氣流,開啟「自動巡航」之後,機長還是開始了和「愣頭青」放鬆的閒聊,也終於有點兒誇獎「愣頭青」的趨勢。
這像極了我們「不苟言笑」的外科主任,在手術順利時,也會時不時誇獎幾句他的助手兼徒弟醫生「**啊,你這手法越來越像我了啊!」
但是,忽然之間,腹腔內刀(一種只在腹部打三個洞,把微型手術刀放入實施的手術)撞到了一根血管,我們(在隔壁觀摩室)透過觀摩室屏幕,看到了鮮血不斷的冒上來,很快淹沒了刀頭。
這就像劇中,忽然的氣流,猛的一下,衝掉了駕駛艙擋風玻璃!寒冷的氣流,一下子就把副駕掀出了艙外!
太可怕了!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醫生和機長還在艱難的想辦法,忍著內心的恐懼,壓抑住潛意識的憤怒情緒,告訴自己堅定信念,告訴自己我很好,我很專業的,我一定行的,我是整條街醫術/機術最好的仔!
但是境況,並沒有因為我們的堅持,而豁然開朗。
沒辦法,作為主刀醫生,雖然躺著的還是個託關係的熟人,但是現在,你只能「開腹手術」了,避免不了開膛破肚,也是沒辦法的了。
你需要護士快去讓家屬籤字,同意你分秒必爭的拯救方案「開腹手術」。
但是,顯然,家屬要質疑:「說好的飛拉薩,你怎麼就要飛成都?!」「飛機顛簸這麼厲害,到底是為什麼?!我們有知情權!」
我們能怎麼辦?當然只能像個唐僧一樣告訴大家,「only 我,能帶大家安全落地;only 我,能給大家手術成功」。
《中國機長》,擋風玻璃掉落後,就開啟了全程緊張模式,我也一直捏著某人的手,不敢放開,一陣又一陣,捏得更緊!
而後來,飛機成功落地,所有人撿回性命,我在由衷的內心歡呼。
然後,我又想起了,這些人沒有準時飛去拉薩,又受到了這一路的顛簸遭罪,他們會投訴吧?航空公司會被要求如何賠償?
這就像,上學時,外科老師講到的病例:患者手斷了,首先求你給我把手接上吧,只要接上我什麼都不求!
手術成功,接上手,他很開心。很快,他要找醫生:為什麼你不給我把手縫的好看一些?這些疤痕能消失嗎?
再後來:他有可能會一次又一次的上醫院投訴,你們手術失誤,給我手上留下了疤痕……
為什麼醫患關係緊張?這裡,可見一斑。人性,是複雜的。但,有一點毋庸置疑。
那就是,當你乘坐飛機,飛上高空,就像所有躺上手術臺的患者,最不希望你出現意外的,就是機組人員,就像醫護人員!
別總是相信,給紅包醫生才會好好做手術的論調;也別總覺得我這麼牛氣坐頭等艙,總不能便宜了空乘人員!
我始終相信,人性本善,我相信所有的醫生面對患者,就像你日常面對工作是一樣的。
你看到有的客戶很有錢,你可能會想多賺一點;但你看到有的客戶很侷促,你也會做個微利生意。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醫生,都不會給明顯貧困的患者開出高額不合理治療的!
就像郭德綱先生說的:「殺人不犯法,咱也下不去手呀!」我們都是普通人,人渣那是變態反應!
所以,故事的結局,大家很感恩,感謝英雄機長和可敬的機組人員的專業服務。這是一個非常主旋律的美好結局,但也不忘交代航空公司再次把大家送到目的地的畫面。
雖然也有人詬病,影片拍的太過於拼湊,非給一些劇情關係不大的成都機場管理塔臺、航空愛好者小關、頭等艙花瓶女士、沒什麼必要的矛盾夫妻等,給了很多的特寫鏡頭,和一些沒必要的鏡頭講述。
但是,我依然感謝這部片子,讓我這個對民航業一無所知的「死遊客」,相對全面了解了飛機是怎麼準確的飛在天上,而不撞機的。
以及,國家領空原來也是一張劃分區域的網,民用軍用,各省空域、集中調度、機場進出指揮等等,都是組織非常全面而結構嚴謹專業的。我們日常所知,實在只是冰山一角。
《中國機長》,讓我對中國民航事業肅然起敬!
作為一名曾經半隻腳踏入醫療行業的普通人,我感受到了《中國機長》帶給整個民航事業的高光時刻,也再次體會到了曾經醫療行業的高光記憶。
我相信,還有很多行業,都有著類似的結構組織,和諸多不為人知的背後準備,以及所有隊友們前赴後繼的專業付出……
我感謝每一個在自己的崗位上孜孜付出的人!
我致敬每一個專業出色、品德高尚的社會人!
【完】
原創文字,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請關注 公眾號【長安拾光】。